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林铭记与传承

2016-08-12 08:23:46莫尔佳
关爱明天 2016年7期
关键词:马来亚东江抗日

文/图 本刊记者 莫尔佳



邱林铭记与传承

文/图 本刊记者 莫尔佳

当初吉隆坡队回国抗战的73人,现在只有我一人还健在。我不认为这是“偶然”或“万幸”,这是万千战友留给我、留给我们的生的希望。

“抗战期间,我目睹我成千上万亲爱的战友为国捐躯,我敬爱的首长为民族流尽最后一滴血。”谈到70多年前的那场战争,已近期颐之年的邱林仍然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情绪。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入侵马来亚(马来西亚联邦西部土地,即位于马来半岛的部分在该国独立前的旧称)后,大肆捕杀当地抗日志士。“那时候我父亲做工的铁矿也被日本人控制着。”邱林说。由于汉奸的告密,日本人得知邱林在中国参与抗日活动。“这之后,他们杀害了我的父亲。”说到这里,邱林顿了顿,“可我想,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也仍然会支持我当年作出回国抗日的决定。”

1939年,马来亚“英荷两属救国救乡委员会”发起组织73人的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吉隆坡队”,还不到18岁的邱林也在这支队伍里。离开双亲,第一次出远门的他,甚至没有去英国殖民当局领取可重回马来亚的入境签证,不给自己留一点后路地踏上了回国抗战的征途。临出发前,父亲拉着邱林的手叮咛:“你是代表这里的父老乡亲、代表我们家族回国去参战的,宁为战死,耻作亡国奴。没有国哪有家!”父亲的这席话,在此后的日子里,一直激励着邱林不断前进和奋战。

邱林,广东省惠州市人。1921年生于马来西亚。1937年3月参加马共领导的抗敌后援会;1941年加入共产党;1945年任东江抗日游击队第七支队保卫股长、民运科长。1956年转业,任四川省综合医院(现四川省人民医院)院长;曾任四川省第五、六届政协委员。

从海外游子到革命战士

1921年,邱林出生于马来西亚雪兰莪州加焦小镇的一个劳动人民家庭。父母是橡胶园工人的他,自学龄起就开始半工半读。1931年,年仅十岁的邱林在镇上养志小学读三年级。那一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侵占东三省,到处烧杀抢掠的罪行,激起师生对日寇的愤怒声讨。“课堂上,老师会读报给我们听,会告诉我们东北在哪、受到了怎样的劫难。”邱林说,这是他受到的爱国抗日的启蒙教育。

1935年,14岁的邱林参加了由马来亚共产党领导的秘密职工会。这年八月一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号召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力量抗日救国。之后,邱林参加了华侨社团联合举行的大游行,支持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1937年,他又加入了马共领导的外围组织抗敌后援会。“那时候我是宣传小组的组长。”邱林说。他和组员们把“八一宣言”用中、英、马国语言印成传单,动员马来亚各阶层共同抗日,抵制日货,打击汉奸卖国者。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马来亚抗日洪流遍及十三个州,华侨各抗日救国团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捐款捐物支援祖国抗战。那时候,在爱国侨领黄伯才、戴子良等人领导的“英荷两属救国救乡委员会”里,邱林担任士毛月分会青年团团长和抗日先锋剧团团长。他和团员们积极向社会各阶层人士募捐,并将所捐款项上缴救国救乡委员会。“我记得,我们一年就募到款项上千万叻币(马来西亚、新加坡与文莱在英殖民地时期由英殖民地政府所发行的货币)汇回国支援抗战。”邱林说。这笔钱中,40%赠予了新四军,40%赠予广东抗日游击队,还有20%用以救济难民。“我们还募集了一大批药品和物资,交予香港八路军办事处。”

