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金融化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及其对策

2016-08-10 02:56曹剑飞齐兰
学术论坛 2016年1期
关键词:升级转型金融

曹剑飞,齐兰

经济金融化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及其对策

曹剑飞,齐兰

金融结构内生于产业结构,而产业结构又内生于要素禀赋。当前,我国金融化水平偏低、金融错配问题突出,以大银行为主的金融结构已经不能适应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需要。为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应进一步提升金融化水平,大力发展中小银行机构、多层次资本市场和互联网金融,形成庞大、活跃的证券市场辅之于大中小银行的金融结构。同时,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从国内、国际两个层面创造有利于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环境。

金融化;全球化;金融结构;产业结构

经济金融化是指经济与金融日益相互渗透融合及社会财富或资产日益金融资产化,并由此带来了经济关系日益金融关系化[1]。随着经济金融化水平的提高,金融资产总量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金融相关率)逐步提高,更为重要的是金融结构更加优化,呈现融资非中介化、证券化和金融倾斜逆转的趋势。产业转型升级,它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产业间升级,如三次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主导向第二、第三产业主导演进;二是产业内升级,即从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向高端环节提升。

经济金融化和产业转型升级两者都内含结构变迁之意。按照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每个国家给定发展阶段的最优金融结构可能取决于当时的主导产业结构、平均企业规模和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类型,而这些因素又进一步取决于当时经济体的要素禀赋结构[2](P27)。因此,随着要素禀赋升级、产业结构提升,最优金融结构也要随之动态调整,当金融结构的变化趋势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要求相适应的时候,就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可持续的包容性发展。

一、经济金融化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系

一般来讲,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步阶段的要素禀赋结构的特点是非熟练劳动力相对充裕,而资本相对稀缺。与此相对应,其比较优势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劳动密集型环节。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这些产业已经相当成熟,但企业规模一般较小,且缺乏标准的财务信息。小规模融资、缺乏标准财务信息更符合中小银行融资业务的特征[3],因此,这个阶段的最优金融结构就是中小银行占主导地位。此阶段属于工业化初期①钱纳里把工业化划分为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时期。,主要依靠丰富低廉的生产要素发展比较优势产业参与国际竞争,产业技术层次低、较先进的产品设计和技术主要通过外商直接投资获得,外商提供大多数的进入国际市场渠道,本国企业很少直接与外国消费者建立关系,属于要素驱动阶段。

随着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该发展中国家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不断积累,要素禀赋结构特点发生了变化,熟练劳动力和物质资本相对充裕。与此相对应,其比较优势在物质资本密集型产业。因为该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差距减小,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加强研发和创新,并承受由创新所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由于物质资本密集型企业规模一般较大(融资规模也较大),推进财务信息标准化既可以提升管理水平又可以满足资本市场对其信息透明、公开的要求,同时,其雄厚的财力也使它有能力购买专业金融机构的财务和审计服务。由于大规模融资、财务信息标准化更符合证券市场和大型银行的融资业务特征[3],因此,这个阶段的最优金融结构就是证券市场和大型银行占主导地位。此阶段属于工业化中期和工业化后期,国际竞争优势以国家及其企业的积极投资意愿和能力为基础,企业具有吸收和改进外国技术的能力,属于投资驱动阶段。

随着这些物质资本密集产业的发展,该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不断积累,要素禀赋结构特点又发生了变化,管理人员、创新人员、专业人员及物质资本相对充裕。与此相对应,其比较优势在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即生产性服务业。因为该发展中国家将要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其技术水平已经处于先进水平,为了维持自己的竞争优势必须投入更多资源用于研发和创新并承受巨大的不确定性风险[4]。此时,证券市场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一方面,分散化的证券市场和标准化的财务信息,使这些企业可能从证券市场获得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证券市场为风险资本提供退出市场的选择,从而支撑风险资本投资于高风险的创新型和资本密集型企业的早期发展阶段。而且,一旦风险资本投资项目获得良好的初期收益使项目的高质量得到证明,银行也可以跟进提供多阶段投资。因此,这个阶段的最优金融结构的特征就是一个庞大、活跃的证券市场辅之于大型银行。此阶段属于后工业化时期。前半阶段国际竞争力依靠技术创新实现企业不断技术升级,并通过市场化、网络化实现科技与经济的一体化,形成产业聚集,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属于创新驱动阶段;后半阶段,企业创新动力、创新能力均出现下降,开始失去竞争优势并回避竞争,金融投资逐步取代实业投资,属于财富驱动阶段。

