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黄杨窄吉丁虫发生与防治

2016-08-09 03:14:40刘建功刘景治宋晓斌
陕西林业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大叶黄杨防治方法

刘建功,刘景治,宋晓斌

(1.志丹县县退耕还林办公室,陕西 志丹 717500;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 杨凌 712100)



大叶黄杨窄吉丁虫发生与防治

刘建功1,刘景治1,宋晓斌2

(1.志丹县县退耕还林办公室,陕西 志丹 717500;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 杨凌 712100)

摘要:对大叶黄杨窄吉丁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表明大叶黄杨在关中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韧皮树下越冬,翌年6月中旬羽化,下旬产卵,7月上旬幼虫孵化进入大叶黄杨枝条危害。该虫在5~7月极度干旱时发生严重;树龄越大发生越严重;高速公路中间绿化带中的大叶黄杨被害重于机关庭院。通过剪除被害枝条和用氧化乐果溶液灌根进行防治具有明显效果。

关键词:大叶黄杨;窄吉丁虫;防治方法

大叶黄杨窄吉丁虫Agrilus nakanei kurosawa属吉丁虫科窄吉丁虫属昆虫[1,2]。以幼虫在茎干内蛀食危害大叶黄杨, 发生隐蔽,难以觉察,故危害严重,发生轻则造成枝条干枯,重则造成整株死亡,特别是2013到2014年间,在机关庭院、高速公路的绿篱带中发生异常严重,给园林绿化带来很大的损失。为此本文对其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在吉丁虫危害的不同时期,观察害虫的危害状,并采集害虫,描述各害虫虫态特征,同时,在自然条件下观察害虫的生活习性和生活史及发生规律。在中国气象数据共享平台中收集观察地所在县的降雨量数据,从中筛选与大叶黄杨生长密切的时段降雨量数据,并把数据转化为百分降雨量,以此研究降雨量与被害率之间的关系;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不同树龄的植株枝条被窄吉丁的危害率进行调查;对生长在高速公路和机关庭院内的大叶黄杨被害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与黄杨窄吉丁危害之间的关系。选择吡虫啉、敌敌畏和氧化乐果作为防治药剂,吡虫啉、敌敌畏分别稀释至800倍于6月中旬成虫羽化期始喷施,7月每隔一周用敌敌畏乳油和氧化乐果1 000倍液灌根。对照喷、灌清水。于9月底调查防治效果。

2结果与分析

2.1危害状

该虫主要是以幼虫在皮层内蛀食,形成螺旋状虫道,阻断枝条养分水分的运送,造成植株枯死,严重破坏了绿篱的生长和景观。最初植株叶片发黄,随着危害加深叶片和受害枝条的嫩枝部分失绿,最后叶片随枝条的枯死而枯死,叶片死后不脱落,呈白色。

2.2形态

成虫:长条形,体长5~7 mm,宽1.5~2.2 mm。除头部黑褐色外,通体呈古铜色,后中部具一条较宽的斜形黑斑。头短,密布细刻点,腹眼黑色, 触角锯齿状,头顶中部有一凹沟,前胸背板中前部隆起呈鼓包状, 两侧缘弧弓状,上下背隆线双弧形,另具一短杆状肩前隆脊。

小盾片三角形, 前端具一横脊,鞘翅近中腰处细隘, 后2/3处最宽,随后渐向顶端收窄。翅顶平截状, 正中内凹,鞘翅表面具细密刻点及横皱纹。虫体腹面黑褐色发铜色的光泽, 具细密刻点及少许白色短绒毛。雌雄头顶有别:雄虫头顶呈蓝色, 雌虫褐色。

幼虫:幼虫乳白色,体扁平念珠形。老熟后体长10~13 mm,宽1.5~23 mm。头胸背板具褐色条纹, 腹节末端具褐色锯状刺1对。

蛹:初蛹乳白色, 羽化前为黑色,长6~7 mm。

卵:白色, 球形, 长1 mm左右。

表1 大叶黄杨窄吉丁生活史

2.3生活史、习性

根据观察,大叶黄杨窄吉丁在陕西关中地区一年发生一代,其生活史如表1。该虫以老熟幼虫在木质部越冬,翌年五月中下旬化蛹,6月中旬成虫羽化。成虫喜光,于晴天中午前后活动。阴雨天则静栖于叶背。6月下旬开始产卵,卵多产于树皮裂缝或节疤内。每处产1~2粒,多则多粒。7月上旬卵孵化。孵化后幼虫即由卵粒贴向树皮的一面钻韧皮层下为害,形成22~38 cm长的虫道。8月上旬钻入木质部。以衰老枝和枝条下部受害为重。一枝可有多头幼虫为害。从表1还可以看出,1年中,该虫从7月上旬进入树干后到翌年5月中旬一直在黄杨枝皮下营隐蔽生活,而在体外活动的时间很短,所以难以发现,这是导致其危害难以察觉,一旦枝条表现出失绿症状时,枝条就很难挽救。

2.4发生规律

2.4.1发生与气候该虫的发生与气候有一定的关系。从图1可以看出,在2010至2013年的4年间,随着植株树龄的增大,大叶黄杨被害率基本是一个极其缓慢的增长的过程,2014年因5—7月降雨量较前几年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大叶黄杨的被害率出现大幅度的上升。这是因为5—7月份的降雨量对大叶黄杨的生长影响很大。这一时期降雨充沛时对植株全年生长非常有利,植株的生长势强,对害虫侵袭的抵御力也强。2014年5—7月份的较长时间的干旱对大叶黄杨的生长不利,大叶黄杨的生长势严重衰弱,为害虫的侵袭创制了有利条件,因而出现了被害率大幅度上升。