带着父亲的叮咛和父老乡亲的嘱托,1939年5月,邱林乘轮船途经香港回到广东,受到时任东江抗日游击队大队长曾生的欢迎。回国后,邱林参加了广东东江抗日游击队和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在东江一带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后来,他又开赴敌占区,在敌后战场上打击敌人——八年抗战中,东江纵队远离党中央、八路军、新四军主力部队,孤悬敌后。尽管斗争形势艰苦恶劣,但从粤东的丘陵、丛林到河道纵横的珠江三角洲,到处留下了他们浴血奋战的身影,有力地打击了当地的日伪军势力。

烽火岁月里的希望

1941年,对邱林而言,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这一年,20岁的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立下了为全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誓言。入党后,邱林更是全身心投入到抗战工作中:组织派他来到东莞县牛古岭村,以教师作掩护,在农村发展党组织,建立自卫队;1942年,邱林又被调至东莞水乡担任中心支部书记,在敌占区发展党的组织,建立地方武装,掩护和支持主力部队打击敌人。

在抗击日军、日伪军的战斗之外,邱林还参与了东江纵队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对身居香港的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的营救行动。“组织给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价,要把在香港的我们中华民族的精英们抢救出来。”他说。

离休后,邱林热心于贫困地区青少年的教育事业,牵线搭桥,在多个地区建立爱心学校,帮扶当地教育。直到2007年以前,他都一直处于这种“离而不休,老而不闲”的状态,“那段日子对我来讲,充实而快乐。”邱林说。

“我们那时候本希望英当局能抵抗日军半年以上的时间,没想到仅仅半个月时间香港就沦陷了。”邱林回忆,当时身处香港的民主人士的处境十分危险,东江纵队执行中央指示,组织队伍,利用日本人征召劳工前往香港的机会,深入九龙等地区,与香港的地下党组织合作,开展营救行动。

邱林在广东负责接应工作。“为了避人耳目,我们不能够一批一批地护送,只能以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为单位进行营救行动,因此费了极大工夫。”最终,在邱林及其战友的努力下,包括何香凝、柳亚子、茅盾和邹韬奋在内的近千名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国际友人被送至南京、上海和解放区等安全地带。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回顾那一段岁月,邱林说:“当初吉隆坡队回国抗战的73人,现在只有我一人还健在。我不认为这是‘偶然’或‘万幸’,这是万千战友留给我、留给我们的生的希望。”

让传承之种开出绚烂的花

1994年邱林离休后,依然为四川的经济发展孜孜不倦地工作。他利用自己多年积累的海外人脉资源,不仅积极策划参与各式招商引资和推动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活动,还热心于贫困地区青少年的教育事业,牵线搭桥,在多个地区建立爱心学校,帮扶当地教育。直到2007年前,他都一直处于这种“离而不休,老而不闲”的状态,“那段日子对我来讲,充实而快乐。”邱林说。

随着年事渐长,现在邱林已经很少直接参与各类社会活动。但在谈及现下的青少年时,他依然显得兴致勃勃——邱林为记者详细介绍了自己近年来投入精力甚多关注的洛带客家中学,“作为客家人,我乐见这样的学校对客家文化传承所作出的努力。把目光放得更开一些,我认为对不同民族和地区的青少年进行类似的教育都是很有必要的,”他补充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悉心培育,在未来收获的,将是一整片郁郁葱葱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森林’。”

猜你喜欢
马来亚东江抗日
抗日小英雄杨杨
Malayan1 Tigers 马来亚虎
基督新教在英属马来亚的传播及特点
东南亚纵横(2020年4期)2020-07-19 10:49:31
彭明治驰骋抗日战场
文史春秋(2020年1期)2020-03-16 13:13:36
抗日英烈马威龙
文史春秋(2017年12期)2017-02-26 03:16:14
万绿水 东江请原创歌曲|全国征集
岭南音乐(2016年4期)2016-11-21 09:25:24
东江本地早快速投产配套技术研究
浙江柑橘(2016年4期)2016-03-11 20:12:58
爷爷的抗日
小说月刊(2015年7期)2015-04-23 08:59:11
湖南东江水库移民农业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探讨
东江纵隊
军事历史(1984年2期)1984-08-21 06: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