综上所述,金融结构内生于产业结构,而产业结构又内生于要素禀赋。当要素禀赋由劳动力密集→物质资本密集→人力资本密集升级,产业结构沿劳动密集型主导→资本密集型主导→生产性服务业主导演进,金融结构也应沿着中小银行占主导地位→证券市场和大型银行占主导地位→庞大、活跃的证券市场辅之于大型银行的路径变迁。当金融结构的变化趋势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要求相适应的时候,就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可持续的包容性发展。详见图1。

图1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

二、经济金融化影响产业转型升级的机理及负面影响

(一)经济金融化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

经济金融化的好处显而易见,如增加流动性、分散风险,降低交易成本,投资者和消费者得到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导致经济效率和消费者福利的提升。随着经济金融化的深入,金融市场结构由银行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型,将有利于创新型、科研型产业的发展,从而进一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首先,随着经济金融化的深入,利率市场化机制逐渐形成,银行间竞争将日趋激烈。一方面,银行要通过提高存款利率、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服务品质来吸收存款;另一方面,银行要通过降低贷款利率、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促进金融创新)、提高服务品质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把资金投到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项目)上去。与此同时,贷款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会给优质客户创造更多收益,而使那些质量不高的客户收益下降,风险较大且信誉度低的客户将退出信贷市场。由于金融效率的提高,引起竞争优势产业的融资成本降低,从而有利于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而那些没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将因为得不到金融支持而逐渐萎缩,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转型升级。

其次,随着经济金融化的深入,金融市场更加开放、金融市场准入门槛降低。一方面,由于外资银行进入和民营银行兴起,多元化的银行主体形成并降低银行业中国有经济的比重,由于这些非国有银行是完全按“市场规则”行事的市场主体,可以避免当前国有银行仍然存在的“政策性负担”和“预算软约束”,从而避免资金流向低效率的国有企业以及落后、剩余产能,从而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多元化的银行主体、中小银行将快速发展,金融机构采取了差异化的利率策略,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加大金融机构对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融资变得多元化,促使金融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也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最后,随着经济金融化的深入,金融结构将从银行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从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这将有利于科研型、创新性产业的快速发展。大多数创新性企业规模较小,缺乏可供抵押担保的资产,其创新活动具有“外部性、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使间接金融很难进入科技金融领域。因此,在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下,越是需要金融支持的科技创新前端①高科技企业的发展过程通常被划分为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扩张期和成熟期。越是得不到银行贷款。随着经济金融化的深入,金融结构将从银行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发达的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通过价格机制为更多企业提供了外部融资渠道,日益增多的机构投资者和随时更新的金融工具则将金融的触角伸向更广泛的微观经济个体。

