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亮点,点亮作文

2016-08-09 11:19熊芳芳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荠菜深度作文

熊芳芳

江苏省高考语文评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曾说:“一篇高考作文,总得有‘发光之处。没有‘太阳,也得有个‘月亮;没有‘月亮,也得有颗‘星星;没有‘星星,也得有个‘萤火虫。如果连‘萤火虫都没有,那你就只能在‘基础等级里徘徊,与‘发展等级分无缘了。”

高考作文如此,中考作文亦如是。

你的作文必须有亮点,才能点亮你的整篇作文。再黑暗的世界,有了一支小小的蜡烛,就有了光明。这蜡烛的光明,就成了整个世界的灵魂。有了灵魂的世界,才会有生命。

世界从来都是在的,只是需要你去点亮它。

点亮一个世界,你就拥有了这个世界。

文即是人,你的作文就像你这个人一样,一直都是在的。人们没有发现你,只是因为你没有被点亮,你是暗物质,人们看不见,所以你和你的文章一起被淹没在了人海里。

你可以做舞台上最闪亮的主角,但在此之前,你要积蓄能量,并且懂得,如何发光,如何点亮生命,点亮作文,点亮舞台,也点亮别人的眼睛和心灵。

一、生命有个性

个性,是思维品质当中最核心最有价值的东西。有个性才有自我。一个充分肯定自我的人总会有无限属于自己的独特思想和新鲜创意。

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明确指出:“……在一切天才身上,重要的是我称之为自己的声音的东西……重要的是生动的、特殊的自己个人所有的声调,这些声调在其他人的喉咙里是发不出来的……一个有生命力的富有独创精神的才能卓越人士,他所具有的重要的显著的特点也在这里。”

当代散文家刘亮程也说过:“作家都是通过自己接近人类的,每个作家都希望自己最终发出人类的声音。但在这之前,他首先要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如果我们“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叔本华),那么,我们就丧失了人之为人的可贵。伏尔泰说:“人类通常像狗,听到远处有狗吠,自己也吠叫一番。”这是一种没有认识到自我的珍贵的人,是没有自己独立思想的人,是异化了的人。

所以,我想对你说,要珍爱个性,而不仅仅是保持个性。无论是个人、城市,还是民族、国家,个性永远是最独特、最有价值的东西。

吴克群在他的《吴克群》这首歌中唱道:“我不是陈奕迅,我只想用自己的声音,唱歌给你听。”

“我只想用自己的声音,唱歌给你听。”孩子,我希望你也是这样热爱着自己的声音。做自己,不要成为任何人的影子,要记住邯郸学步的悲剧。

二、审题有眼光

考场作文审题,要练就一双慧眼,不仅对中心词要仔细推敲,对字眼要仔细揣摩,就是对修饰和限制类的词,也要特别注意,格外留神。而对比喻、双关、引申类的词语,更要小心揣摩。

1.要准确全面地理解概念的内涵

譬如2012年福建福州卷:请你以“爱,还要会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什么叫“会爱”,这个概念要准确理解和把握。“会爱”,就是懂得爱的真正内涵,懂得选择适当的方式,懂得掌握适度的分寸。

2.把握概念对象之间的有机联系

以短语形式出现的题目,有多个概念,多个概念之间往往有着修饰、限制、因果等关系,若只注意所谓的“中心词”,而置其他概念于不顾,就容易偏离题意。如2012年福建漳州卷的作文题:“成长因为有你”。这里有两个概念对象:我的成长、你。两者的联系是:我的成长是因为有你。或者说:因为有你,所以我得到了成长。这里的“你”,可以是人(父母、老师、朋友、对手等等),也可以是物(书、挫折、贫穷、梦想等等)。但一定要注意两个概念对象之间的有机联系:这个人或者这个物是怎样促进了我的成长。

3.看清副词隐藏的信息和要求

副词出现在题目中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体现着一定的要求,有时还是一个容易忽略的“陷阱”。所以虚词不“虚”,副词不“副”,必须重视。譬如2012年山东青岛卷的作文题:“我终于明白了你的良苦用心”,这个“终于”,它暗示了一个转变的过程。起先是“不明白”,最后“终于明白”,从不解甚至误解到最后的理解,这其中就有很大的空间可以用来演绎。

4.把握比喻意义,准确开掘本体

中考作文有比喻入题的现象。例如2011年湖南益阳的“启航”、2012年四川成都的“走过那一个拐角”、2012年四川南充的“风雨”、2012年山东东营的“逆风”、2012年江苏连云港的“道路前面还是道路”等等。这些题目,有的是题中一个词是喻体(如“拐角”),有的则是整个短语是喻体。审读的关键是仔细研读并善于发现提示语中的关键语句,善于把形象性强、意义较“虚”的词语与社会生活和自身经历准确地对接,自然地而不是牵强地由“虚”而“实”,开掘出与喻体相匹配的本体。例如“拐角”,可能是你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而“启航”,可能是你从现实的港口向梦想的彼岸出发时的激情与豪迈。

