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燕
2016年6月5日,台湾新北市坪林山区突然下起暴
雨,欧先生的太太和12岁的女儿不慎被冲进湍急
的溪流中,水来得太快太突然,女儿和爱人危在旦夕,
只有5秒可以决定把手伸向谁,危急时刻,欧先生紧紧抓
住女儿,再回头时,妻子已被冲走……
“危急时刻,你最爱的两个人都危在旦夕,你只有一个
选择,你会先救谁?”某网站将这个问题抛给了广大网
友,网友的回答不一:
@那年夏天:作为一个母亲,必须要先救女儿。假如
我丈夫选了救我,说实话,我并不会感激他。余生我都
没有办法原谅他和自己。
@蓝:肯定是下意识地抓住在身前的,然后再抓住身
后的,这不是选择问题,而是来不来得及的问题。
@淡写:我特别不能理解说“老婆死了可以再娶”的
那些人。你的爱人是你选择要共度一生的人,她比父母
孩子陪你的时间都要长。而且你的爱人也是有父母的,
让老人白发人送黑发人,难道不残忍吗?
是的,关于这个问题,如果你没有亲身经历过,
谁也不知道自己会怎么选择?那么,那些真正经历过的
人,他们都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呢?
“我和你妈都掉进水里,你会先救谁”
很多女性恋爱时,都会问爱人一个问题:“如果我和
你妈同时掉水里,你会先救谁?”这只是恋人之间一个撒
娇的方式,轻轻松松含糊而过也就罢了。可是,安徽肥东
县的一位男子却真的遇到了这样的事。
2012年7月22日,郭先生与妻子、母亲坐船时意外坠
河,只有郭先生会游泳,他先救离他近的妻子,然后救母
亲,两人最后都得救。事后,他的父亲却感到不满,其理
由不仅在于老伴年老体弱,更关键的是“老婆可以再找,
母亲只有一个”。 好在郭母通情达理,并没有责怪儿子。
波涛汹涌,性命攸关,谁近先救谁,或者谁容易救先
救谁,是郭先生当时的选择。在万分紧急关头,郭先生以
最快速度奋力救人,无论先救谁都没有错,毕竟,无论妈
妈还是妻子都是自己最爱的人。
意想不到的是,2015年国家司法考试中也出现了一
道千古难题:“母亲与女友同时身处火灾之中,你先救
谁?”
2015年9月24日晚,参考答案公布,C选项为正确选
项,也就是说,母亲和女友同时遇险,你本应能救出母
亲,但为救女友而没救母亲,如排除犯罪的事由,则构成
不作为犯罪。官方答案一出,引起了巨大争议。
广州一名法官解释,参考答案认定未救母亲构成不
作为犯罪,主要是考虑到子女对母亲有救助义务而没有实
施救助。救助父母是法律明确规定的义务,而女友不在其
列。结合考题,甲能够在火灾现场救出母亲,但他却没有
救出母亲,反而救出了没有救助义务的女友,为此甲构成
不作为犯罪。
但是,假如把女友换成妻子、孩子或者是父亲,由于
夫妻之间有互相扶养的义务,对孩子有抚养监护的义务,
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在此种情况下,无论先救助谁
均不构成不作为犯罪。
面对这样的人性考验,无论先救谁都是正确的选择,
只要是奋力救人,不管结果如何,救人者都不应该受到谴
责。只有在现实中遇到这样的考验时,人们才需要作出选
择,而日常拿这样的问题考验他人的人性,则是不人道的。
《论语》中记载了孔子与一名学生的对话,学生问
孔子,要是有人告诉一个仁义之士,说有人掉到井里了,
这个仁义之士是否该跳下井去救人?孔子没有回答,而是
批评这个学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
罔也”,意为君子可以牺牲他的生命,但你不能设局为难
他;你可以欺骗一个君子,但不能用这样的难题戏弄他。
他们的选择,你怎么看
如果自己的女儿和她的同伴同时掉进水里,你先救谁?
