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明 辉
(河北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谈威尔第歌剧创作中的人性化特点
——以《假面舞会》中葛斯塔夫的唱段为例
白 明 辉
(河北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摘要:歌剧《假面舞会》是威尔第创作成熟时期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也是威尔第歌剧创新道路上的又一次重要转折。分析歌剧《假面舞会》中男主角葛斯塔夫的主要唱段,可以看出威尔第对人性美好一面的追求和向往,显示了威尔第的“人性化”价值理念。
关键词:威尔第;《假面舞会》;葛斯塔夫;人性化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60608.0911.042.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6-06-08 09:11
威尔第是一个浪漫主义者,受19世纪后半叶现实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他在自己的歌剧创作中贯穿了“人性化”的价值理念。他衷爱莎士比亚式的戏剧,专心于对人性写实的探索,他心目中的歌剧是能够使人震撼的心灵表述。他用意大利人所看重的美好旋律去重新塑造文学中的人物及情境,揭示出其中各类人的性格及他们的复杂心理。歌剧《假面舞会》是威尔第创作成熟时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威尔第歌剧创新道路上的又一次重要转折。他巧妙地将轻松愉悦的法国喜歌剧的风格与意大利传统歌剧的内涵进行了融合,而且剧中几乎每一唱段都朗朗上口,旋律优美抒情,结构简练,极具戏剧性、欣赏性和感染力,在威尔第众多歌剧作品中堪称最具抒情色彩的一部。这部歌剧中深刻鲜明的人物形象和他们的命运都在威尔第的构思中化成音乐展现出来,充分体现了人性,增强了戏剧性。
1859年2月17日,《假面舞会》在罗马的阿波罗歌剧院进行了首演。这部歌剧是法国剧作家斯克里布根据1792年瑞典国王古斯塔沃三世在假面舞会上遇刺身亡的真实事件写成的,剧作家安东尼奥索玛对剧本重新编写并译成了意大利文。威尔第本着严谨的创作态度监督并参与了脚本的编写和修改,并完成了歌剧的所有谱曲。但受当时刺杀事件的影响,该剧在审查过程中受到了阻碍。威尔第便将背景改为独立战争前的美国,并把男主角改为波士顿总督里卡尔多(Riccardo),该剧才得以在罗马上演。
到20世纪,该作品在表演时大都已经恢复为起初瑞典的设定和人物。所以,该文也使用原来的瑞典的设定。男高音:瑞典国王葛斯塔夫(Gustavo);男中音:国王的亲信兼好友雷纳托(Renato);女高音:雷纳托的妻子阿米莉亚(Amelia)及其女仆奥斯卡(Oscar);女低音:女巫乌里卡(Ultrica)、阴谋者萨缪尔(Samuele)和托马斯(Tommaso)。剧情为:瑞典国王葛斯塔夫(Gustavo)与其亲信好友雷纳托(Renato)的妻子阿米莉亚(Amelia)相互爱慕,两人虽然没有跨越雷池的行为,但这份感情被雷纳托(Renato)发现,在极度愤怒之下他联合阴谋者将葛斯塔夫刺杀[1]28。
这部歌剧分为3幕,下文将按照表演次序,从每一幕中选取片段或选段对国王葛斯塔夫唱段的人性化特点进行分析。
1.序曲
该部歌剧的序曲主要包含3个主题思想:第一是人民对葛斯塔夫的“歌颂主题”(谱例1);第二是表现叛乱者的“阴谋主题”(谱例2);第三是表现葛斯塔夫对阿米莉亚的“爱情主题”(谱例3)。
谱例1
谱例2
谱例3
在序曲中,作者用3个主题思想作为音乐材料来构建国王葛斯塔夫这一人物形象,后两个主题是两个对立的音乐形象,出现得更为频繁,几乎贯穿了全剧,并常以对比并置的方式出现,暗示了“阴谋”和“爱情”的不可分割。其中“爱情主题”是刻画葛斯塔夫最为主要的音乐材料[2]41。
