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文综 I卷第40题评析及备考建议

2016-08-11 16:55广东白宝福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6年6期
关键词:人口材料评价

广东 白宝福

2016年全国文综 I卷第40题评析及备考建议

广东 白宝福

2016年全国文综I卷的第40题选材平实,两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呈现了我国古代及近代的“人口问题”,并以人口膨胀的原因与影响及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评价为切入点进行纵向考查。从其问题的设置来看,此题在重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历史思维能力,突出强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充分彰显了考纲“知识—能力—素养”的基本精神。总体上看,不失为一道好题。下面就结合对第40题的理解谈谈笔者的几点思考和认识,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基于“参考答案”的试题解析

本题共两个设问。第(1)问共有两小问,均为小切口设问,这种设问指向性明确,观其参考答案有如下采分点:①“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统一与稳定;耕地面积增加;精耕细作;高产作物的推广;税收制度的变革。②“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影响:人地关系紧张;土地过度开发,环境破坏;贫困化,社会矛盾加剧。第(1)问参考分值为12分,落实、细化答案要点,不难看出每个采分点的分值大致为2分。就其分值设置看,命题人考虑全面,也较符合设问的逻辑。此问的得分要领大致如下:可直接从材料中归纳总结人口膨胀的原因和影响,做到归纳精练,提炼准确,条理清晰即可。值得注意的是考生通过阅读理解,首先需要把材料中论及原因和影响的部分定位下来,定位则需要借助材料中关键词(组)。如此材料中“……引起了一系列变化”则可视为解答的一个关键词;其次需要把材料中的所有有效信息提炼出来,不放过每一条有效信息。具体归纳与提炼如下:

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统一与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税收制度的变革),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精耕细作)。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高产作物的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耕地面积增加)。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人地关系紧张)“田地贵少,寸土为金”(土地过度开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环境破坏);农业人均收益递减(贫困化),各地民变此起彼伏(社会矛盾加剧)。

第(2)问满分为13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要求则更高。此题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并加以评价。从材料的指向来看,当时中国学者对缓解人口压力的态度,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向人口密度低的地区移民(以康有为为例);发展实业吸收劳动力(以严复为例);增加耕地,改良农业生产;迟婚与节育(以民国时期某学者为例)。从各学者的基本主张来看,都代表着他们在对同一个问题的思考,显然没有孰优孰劣之分。所以在“参考答案”中,给出了两种基本评价路径,既可以针对上述主张进行总体评价,也可以针对某个学者的主张进行单独评价。此题的得分要领如下:首先,要对材料的设问进行仔细解读,了解题目要求是从材料出发,概括“近代”也就是“当时”“中国学者”对“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并针对这些主张进行评价;其次,明确历史评价“一分为二”的基本原则,或赞同或批判或辩证看待。按照这一思路作答,此题的分数将不会很低,若能在评价的过程中适时指出其主张的不足之处,并能说出其主张不足之缘由,那么拿到满分也就顺理成章了。此题具体分析与解读如下表所示:

学者 主张 (概括主张)来源 辩证评价 总体评价康有为 向人口密度低的地区移民康有为之言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徙”符合时代发展方向,但当时条件尚不具备民国学者 节制生育 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严复 发展实业吸收劳动力;增加耕地严复之言论“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是缓解人口压力的传统方法,但向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大量移民不可行 多角度提出缓解人口压力的方法,为后世提供了借鉴;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节制生育有可取之处,但未认识到人口因素的积极面

二、基于试题解析的教学建议

笔者认为,第40题全面体现了全国卷高考命题的能力考查和素养立意,这将成为日后高中历史新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因此,从学生现实学习情况着手,就要求广大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在知识迁移能力、史料分析能力、思维逻辑能力不足等问题上调整教学策略。有鉴于此,笔者以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来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存在的这些普遍问题。

