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当“中央”

2016-08-06 12:24李立军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中央作业儿童

李立军

小学课堂是儿童的课堂,这一点,早已被广大一线教师所接受。但我为什么仍要提出“儿童化”策略的观点,是因为今天的课堂仍有很多打着“为儿童”的口号,进行着儿童所不喜欢的教学。有些教师对人文的理解有些偏颇,旁征博引的诗词曲赋、成对成串的对偶排比、过分含蓄的双关和叠床架屋的文史资料的引入——这些刻意的斯文和过度的雕琢,令儿童似懂非懂而兴味大减;有些课堂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条分缕析,变得支离破碎,令儿童如坐针毡,痛苦不堪。富有人文情怀的语文课,应当是最亲近儿童生命的课,最能滋润儿童心灵成长的课,最能生发儿童情趣的课。

“儿童化”课堂是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具体化,是将新课标教育理念落实在课堂教学中,以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课堂。而本文所呈现的“儿童化”课堂操作策略,指的是站在儿童本位的立场,从儿童的角度营造课堂氛围、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作业、开展课堂评价等一切方法。

一、儿童化教学设计之策略

教学设计是课堂的发展蓝本,关系到教学过程的具体呈现,虽说生成与预设会有不同,但是我们仍不可因此而轻视设计的重要性。对于“儿童化”的设计,我们在写字、写作、阅读等多种课堂样式中,形成如下策略:

1.设计情境,让课堂充满童趣

“童心课堂”需要创设一个儿童喜欢、熟悉的教学情境。在情境的创设上,努力体现童趣。教师要在备课过程中充分理解教材,并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常有的儿童化教学情境有故事法、问题法、展示法、小品法、抢答法等。另外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对学生座位的摆放、媒体的使用、教学材料的选择等,也可尝试着进行儿童化学习情境创设的实践和探索。如一位教师设计“单人旁和双人旁”教学时,设计了念写字的儿歌,把学生带入写字的情境之中,又设计了谜语把单人旁和双人旁引入课堂,还设计了比赛写“信”“优”“伏”等字的过程,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

2.设计戏剧表演,让学生兴致盎然

儿童爱动,教学要扬其天性。在课堂实践中,尽可能多地开展一些能让儿童“动手动脚”的学习活动,不但能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还能有效激活儿童潜在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唱唱、画画、演演、说说是儿童喜爱的活动。在儿童化的语文课堂上,可结合课文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他们快快乐乐动动脑,开开心心动动手,欢欢喜喜动动口,使他们在轻松、和谐、愉快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活动。如一位教师教学《纸船和风筝》,在学习了课文之后,设计了让学生分别饰演小熊和小松鼠开展对话的朗读训练,开展人物心理的体会活动,学生朗读得非常投入,很有感情,心理体会也很到位。

3.设计游戏,让学生动手动脑

游戏是儿童的主要工作。有人这么说,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变成一种游戏。确实,低年级儿童对游戏无比挚爱,许多知识预设在游戏中完成,效果或许会超越想象。引导儿童学习识字时,我们常常会运用“摘苹果”“夺红旗”“走迷宫”等游戏,学习效果相当显著。如一位教师的“玩转童谣”,一开始设计让学生参与游戏活动,一边念儿歌,“一箩麦,两箩麦,三箩开始打荞麦……”一边进行活动,学生参与兴趣高涨。

4.设计体验,让学生学会品味

人的言语表现的需要是言语生命的欲求,人最本质的符号是语言文字。儿童当然也不例外,儿童以直观形象、直观图景等感性学习来学习语言文字,以语言文字来表现心中的直观图景,儿童的语言表现基本借助感性的、直观的形象和视像。因此,教师应该仔细品读教材,开掘寻找易为儿童感性把握的言语信息,特别是那些形象的文眼,具有视像意义的字眼,让能够与感性学习联系起来的意象进入儿童的视野。如笔者教学《草原》时,对“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中的“绣”这一具有形象、感性的言语信息的创造性开发便是一例。笔者是这样设计的:(1)读读这句话,哪个字眼给你特别的感觉?(2)“绣”可不可以换成别的字眼?(3)在什么上面才可以绣?怎么绣?(4)绣上去的白花给你怎么样的感觉?这样的教学过程之后,再让学生观看羊群在草原上移动的视频,问:你觉得置身在这草原上想干什么?想说什么?这样一步步的感性学习过程,儿童终于感受到了“绣”字的魅力:草原就像碧绿的地毯,柔软而舒服,羊群在作家的眼中成了一块变化的图案……学生理解到位,体验真切。

二、儿童化课堂评价之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间的互相评价相结合。”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一种团结、协作、进取、自强的精神,既能正确评价他人,也能正确评价自己。

