滨水风光带景观设计浅议
——以衡阳滨江新区耒水南岸风光带景观设计为例

2016-08-12 05:42陈双玉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南长沙410001
低碳世界 2016年19期
关键词:风光带防洪堤衡阳

罗 光,陈双玉(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南 长沙 410001)



滨水风光带景观设计浅议
——以衡阳滨江新区耒水南岸风光带景观设计为例

罗光,陈双玉(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南长沙410001)

滨水风光带是城市空间格局和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滨水风光带的场地条件出发,综合考虑滨江路、防洪堤与风光带建设的矛盾与联系,引入隐形防洪堤的理念,为该类型风光带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滨水风光带;隐形防洪堤;场地文化;生态

1 前言

一座城市的兴衰与发展,与水息息相关。20世纪末,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逐渐向内涵延伸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城市建设逐步走向滨水时代。拥有水,做好水的文章,已经成为塑造城市空间,延续城市文化,体现城市特色,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滨水风光带的建设已成为城市生态和文化名片的建设。滨水风光带的建设与滨江路、防洪堤的建设息息相关,怎样化解三者之间的矛盾,怎样将风光带的建设生态最大化、景观最大化,是我们考虑的重要问题。

2 现状概况

项目位于衡阳市珠晖区,处于湘江和耒水两大河流交汇处,跨城市老城区及城乡接合部。作为衡阳三江六岸的重点建设内容,其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生态重要性、旅游市场和开发价值等不言而喻。场地内建于五四运动时期的湘南学联充满着爱国主义色彩,与对岸历史悠久的石鼓书院、来雁塔与珠晖塔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综合性黄金旅游区域。省立第三中学、粤汉码头、天主教堂等周边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均成为风光带设计可利用的丰富的景观元素。

本次风光带的设计南起衡湘大桥、湘南学联桥头公园,北至湘江与耒水相交的内河口,往南沿耒水延伸至船山东路,全长约5.2km,宽30~210m,总用地面积约62hm2。现状防洪压力较大,现有防洪堤不完整,仅达到20年一遇防洪水位要求。该项目是衡阳市“三江六岸”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是衡阳滨江新城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一个集防洪工程、道路工程和景观工程的综合性重点项目。

3 设计主题

三江六岸蕴古城新貌、两水一脉展新城魅力:

设计从衡阳城市整体着眼,立足于现状场地肌理和文化,以将滨江新区打造为 “现代商贸的核心区、文化风情的展示区、旅游休闲的引领区和城市开放的示范区”为目标,通过对历史文化的借鉴和利用、对工业文明的传承、再塑与创新,实现老城区的景观化有机更新;通过开放、自由和生态设计手法,勾勒新城生态休闲画卷,打造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生态滨江岸线。

4 规划愿景

契合十八大建设美丽中国,强调生态文明的理念,形成衡阳城市绿肺,唱响宜居新城、美丽衡阳之赞歌。丰富和完善城市配套功能,湖湘山水文化与江河之生态文化融合发展,营造滨江新区标志性综合景观。立足于风光带综合项目的修建,采用整体开发的思路,塑造城市灵魂,提升城市品位,营造宜居环境,提高生活品质,同时拉动内需,形成新的生态旅游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打造美丽衡阳。

5 总体设计

风光带景观设计结合滨江新区总体规划与定位,通过对场地及周边环境景观元素的利用与借鉴,积极融入石鼓书院——来雁塔——珠晖塔“两塔一院”所形成的黄金风水宝地之中,注重节点和地标的营造,打造风光带绿色翡翠项链。设计将艺术文化融入场地、借石鼓来雁之风采为己用,重点突出场所文化、红色文化、山水文化和生态文化,契合宜居新城建设,编制美丽衡阳画卷。