(二)经济金融化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负面影响

在金融资本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经济日益虚拟化,虚拟经济已经成为与实体经济相对应,且有其自身发展规律的一种经济形态。金融资本对其他一切形式资本的优势及其特殊的垄断地位确保了金融领域的超高利润率。由于金融部门的利润率大大高于实体经济的利润率,大量产业资本开始流入金融领域,如果这些产业资本没有通过金融市场的资源再配置回流到实体经济,而是纯粹的在金融市场中“空转”,这时“过度金融化”现象就会产生并最终损害实体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5]。而且虚拟资本和虚拟经济的过度增长对实体经济增长具有很大负面效应,它会在市场紧缩或危机到来时出现大幅度缩水,给经济带来极大的破坏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以美元为中心的多元储备以及浮动汇率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下,发行主要储备货币的国家可以享受向全世界征收铸币税、利用汇率贬值来化解外债、不受约束的采取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等好处[6],为其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同时,这些国家依靠其强大的经济、金融实力掌控了国际金融组织,竭力维护其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霸权地位,为其资本“走出去”和跨国企业全球化布局提供支撑,为其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与此相对应,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却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来应对主要储备货币的周期性贬值、升值循环,以及由此带来的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危机。

三、我国在经济金融化和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问题

由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国家金融业面临的问题是不一样的。2008年国际融危机暴露出美国金融创新过度的问题,而我国面临的问题可能是金融创新的不足。但是,我国仍然有可能出现周期性的资产价格泡沫,并引发金融市场的动荡。当前我国经济金融化与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问题主要有:

(一)人力资本不足制约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创新驱动,而实现创新驱动的前提是人力资本的积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用30多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道路,虽然物质资本积累可以在短短的几十年内迅速完成,但人力资本积累却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正因为如此,我国需要比西方发达国家更加重视人力资本的投入,但现实却相反,体制内企业受益于行政力量对要素价格的控制带来的低成本和垄断带来的超额利润,对人力资本投入和创新重视不够、投入不足;而体制外企业由于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低价劳动力和各项优惠政策支持,维持低成本竞争优势而对人力资本投入和创新也不重视。与此同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收入分配领域过于重视效率而忽视了公平的重要性,导致地区间、行业间、个人间的贫富差距过大,使处于底层的大多数人根本没有足够的财力来提高自己的人力资本以及教育下一代,这也严重动摇了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的基础。

(二)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匹配问题突出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产业结构是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再向技术密集型演化,与之相适应,金融结构也将从中小银行向大银行再向资本市场递进。然而,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产业结构和金融结构直接进入了第二阶段,即资本密集型和大银行主导,这与当时的要素禀赋是不相符合的,经济发展缺乏可持续性。改革开放后,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引进外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使产业结构与要素禀赋相符合,但是金融市场改革滞后,仍然是国有大银行占绝对主导地位。当前,我国经济已经步入新常态,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大量涌现,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趋势明显。现有的金融结构、融资模式和融资工具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科技金融的需求,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三)人民币国际地位与我国经济地位不符

当前中国经济呈现出一种不平衡的状态,现在人民币的地位较低。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对外贸易国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但是在货币市场,人民币只占世界3%的份额,甚至排名在10名之后。其负面影响表现在:一是我国无法享受“国际铸币税”收入,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力和发言权较弱。二是我国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无法通过制定国际规则来保障长远利益和实现经济目标,从中获得一定的制度性收益。三是不利于我国降低汇价风险、减少交易成本,不利于改善我国国际贸易、对外投资环境,对我国当前的产业转型升级、“一带一路”战略形不成强有力支撑。四是我国只有通过大量积累外汇和保持经常项目顺差才能抵御金融风险,把大量经常项目顺差转换、积累成巨额的外汇储备,把资金“借给”主要储备货币国,从而损害了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和技术、装备的升级换代,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

四、加快经济金融化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

当前,我国金融化水平偏低、金融错配问题突出,以大银行为主的金融结构已经不能适应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需要。为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应进一步提升金融化水平,大力发展中小银行机构、多层次资本市场和互联网金融,形成庞大、活跃的证券市场辅之于大中小银行的金融结构。同时,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高我国在国际金融组织的话语权,重构国际货币金融秩序,从国内、国际两个层面创造有利于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环境。

