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黄麻多层混纤热压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工艺优化

2016-08-12 08:40刘成诚徐国平丁新波
现代纺织技术 2016年3期
关键词:力学性能复合材料

刘成诚,徐国平,丁新波

(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杭州 310018)



PLA/黄麻多层混纤热压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工艺优化

刘成诚,徐国平,丁新波

(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杭州310018)

摘要:以混纤比为30/70的PLA/黄麻混纤针剌絮片为基材,利用热压工艺,制备多层混纤复合材料。以了解热压温度、铺向角等制备工艺参数对多层混纤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经优化分析,分别得出弯曲强度、拉伸强度与热压温度、铺向角的回归方程;在此基础上,确立了PLA/黄麻多层混纤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在压强为8MPa、热压时间为3min的情况下,当热压温度为206℃、铺向角为45°时制备得到的多层混纤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较佳。

关键词:PLA/黄麻絮片;复合材料;热压温度;铺向角;回归设计;力学性能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各行业的发展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种环境污染问题也开始变得越来越严重,尤其是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包装、汽车内饰以及装修行业中产生的大量不可回收、降解难的塑料、板材等包装材料,已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采用环保价廉的天然纤维和完全生物可降解材料,开发具有优良性能的复合材料,对解决当前环境污染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1-3]。

麻属于天然纤维,历史悠久[4],能自然降解[5];聚乳酸(PLA)纤维属于生物质材料,在自然环境中最终也能完全降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将二者有机结合,应用于包装、汽车内饰、装修等行业,前景广阔。近年来,国内外对于PLA/黄麻复合材料的研究还不多,主要集中于不同纤维铺层热压成型方法对该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力学性能及可降解性的影响[6];利用黄麻纤维毡与PLA薄膜交替铺层的方法,通过模压成型工艺制得了黄麻纤维毡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并对其最佳工艺参数进行了探究[7]。通过黄麻纤维层与PP膜交替铺层层压法制备了黄麻毡/PP膜复合材料,分析了其制备的最佳工艺参数[8]。上述文献中采用层压法成型工艺时,黄麻占比较小,成本高,且构成复合材料的两种原料均以单一纤维层(或膜)的形式出现,造成两种材料之间相互渗透性差、粘结强度低,易分层,复合材料难以满足实际使用的要求。

考虑到黄麻价廉易得,而PLA纤维成本较高,从降低成本,更有利于推广、有效改善粘结性的角度出发,本文以混纤比为30/70的PLA/黄麻混纤针剌絮片为基材,采用层压法制备多层复合板,研究其层压工艺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影响力学性能的主要成型工艺参数为:成型温度、铺向角和PLA与黄麻纤维的配比[5]。因此,本文中PLA/黄麻的配比为30/70的情况下,通过改变成型温度和铺向角度,并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方法来设计实验方案,考察工艺参数对其弯曲强度及拉伸强度的影响,建立回归方程,优化工艺参数,为该类复合材料在工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试 验

1.1试验原料

PLA/黄麻混合纤维絮片,混纤比为30∶70,面密度为300g/m2。该混纤絮片的针刺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 针刺流程

1.2试样的制备

根据课题组前期的研究,选取热压温度和铺向角为因子,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建立实验方案,制备层压材料。其因子水平编码表[9]如表1所示,结构矩阵表[9]如表2所示。

表1因子水平编码表

因子水平-1.414-10+1+1.414温度X1/℃185.76190200210214.14铺向角X2/(°)013.184576.8290

表2结构矩阵表

设计方案X0X1X2X1X2X3X41111155211-1-15531-11-15541-1-1155511.4140018-861-1.4140018-87101.4140-818810-1.4140-81891000-8-8101000-8-8111000-8-8121000-8-8131000-8-8

试样制备采用平板热熔层压法,将PLA/黄麻的混纤絮片按不同角度方案裁成边长为25cm的正方形试样,然后按要求分别铺层,每块板材总层数为12层;根据本课题组的前期研究,以及板材在同等条件下改变压强和热压时间,多次压制后所得的性能最优板材的压强和热压时间,即压强为8MPa,热压时间为3min,从而将铺好的试样经平板硫化机在压强为8MPa的条件下热压3min,制得复合材料。制备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复合材料的制备流程