1.构建知识体系的框架,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

任何一个历史事件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历的事情一样,大多是各方面因素的综合体。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内容有机地融合起来,用具体知识进行贯穿,用相关内容联系渗透,让学生对历史问题(现象)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第40题第(1)问考查清代“人口膨胀”的原因和影响,如果学生具备对知识的联系能力,那么不仅能找出材料中直接体现的原因和影响,还能联想到人口膨胀就是人口增长的问题,由此该问题可以转化为“有哪些因素可以促进人口的增长”?进而联想到必修二中“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一课关于“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相关史实。为深化这一问题的理解,不妨在教学中以“清朝中国人口大量增长”这一历史现象为例,设计以下一组环环相扣的问题:这一现象为何会出现?这一现象出现会带来何种影响?对历史上人口问题的探讨对今天有何启示?在探讨清朝中国人口大量增长这一现象的原因时,学生就要调动“清朝”“中国”这个特定时空下的已知史实:农耕经济的发展,新航路开辟后玉米、马铃薯等高产作物的引进等来理解和阐释这一历史现象。再通过合作探究,进而得出以下原因:①政治因素:清初社会安定、国家统一;②经济因素: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大量荒地的开垦和高产作物的引入和种植,有利于解决人口的粮食问题;③政策因素:政策赋税政策调整,人头税的废除,使得隐瞒人口现象减少;④技术因素:医疗卫生水平的进步;⑤文化观念因素: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影响;除此以外,还可以横向联系同一时期也是世界人口大爆发的时期,当时世界上进行工业革命,生产力的巨大提高促进人口的增长来类比这一历史现象。在这样的知识纵向和横向联系中,既可以加强学生对时空观念、历史理解、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的理解,又大大提高学生充分运用已知知识、迁移已知知识来理解、解释历史事物的能力。

2.重视学生史料阅读、分析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基本保持了“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的常规命题模式,以求最大限度地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016年全国卷秉承了这一风格,所不同的是,试题选取材料平实,没有了以往引经据典的生涩文字,也没有寻章摘句的刁钻词汇,大大地扫除学生阅读障碍。正因为如此,我们更要重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如果学生对材料与设问理解不透彻,何来正确地答题?第40题材料的内容较容易理解,解答时应结合材料真正领会所要回答的问题。就40题第(2)问而言,第一,前提是“根据材料二”,而从材料中明显能根据学者的言论概括出其中不同的主张。史料阅读与答案解析的关系具体如下:

为解决人口压力,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徙”(向人口密度低的地区移民)。严复则认为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发展实业吸收劳动力,增加耕地)。到民国时期,有人认为,“人口增加是无止息的,食料的增加是越来越困难的。即使我们能开垦荒地、改良农业、增加生长,总是赶不上人口增加的快”(改良农业生产);至于工业化一途,因需要大量投资,短期内难以搞成。因此很多人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节制生育)。

第二,时间为“近代”,对象为“学者缓解人口压力”。这就表明设问指向不仅仅是材料中直接出现的康有为、严复,还包括民国时期的学者。如果不能关注到这些对象,概括出的主张势必是不完整的。第三,要求回答的是“主张”,同时对其简要“评价”。评价要既注意阐释该主张的积极性,同时关注其局限性或不足。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适时示范和引导,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针对性。其中史料教学必不可少,而且用于教学的史料应该是少而精,“就地取材”进行史料教学也许是一个既经济又实惠的选择,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文字史料和图像史料(包括汉画像砖之类)。如岳麓版必修2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可以借用第22页的正文小字材料和“《清明上河图(局部)》中的街市”图,推测北宋东京城大型火灾频仍的原因。再如必修1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我设计的问题是:阅读第21页“古希腊主要城邦分布图”和 “一则殖民案例”,分析古希腊城邦殖民运动为什么会促进地中海贸易圈的扩大?一堂课,如果能把两至三条关键性的史料阅读到位、理解到位、解释到位、分析到位,让学生从中获得切实的效果,史料教学的目的就容易达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也就容易落地。

3.规范答题,提升学生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

全国卷中的试题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不仅题目设置开放,答案往往也是开放性十足。这就要求学生在具体的作答过程中要有严密的且符合逻辑的论证。实践中,很多学生的答案表述乱成一团,没有基本的条理性和逻辑性。第(2)问属于历史逻辑思维能力的较高层次,是信息解读、比较分析、论证说明、评述阐述等横向广度的考查,要求学生对“主张”进行“评价”,那么概括出“主张”后进一步的推论应是为何有此“主张”,或者此“主张”有何明显的积极意义或不足之处,从而组织答案,形成富有逻辑性的表述,即“参考答案”中“康有为的主张是缓解人口压力的传统方法,但向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大量移民不可行;严复的主张符合时代发展方向,但当时条件尚不具备;节制生育有可取之处,但未认识到人口因素的积极面”。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精选典型试题,以高考实例的破解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特别是在给定的时间内、较为紧张的状态下限时训练以提高解题答题能力。事实表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是很重要的。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濠头中学)

猜你喜欢
人口材料评价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最美材料人
材料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