2.第一幕第一场:葛斯塔夫形象的初显
歌剧第一幕开场是摇篮曲式的合唱,是序曲中的“歌颂主题”,音乐以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连续交替非常贴切地显示出大臣与随从们对葛斯塔夫的拥戴和赞美,也从侧面表现出葛斯塔夫在人民心中的地位。之后出现了阴谋者窃窃私语的情境,这是序曲中的“阴谋主题”。这两种旋律以复调的形式同时进行(谱例4)。随着一抹明亮的长笛声,仆人奥斯卡出场并伴随着庄重宏大的音乐宣布国王驾到,葛斯塔夫出场后亲切地和大家打招呼并坚定自信地演唱道:“照顾子民是我的职责,符合正义的请愿都该被接纳……”此处的音乐庄重真诚,显示出他开明守责、爱护子民和受人尊敬的君主形象。
谱例4
侍从奥斯卡将舞会的名单呈给葛斯塔夫,他看到舞会名单上有阿米莉亚的名字后,优美抒情的旋律立刻响起,他深情地演唱《我又能再次见到她》,采用的是序曲的第三个主题——“爱情主题”。乐曲为#F大调,节奏为4/4拍,是一个带尾声的再现二部曲式,这首咏叹调是整部歌剧中较为著名的唱段之一。主题句a1和a2是节奏旋律相同的模仿进行,旋律线条的迂回,附点节奏和十六分音符下行的运用,半音全音之间的游走和离调均表现了葛斯塔夫内心的不安定及对阿米莉亚的思慕之情[3]。这段音乐里不仅包含着葛斯塔夫热情甜蜜的爱意,同时还隐藏着他的忧愁和痛苦,这种忧愁和痛苦是他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友情的愧疚。这一咏叹调塑造了一位正直且温柔多情的男性形象,使国王不再是冷酷无情高高在上的君主,而增添了普通人的人性色彩。
谱例5
3.第一幕第二场:女巫的预言和阿米莉亚
法官要判女巫乌里卡的罪,侍从奥斯卡要替乌里卡辩护,葛斯塔夫决定化妆成渔夫亲自去探访女巫。在女巫乌里卡的家里,葛斯塔夫无意间看到阿米莉亚来寻求一种忘记不应该的感情的方法,便偷偷躲在帷幕后面,从而得知了阿米莉亚对自己的感情,内心十分激动。女巫乌里卡告诉阿米莉亚必须在午夜亲自到刑场去采一种草药,煎汁服下,这样便可以忘记对葛斯塔夫的感情。阿米莉亚听后,虽然十分害怕,但还是决心去采药。葛斯塔夫在一旁也暗下决心,要陪伴并保护阿米莉亚一同前去。这时,阿米莉亚的害怕、女巫的祷告和葛斯塔夫的自言自语交织成了一个三重唱。
谱例6
葛斯塔夫在这一片段中的演唱音域很高,最高达到了G,休止符后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表达了他内心强烈的震撼,在小提琴连续震音的伴奏音型中,在PP力度里,旋律的控制由弱变强,把3个人的情绪刻画得淋漓尽致,是葛斯塔夫演唱《我又能再次见到她》情绪上的延续及加强,同时又是对阿米莉亚爱的极度渲染[4]。
谱例7
女巫乌里卡推测葛斯塔夫会死去,葛斯塔夫并不畏惧,他很坦然地说:如果死得备极哀荣,我会感谢你的。当女巫说“不,是你的朋友亲手杀了你时”,葛斯塔夫很震惊,在场的所有人也都震惊了,这时不协和和弦、男低音合声及噪音乐器的加入更加烘托出葛斯塔夫内心的不安定[5]。在短暂的停顿之后,伴随着长笛吹出的轻松的旋律,葛斯塔夫演唱了下面这一唱段:
谱例8
以弱起的十六分音符加一个八分音符构成锯齿形上行,显示其不断变化的动机。既体现葛斯塔夫忐忑的内心,又表现他嘲笑的口吻。这一唱段共演唱了3次:第一次是葛斯塔夫真得不相信这个预言,他觉得可笑;第二次是他对侍从奥斯卡唱的,表面上看是对担心他的侍从的安慰,但其实更是对自己恐惧的内心的安慰;第三次的唱段经过变奏,不再是嘲笑,多了一丝严肃、紧张和狐疑。女巫说凶手是第一个和他握手的人,这时正好雷纳托赶来保护他,他便迎上去握住了雷纳托的手,这让他恐惧的心安定下来。因为他完全不再相信女巫的预言,而更相信他亲密的朋友雷纳托。
4.第二幕:刑场上的二重唱
阿米莉亚来到刑场采药,唱了一首极具表现力的咏叹调,当她在痛苦和矛盾中终于决心告别那份不应有的爱情时,葛斯塔夫出现了。阿米莉亚看到葛斯塔夫时既惊讶又激动,但还是强压下心中的感情,要求他赶紧离开,以免被人发现使两人名誉扫地。心情激动的葛斯塔夫这时候什么也听不进去,向阿米莉亚倾诉了长久以来的相思之苦,使得阿米莉亚也情不自禁地承认了对葛斯塔夫的感情,两人共同演唱了全剧中最为著名的二重唱《哦,我的心在猛跳》。
