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下的iPad生存及人性化关联
——兼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下的人性化媒介研究》

2016-08-08 11:34阎秀萍范雅琳
新媒体研究 2016年17期
关键词:莱文人性化传统媒体

苏 雨,阎秀萍,范雅琳

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61

媒介融合下的iPad生存及人性化关联
——兼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下的人性化媒介研究》

苏 雨,阎秀萍,范雅琳

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61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是传媒学界和业界一直在大力探索的热点话题。专著《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下的人性化媒介研究——以移动互联网终端iPad为例》植根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着眼于新旧媒体融合发展,深入探讨移动终端iPad个案。运用媒介进化理论来研究iPad,这对于学界的iPad媒体理论研究和业界的iPad媒体运营实践均有启发意义,可谓“管窥媒介融合之现在,启迪媒介融合之未来”。

媒介融合;iPad;保罗·莱文森;人性化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是传媒学界和业界一直在大力探索的热点话题。景义新博士专著《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下的人性化媒介研究——以移动互联网终端iPad为例》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植根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着眼于新旧媒体融合发展,深入探讨移动终端iPad个案。作者运用媒介进化理论来研究iPad,这对于学界的iPad媒体理论研究和业界的iPad媒体运营实践均有启发意义,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言“管窥媒介融合之现在,启迪媒介融合之未来”。

1 iPad作为人性化的媒介平台

人性化从一个哲学概念到保罗·莱文森将其作为媒介进化理论的核心理论,这个从达尔文自然进化论衍生而来的理论成为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传播媒体尤其是新媒体领域的最新理论来源之一。保罗·莱文森所开创的媒介进化论体系自成一体,主要涵盖“人性化趋势理论”“补救性媒介理论”以及“媒介进化的三阶段论”,此外还有泛化“技术说”等,而人性化是莱文森媒介进化理论的核心命题。

iPad作为一种人性化的移动终端媒介,一直在平板媒介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最新报告显示,2015年平板电脑出货量为1.685亿台,苹果iPad系列仍稳居平板电脑出货量第一,2015年达到4 956万台,市场占有率为29.4%。在科技发展如此迅速的信息环境里,各类媒体终端层不出穷,人们享有更大的传播权利和自由。iPad每一项设计、操作和功能,均表明其在媒体变革过程中一直在坚持人性化趋势。

专著《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下的人性化媒介研究》,其着力点在于通过人性化趋势理论探究iPad媒体的人性化形态特征以及由此带来的传媒内部的根本变革,包括对传播受众(或称为用户)的新影响,尤其注重从社会、经济、文化等层面进行全方位的综合分析。通读全书便会发现作者选取iPad作为研究个案,对于人性化媒介研究的关照体现在媒介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在书中的导论部分进行了详实的文献综述,涵盖关于媒介进化论的研究文献和iPad的研究文献,其中对媒介进化的人性化趋势理论的介绍尤为充分。

新媒体研究属于动态的研究,需要一定时间段的观察和追踪,研究周期相对较长,只有这样才能进行更加深入的解读和分析。在此研究出现之前,我国对iPad的研究,大部分研究文献停留在“iPad是人性化的媒介”的简答定论,属于浅层次的描述性研究,缺乏对iPad的人性化进行较为全面的理论化的科学论证和深层分析,而作者在对媒介进化理论进行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分别对iPad展开人性化的诉求研究、人性化的内容生产研究、人性化的信息消费研究,实现了对iPad新媒体较为完整而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前沿解读。作者在这些问题上进行了深度开掘,为未来的媒介人性化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 从保罗·莱文森的视角考量媒介生存与人性化

媒介融合是传媒时代一场深刻的变革,纵观媒介融合的进程,新媒介不断冲击传统的旧媒介,媒介成为一个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具有人性化优势的媒介影响力越来越大。以ZAKER、Flipboard等在内的聚合式新闻客户端,他们都具有静美简洁的UI设计和方便快捷的交互体检。这无疑证明了满足人们更高层次需求的媒介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媒介生存必须依靠人性化。保罗·莱文森认为媒体是为人类服务的,人类为了自己的社会生活进步,不断改良和创新媒体,而且使得新诞生的媒介越来越像人类本身。媒介融合的最核心的奥秘不是基于技术的、也不是基于形式的,而是媒介会变成像大脑一样的具有互动能力的信息处理器[1]。追溯理论来源,保罗·莱文森认为,发明窗户是对不透光墙壁的补救,玻璃是对窗户的补救,而窗帘又是对玻璃的补救。简言之,任何一种后继的媒介都是一种对过去媒介功能的补救。在书中,作者全面分析了iPad对传统的报纸期刊媒介以及传统广播电视媒介等相对而言的旧式媒介进行的补救,同时也集中分析了iPad对相对而言的新式媒介包括各种电脑终端和智能手机设备终端进行的补救,充分证明了iPad是当前最新的最强大的补救性媒介。这也表明了人类所掌控的技术越来越完美,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像人,越来越人性化。