(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在推进垄断行业改革(主要是国有垄断企业)的基础上,国有企业的发展重点应放在公益类国有企业、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国有企业,退出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着力解决国有出资人实际缺失问题、委托代理问题,去除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行政级别、减少政府部门对国有企业经营活动的干预,避免国有企业沦为政府追求政绩、推进形象工程的工具。避免当前国有银行仍然存在的“政策性负担”和“预算软约束”,从而避免资金流向低效率的国有企业以及落后、剩余产能。

(二)加大人力资本投资

应进一步加大人力资本的政府投入,把初中义务教育延伸至高中阶段,在加强基础教育的基础上,更加重视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市场需求导向,使人才结构符合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一方面,通过提升人力资本支撑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对中低收入群体(包括下一代)人力资本的投资使其可以获得较高的收入,在其进入较高收入阶段后,引导(他自身也有这种意愿)其进一步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从而获得更高的收入,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并最终促进广大的中产阶级的形成,推动经济增长由投资驱动向消费带动转型。同时,必须通过改革垄断部门推进市场化进程,缩小当前出现的产业间、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进一步优化金融结构

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建立并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加快推进资本市场的多层次发展,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首先,积极促进资本市场创新发展,鼓励商品期货和金融衍生品创新,使资本市场的触角更多地伸向实体经济的微观主体。其次,鼓励各类创新、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发展,建立科技金融担保机制为风险投资提供有效的银行信贷,完善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为未上市或者无法上市的企业建立一个股权交易的平台,从而为风险和创业投资提供更为便捷的退出渠道,也为之提供规避和锁定风险的机制[7]。同时,需放宽民间资本的金融业准入,以开办更多当地中小型金融机构,引入和扩大市场竞争,解决小型企业融资困难。

(四)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

互联网金融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覆盖广、发展快”的特点,第三方支付、P2P小额信贷、众筹融资、新型电子货币、大数据金融、信息化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门户等“更便携、更智慧、更具针对性”的金融模式更加符合小微企业、科技型企业对融资的要求。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监管和法律约束,缺乏准入门槛和行业规范,整个行业面临诸多政策和法律风险。截至2014 年12月,出现提现困难、倒闭、跑路等问题的P2P平台已达338家。面对风险,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能因为有风险而禁止创新,而是迎难而上提高网络安全系数,完善信用体系和相关法律,建立类似银行的风控、合规和清收机制,支持和引导互联网金融健康、规范发展,助推我国的金融效率、交易结构,甚至整体金融架构的深刻变革。

(五)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对外贸易国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应不失时机地推动人民币在国际贸易、投资、储备等领域加快发展。第一,深化“一带一路”货币合作。一是支持我国政府及有关机构向外国提供的贷款、赠款和各种援助中,划出一定的额度用人民币支付,以便形成人民币对外流动的常规渠道。二是积极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货币互换,不断提高货币互换合作的规模和深度,引导人民币向储备化方向发展。第二,加快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选择市场化程度较高、金融市场发达且具有较高开放度的国际性、区域性金融中心设立离岸人民币市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同时,借鉴新加坡金融中心的经验,在以上海自由贸易区为代表的国内自由贸易区发展人民币离岸中心和产品。

[1]白钦先.经济全球化和经济金融化的挑战与启示[J].世界经济,1999,(6).

[2]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反思经济发展与政策的理论框架(增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3]林毅夫,徐立新.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相关性的最新研究进展[J].金融监管研究,2012,(3).

[4]林毅夫,孙希芳,姜烨.经济发展中的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初探[J].经济研究,2009,(8).

[5]齐兰,曹剑飞.当今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发展态势[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4,(2).

[6]张宇,蔡万焕.马克思主义金融资本理论及其在当代的发展[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6).

[7]洪银兴.科技金融及其培育[J].经济学家,2011,(6).

[责任编辑:刘烜显]

曹剑飞,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广西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广西南宁530022;齐兰,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0081

F832.0

A

1004-4434(2016)01-0066-0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当代垄断资本金融化研究”(12AJL002)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升级转型金融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回暖与升级
P2P金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