5.把握关系,协调比例

关系型作文题关涉到的对象之间,有时候是主从关系,有时候是并列关系,有时候是因果关系,关系不同,写作的重点和比例也会有所不同。例如2012年湖南怀化卷“在体验中成长”,如果光是写人生中经历的丰富体验,而对于成长一笔带过,就把“成长”架空了,这样的审题就是不成功的。结合体验写成长,在体验中获得种种有意义的成长,才是切题的。

三、立意有深度

所谓“意”,就是指文章的主题;所谓“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旨。古人常言“意犹帅也”,就很精辟地说明了“意”在写作中的统领地位,也强调了立意在写作中的重要地位。

其实,立意的重要性在各地的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都有体现。比如,重庆卷将“立意有深度,见解独特”列为一类文标准的第一条;浙江金华卷要求一类文必须做到“立意深刻、新颖、思想健康,中心突出”。透过这些评分标准,我们可以看出关于立意的一些基本认识:“主题正确、集中”只是基础等级的要求,“主题深刻、新颖”才是发展等级的标志。

一个人的思想深度会在其作品的立意中呈现出来。

立意有深度,文章才大气。

巴尔扎克说:“你要想成为一个小说家,先得成为一个哲学家。”

帕斯卡尔说:“人类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深刻的思想并非只能在经典名著当中获得,有时候一个笑话、一则寓言、一篇童话,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理解。作者深刻的思想不会受文体的局限,它总能以种种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

奥地利著名儿童文学女作家埃迪特·施莱伯乐-维克的一本童话《人鸦》,里面就有很好的句子:

“人类是什么呢?他们是一个人,加一个人,再加一个人……谁改变了自己,谁就改变了世界。

“人类常说时光在流逝,那是不对的。时光是恒定不变的,不是时间在运动,而是我们在时间里运动。”

你看,是不是很有哲学意味的深度思考?

郑渊洁的童话当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没有距离就没有崇拜。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起的虫儿被鸟吃。

孩子把玩具当朋友。成人把朋友当玩具。

当官的乐趣不在于说对了部下听,而在于说得不对部下也得听。

铁饭碗的真实含义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一辈子到哪儿都有饭吃。

100分把童年变成100岁。

老虎没有虎性就不吃人的。人没有人性就吃人了。

生的时候自己用哭声宣告问世,死的时候别人用哭声为你送行。悲剧是贯穿人生始终的主旋律。

可以分享别人的喜悦,不可以分享别人的成就。

如果全是老姜,将是一个何等辛辣的社会。

怎样才能让考场作文在立意方面成为亮点呢?

1.鞭辟入里显深度

停留于生活的表象,文章的立意当然就显得肤浅。认识生活越深刻,文章的价值就越高。那些思想有深度的作者,总能透过表象看本质。写人,则会点明支配人物一切言行举止的思想内驱力;叙事,则会表现事件最具启发意义的价值;状物,则会发现事物的审美价值,或寄托着某种深刻的情感;议论,则会揭示矛盾的本质,捕捉内在的逻辑联系。

2.观照现实出深度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优秀作品特别注重立意的现实针对性:或者提出对某类社会现象的独到见解,或者引入与时俱进的崭新理念。譬如2012年新疆乌鲁木齐卷“做好眼前的事”,就可以结合现实当中的典型素材,正反对照:那些从眼前小事做起的人,往往最后能够成就伟业;而那些拒绝踏踏实实做好眼前的事,整日沉湎于幻想、好高骛远的人,往往最终一事无成。选取典型事例来对比说理,从而观照现实,就会富于警策,极具深度。

3.求异思维拓深度

避开常见的思维模式,别出心裁、令人耳目一新的立意往往能赢得好评。比如2012年山东烟台卷“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你”可为人,可为物。若写人,而停留于好朋友之间吃喝玩乐,或者千篇一律的借雨伞让文具替自己承担过错等等,立意就太肤浅。最好的朋友,有时恰是自己的对手。最好的朋友,也可以是大自然、书籍、梦想、挫折,甚至是自己的一种性格缺陷等等。若能从后面几种角度来立意,必能拓出深度。

四、选材有新意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欧洲观光团来到非洲一个叫亚米亚尼的原始部落。部落里有个老者在做草编。草编非常精致,它吸引了一个法国商人。他想:要是将这些草编运到法国,巴黎的女人戴着这种草编的小圆帽,挎着这种草编的花篮,将是多么时尚多么风情啊!想到这里,商人忙问:“这些草编多少钱一件?”