儿童化的评价以肯定和表扬为主,体现对儿童的赏识。但对于原则性的错误,教师应当实事求是地予以指出。我们提倡积极的评价,防止消极评价;我们要多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我们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爱护每个学生的自尊,激发每一个学生的上进心。“儿童化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语言,是一种贴近儿童的语言,是一种符合儿童心理特点、语言习惯和接受水平的规范口语。

1.呵护——评价的真情所在

对儿童的学习评价,既要关注他们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也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他们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儿童学习的努力程度,是他们情感态度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不论是显性的学习结果,还是隐性的学习状态,都应该受到关注和尊重。如一位教师教学《小蝌蚪找妈妈》的片段:

师:同学们,学完了这一课,我们来谈谈对青蛙的了解。

生1:青蛙的肉很好吃。

师:哦,你吃过青蛙肉?

生1:我吃过,爸爸说青蛙会捉蚊子,吃了它,蚊子就怕我,不敢来咬我了。

师:其他同学有什么看法?

生2:你吃了青蛙,不可能变成青蛙,蚊子怎么会不咬你?

生3: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它能捉很多的害虫,要保护它,怎么能吃它呢?

生4:如果我们把青蛙全吃了,那地里的庄稼不就被害虫吃光了?我们吃什么?

生1:哦,原来如此,不能吃青蛙的。

教师没有直接批评孩子,而是在不断引导中,让孩子自己发现错误。

2.引导——评价的目标指向

很多时候,教师总是喜欢把自己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用成人的眼光来衡量儿童,对儿童耳提面命,根本不去考虑儿童的心情与感受。事实上,作为不成熟、待发展的儿童,所思所想是不会一下子与标准答案一致的,很难直接触及问题的本质,因此他们认识不清、表述不清、词不达意是正常现象。随机评价要站在儿童的位置,要考虑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状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做出有针对性的有差异性的评价。如一位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听写词语,其中几名发展水平不一的学生被请上讲台板书。听写结束后,大家对照课文找错误,一名学生把“户”写成了“尸”,把“鸟”写成了“乌”。教师没有批评这名学生,而是笑着对大家说:“今天的听写完成得很好,有的同学写错了自己就能发现。有趣的是这些写错的字,它还是一个字,你们看‘一户人家的‘户,少写一点就是‘尸,死尸的‘尸,这个点就像人的脑袋一样,少了脑袋能活吗?不就成死尸了?再看这个‘鸟字,少了一点,就不是鸟了,这一点就像是鸟儿的眼睛,鸟儿没有了眼睛,不是就乌黑一片了吗?小朋友,你们看,我们的汉字多么有趣!”明明是写错了两个字,可教师即时生成,十分风趣地讲了有关汉字的知识,这就使课堂不仅不显得枯燥乏味,而且生动有趣,深入浅出地激发了儿童识字的兴趣,调动了他们学文识字的积极性。

3.无痕——评价的至高境界

语文课堂充满了师生互动的生命交流,课堂教学意外随时会产生,面对学生在课堂的偶然失误,教师要扮演的决不是警察的角色,而是让儿童在教学中无痕地认识错误,同时感受到关怀,感受到爱,从而自觉地求真、向善。如一位教师执教的一堂写字课上,学生将“优”“伏”在黑板上事先画好的格子里写得又宽又大,格子被塞得满满的。教师说:“王天淇啊,你的字该减减肥了。”教室里响起一阵轻松的笑声,王天淇也在笑声里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并及时纠正过来。课堂上的“小插曲”被及时并在不伤和气的情况下化解了。教师没有直接批评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幽默的语言下自己领会到了错误之处。

三、儿童化教学资源运用之策略

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要摒弃唯教科书才是教学内容这种传统的、狭窄的课程观。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理性使用教材,大胆选择教材,把极具童心又符合课程标准的课外资源引入课堂,尤其是要拓展乡土的、时尚的教学内容,以迎合儿童的心理,使之乐学、爱学、能学。同时,对儿童不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也可作适当的删减。

1.教学引入的儿童化拓展,使课堂开端变得美丽动人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开始是否吸引儿童,关乎课堂的成败。因此教师要考虑课堂一开始呈现的内容如何激发儿童的兴趣,如何调动儿童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引入学生喜爱的谜语、儿歌、小游戏等内容,进行一些与儿童阅读、活动相关的拓展,为儿童打开兴趣之门。如何夏寿老师执教《鲤鱼报恩型民间故事》教学研究课的引入:

师:初次见面,我先来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来自上虞的何老师,去过上虞吗?没关系,我给大家带来一份上虞特产。想知道是什么吗?(出示童谣:一箩麦,两箩麦,三箩开始打荞麦。噼噼啪,噼噼啪,噼啪噼啪噼噼啪。)

(师用上虞方言念一遍)

师:知道这份上虞特产是什么吗?

