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灿烂文明 传承历史文化
——中国国家美术藏品保存修复国际研讨会发言摘要

2016-08-09 01:26严梦阳郭君涛
艺术品鉴证.中国艺术金融 2016年4期
关键词:藏品博物馆

文/严梦阳 郭君涛

承载灿烂文明 传承历史文化
——中国国家美术藏品保存修复国际研讨会发言摘要

文/严梦阳 郭君涛

编者按:7月6日—7月7日,在中国国家美术馆举行了国家美术藏品保存修复国际研讨会,出席会议的嘉宾有来自海内外各著名博物馆、美术馆、相关院校的专家学者。会议围绕着国家美术藏品保护与修复专业培训及国际修复领域的最新成果为主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与研究,并在中外学者之间达成了共识。本刊摘登与会嘉宾部分发言内容,以飨读者。

董 伟:增强藏品保护开展国际交流

文化部副部长

保护藏品并对因各种原因造成损坏的藏品进行保护性修复,是博物馆和美术馆的重要使命和责任。近些年来,中国文化部立项并实施“国家美术收藏工程”,试图使国家美术收藏体系更加完备,充分发挥其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在开展工作时,我们特别注重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与方法。我相信,通过该项目的举办,既可促进国际艺术品保存修复领域的深入交流,也将为中国美术馆界提高藏品保护研究工作提供一个重要契机和新的起点。

吴为山:通过保护藏品使艺术精神永存

中国美术馆馆长

任何艺术品都是通过物质材料的载体而体现创造的智慧,而物质是有其寿命的,保护与修复就是通过延长物质的寿命而持续精神生命。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各种精密仪器已能将物质精微的结构分析得一清二楚。但艺术作品中微妙的情感世界则是更为细腻的。因此,如何进入艺术家创作时的心理状态,在绘画语言中领悟艺术品的“真相”,这要求修复者不仅掌握科技手段,还要精通相关的人文知识。

邓 风:要打造与国际合作的交流平台

中国美术馆保护修复中心主任

中国美术馆的藏品类型非常多样。藏品物质材料包括纸质、布面、泥、铜、陶瓷等。如何将传统的特殊工艺与现代修复理念、技术相结合并建立更加完善的保护与修复学科体系是我们工作的重点。通过国际研讨,我们也将与国际上的权威专业机构和学者进行更多合作并提升自身的学科水平。作为国家美术藏品保存修复的示范中心,我们将把该中心打造成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的高端平台。

Anna Bulow:评估机制对藏品保护的重要性

英国大英博物馆文物保护和科学研究部主任

藏品的重要性和易损性怎么保持平衡,这是很大的难题。因此需要重要性评估框架。重要性框架有四个基本属性:一是特性,二是文化的历史和藏品的价值,三是社会标准,四是使用标准。而评估藏品的重要性及确定优先工作次序的过程是非常具有挑战的,但可以使博物馆内各个部门的员工按照一个既定方向去做后续的保护工作。

Eric Lefebvre:博物馆体制内的保存修复策略

法国塞努奇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

我给大家介绍法国博物馆藏品保护的相关机构,有一些机构是为修复师提供学术培训的。还有一些是实验室,用以进行分析,并且为博物馆的专业人士提供关于管理保护、修复环境和操作的建议。这些机构与博物馆之间共同运用一致的通用框架。而法国博物馆修复项目的程序,首先是对修复藏品进行定义。然后是组织修复师委员会,评估修复项目的情况并向专家委员会报告。待委员会同意过后,我们才能开始对一件藏品的修复。

Deborah Potter:艺术品的保存修复政策

英国泰特美术馆修复部主任

我馆采用的是全面的藏品管理方法。2012年通过的藏品保护基本原则是非常全面的保护方式。是强调标准化、可持续性的保护理念。我们以循证为基础做出决策,对保护重点达成一致意见,并对风险进行评估。藏品保护政策详细界定了保护流程和关注的重点,并符合与此相关的国际标准和原则。所有决策都建立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并分析可用资源。