谱例9
播种一周左右后检查玉米幼苗情况,检查是否有土壤固化并影响幼苗的出苗。如果没有外部干扰因素,仍然没有出苗地点。当然,苗木应针对一定范围的秧苗。当玉米苗期生长至3叶期时,应进行疏伐和育苗。疏苗的主要目的是保持壮苗,去除病害苗和弱苗,保持苗木均匀。为了保证玉米的高产,应根据玉米幼苗的生长来控制密度。当然,这种密度控制应以玉米品种和土壤肥力为基础。
葛斯塔夫的这段演唱旋律优美,感情真诚恳切,他恳求阿米莉亚承认对自己的感情。在力度处理上注意渐强和渐弱的情感表现,旋律以音阶式徘徊下行,表现了葛斯塔夫对阿米莉亚缠绵的感情,温柔又深情,力度也变为极弱。最后,阿米莉亚在他强烈的哀求之下,坦诚了对葛斯塔夫的感情,这使得葛斯塔夫欣喜不已。
他狂喜地唱着:“你爱我,你爱我哦,就让悔恨、友谊在我心中被摧毁吧!让一切都死去,只剩下爱情!”旋律在三度之间进行,两个一组的连音表现里卡尔多内心的激动,力度也变为f,随后再渐弱。之后长笛与铜管吹出温柔的半音,节奏变成广板,力度变成PPP。这段二重唱虽然更多地体现了阿米莉亚情感情绪的变化,但是葛斯塔夫的演唱部分也体现出他对阿米莉亚强烈而真挚的感情以及追求爱情的勇气和决心。明知不可能,却还是想知道对方的心意,甚至想为这感情不顾一切。葛斯塔夫温柔痴情的形象在旋律线条及力度的变化下显得更加生动。
谱例10
5.第三幕第二场:葛斯塔夫的矛盾和抉择
在整部剧中,这一片断只是一个简短的过场,却是全剧转折的关键:葛斯塔夫在自己的书房中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最后决定将雷纳托夫妇送回英国,并以升迁雷纳托的职务来平息自己内心的愧疚。他刚签署好命令装入衣袋内,奥斯卡便送来了一封匿名信,信中要他今晚一定不要去参加舞会,因为有人要阴谋对他行刺。但是葛斯塔夫看完信后仍然决定前去,一是怕被人认为他怯懦,另外也是想最后再见一次阿米莉亚并向她告别。作出这个决定葛斯塔夫是痛苦的,尽管他深爱阿米莉亚,但在理智的支配下,还是决定让她去过正常的生活。在爱和道义的矛盾冲突下,充满哀伤与无奈的葛斯塔夫演唱了咏叹调《假如我不得不永远失去你》。
这首咏叹调的难度和戏剧性可以说是整部歌剧之最,它的旋律里有许多高音,只强拍位置就有5个高音降A。而这首咏叹调最具特色的地方在于它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一段富有威尔第特色的宣叙调,第二部分才是这首咏叹调的主体部分。宣叙调与咏叹调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种手法突出了宣叙调在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重要性,也体现了威尔第独特的创作力。而音程之间的大跳是最能突出宣叙调中戏剧性的部分[6]。
谱例11
这首咏叹调的调性设置从一开始的降A大调转到f小调,再转到降E大调,最后进入了c小调,和弦一直在频繁转换,表现出人物内心的不安。规律的管弦乐伴奏在咏叹调的主体部分进入,速度为行板,实际演唱中可能会略显快一点。并列三段的音乐的调性设计从c小调转为降D小调,速度的变化和调性的转换都在烘托葛斯塔夫激动的情绪上起到了点睛的作用。当他唱道:“啊,难道这就是预兆,我们的爱情就这样告终了?”这时调式又进入了C大调。乐段中调式的变化突显了葛斯塔夫内心的痛苦与不舍。
谱例12
舞会之前,葛斯塔夫想到又能见到阿米莉亚,又深情地唱起那首《我又能再次见到她》,此时唱段在调性上变为F大调,并将最高音上翻到降B(谱例12),这与前面演唱的《我又能再次见到她》相呼应。威尔第用这首咏叹调贯穿全剧,整部歌剧好像一首规模庞大的爱的咏叹调,足可见威尔第高屋建瓴的艺术构思。
谱例13
在舞会上,葛斯塔夫被雷纳托刺杀,身受重伤的他证明了阿米莉亚的清白,宽恕了雷纳托并给他派遣证让他回国,看到派遣证,雷纳托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葛斯塔夫在临死前赦免了所有人的罪,用他的宽容温暖了包括敌人在内的所有人的心,全剧在悲痛中结束。