生:上虞方言。

师:大家不要小看方言,其实方言是一个地方真正的特产。其他的东西号称是特产,其实不一定。比方,我们上虞自称葡萄是特产,但你们这里有没有产葡萄?可是我们那里老百姓讲上虞方言,你们这里也讲上虞方言吗?所以,方言才是真正的当地特产。

师:这首童谣还可以传递友情,作为我们的课间操游戏呢。

(师生合作表演游戏)

师:这是用我们上虞方言念的童谣,请你用浦江方言念念这首浦江的童谣。(出示:斗鸡鸡,斗虫虫,虫虫飞,斗蝴蝶,蝴蝶嘟啊嘟啊飞。)

师:唱完了童谣说故事。大家喜欢听故事吧。有一类故事,不是作家写的,而是老百姓自己编的、口头讲的,这类故事叫民间故事。大家一定听过民间故事吧,我们一起来回忆几个,好不好?

这一过程中,教师抓住儿童喜欢儿歌的心理,也利用了儿歌这一可读可玩的文体特点,让儿童在读儿歌、念儿歌、玩儿歌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课堂的乐趣,活跃了氛围,从而为课堂的成功写下了重要一笔。

2.教学意外的儿童化拓展,使错误资源成为亮丽环节

课堂教学具有极强的现场性,有些教学资源我们可以在课前预设,但更多灵动的资源根本无法预测。面对富有价值的生成资源,教师不应死守预设的教学流程不能自拔,而应独具慧眼,即时捕捉弹性灵活的成分、始料未及的信息等生成性资源,并进行儿童化处理,从而真正让课堂教学呈现出灵动的生机和跳跃的活力。如一位教师执教童话体作文《循果问因写童话》一课,在指导学生编写时,出现了这样一个场面:

师:其实,我们知道,这个好听的故事,是想象带来的结果。对同一个事物,每个人的想象都可以是不相同的。这个童话用了这种想象来解释为什么兔子有三瓣嘴、猴子有红屁股、马要站着睡。你能不能运用你的想象,挑其中一个动物的特点,比如兔子为什么有三瓣嘴,或者猴子为什么有红屁股,或者马为什么站着睡,来编编童话呢?

生1:以前的兔子非常调皮,老是爱捉弄其他小动物。有一天,兔子玩得太高兴了,不小心摔了一跤,被石头磕成了三瓣嘴,其他的小动物不敢去扶它,因为怕它来欺负它们。所以,兔子变成了三瓣嘴。

师:编得怎么样?

生:好。

师:好在什么地方?新奇吗?

生:兔子被石头磕了,别的动物不帮兔子,所以变成了三瓣嘴。

师:合理吗?

生:兔子因为捉弄人,所以别人不帮它,很合理。

师:有意思吗?

生:原来兔子也会那么狡猾,狡猾的人没有好下场。兔子因为捉弄人,所以别人也不帮它,受到了惩罚。

师:对的,这就是故事的意思了。不过,老师有一个建议,或许这个童话会更有意思。如果兔子是在帮助朋友的过程中不小心变成了三瓣嘴,那是不是比原来的故事更有意思了呢,你能不能这样来编?

生:能,我这样编:兔子有一个好朋友是小公鸡。有一天,狡猾的小老鼠跟小公鸡玩,它想捉弄小公鸡,把一颗小石子扔向小公鸡。小兔子看到了石头要砸到小公鸡了,就推开了小公鸡,结果石头砸到了小兔子的嘴上,变成了三瓣嘴。

师:怎么样?这样编是不是比刚才更有意思了呢?怪不得小老鼠白天不敢出门,只会晚上偷偷地出来,原来它是做了坏事。

教师对出现的问题不慌不忙,转而把问题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进行解决,纠正了价值观的偏向,保护了学生的自信。

3.教学内容的儿童化拓展,使骨感知识变得丰盈饱满

叶圣陶老先生早就说过课本无非是个学习语文的例子,因此,在课堂引入相关的易于被儿童接受的课外资源,不仅能拓宽儿童的知识面,而且对于深入理解课文有相当的帮助。如临歧镇小学徐慧红校长上《学会看病》一课,在体会母亲的矛盾心情时,她在出示了课文中的一句话——“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炼他,也是磨炼自己”后问学生:“为什么会说是磨炼自己呢?”学生回答:“因为作为母亲,儿子在磨炼的过程中,她会担心,会想到很多的问题,所以她也会痛苦。”徐老师又说:“是这样吗?在课本的第166页,也是毕淑敏写的文章,快速地默读课文,想想与原来的课文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又投入到另一篇文章的阅读中。不多时便发现这篇文章同样写出了母亲的矛盾心理。徐老师又引出了第三篇文章《青虫之爱》,让学生读文章,发现相同与不同之处。短时间的大量阅读,突出一个主题,深化了儿童的感受,让学生感受到了情感的冲击。

