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海
(辽宁水利土木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辽宁 沈阳 110000)
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管理研究
魏明海
(辽宁水利土木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辽宁 沈阳110000)
【摘要】水利工程是事故多发的危险行业。本文对水利施工现场危险源辨别的概念和特点作了阐述,按照现场事故和单位工程对当前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的危险源进行了系统分解,并应用PDCA循环理论,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危险源动态辨识的措施。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管理
水利工程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程,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将对人民的生命、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损失,而导致这一切事故发生的根源就是施工现场存在危险源。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能够及时辨识出危险源、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如果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存在着一些不安全因素,若不能及时准确地辨识,不仅会导致由于工程质量不合格而造成返工,而且将延误工期。因此,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管理,对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双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1危险源辨识的含义
所谓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工作环境破坏、财产损失、发生伤害或疾病的一种或多种情况发生的状态。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危险源识别是指将可能影响施工安全的隐患因素进行识别,并根据识别情况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害发生,从而降低工程运行成本。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施工现场危险源识别主要包括描述危险源的特征,确定危险源发生的条件、来源以及危险发生时具体的影响范围和程度[1]。
1.2危险源辨识的特点
作为危险源管理的首要任务和基础工作,只有从施工中甄别出危险因素,才能进行评价、监控以及采取具体措施。熟悉危险源的特点,有助于系统、全面地识别出危险源。
a.危险源辨识工作需要全程参与。施工风险存在于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这就意味着施工中的所有危险都属于识别的范围,水利工程施工危险源的识别具有全寿命性。
b.危险源辨识工作需要全员参与。由于项目组每一个成员的工作都会存在风险,并且他们具有丰富的风险管理经验,这就决定了施工中所有人员都应该参与危险因素识别,而不仅仅是安全管理人员或项目经理的工作。
c.危险源辨识工作具有动态性。随着施工过程中外部环境、内部条件以及施工范围的变化,危险源识别工作并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贯穿于施工全过程中。这就决定了在施工阶段开始之前、实施过程中以及工程收尾时都要进行风险识别。特别是在施工工序或工艺发生变更时,有效识别出危险源十分重要。
d.危险源辨识工作具有综合性。由于危险源的识别需要多种技术和工具联合使用,在识别方法和工具上具有综合性,人员参与危险源的信息收集和范围具有综合性,因此,危险源识别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
e.危险源辨识工作具有信息依赖性。搜集相关信息是危险源辨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由于水利工程危险源识别工作对准确性和精确性要求较高,因此危险源辨识工作必须具备及时性、准确性、动态性以及全面性[2]。
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种类繁多,而且常常不断变化,致使辨识工作难度增大,在一定程度上很难掌握其发展的内在规律。为了能够准确反映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所有工作任务,需要通过树状图的形式对系统结构逐层分解,进行研究。
2.1以施工现场常见事故的类型进行划分
这种分解方式是以可能发生的事故为基础、以工作面为依据的系统分解(见图1)。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事故有机械伤害、高处坠落、触电、起重伤害、施工坍塌以及物体打击等。
图1 以常见事故类型划分的工作系统
2.2以单位工程为单元进行系统分解
通常情况下,这种分解方式是将一个工作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单位工程,再把每个单位工程划分为若干个单元(见图2)。这种分解方式的优点是符合危险源辨识的系统性原则和施工项目管理要求,划分后的每一个最小模块既能够包括影响范围较小的局部性危险源,又能够包括影响全局安全的全局性危险源。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分部分项工程的不同,可以划分为施工用电、脚手架、基坑支护与模板以及安全管理等工程。
图2 以单位工程分解的工作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保证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系统分解的可操作性,务必综合考虑施工要求、施工工艺特点以及作业步骤,将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和相关理论相结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避免为了确保系统的统一性而机械、人为地进行分解。
随着施工条件和施工进度不断发生变化,水利施工现场危险源的触发因素和危险源的类型也随之发生变化,按照施工工期,将施工工序划分为若干个单元进行危险源动态辨识,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3.1危险源动态辨识初始条件