作者还在该书中总结了媒介进化历程所体现出来的本质特征,认为人类发展史上的任何一次媒介进化都不是偶然的,而是人类自身对传播时空受限的一次新的突破,iPad媒介的影响力在于,它对以往媒介的传播时空进行了一次新的突破,而且它为当前国内外媒体融合提供了的一种新创新融合平台,在媒介融合形态的“终端统一”发展趋势上起了很强大的引领潮流作用[2]。彭兰教授认为,媒体充满热情地走上iPad平台,开辟了“应用”传播模式,客户端已成为当前移动化场景下最流行的产品。

从作者的叙述来看,iPad媒体的信息消费和使用模式上,基本上就是基于移动应用模式,这种信息消费方式充分体现了信息用户或者新媒体消费者的主权,体现出人性化的信息消费特征,同时也为媒介的生存发展带来新时空。这些细节的思考验证了用户思维、人性化思维在现存媒介革新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提出的“媒介即人体的延伸”。作者认为iPad是当前世界上出现的最新的新媒体融合性的终端科技产品,是人类进化的科技产物,符合人体延伸的媒介定律。作者论述了iPad的人性化、iPad的再现自然化以及iPad的人本化。其中作者对于人本化的强调,也在表明其态度:人性化的媒介,一方面是对媒体用户的信息需求的最大程度上的满足,另一方面则是对媒体用户的本体价值的充分尊重。书中还把对人的主体价值的尊重反映在iPad应用的“好用度”标准上,人机交互性、便捷性、用户习惯等都应该成为媒介内容和形式完善的考量因素。

3 媒介对人的异化影响的再思考

众所周知,在移动互联网的包围下,人们对媒介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逐渐沦为“工具理性”的产物。作为三大传播学派的批判学派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但是却受技术的影响而被异化。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当中表达了大众传媒扼杀了人性的多样性和思想的丰富性,导致现代人思想与行为的单面性,从而成为“单向度的人”[3]。

但与马尔库塞和尼尔·波兹曼坚持的媒介悲观主义不同,保罗·莱文森对媒介发展和人类未来秉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他用媒介乐观主义、人性化趋势理论与人类沙文主义,举起了后麦克卢汉主义的大旗。相比较绝对的媒介乐观主义与媒介悲观主义而言,作者在书中第六章也特别提出,纵观人类媒介的技术文化变迁路径发现,工具使用的媒介文化正逐步转变为技术垄断性的媒介文化,媒介技术的垄断,形成的媒介文化在更大程度上增进了人们的依存性,从而导致人进一步异化的问题。

作者在书中观点鲜明地阐释了媒介造成人的异化问题并对该现象表示担忧,同时创新性地提出了一些异化现象的消除策略。正如石长顺教授在该书序言中所言,“为消除媒体进程中的负面效应,该书进而尝试性地提出了消除iPad异化现象的若干策略,这对于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良性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作者对于人的异化可能性的思考与策略的提出相对更为理性客观,为我们厘清新媒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恰当的观照尺度。

4 结论

毫无疑问,在现代生活中,媒介对我们的积极作用非比寻常,但是对我们的消极影响也是普遍存在,如何保持趋向人性化的平衡,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从宏观角度看,人性化趋向造成社会文化与社会组织的融合与碰撞,应成为媒体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从微观角度而言,iPad也好智能手机也好,应该扮演一个以人为本,兼具通讯、社交、娱乐、服务功能的全媒体信息平台。即使从媒介生态学的角度看,媒介进化也是为了在媒介生态中更好地生存,不断满足人类的多元化信息需求。但是媒介在维持生存和满足人们信息需求的同时,如何避免媒介使用中的非理性和非人性化表现,这更应当引起我们的警觉与反思。

[1]付晓光,田维钢.媒介融合的前世、今生和未来——美国著名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访谈[J].声屏世界,2012 (1):25-27.

[2]景义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下的人性化媒介研究——以移动互联网终端iPad为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3]陈功.保罗·莱文森的人性化趋势媒介进化理论[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9(1):178-184.

G2

A

2096-0360(2016)17-0026-03

2015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HB15XW010);2016年河北省软科学项目(编号16450306D);2016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拔尖人才项目(编号BJ2016083)。

苏 雨,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莱文人性化传统媒体
欣赏与评判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人性化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好样的扬波!
包装色彩人性化设计观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传统媒体记者该如何主动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