面对这样的局面,湖南省长沙县村民肖广的选择是,先救离岸边更远的女儿的同伴,再将女儿救上岸。“我当时是考虑女儿情况不太危险,才先去救邻居女儿的,如果当时我稍微迟一点,她就会滑入深水区,就会没命。”肖广很庆幸自己作出了一个正确的选择,“鱼与熊掌兼得”,最后两个女孩子都安然获救。
而重庆市忠县的黄永明面对相似的场景时,也做了同样的选择,但是却没有这样两全其美的结局。
2005年8月5日下午4时,黄永明12岁的女儿和5岁的孙女,还有邻居4个小孩一起去山里摘绿豆。谁知突然电闪雷鸣,雨水如注,黄永明找到6个孩子时,女儿背着孙女站在离岸边仅两米远的石头上,另外4个孩子站在河中间一块大石头上。
黄永明决定先去救比较远的那4个孩子,当他将第四个孩子推上岸后,刚抓住女儿的手,一股急流将女儿和孙女卷进洪水中……
后来,记者问黄永明为什么不先救女儿和孙女,黄永明哽咽着说:“时间不允许我考虑亲人、邻居之分。我女儿是她们中最大的,也是最高的,况且她们在靠岸边的石头上,比起那4个孩子要安全得多。我也没有想到洪水突然涨得那么快……如果那一幕重现,也许我还是要承受失去女儿的悲痛和折磨,因为谁最远,最危险,我就先救谁……”
两个孩子同时落水,先救自己的孩子还是先救别人的孩子?这个选择一样难解。如果结局都像肖广的一样完美也罢,但更多情况下,总有一家人会伤心欲绝。
黄永明救了别人的孩子,并因此失去了自己的女儿和孙女,要知道黄永明36岁时才有自己的亲生女儿黄晓红,中年得爱女,他一直视女儿为掌上明珠。
失去了女儿和孙女之后,黄永明的壮举也受到了来自家人的拷问。妻子天天抓扯着他要孩子。儿子和儿媳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整天不说话,只相对着掉眼泪。而且周围的邻居也对他冷言冷语,称他“没有人性”“为了出名,为了当英雄”。
事实上,假如,黄永明成功地救了自己的孩子,并因此失掉了救别人孩子的最好时机,社会舆论也会称他是“自私的父亲”“不见义勇为的父亲”。
先救谁,只能由当事人说了算。没有在现场,没有救人成功,没有看到两个孩子落水时的具体情况,谁也没有权利去做“马后炮”和“事后诸葛”。只有身临其境,我们才有权去做出道德方面的权衡与决策。从这个角度讲,我们这些旁人,都没有权利发出质疑声音。
活下来的人是最难的
在《唐山大地震》这部影片中,李元妮发现一双儿女被困在一块水泥板下面,若要营救,必然牺牲一方。情急之下,她选择了保全弟弟牺牲姐姐。之后的32年,李元妮不改嫁、不搬家、如苦行僧一般“不许自己过得花红柳绿”,直到后来女儿出现在她面前。她跪在“突然冒出来”的女儿面前,说“对不起”。这种纠结和终身的愧疚,正是很多救人者和被救者的真实心理写照。
3个月自杀潮
一般来说,在大灾难之后的3个月内,就会出现自杀潮。经过重大灾难冲击后,人们从震惊和恐慌中清醒过来,开始面对丧失亲人的痛苦或身体残疾的打击,会出现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创伤一两个小时后,几乎每个经历过灾难的人都可能产生急性心理创伤,表现为反复闯入的痛苦性回忆、噩梦、强烈的心理痛苦和情绪不稳定等。这种急性的心理创伤消失得比较快,一般会在1个月内逐渐减弱或消失。
如果这种心理创伤超过1个月仍不消失,就会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他们经常夜不能寐、噩梦连连,灾难场景在脑海萦绕而挥之不去。尽管知道灾难已经过去了,但他们仍睹物思人、触景生情,甚至生出“为什么让我独自一人活下来”的灰暗情绪。
重大灾难发生后3个月,称作“灾后冲击早期”,这个时期如果不采取合理的心理干预措施,极端的抑郁症状持续一段时间后,患者就可能发展成自杀行为。
活下来的人其实是最难的人,他们要面对失去亲人的痛苦,面对外界舆论的压力,如果再出现一些极端的言论来苛责他们,对他们来说,是第二场噩梦的开始。
灾难来临时,我们都希望“不抛弃,不放弃”,可是现实往往很残酷。如果在我们的身边,真的有人做出了艰难的选择,得到了最痛苦的结局,请留一些空间给他舔舐伤口,不要对他的行为横加指责,毕竟他是救人的英雄,或许他还失去了自己最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