图1 5—7月降雨量与枝条被害率

2.4.2发生与树龄 对不同树龄黄杨上该虫的危害情况调查结果如图2.从图2可以看出,树龄大的黄杨该虫的危害严重,而树龄小的黄杨受害相对较轻。这是因为树势过了最旺盛时期后,随着树龄的增大,树势会逐渐衰弱,次生性害虫就乘虚而入进行危害。

2.4.3发生与环境 对两类不同生长环境的大叶黄杨被害率调查,结果见图3。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树龄情况下,生长在高速公路上的大叶黄杨被害率明显高于生长在机关庭院的。其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土壤来看,机关庭院内的大叶黄杨生长的土壤明显较高速公路中间的土壤疏松,利于雨水的贮蓄和保水,有利于大叶黄杨根系生长,而在高速公路生长大叶黄杨的土壤坚硬,贮水和保水性能均差,不利于大叶黄杨的生长。另外,高速公路常年车流不断,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高速气流加大了大叶黄杨的蒸腾量和土壤水分散发量,不利于大叶黄杨生长,而有利于窄吉丁的扩散。

2.5防治试验

防治试验结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敌敌畏喷雾+氧化乐果灌根防治大叶黄杨吉丁虫效果较吡虫啉喷雾+敌敌畏灌根效果好。这可能是由于氧化乐果具有内吸作用,用于灌根容易被黄杨植株吸收,而敌敌畏具有发挥性,主要用于熏蒸效果好,在用于喷雾时,有效成分容易在短时间内挥发掉。

图2 不同树龄的大叶黄杨枝条被害率        图3 不同生长环境大叶黄杨被害率

处理调查枝条数死亡枝条数枝条死亡率/%平均枝条死亡率/%防治效果/%561323.2吡虫啉喷雾+敌敌畏灌根621219.421.778.3531222.649816.3敌敌畏喷雾+氧化乐果灌根641117.216.485.657915.8CK582136.236.2-

3小结与建议

3.1小结

大叶黄杨吉丁虫1年发生1代,主要以幼虫在黄杨皮层下蛀食危害,造成枝干死亡。该虫在干旱和土壤养分差的条件下容易发生和危害,随着树龄增加大叶黄杨更容易受害。防治上在卵孵化盛期喷杀虫剂结合氧化乐果灌根效果较为理想。

3.2建议

为了预防大叶黄杨吉丁虫的危害,首先应该加强对大叶黄杨绿篱的管护,适时灌水和施肥,增强植株抗性。其次,如果发现有枝条干枯死亡应及时剪除,在发生严重时可采取工程防治,集中剪除虫枝,及时销毁。同时,在幼虫孵化盛期喷施敌敌畏800倍液,并用氧化乐果1000倍液灌根,以集中杀灭初孵幼虫和已进入皮层的幼虫。

参 考 文 献:

[1]惠彦文.大叶黄杨窄吉丁虫初步研究[J].昆虫知识,1998,35(4):224.

[2]荆责兰,程沪.大叶黄杨小吉丁虫研究简报[J].昆虫知识,1981,(6):253.

收稿日期:2015-07-25

基金项目:志丹县山地苹果经济林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刘建功(1972-),男,陕西志丹县人,工程师,主要从林业技术工作。zdljg@163.com.

中图分类号:S763.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117(2016)03-0006-03

Agrilus nakanei kurosawa:Occurrence and Control Method

LIU Jian-gong1,LIU Jing-zhi1,SONG Xiao-bin2

(1.ManagementofficefortheconversionofCroplandtoForestandGrasslandProjectofZhidanCounty,Zhidan,Shaanxi717500; 2.NorthwestA&FUniversity,Shaanxi,Yangling.712100)

Abstract:Agrilus nakanei kurosawa’s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life cycle and occurrence regularity were observed with randomly survey and panel surve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t happens in one generation per year in Guanzhong area,overwintering in form of larva in barks and beginning eclosion and laying eggs in June.In early July,hatched larva attacking the branch of trees.Pest infection becomes more severe from May to July,especially when it comes to extremely dry. The older the tree is,the greater the damage is. Euonymusjaponicus Thunb in middle green belts of highway is much more damaged by Agrilus nakanei kurosawa than those in courtyard.Pruning and filling omethoate solution to root generated better effect of control.

Key words:Euonymus japonicus; flatheaded borer; methods for control

猜你喜欢
大叶黄杨防治方法
观赏大叶黄杨的修剪技巧及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持续低温胁迫对大叶黄杨生理特性的影响
黑绒金龟子在玉米上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吉林农业(2016年12期)2017-01-06 19:38:58
分析果树病虫害的识别方法及防治方法
朝阳市玉米苗期常见病虫害及除草剂药害防治方法
鸡球虫病诊断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杨树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探讨
医学生网瘾成因及防治方法研究
求知导刊(2016年30期)2016-12-03 09:28:52
不同盐处理对攀援卫矛和大叶黄杨生理效应的影响
北海道黄杨与大叶黄杨的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