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临床用血调查分析推测改进输血治疗指征的必要性*

2016-08-08 02:58佘廷志朱昭琼龚涛武李娟张秋英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6年5期
关键词:血液制品指征全血

佘廷志,朱昭琼,龚涛武,李娟,张秋英

(1.遵义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麻醉科,贵州 遵义 563003;2.遵义医学院 麻醉学系,贵州 遵义 563000)

围手术期临床用血调查分析推测改进输血治疗指征的必要性*

佘廷志1,朱昭琼2,龚涛武2,李娟2,张秋英2

(1.遵义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麻醉科,贵州 遵义 563003;2.遵义医学院 麻醉学系,贵州 遵义 563000)

目的调查分析手围术期临床输血量和输血率的变化趋势及输血存在的问题,探寻改进围手术期新的输血治疗指征的必要性。方法评估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围手术期接受输血的1 000例患者,分别对围手术期血液制品使用情况及手术前后红细胞压积比(H ct)、红细胞计数(R BC)、血红蛋白(H b)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2006~2009年各种血液制品的使用情况,比较输血前后H b和R BC的变化,探寻新的输血治疗指征。结果围手术期全血使用率逐渐下降(6.50%),2006~2009年红细胞使用率为74.60%,血浆使用率为23.30%,血小板为0.04%,自体血使用率为44.70%;全血人均使用量逐渐减少,成分血人均用量逐渐增多,各成分血使用中以红细胞为主;术前H b平均10 g/dl左右,输血前H b、R BC及H ct略高于输血后,且输血人群H b>7 g/dl的患者占大多数。结论血液制品使用逐渐合理,输血指征掌握不好,用血问题尚存;输血治疗指征迫切需要改进,其对H B 7~10 g/dl的患者更具有临床意义。

围手术期;临床用血;输血治疗

围手术期输血治疗是外科手术中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之一,合理有效的临床用血有助于患者恢复健康,而过量或不合理的临床输血将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伤害[1-2]。根据中国卫生部规定血红蛋白(H em agl obi n,H b)>10 g/dl不必输入红细胞悬液,H b<7 g/dl应考虑输注红细胞,H b 7~10 g/dl应主要根据患者心肺代偿能力、机体代谢和耗氧情况考虑是否输入红细胞悬液[3-4]。在围手术期,很多患者的H b在7~10 g/dl,但目前全世界还没有针对手术和创伤患者的H b为7~10 g/dl的生理输血指征[5],因此是否输血依赖于临床医师的主观判断,而缺乏确凿的理论依据[6]。这容易造成不恰当的同种异体血液输注,也将患者置于输血相关风险之中。为使临床用血更加安全、合理、有效,并达到节约血液资源的目的,本研究对2006~2009年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1 000例围手术期临床用血进行调查分析,以期待对围手术期输血提出更加合理、有效的输血指征,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所有围手术期临床输血资料以麻醉记录单为准,随机抽取2006~2009年围手术期1 000例接受输血患者的病历。其中2006年118例,2007年235例,2008年252例,2009年395例。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种类、病情轻重、输血种类及次数不限。

1.2方法

对围手术期接受输血患者的各种血液制品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计算各种血液制品使用比例及使用率。观察不同年份之间各种血液制品应用比例与人均用血情况,比较各成分血用量与人均用量及各种血液制品使用率。按照卫生部统计报表规定,各种红细胞制品1 u计200m l,全血1 u计200 m l,血浆1 u计100 m l,回收自体血以回收机显示量计算。用血总量为自体血用量、各种红细胞制品、血浆、全血用量之和。

各种血液制品的使用比例按百分比计算,即当年各种血液制品使用量百分比=当年该血液制品使用量/当年用血总量×100%;血液制品使用率=该血液制品使用例数/当年围术期输血总例数× 100%,如年红细胞使用率=年红细胞使用人数/年度输血总人数×100%。血液制品年人均使用量=该血液制品年使用总量/当年输血总人数。输血前血红蛋白检查为离手术日期最近的一次,若没有则依据入院时的检查;输血后血红蛋白为术后第1天的检查。血红蛋白<7 g/dl组比例=<7 g/dl组例数/输血总例数×100%,其余类推。

表1 血液制品应用比例与人均用血量

2 结果

2.12006~2009年血液制品应用比例与人均用量

表1显示,全血的使用比例及人均使用量逐渐下降;自体血和成分血的使用比例逐渐升高;在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中自体血输注比例为23.7%~37.8%。围手术期患者中全血人均用量大幅度降低;自体输血人均用血量为225.5~345.9 m l;成分血人均用血量明显提高。

2.22006~2009年各成分血总量及人均用量

从表2看出,红细胞人均使用量从369.5 m l上升至568.6 m l,血小板人均用量甚少,血浆人均用量为39.0~135.3 m l。血浆与红细胞使用比例<1∶1,未发现血液搭配使用现象。