图1 整体鸟瞰图

6 景观分区

设计整体形成一带三区六景的景观空间格局。

一带:贯穿风光带的生态景观带,兼活力自行车带。

三区:根据风光带周边人文环境资源和场地内部所突显的场地文化和内涵,沿湘江往上至耒水依次形成的历史文化展示区、现代生活休闲区和滨水生态体验区。

历史文化展示区:该区位于湘衡大桥与望塔路之间,设计以湖湘山水文化、雁文化、红色文化和书院文化等为背景,注重景观文化的再现与浓厚文化氛围的烘托,充分考虑其与周边历史人文景点看与被看的借景关系,展现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形成魅力文化长廊。

现代生活休闲区:该区位于望塔路至耒水河口位置,设计注重对现状条件的利用,以营造自然、惬意、活力和运动的现代生活方式为目的,形成休闲活力长廊。

滨水生态体验区:该区位于耒水河沿岸,设计以水为脉,充分利用现状水塘和滩涂地,通过植物和地形的合理搭配,表现水体的生态修复和净化功能,营造开敞、自由、野趣的大尺度滨水生态景观。

六景:即通过提炼和抽象概括,能体现衡阳红色文化、工业文化、山水文化和现代生态文化的六个主题节点,依次为:古韵新风、来雁掠影、水韵香堤、新城赞歌、梦泽溪湾、沙洲喧鸟(见图2~3)。

7 交通组织

根据安全、便捷和交通网络的原则,道路交通组织结合湘江东路和防洪工程的设计,整体形成“一脉多支路”的慢行交通系统。在确保场地与外界交通便捷联系的前提下,保障内部交通的可达性和舒适性。

图2 沙洲喧鸟节点效果图

图3 新城赞歌节点效果图

“一脉多支路”的慢行交通系统,即为一级游步道(兼自行车道)所形成的一脉、亲水栈道和联系各主要节点的支路所组成的交通路网。

一级游步道:主要设置于现状原有土堤堤顶位置,宽度以4m为主,彩色沥青路面,主要串联风光带各主要景观节点,兼自行车道功能,形成贯穿整个风光带的动态风景线。风光带自行车道与周边自行车道及耒水北部形成区域整体慢行交通系统。

8 植物设计

8.1植物设计理念

城市绿廊:尊重河流的地域性和文化性,将滨江新区耒水南岸风光带打造为衡阳的“城市绿色长廊”,营造自然与城市和谐共存的景观环境,打造独属于衡阳的绿色城市名片。

生态走廊:充分利用场地地形地貌、保留植被及良好的自然生态优势,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以植被恢复为主,构建自然、稳定的河岸生态系统,发挥防浪护堤,净化水体,招引鸟类等作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对话。

自然画廊:从美学和艺术的角度出发,打造特色植物群落,创造物种多样、季相丰富、景色宜人的滨水植物景观,展现大自然的春花烂漫、夏荫浓郁、秋色绚丽、冬景苍翠。

8.2植物设计原则

以人为本原则:结合防洪安全与市民亲水的双重需求,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滩涂地,营造湿生植物景观。同时注重植物的围合与划分空间,构建以植物造景为主,自然生态的滨水休闲场所。

自然生态原则:尊重河流原有的自然形态,在滨水区域合理配置各种陆生、水生植物,形成稳定的滨水植物群落,营造生态、自然的植物景观,强化滨江新区耒水南岸风光带作为衡阳市绿色生态廊道的作用。

美学观赏原则: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合配植模式,注重特色植物群落的营造,通过选用景观特色突出、季相变化明显的植物种类,通过规模化、群落化的种植,营造艺术化的滨水植物景观。