陆宗润:中国修复理论的现代重建

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20世纪60年代,布兰迪的《修复理论》一书为西方艺术品修复的教科书式著作。然而,西方的保存修复理论是基于西方的特定历史文化背景和西方特有的艺术品而提出的,中西方文化各有特点并存在差异,文化的差异没法用标准的尺子衡量优劣。且理论与原则乃是书斋理想状态下的描述,在实际操作过程是要注意变通应用的。因此,我们应当对中国传统艺术作品的特性和保存与修复方法进行总结,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之路。

沈 阳:应重视艺术品真实性问题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我们认为一个作品是由三段历史组成,原作者的作品、历史长河留下的痕迹、保护修复产生的新过程。修复者应该说是第三历史的作者,也就是作品的新作者。在真实性方面,首先要诚实、诚信,对于作品在不同时期、不同历史阶段反映出来的内容都应该告知公众,而不是有所隐瞒。我们面对的很多作品,在当时是没有文物意识的。通过时间的流变,它从艺术品、观赏物演变成具有精神价值的历史遗产。因此,在可以精确复制艺术品的数字时代,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艺术品的真实性的问题。

宝 林:法国纸本保护与修复

法国纸质保护者和艺术史学者

在法国,纸本修复师的工作实际上更像自由职业者,我们是独立的,可以同时为多家博物馆工作。其优势在于一个纸本修复师可以为不同的博物馆工作,短期内可以积累不同的工作经验,可以在不同博物馆之间分享知识。同时,还可以建立起一种知识上的常规操作,一些最佳的操作可以在短期内进行更广泛的普及。

Mervin Richard:保存修复档案管理的数码解决方案

美国国家美术馆修复部主管、首席保护专家

修复记录包括很多内容,比如检查报告、处理报告、科学分析报告等。我们使用了语意数据模块进行信息的存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获取性,用户由此可以接触和存取那些异质的数据。项目中还支持一系列的搜索功能,如:网页浏览、影像加注等。使其不是依赖于固定领取存储和获取数据,而是在各个项目之间建立一种关系。

司徒勇:态度对油画修复决策和实践的影响

旅美学者、油画修复专家、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文物修复系教授

修复理论是指有关修复的理念原则、道德、规范和标准的理论。与过去相比,当代修复理论更加注重修复对象的作用和功能,注重利益相关者对修复决策过程的参与以及保存修复的可持续性。当代修复理念并不是全盘否定过去,而是更加注重被修复对象和文化背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要求更多的适应性,避免用某一种通适的原则去对待不同需要的对象。这给修复师进行判断和决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Marco Leona:大都会博物馆的预防性保护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科学研究部负责人

我们会随着建筑的形制演变感受到大都会博物馆的历史变化脉络。在灯光布置、病虫害管理、空气质量等方面,我们对大都会博物馆进行了长期的预防性保护。这种保护意识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要进行长期的意识培养、理念推广及相关的培训。另外就是需要博物馆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而不仅仅只是从事保存修复的专业人员。

早川泰弘:西方风格绘画中的天白

东京国立文化财研究所分析科学研究室主任

日本绘画的起点可以说是7—8世纪初期的日本古墓中描绘的绘画。从白色颜料来看日本绘画的历史,16—17世纪可以说是日本绘画界的巨大转折点。白色颜料的分析对于艺术风格的转型,或者跟其他艺术之间的关系,起到了揭示的作用。同时对于我们从事保存修复提供了很可靠的依据。

半田昌规:日本的绘画保护程序

日本国宝修复师联盟常务理事

在个人提出修复愿望后,根据日本《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必须在文化厅长官的监督下进行修复。修复作品被送到工作室以后,根据需要适时召开文物所有者和文化厅调查官参加的进程报告和工作内容研究会议。最后,作品在归还事主前,文物所有者与文化厅的调查官到工作室来验收,确认修复完成,结束修复项目。