2.32006~2009年红细胞、血浆、血小板、自体血、全血使用率

从表3可以看出,成分血主要以红细胞使用为主,平均使用率为74.60%,血浆与红细胞使用率之比<1∶1;血小板很少使用,仅占0.40%,全血使用率逐渐下降。

2.42006~2009年全血、成分血、自体血应用

从表4显示,全血的使用量没有随病例数的增加而增加,反而总体呈下降趋势(因病例数2007>2006年,实际计算仍下降);成分血与自体血用量呈上升趋势。

2.5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比、血红蛋白检查

输血治疗前H b在10 g/dl左右,输血后H b在9 g/dl左右。输血前红细胞压积(H em at ocri t,H ct)及红细胞计数(red bl ood cel l count,RBC)高于输血后。见表5。

从表6可见,输血人群中H b 7~10 g/dl的患者占总人数30%左右,输血前H b>10 g/dl的患者占大多数。

表2 不同年份成分血的应用 m l

表3 围手术期不同血液制品使用率 %

表4 全血、成分血、自体血总量应用情况 m l

表5 围术期输血前后R BC、H ct、H b的变化 (±s)

表5 围术期输血前后R BC、H ct、H b的变化 (±s)

年份H b/ (g / d l )H c t / % R B C/ (× 1 09/ L)输血后2 0 0 6年 1 0 . 1 1 ± 2 . 5 2  9 . 1 7 ± 2 . 0 5  0 . 3 3 ± 0 . 2 1  0 . 2 8 ± 0 . 0 6  3 . 4 3 ± 0 . 8 1  3 . 0 8 ± 0 . 7 2 2 0 0 7年 1 0 . 8 4 ± 2 . 6 5  9 . 2 5 ± 2 . 6 5  0 . 3 3 ± 0 . 0 8  0 . 2 8 ± 0 . 0 7  3 . 6 6 ± 0 . 8 7  3 . 0 9 ± 0 . 7 9 2 0 0 8年 1 0 . 7 7 ± 2 . 6 4  9 . 1 8 ± 2 . 1 1  0 . 3 3 ± 0 . 1 0  0 . 2 8 ± 0 . 0 6  3 . 7 0 ± 0 . 9 5  3 . 1 6 ± 0 . 7 5 2 0 0 9年 1 0 . 3 6 ± 2 . 4 7  9 . 4 1 ± 1 . 9 1  0 . 3 2 ± 0 . 0 7  0 . 2 9 ± 0 . 0 6  3 . 6 4 ± 0 . 8 6  3 . 3 0 ± 0 . 6 8输血前输血后输血前输血后输血前

表6 输血前后不同H b组患者比例 例(%)

3 讨论

围手术期临床输血是外科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之一,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关心和注意。合理用血不仅有助于保障输血安全,降低临床输血风险,提高临床输血治疗效果,也是评估一个医院、地区甚至国家输血技术和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7]。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年)》等法律、法规的相继颁布实施及2007年《临床输血指南》出台,目前输血日趋合理,血液资源的利用率逐渐提高。但是H b 7~10 g/dl的患者何时输血以及输血量的问题仍然存在,通常在临床工作中是以医务工作者的临床经验来判断H b 7~10 g/dl的患者是否需要输血,选择什么血液制品以及输血量的多少。

因此笔者期望提出新的输血治疗指征来对H b 7~10 g/dl的患者何时输血以及输血量的问题作出一个量化的评分[8],从而更好地解决这一临床问题。在本院全血使用比例和人均全血用量逐渐降低,成分血使用比例与人均用量逐渐升高;RBC用量明显多于血浆和血小板用量,血浆与红细胞使用比例<1∶1,已基本杜绝搭配血使用。本院围手术期2006~2009年全血使用量及使用率逐渐下降,全血的使用比例从2006年的10.4%降至2009年的1.7%,使用率从14.41%降至3.04%。成分血的比例逐渐提高,RBC使用率为74.6%;自体血与成分血的使用比例从2006年的89.6%提高到2009年的98.3%。在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中,自体血输注比例在23.7%~37.8%,平均使用率占44.7%。输血前H ct及RBC均高于输血后。上述结果表明,在执行相应的输血法律、法规基础上,本院2006~2009年对血液资源的使用较合理,但是多数输血根据医师的经验判断,并无客观评价指征。显示临床输血存在一定问题与不足,并未做到根据RBC、H ct、H b,而是根据围术期医师的临床经验判断输注血液制品。这可能是由于急性出血,H b还未达到输血指标,临床医师却根据经验采取紧急输血以降低术中并发症的风险。虽然现代输血检测技术有很大的改进和提高,但血液性传播疾病的报道仍屡见不鲜[9],因此加强血液制品输入的控制不容忽视。根据本研究输血前后血常规的检查对比可以看出,输血前H b>7 g/dl的患者占大多数,输血后RBC、H ct、H b都较输血前低,说明输血治疗虽然能保证大多数患者H b及RBC维持机体正常的活动水平,但是并不能准确反映患者何时输血以及输多少血合适,造成血液资源的浪费,以至于出现人情血、安慰血、保险血的现象,增加安全隐患的同时加重血液资源的供需矛盾。同时据文献报道,围术期患者的长期预后与输血密切相关,因此应加强控制血液制品输入[10]。