让观众感受到剧中人物“爱恨情仇”的内心世界,正是威尔第歌剧创作坚持“人性化”价值理念所要达到的目的。他通过音乐的旋律和语言细致入微地刻画了葛斯塔夫的心理,把他塑造成既是对子民尽忠尽责,对下属信任宽容,冷静自信,理性的国王,又是善良、正直、幽默多情和感性的普通人。优美婉转的曲调和感人肺腑的情节,使得葛斯塔夫的形象更富有“人情味”,让观众对他的认识更加感性化。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威尔第对人性美好一面的追求和向往。
威尔第严谨地执行着“歌剧是用音乐展开的戏剧”的创作理念。整部歌剧几乎完全由音乐贯穿始终,流畅的旋律和紧贴剧情的变化,使其戏剧化效果也更为明显。他真正做到了用音乐串联全部戏剧情节,增强了歌剧的戏剧性效果,丰满了剧中人物的性格,也引发了观众对人性的思考。威尔第用他的音乐作品告诉人们:音乐是歌剧的灵魂。
注释:
①1957年有人企图刺杀那不勒斯国王;1958年1月14日有人企图用炸弹刺杀拿破仑三世。
参考文献:
[1]约瑟夫·克尔曼.作为戏剧的歌剧[M].杨燕迪,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2]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3]李宏伟.论威尔第歌剧《假面舞会》男性角色的演唱[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7.
[4]刘庆华.威尔第的歌剧思想[J].艺术教育,2007,(7):15.
[5]何新家.威尔弟歌剧风格的特征分析与作品详解[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7,(3):189-191.
[6]吴言希.黑暗中的光芒.漫谈威尔第的歌剧《假面舞会》[J].音乐爱好者,2015,(8):50-53.
(责任编辑白晨)
收稿日期:2016-01-08
作者简介:白明辉(1974-),男,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音乐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音乐学。
中图分类号:J 6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62X(2016)03-0078-06
On the Humanization of Verdi’s Opera Creation—Taking Gustavo’s Aria inUnballomascheraas an Example
BAI Ming-hui
(School of Music,Hebei Norm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Hebei 050024,China)
Abstract:Un ballo maschera is not only the masterpiece of Verdi in his mature period of creation,but an important turning point for Verdi’s opera innovation.The analysis on the aria of the male character Gustavo in Un ballo maschera shows Verdi’s pursuit of the beauty of human nature and his value concept of humanization.
Key words:Verdi;Un ballo maschera;Gustavo;human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