1.3试验仪器及测试方法

弯曲性能测试:采用标准GB/T 1449—2005,在RGL-20A型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上进行弯曲性能测试,试样尺寸为100mm×4mm,跨距为64mm,试验速度为10mm/min。

拉伸性能测试:采用标准GB/T 1040.4—2006,在RGL-20A型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上进行拉伸性能测试,试样尺寸为200mm×4mm,拉伸速度为5mm/min。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1试验结果

将不同工艺制备取得的试样分别进行弯曲强度和拉伸强度测试。对得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异常值的剔除处理,并进行正态检验和方差一致性检验。对符合正态性和方差一致性的结果进行统计求出平均值,试验结果统计如表3所示。

表3试验结果

设计方案弯曲强度/MPa拉伸强度/MPa137.7215.52237.5315.19336.8115.10436.7314.56537.8915.22636.8114.55736.8414.66836.8214.78938.1415.691038.1615.261138.0915.601238.1315.891338.1415.52

2.2回归结果与分析

对试验结果经过二次通用旋转回归分析计算,得到的回归方程如下:

a) 复合材料弯曲强度Y1的回归方程:

Y1=38.05+0.40X1-0.04X2+0.03X1X2

(1)

b) 复合材料拉伸强度Y2的回归方程:

Y2=15.54+0.25X1+0.09X2-0.05X1X2

(2)

对回归方程(1)、(2)和回归系数的显著性进行检验[10],结果如表4所示。

表4试验结果方差分析

差异源SS弯曲拉伸dfF弯曲拉伸显著性弯曲拉伸X11.310.50123.285.12**X20.010.0610.200.63X1X20.0030.0110.050.11X210.570.39110.053.97**X222.350.76141.817.76**回归4.241.72515.083.52**残差0.390.687总和4.632.4012

注:当α=0.1时,F0.1(1,7)=3.59,F0.1(5,7)=2.88。

从表4的检验结果可知:各个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结果为F弯曲=15.08,F拉伸=3.52。又因为当α=0.1时,F0.1(5,7)=2.88,F弯曲与F拉伸均大于2.88,所以这两个回归方程均显著,说明选定的工艺参数对该复合材料的影响显著。同时查看各回归系数的显著性,可以发现,对于弯曲强度和拉伸强度,均只有X1X2与X2即温度和角度的交互项和角度的回归系数不显著。剔除不显著项后,建立该工艺参数对复合材料弯曲、拉伸强度的新回归方程如下:

复合材料弯曲强度Y1的回归方程:

(3)

复合材料拉伸强度Y2的回归方程:

(4)

由回归方程(3)的显著性可知,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与温度和铺向角的关系较大,影响复合材料弯曲强度的因素依次是铺向角的二次项、温度的一次项、温度的二次项。其中温度的一次项对弯曲强度的影响是正效应。由回归方程(4)的显著性可知,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与温度和铺向角的关系较大,影响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的因素依次是铺向角的二次项,温度的一次项、温度的二次项。其中温度的一次项对拉伸强度的影响是正效应。因为PLA的熔融温度是170~180℃,在温度升高到一定值之前,PLA的流动性越来越好,所以PLA与黄麻的粘结性也更好。但是在温度升高到一定值之后,PLA熔体的表观黏度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可能是因为PLA在高温下出现了降解[11],造成两者的粘结性下降。混纤絮片基材中纤维的方向基本处于单向状态,随着絮片之间铺向角的改变,絮片基体之间的纤维出现相互交叉的现象,从而改善了复合材料的异方性。

由回归方程(3)—(4)对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拉伸强度所做的三维曲面图和相应的二维等高线图如图3和图4所示。

图3 弯曲强度的曲面图和等高线图

图4 拉伸强度的曲面图和等高线图

图3为弯曲强度的三维及二维图。从图3中可以看出,温度不变,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随着铺向角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铺向角不变,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随着温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图4为拉伸强度的三维及二维图。从图4中可以发现:温度不变,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随着铺向角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铺向角不变,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随着温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2.3最优工艺参数