“10比索。”老者微笑着回答道。

天哪!这会让我发大财的!商人欣喜若狂。

“假如我买10万顶草帽和草篮,那你打算每一件优惠多少钱?”

“那样的话,就得20比索一件。”

“什么?”商人几乎大喊着问,“为什么?”

“为什么?”老者也生气了,“做10万件一模一样的草帽和草篮,它会让我乏味死的。”

这个老者堪称智者,又类似顽童,他对生命有一种超越现实生活之上的认知和尊重,绝不做物质的奴隶,和毕加索一样,不但绝不抄袭别人,而且“不抄袭自己”,只有这样,人生才是艺术化的,审美才是情趣化的。在追逐财富的过程中,许多现代人忘了生命里金钱之外的许多东西。故事中的那个商人不理解,如果人的生命当中充满了单调的重复,生活工作如果失去了新鲜感,无论多少金钱都无法弥补那种生活着的愉悦。或许,那个不合时宜的亚米亚尼老者才真正领悟了人生的真谛。

新鲜的感觉和体验所带给人的满足,不是更多数量的金钱可以替代的。只有那些新鲜的素材,才能够吸引读者。

《孙子兵法》有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写作若步人后尘,不能创新,就很难拥有独特的价值。

怎样才能做到选材有新意呢?

可考虑“两最”原则:“最远”和“最近”。

最远:时间最远,空间最远。即发生在最久远的时代的最古老的故事,或者发生在离我们本土最远的异域的故事。

最近:时间最近,空间最近。即发生在最新最近最热门的事件,或者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最切近的事件。

最远的故事,最有吸引力,最有时空的深邃感;最近的故事,最有说服力,最具震撼效果和现实意义。

力避那些陈词滥调,千万不要动不动就把屈原陶渊明牛顿爱迪生拿出来说事儿。

要想创造作文亮点,除了要注意上述四个方面以外,还应加上三个方面:“拟题有智慧”“开头有意境”“结尾有余味”。鉴于篇幅,不一一赘述了。简单交代一下吧。

好的标题至少有三个标准:简明贴切、新奇醒目、耐人寻味。

怎样拟一个好的标题呢?常见的方法有化用诗句格言、运用修辞格式、设置悬念疑问、巧用公式符号、套用大小标题、借用歌名书名等等。

现在多数是命题作文或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中的填空部分,决定了你的切入角度和写作重点,所以一定要与审题立意达成和谐统一。

开头一定要先声夺人,第一印象很重要。要么精美点题,要么优雅抒情,要么巧设悬念,要么画面点染。譬如:“斜风,细雨,三月三。任凭窗外新绿满丛,我在桌前岿然不动。揉揉酸痛的脖子,甩甩发僵的手腕。妈妈终于答应我,和奶奶做荠菜煮鸡蛋。”(宜昌一考生《清欢一刻》)这样的开头既是画面点染,又设有悬念,又有淡淡的抒情,很美。

结尾要余韵悠长。仍旧让我们来看看上面那篇作文《清欢一刻》的结尾:

朦胧间,绿意葱茏的荠菜花浮在眼前,一抚内心狂乱。恍惚间,奶奶采的仿佛不是荠菜花,而是一捧清泉一掬阳光,滋润到我的心底,拂去阵阵尘埃。

“春在溪头荠菜花”,此时它已从溪头,流到了奶奶执着睿智的手头,住在了我永铭清欢的心头!

结尾所说的“阵阵尘埃”,在开头作者“酸痛的脖子”“发僵的手腕”以及文章中间“厨房里只有水声,绿绿的菜叶飘荡,奶奶的银发闪烁,这一刻,有一股暖暖的、清清的东西流入心底,排名的困惑,作业的忧虑,竟被平息下来……”这些话中可以找到答案。

荠菜的清香与亲切和奶奶的慈爱与安详,如流水般轻轻安抚了“我”的心灵,让“我”在浮躁的现实世界中享受了一刻的清欢,并永铭于心。结尾与开头呼应,完成了心境的转变与升华,急躁困惑的心变得从容甘甜。“春在溪头荠菜花”的诗句也与开头呼应,春天,从溪头的荠菜花,流到了奶奶的手头,住在了“我”的心头,不仅创造了浑然一体的诗的意境,而且表现了意蕴深厚的主题。

猜你喜欢
荠菜深度作文
荠菜入饺春味鲜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荠菜的生存策略
荠 菜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荠菜青
深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