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
英国诗人肖恩在他的一首诗中写道:“我在风铃草的树林里寻你,却不见你的踪迹。你无影无痕,但我能感觉到你与我同在……”肖恩的诗在说,生活中有很多人一生都在苦苦寻觅着属于自己的“风铃草”,以致蹉跎了岁月,直到韶华不再,也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然而,不经意间,却发现“风铃草”就在自己生活的各个角落,相伴着人生前行。想想确实如此,何必如此大费周章呢?其实,只要你想要,你的身边处处都是“风铃草”。
还记得,五柳先生在《桃花源记》中描述了这样一片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桃花夭夭,嫩草如茵,落英缤纷,纯净美好。桃花源内的人们不问世事,过得无忧无虑。自在的生活引得无数文人志士欣然前往,却都没有结果。其实,这样的世外桃源本就是不存在的,它只不过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寄托罢了。哪有毫无世俗纷扰的生活?真正的“世外桃源”只能来源于人的内心,正如林徽因所说:“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尽管如流往事,每一天都涛声依旧,只要我们消除执念,便寂静安然。”只有打开了禁锢心灵的那扇门,才能找到你心之所向的地方,找到你的“风铃草树林”。
其实,每个人都在追求着自己的理想境界,找寻着自己美丽的“风铃草树林”。然而,这种境界却不是人人都能够达到的。多少人在追寻的过程中被困难所阻碍,迷失了自我,变得哀怨彷徨,抑郁怅惘。但是,当你身陷苦痛与黑暗时,请不必悲伤、不必哀怨,因为每个人都会有迷茫和不知所措的时候,只要胸怀开阔坦然,黑夜的孤寂寒冷便不足恐惧,待到时机成熟,你一定会发现身边的“风铃草”。
理想的境界,梦中的国度,看似并不存在,实则就隐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它处处存在,散发着美的光亮。就像肖恩在诗的最后所说的:“突然间,我知道了,在栗色的树干间,目力所及之处,那齐膝的风铃草就是你。何处?无处?某处?处处”。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美丽的风铃草就在你我身旁……
这是一篇典范的议论文,文章很好地做到了“引”“议”“联”“结”。引素材得出观点“只要你想要,你的身边处处都是‘风铃草”;选择《桃花源记》与林徽因的事例展开论证,事例文学气息浓郁,典型,有说服力;在文末联系现实谈自己的看法,娓娓道来,说理透彻。另外,在语言的运用上,没有议论文的简单说教,洋溢着清新的气息。
【作者系陕西省商南县高级中学高三(20)班学生,指导并置评:殷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