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麻小平
对陶艺与生活的思考
文/ 麻小平
One's upbringing will inf uence his or her works largely. The course from the raw materials to finished ceramic works is like from a baby to an adult. It is a qualitative change one to transform the mud into ceramic works. The ceramic art which I understand is not only for the impressions of mud but also for the consideration of life.
《贵州鱼龙》
《生肖羊》
《任重道远》
对于陶艺,我不太愿意谈什么工艺、理念和材料,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对一个人的作品影响很大,泥土从山上挖回来,经过浸泡,捶打等,直至变成陶艺,其实就是一个苦难成人的过程,泥经过高温的磨练变成了陶,一个质变的过程。我理解的陶艺不仅仅只是对泥性的感悟,更是对人生的思考。在此,我想谈谈我在陶艺方面的成长。
齐白石的艺术理念:真正的艺术在于似与不似之间。中国的哲学观,我们看见的不仅仅只是一座山,它不仅仅代表一座山,山代表一种精神,跳开技法的层面,艺术创作是受到某种时间观,世界观,艺术观的指导。我的创作是分阶段的,不断地做东西,又不断的自我否定,每个阶段做的东西都不太一样。很小的时候因为家里穷,没有钱买玩具,我就用泥巴自己做玩具,如小猪啊,小蘑菇......再后来我就开始做小泥人,那时候只是上黑色、红色、蓝色(我们村只有这三种墨水卖),后来我发现牙膏可以当白色颜料用,于是在我发现这个秘密以后,家里的牙膏用得比平时快了许多。我从小就喜欢玩泥巴,常常玩的废寝忘食,一直凭自己的感觉到现在。这样也好,没有门派的限制,没有某一风格的影响。因为喜欢动脑子,想多了,看多了,世面就越来越宽了,效果不是一下子能表达出来的,这是个过程,做东西,写形是手段,写神是目的,至于什么是气韵,艺术家们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但是无法很全面的把它解释清楚,形神的有机结合,加上自己的感情联想,艺术是没有止境的,是人就需要精神生活,精神寄托。中国的书画向来注重气韵、意境、格调,好的作品可以使人超脱名利欲望的束缚,艺术最怕千篇一律,必须搞出新的东西,要有时代性,更要有个性。
其实,在真实生活中我很内向、很孤僻,有点社交恐惧,害怕人太多,宅的很少出门。因此在大学的4年时间里我没有娱乐,除了做陶艺,我对其它事情没有兴趣,其他的事情我也尝试去做过,比如我还报名去学习平面软件,结果我学的那么累,学都学怕了,真的不喜欢。我觉得在陶艺方面有点天赋,放弃太可惜,更重要的是陶艺给我带来了快乐,泥巴已经融入我生命的血液里。我也不知道大学这几年算不算真正意义上的虚度光阴。我现在喜欢自然成型,我很喜欢泥在塑造作品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裂痕机理,不一定好看,但是我觉得更有成熟感和沧桑感,自然之美,我想保留一些内在的东西。陶艺吸引我的地方就在于它具有太多的偶然性,艺术创作的偶然性,往往会出很好的作品,感觉和感情对现代陶艺很重要。多看好书,可以让人更全面更理性的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同时,多看好书,是创作的需要,好的作品是需要有文化沉淀的。我认为思考很重要,思考不一定有答案,但是多思考会让你的内心世界变的更丰富。
《对生命的思考》
麻小平简历:
1989年出生于贵州铜仁,毕业于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民间艺术设计,贵州省陶瓷设计师,自幼喜欢民间艺术,特别是民间陶艺和民间雕塑,在景德镇和贵州的陶区创作陶艺作品,陶艺作品多次获奖。
毕业创作我去了景德镇,在景德镇的40多天里既幸福又迷茫。累的时候我会骑着李哥的破单车在景德镇的大街小巷里穿梭,然后坐在路边孤独的看着忙碌的人来来往往,只要手里捏着泥巴就会觉得心里踏实。还记得很小的时候,把自己做的小泥人放在床头就能安安静静的入睡,泥人就算做的不好,也会自我陶醉。回忆不设防的涌向心头,我有一点点的悲伤。景德镇老陶院里的展厅让我着迷,我前前后后去了几次,我一如既往的蓬头垢面,满身陶土,和陶院的俊男美女相比,我显得格格不入。一次还被锁在展厅里,那次我没有吃早饭,饥肠辘辘的我专注的看着姚永康老师的陶瓷作品,他的作品让我觉得有更多的想象空间。本打算以后要来景德镇学做陶瓷,一切从零开始,可是我并不知道具体要如何开始,因为我没有任何积蓄。我更不是一个很具体的人,虽然每天和泥打交道,在日复一日枯燥繁重的揉泥,精疲力竭的身体给人安心的感觉。这就是我的梦,从小就有的梦,我涣散的精神也和泥团一样,一点点的汇聚。快毕业的时候,我是迷茫的,每天晚上我都会在黑暗中思考理想的生活应该长成什么样。离开景德镇的时候我不知为何的觉得特别悲伤,或许是因为我对这座城市有太多的不舍。
大学毕业后我去了贵州的一个陶瓷作坊做事,我仍然追逐着我的陶艺之梦。
Reflections on life and ceramic art
《野性》系列
《放荡不羁的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