杨 甦:修复上的挑战

香港康乐文化事务署文物修复办事处总监

苏州梅戏服上所画的梅花非常特别的,颜料容易脱落,且戏服的布料普遍泛黄。 在修复的过程中,我们要保证加固脱落颜料的试剂不会使得上面的颜色的光鲜度受到负面影响。这种加固是究竟是用于戏服的整体还是局部是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了解,然后才可以作出适当的加固剂使用计划。

Claudia Laurenze-landsberg:用自动照相术读故事

柏林国立博物馆柏林画廊科学保护专家

自动照相术向我们展示出伦勃朗在17世纪的时候就使用的创作方法。 通过该技术找到的证据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分析,并使用立体镜进行后续追踪。

在伦勃朗大部分的画作中,都可以通过自动照相术读出当时的故事。其向我们表明作品表面层次之间的历史,我们也可以通过立体镜的分析进一步了解和揣测艺术家的想法。

陈 青:传统材料在现存老彩画中的保护应用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工程与规划研究所副研究员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老彩画基本是铲净重绘,七十年代以后利用现代高分子黏结材料对老油灰地仗彩画进行剪切揭取、清理、涂刷黏结剂、回贴的保护修复手段。随着对文物保护理念的认识和不断深入,老彩画实物的价值得到了重新评估和认定。我们把研究重点放在传统材料的科学解析,致力于原材料在文物保护中的再利用,为古老的材料注入新的生命。

Maria PerlaColombini :揭露壁画艺术秘密的科学

意大利国家研究会文化遗产保护和评估研究所主管

我们在用旧有的保护与修复壁画方法的同时不断开发新的方法。我们使用侵入式和非侵入式的分析方法,获得壁画技巧的材料信息。如使用包括X光的衍射方法、离子气层分析方法、傅里叶的频谱方法、CS方法等。在修复中也使用YIG激光分析方法在热解气相色谱分析的技术上证明壁画表面是否除渍干净。这种高科技层面的多项尝试对壁画的保存是大有帮助的。

邰武旗:借鉴东西方文化习惯促进艺术创作手段的改良

中国油画院绘画材料技法与修复研究中心主任

时至今日,中国百年油画的创作生态里始终隐含着材料安全的风险,同时咸有艺术家能够系统了解材料使用的物质结果,这一现象阻碍和影响艺术创作,甚至对作品造成意料之外的破坏。因此,我们需要借鉴东西方文化习惯及促进艺术创作手段的改良。而这些行为与我们的修复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

李益成:台湾地区藏品保存修复产业发展

正修科技大学艺文处文物保护中心主任

目前台湾地区的保存修复单位被文化部的文化资产局分为几个区块。第一个就是产业界的部分,如相关的美术馆、博物馆。还有一个区块就是学界,也就是大专院校。

以台湾地区的藏品保存修复产业发展来看,经历了二三十年的变化,已经由个人单独立的工作室转变成产业联盟,这样的软实力将会是修复产业未来立足于国际所不可或缺的基础。

张元凤:补彩之可逆性与可辨识性探讨

台湾师范大学美术学系教授、文物保存维护研究发展中心主任

东方绘画补彩的整合方式的可逆性、可辨识性是非常困难的。它的媒材都是水溶性的,不像油画可以涂一遍隔离层来区分后来的补彩和原来的原彩,其基本上是紧邻的状态。因此,从颜料、展色剂、基底材料,光学的运用方面还有很多方法有待于开发,其可辨识性和可逆的配套措施是大家均可以尝试的目标。

胡 伟:总结发言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

这次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的研讨会工作进行的非常顺利。作为国家美术藏品示范中心的中国美术馆,通过以国际研讨会为形式的示范项目,告诉了全国的美术馆,如何保存与修复藏品。在这短短两天的会议上我们基本都找到了答案。因此我代表美术馆,感谢各位专家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并希望通过对藏品修复技巧的提升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遗产。

猜你喜欢
藏品博物馆
展出前的地下博物馆
博物馆里的“虎”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林安国藏品
谭礼藏品
聂延林藏品
博物馆
罗妍妍藏品欣赏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