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适应性强、分布广、用途多、增产潜力大,在全世界玉米播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和小麦,居第三位。玉米是一年生禾本科作物,具有雌雄同株异花、异位,植株高,籽粒大,根系发达的特点,是“能吃”、“能喝”、“能干”的高产作物,它们的增产潜力大多在700~800 kg/亩,而农民朋友却往往知足于500~600 kg的产量水平,因人为因素丢掉了200~300 kg/亩的产量,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没有做到平衡施肥、投入不足;二是密度不合理,田间管理粗放;三是病虫害防治不及时;四是收获偏早。因此,要善于总结经验,做到科学种、管,挖掘品种的最大增产潜力,实现高产、稳产的目的。
选择一个高产良种是高产的内因、基础,栽培条件是外因,要做到内外因结合,良种良法配套,才能高产、稳产。一个好的品种应具备以下特点:抗病和抗倒;品种叶片上冲、株型紧凑、高密度不空秆,适应机械化作业;结实性好,不秃尖,出籽率达88%~90%;生育期长短适宜(石家庄地区在95~100 d);品种适应能力强、范围广。
庄稼一枝花,全凭肥当家,做好平衡施肥才能打好高产的基础,现在肥料的运用存在严重的不科学、不合理现象。一是投入不足;二是重氮、重磷、轻钾,没有做到平衡施肥。因此,底肥和追肥氮、磷、钾一定要合理搭配,玉米每生产50 kg籽粒所需的氮、磷、钾比例是3∶1∶2,在用量上除去土壤可供部分,总投入按上述比例氮、磷、钾纯养分不能少于22.5~25 kg/亩。肥料选择上最好采用缓释肥,通过包衣处理后肥料养分释放缓慢、肥效期长。肥力好的地块一次施底肥50 kg,生长期可不再追肥,肥力差的地块应施底肥35 kg,拔节期再追肥15 kg。另外,施底肥时应注意微量元素的施用,底肥中加入少量锌肥对提高玉米产量效果显著。
夏玉米种植以等行距种植比较科学,行株距一般为50 cm×30 cm,60 cm×25 cm,亩株数为4 400株左右。播种深度一般4~5 cm为宜,播种太深影响出苗,苗弱而易发苗期病害。播种后要及时灌好蒙头水,达到苗齐、苗匀,否则会延迟出苗或出苗不整齐影响产量。浇完蒙头水后要喷施除草剂,如在不留麦茬的地块喷施,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掌握土壤干湿度,一般湿度大喷施效果较好;二是掌握用药量,按照产品的说明用量,每亩不低于2~3桶药水。如在麦茬地块,应苗后除草,每亩用除草剂100~150 ml兑水30~40 kg,茎叶喷雾,最好在玉米3~5叶期、杂草2~4叶期使用。时间掌握在上午10:00以前或下午4:00以后喷药,若气温超过35℃应停止喷药。玉米出苗后首先查苗补苗,田间出现严重缺苗断垄现象时应及时补种或移栽,现在大多采用间苗、定苗一次完成,但建议要适当晚定苗,因为夏玉米幼苗易受到病虫害危害,早定苗可能影响全苗。一般5~6片叶后定苗为宜。
病害要以防为主。玉米粗缩病应在玉米的一叶一心至两叶一心时加强对灰飞虱的除治,杀虫剂用40%氧乐果、啶虫脒和乙酰甲胺磷即可;玉米黑粉病应在播前用杀菌剂拌种切断种源传播,杀菌剂最好用20%咯菌腈或戊唑醇拌种,晾干后播种;玉米茎腐病应在播前用“黄腐酸稀土高抗液”每亩50 ml加水125 ml拌种2.5 kg,充分搅拌10 min后闷2 h以上,最好隔夜,防效可达95%以上,还能减轻秃尖病度。
虫害以治为主,玉米螟应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用毒死蜱颗粒灌心;玉米蚜虫最好在播前用吡虫啉拌种,若没有拌种,蚜虫发生后要及时除治,可结合浇水,采用辛硫磷或乙酰甲胺磷农药原液随水滴灌的方法通过植株吸收农药进行除治;耕葵粉蚧、金针虫除治方法是对受害株用40%辛硫磷或75%乙酰甲胺磷农药500~1 000倍液灌根,即可除治。
适时收获才能实现最终高产,目前玉米生产上存在“一家收全村收,一村收全乡收”的问题,收获偏早影响玉米产量约百公斤以上。收获标准:一是果穗包皮变干,二是手摸果穗包皮松动,三是看籽粒乳腺已经消失,四是籽粒形成黑胚层。达到以上四点的玉米进入成熟期,才能实现高产。
052460河北省无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李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