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碧洲
血性与野性
■廖碧洲
在前不久的一场实兵对抗演习中,某部官兵为了“打赢”不惜躲检查、钻空子、违反规定。有人却赞其“军人就是要野一点,有野性才有血性”。虽然战场只论输赢,官兵这般“不择手段”表面看似合乎战法,但军队讲究的是军令如山、令行禁止,这种“不顾一切”的野性并不可取。
血性与野性既有相通之处又有相异之处,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它们画等号。血性是刚强正直的气质和性格;野性指难以驯服的生性。血性饱含着不辱使命的责任担当、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不畏强敌的坚定信念、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野性虽有不服输、不认输、不惧输的含义,但这仅是一种源自原始的本能冲动,容易导致我行我素、率性任意。血性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官兵潜能,是克敌制胜的不竭动力;而野性没有理性克制、缺乏纪律约束,易致盲目蛮干。
野性血性一字之差,内涵迥然不同。日常工作中,往往有人把耍滑头当成变通灵活,把纪律差当成思想活跃,把敢打架当成勇敢无畏……对野性和血性的认识偏差,源自概念混淆、标准模糊、难以检验等。概念上的混淆易造成判断上的失误,平时工作训练中,难免有人将修养差、脾气暴、易生气当成有血性,把为朋友两肋插刀、敢开霸王车、敢顶撞上级、能喝酒等同于有血性,甚至有的人认为只要训练跟得紧,犯点小错误、出点小问题也无碍大局。
缺乏严格作风纪律的集体犹如一盘散沙,形不成凝聚力、缺乏战斗力。战争是最激烈、最残酷的斗争,对军人血性提出了最直接、最严峻的考验。若没有平时“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的严格作风纪律磨砺,就没有战时的奋勇杀敌、英勇顽强。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艰苦环境、严苛条件、繁重任务,最大限度打磨官兵锐气、提振部队士气,把血性培育融入到严守条令条例等各项规章制度之中,落实到坚持一日生活制度的每项要求之中,使官兵在一言一行中展现军人气质,在点滴养成中培养军人血性,养成令必行、禁必止,攻必克、战必胜的战斗作风。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军人的血性源自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对纪律如铁、号令如山的严格执行,对雷厉风行、英勇顽强的强烈认同。培育血性、克制野性,就是要严格作风纪律,使军令如山、军纪严明、军法无情的意识嵌入头脑、刻在心里,成为一种习惯素养和精神追求。唯有如此,军人的血性才会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造就疾如风、徐如林,动如雷震、不动如山的威武之师。
【作者系77675部队政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