根据不同的热压温度及铺向角度压制而成的复合板材,通过测试其弯曲强度和拉伸强度,经过二次通用旋转回归分析,分别计算出它们的回归方程,最后计算出它们的最优工艺参数,从而可以根据这个参数来压制各项力学性能均最好的复合板材。通过弯曲强度得到的最优工艺参数:温度207℃,铺向角45°。通过拉伸强度得到的最优工艺参数:温度205℃,铺向角45°。因为通过弯曲和拉伸得出来的数值差异并不大,所以,经过综合分析,最优工艺参数为:温度206℃,铺向角45°。

3 结 论

b)对于配比为30/70的PLA/黄麻絮片,确定了较为合理的压制工艺参数,即在压强与时间为定值即压强为8MPa,热压时间为3min的情况下,热压温度与铺层角度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温度206℃,铺向角45°。

参考文献:

[1] 陈勰,顾书英,任杰.天然纤维增强聚乳酸性能的研究进展[J].工程塑料应用,2014,42(8):101-103.

[2] 沈艳芳.基于绿色包装材料应用和发展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2.

[3] 张仁贵,朱德贞,于湖生.黄麻纤维PLA复合材料性能

的研究[J].山东纺织科技,2011(1):5-8.

[4] 金琳,楼婷.八都麻绣的织绣技艺和艺术特征[J].丝绸,2014,51(10):37-44.

[5] RAWAL A, SAYEED M M A. Tailoring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jute blended nonwoven geotextiles via alkali treatment of jute fibers[J]. Materials and Design,2014,53(1):701-705.

[6] 韩建,徐国平,袁利华.PLA/黄麻多层复材料的工艺优化及力学性能分析[J].纺织学报,2007,28(11):40-44.

[7] 郭伟娜,潘志娟.精细化黄麻纤维毡增强PLA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J].国外丝绸,2009(4):9-12.

[8] 陈超,于永玲,吕丽华,等.黄麻毡/PP膜复合汽车内饰材料的制备及工艺优化[J].大连工业大学学报,2011,30(4):303-305.

[9] 郁崇文,汪军,王新厚.工程参数的最优化设计[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3:73-128.

[10] 何为,薛卫东,唐斌.优化试验设计方法及数据分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218-228.

[11] 田怡,钱欣.聚乳酸的结构、性能与展望[J].石化技术与应用,2006,24(3):233-236.

(责任编辑:许惠儿)

收稿日期:2015-06-05

作者简介:刘成诚(1989-),女,湖北襄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纺织复合材料方面的研究。 通信作者:徐国平,E-mail:xuguoping8@126.com

中图分类号:TB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265X(2016)03-0019-04

Preparation and Process Optimization of PLA/Jute Multilayer Hot-Pressed Blended Fiber Composite Material

LIUChengcheng,XUGuoping,DINGXinbo

(College of Materials and Textiles,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PLA/jute needled fiber mesh with the blending ratio of 30/70 was used as basic materials to make the multi-layer blended fiber composite materials by using the hot-pressing technology so as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s of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for preparation such as hot-pressing temperature and angle of layer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ulti-layer blended fiber composite materials. The regression equations of the bending strength, hot-pressing temperature and angle of layer were obtained respectively through optimized analysis; based on this, the preparation technology of the PLA/jute multi-layer blended fiber composite materials is established. As shown in the result, the mechanical property of multi-layer blended fiber composite materials made at the hot-pressing time of 3min, temperature of 206℃ and angle of layer of 45° is better.

Key words:PLA/jute flocculus; composite materials; hot-pressing temperature; angle of layer; regression design; mechanical property

猜你喜欢
力学性能复合材料
反挤压Zn-Mn二元合金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
浅谈现代建筑中新型复合材料的应用
金属复合材料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研究
国产复合材料预浸料过程控制的认识与实践
先进复合材料制造及过程控制技术
Mn-Si对ZG1Cr11Ni2WMoV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民机复合材料的适航鉴定
采用稀土-B复合变质剂提高ZG30MnSi力学性能
复合材料性能与应用分析
EHA/PE复合薄膜的力学性能和阻透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