围手术期H b 7~10 g/dl的患者输血指征应进一步完善,以便于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血,起到降低输血安全隐患、节约血液资源的作用。结合《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年)》和《围术期输血指南(2007年)》指导,期待新的输血治疗指征对围术期输血治疗,提供更有利的临床指导以及实际作用。

[1]姚林,曾少红,李彬.新形势下南宁中心血站开展互助献血工作的现状和思考[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12):1547-1548.

[2]王瑞,朱昭琼,刘进.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还要神秘多久[J].麻醉与监护论坛,2012,19(3):212-215.

[3]Si l va J,Rezende E,Am endol a CP,et al.Red bl ood cel l t ransf usi ons worsen t he out com es even i n cri t i cal l y i l l pat i ent sundergoi ng a rest ri ct i vet ransf usi on st rat egy[J].Sao Paul o M ed J,2012,130(2): 77-83.

[4]Ort i z P,M i ngo A,Lozano M,et al.Gui de f or t ransf usi on of bl ood com ponent s[J].M ed Cl i n(Barc),2005,125(10):389-396.

[5]M urphy M F,W al l i ngt on TB,Kel sey P,et al.Gui del i nes f or t he cl i ni cal use of red cel l t ransf usi ons[J].Br J H aem at ol,2001,113(1): 24-31.

[6]周静宇.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差异[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3,26(4):265-266.

[7]俞善丁.临床基础检验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57.

[8]张帆,朱昭琼,刘德行.围术期输血指征评分安全性与有效性的研究[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2,4:398-401.

[9]李玲,宫丽娜,朱昭琼,等.肿瘤患者血液保护[J].中国输血杂志,2011,24(8):655-657.

[10]Si l va J,Am endol a CP.Red bl ood cel l t ransf usi ons worsen t he out com es even i n cri t i cal l y i l l pat i ent sundergoi ng a rest ri ct i ve t ransf usi on st rat egy[J].Sao Paul o M ed J,2012,130(2):77-83.

(申海菊编辑)

Necessity of improvement in indications of blood transfusion treatment by analysis of blood transfusion in clinic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Ting-zhi She1,Zhao-qiong Zhu2,Tao-wu Gong2,Juan Li2,Qiu-ying Zhang2
(1.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the Affiliated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of Zunyi Medical College,Zunyi,Guizhou 563003,China;2.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Zunyi Medical College,Zunyi,Guizhou 563000,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variation tendency of volume and rate of blood transfusion and problems in blood transfusion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in clinic.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use of blood products and pre-and post-operative Hct,RBC and Hb was made in 1000 patients from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unyi Medical College who received blood transfusion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The use of blood products was observed,Hb and RBC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blood transfusion between 2006 and 2009.Results The usage rate of whole blood declined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which was 6.50%,while those of blood components increased.The usage rates of RBC,plasma and platelet from 2006 to 2009 were 74.60%,23.30%and 0.04%respectively.The average preoperative Hb was about 10 g/dl.The patients with Hb above 7 g/dl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half of overall blood transfusion patients.Hb,RBC and Hct of the patients before blood transfusion were slightly higher than those after blood transfusion. Conclusions Use of blood products is gradually reasonable,but transfusion indications are not well mastered. So transfusion indications need to be improved urgently,especial for the patients with HB of 7-10 g/dl.

peri-operative period;blood for clinical use;blood transfusion

R 457.1

B

1005-8982(2016)05-0071-04

10.3969/j.i s s n.1005-8982.2016.05.014

2013-10-16
*

卫生部专项资助(No:201002005);贵州省遵义市科技计划项目[No:(2014)44]

朱昭琼,E-m ai l:zhi t i ngshe@126.com

猜你喜欢
血液制品指征全血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全血超量采集原因分析及返工制备可行性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执业药师在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成都地区医疗机构红细胞类及血浆类血液制品退回的现状分析
肩关节结核诊断进展与关节镜治疗指征
华兰生物(002007):血液制品回暖 疫苗业务有亮点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指征的多因素分析
晚期胃癌切除治疗的手术指征和效果分析
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