经济适用原则:选用适合衡阳自然环境的乡土树种,突出本土植物的景观特色,有助于河流自然风貌的恢复和河流生态功能的有效发挥,同时有利于降低造价和后期的维护管理。

8.3植物设计构思

植物设计整体形成“四带、六节点”的种植框架。

城市休闲带:该带位于堤岸以上与市政道路相接区域,作为城市与风光带的分隔界面,植物设计以偏规则式种植为主,形成城市与自然风光带的过渡地带。

滨水景观带:该带稍高于常水位标高处,紧接湘江水,植物造景以水生和湿生植物为主,采用自然式种植手法,局部点缀主景大树,营造自然、生态、亲水的植物景观。

生态堤岸带:该带位于城市休闲带与滨水景观带之间的中间界面,为风光带主要游步道观赏区域。植物配置采用规则与自然相结合的手法,成行成群成片种植,营造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植物景观。

自然滩涂带:该带主要为自然滩涂地,植物设计以地被和水生植物的面状和带状种植为主,形成极富野趣、自然生态的湿生植物景观。

六节点:打造特色植物群落,突出植物的姿态美、群体美和季相美,形成特色明显,观赏特性突出的主题植物景点——杉林意趣、海棠烟雨、金桂飘香,红叶醉秋、桃红柳绿、芦荡烟云。

9 防洪设计

9.1防洪现状

目前项目设计范围内的防洪堤已有一定的基础,大部分区域均已有修建成型的防洪土堤。现状衡湘大桥至粤汉码头段为直立式挡墙加草皮边坡的形式,粤汉码头至耒水河口位置为草皮陡坡的护坡形式,耒水河口至船山东路段为草皮边坡加60~180m滩涂的护坡形式。

防洪工程存在防洪标准未达要求 (现状堤顶平均标高约58.5~59.4m,仅达到20年一遇防洪水位要求),防洪体系不完整等问题。本次规划设计利用景观与防洪堤统一规划的契机,将防洪堤建设与景观建设统一考虑。针对目前的防洪堤现状立地条件,按照1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61.24~60.55m),主要采用路堤结合与景观防洪堤两种防洪堤相结合的形式。

9.2防洪策略

(1)路堤结合式防洪堤:对湘江东路规划标高高于百年一遇防洪水位标高区段,采用湘江东路与防洪堤合二为一的路堤结合形式。其中衡湘大桥至粤汉码头段受立地条件限制采用垂直硬质驳岸形式;粤汉码头至望塔路口段,形成自然式防洪断面形式,坡脚自然放坡处理。

(2)隐形防洪堤:对滨江路规划标高低于百年一遇防洪水位标高区段,将防洪堤融入景观设计地形中,隐形化处理。望塔路口至耒水河口段将原有土堤移至湘江东路侧,形成隐形防洪堤,整个断面形成自然状缓坡,利于景观营造。耒水河口至船山东路段,利用现有土堤抬高,融入景观设计,形成滩涂式自然缓坡断面形式。

10 小结

滨水风光带与城市防洪之间的矛盾需要通过景观营造巧妙的融合与化解。隐形防洪堤的理念打破传统“一堤两岸”的简单模式,弱化防洪堤对景观整体性的破坏,缩小防洪堤地面占地面积,为景观营造预留更大的空间。

[1]李振海,等.城市生态景观河湖的调查、研究与设计[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12

[2]同济大学.城市景观的视觉评价/中国城市规划建筑学园林景观博士文库[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08.

[3]梁振强,区伟耕.开放空间:城市广场.绿地.滨水景观[M].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2003.

[4]梁龙飞.城市滨水区开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建设,2003(09).

[5]卢 娟.邛海湖泊滨水景观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1.

陈双玉(1984-),女,工程师,研究生,主要从事园林、城市规划设计工作。

TU984.18

A

2095-2066(2016)19-0143-02

2016-6-20

罗 光(1983-),男,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园林景观设计工作。

猜你喜欢
风光带防洪堤衡阳
衡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沿江风光带可真美
“追雨”又“守雨” 他们筑牢铁路“防洪堤”
城市沿江风光带的公共性探究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征稿启事
大城衡阳
河流防洪堤驳岸生态化设计研究
绵阳城区防洪堤工程的设计及体会
长沙湘江风光带景观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长沙湘江风光带景观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