a.确定危险源辨识的内容。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管理、人员、环境、机械以及材料是常规危险源辨识的主要方面[3],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危险源都包括这几个方面,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危险源,需要在常规危险源的基础上增加危险源辨识内容。
b.确定出工作单元的施工工序和操作步骤。科学辨识出每个施工步骤有助于保证系统的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每个工作单元都由多个施工工序组成,而每个施工工序又由若干个施工步骤组成,进行详细辨识后就能得到某个具体工作单元的辨识清单。
c.危险源辨识过程如图3所示,根据管理、人员、环境、机械以及材料五项内容,按照之前确定的施工步骤和工序归纳出不同的危险源,得到水利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清单。采取这种方式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得到的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清单远离公司的数据库,因此,需要参考历来发生事故的原因、时间、条件以及部位等,熟悉了解国家出台的相关规定,加强与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的交流,进一步整理、核查水利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清单,确保危险源清单全面、准确。
图3 水利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清单
3.2危险源的动态辨识
在水利施工现场危险源动态辨识过程中,要以网络计划模型为依据,通过模型计算,获得相应时间段内的危险源信息以及每一个网络计划的时间参数,最大限度地为确定、评价危险源以及制定相关控制措施奠定基础。
为了构建出水利施工现场全过程网络计划模型,应用网络计划对危险系统活动进行描述[4]。如图4所示,在每个模型的基础上,以工期为时间轴,划分出不同的空间位置,全面综合考虑任意时间段内的工作,在具体施工阶段内,重复进行该工作,从而达到水利施工现场危险源动态管理的目的。
在确定辨识单元中,按照互不影响的原则,对施工网络图中的施工工艺或工序划分工作单元。随着水利工程施工的进展,应及时调整和更正工作单元。以PDCA循环为理论,根据约定的辨识时间段或周期,及时发现新的危险源或潜在的危害因素,并通过计算得到工作单元的危险程度和危险等级,如果工作单元的危险等级超过容许范围,应采取重新计算危险程度、加大安全防护设施的投资力度、增加施工工期、加强技术交底和安全培训等措施进行控制;如果符合要求,则继续进行下一个工作单元。在下一个时间段或周期内,再次按照上述方法,对新产生的问题和上一周期未解决的问题在下一个PDCA循环中予以解决。
图4 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动态辨识程序
值得一提的是,在水利施工现场进行危险源分类识别,既要按照施工组织计划进行,避免由于漏项或重复计算危险源导致辨识工作不准确,又要满足危险源系统管理的要求,采用施工概预算里的施工定额进行危险源数量的确定。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管理是一项涉及多个学科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因此,在水利施工现场危险源管理中,应用PDCA管理模式,可及时针对不同的时间段制定出科学的应急管理方案和预防措施,有效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偶然性和随机性,切实做好危险源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确保施工现场安全施工。
参考文献
[1]李明会,姜盛伟.浅析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与安全措施对策的建立[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0).
[2]崔纪委.水利施工现场危险源辨析及其风险评价研究——以南水北调天津干线保定Ⅰ段工程为例[D].河北农业大学,2012.
[3]黄继明.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危险因素及管理措施[J].南方农机,2016(3).
[4]张云峰.项目业主对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探讨[J].中国水运,2015(3).
DOI:10.16617/j.cnki.11-5543/TK.2016.07.008
中图分类号:TV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41(2016)07- 0020- 03
Research on hazard 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site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WEI Minghai
(LiaoningCivilEngineeringConsultativeLtd.ofWaterResources,Shenyang110000,China)
Abstract: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is a risky industry with more accidents. In the paper, hazard source distinguishing concept and features in the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site are described. Current hazard sources in water resources construction site are analyzed systematically according to site accidents and unit project. PDCA cycle theory is applied for proposing targeted measures to distinguish hazard sources dynamically.
Key words: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construction site; hazard source 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