四、儿童化课堂作业之策略

作业可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要合理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注重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层次性,提倡探究性、开放性和生活化的有创意的作业设计。教师可根据需要布置调查、游戏、设计制作等实践性作业,并根据不同作业样式给定不同的时间要求。要发挥作业的激励功能,除了运用一些约定俗成的符号进行批改外,还应通过合适的批语来达到提醒、帮助和激励学生的目的。

1.儿童化开放性作业,让儿童自主

开放性作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布置作业的内容开放,学生有权自主选择或师生共同讨论;二是完成作业的形式开放,跳出原有的那种白纸黑字的书写模式;三是作业结果和答案的开放,不再是单一的、刻板的;四是评价作业的方法开放,实行多样化的评价。如一位教师在研究课《玩转童谣》中这样布置学生的儿歌创作作业:

师:到现在,我们学了好多的儿歌。读了那么多儿歌,你会编儿歌吗?比如颠倒歌,或者数字歌,也可以是编一个谜语,等等。我们一起来试试。可以口头编,也可以写下来。

(生独立编儿歌)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生:我编的是颠倒歌。“小狗睡大海,小鱼吃了蛋,鸽子洞里爬,老鼠飞上天,小鸡吃狗肉,小猫打老虎。”

2.儿童化实践性作业,让儿童自助

实践性作业是要求学生能将课内知识转化成实际的动手动脑能力,能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陈鹤琴先生提出的“解放儿童的手和脚”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儿童的手脑并用”就是基于儿童学习的成长规律提出来的。教师在实践中必须多开发一些实践性的作业,让儿童真正有所收获。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童话写作课《一碗神奇的白云粥》中,这样设计课堂作业:

师:小动物们会怎么样到达白云城堡呢?请大家大胆想一想,你可以用连环画的方法画一画小动物去白云城堡的画面,也可以用你的笔写一写他们的表现,还可以把你想的故事讲给你的朋友听。

另外,在平时的作业布置中,我们还可以布置有趣的实践作业,如一、二年级识字任务艰巨,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识字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如在学完生字后布置自编字谜、儿歌作业,指导学生制作“识字储蓄罐”“识字大转盘”“剪贴商标”等形式多样的实践作业来扩大识字量,最终让学生达到自主识字的目的。

3.儿童化趣味性作业,让儿童自乐

心理学表明,趣味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兴趣,而且做的过程可以加深对大脑皮层的刺激,使其思维活跃,印象深刻。只有兴趣,才能成为学生主动做作业的不竭动力。教师设计趣味性的作业,会使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如在学完《画风》一课,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设计了具有多样性、创造性、趣味性的作业:(1)画一画同样看不见、摸不着的声音和气味;(2)编一首关于风的儿歌;(3)观察周围的事物,看看春风给大地带来了什么变化;(4)做架纸飞机或风车,到风中去放飞你的欢乐……你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项去完成。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会到了风的存在,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也通过作业活动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潜能。

五、儿童化教学语言之策略

儿童化教学语言的最大特点:一是言语浅显。只要能将意思表达清楚,越简短越口语化越好,低年级教师尤其要注意少使用成语等比较深奥、概括的语言。二是言语有动感。教师在表达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地使用一些象声词、流行语,且尽可能使用短句,以满足学生获得语言的需要,也便于学生理解接受。三是言语富于画面感。言中有意、言中有画,尽可能让学生感到言语中有色彩。

1.儿童化的语言要与生活内容结合在一起

对课文中的一些字、词、句、篇的理解,如果能调动学生本身的生活经验,就会变得很容易。如在理解《看花灯》中的“欢”时,教师提问:“你们从这句话里感受到什么?”一名学生回答:“我从这句话里感觉到大家很快乐!”教师追问:“你能说说哪个词让你感觉到大家很快乐?”学生回答:“不是词,是从‘欢这个字感受到大家很快乐,‘欢就是欢快的意思。”教师点评道:“你真是一个会读书会思考的孩子,能从‘欢这个字感受到人们的快乐。”教师继续引导:“在文中,‘欢和哪个字组成了词语呢?”学生一齐回答:“欢腾!”“我们从‘欢字里感受到了快乐,从‘腾字里感受到什么呢?”学生们沉默了,教师提醒:“你们平时什么时候听到过‘腾这个字?”一名学生思考后举手:“烧水的时候,水沸腾了的‘腾是这个字吧?”教师表扬道:“你真是个会学习的孩子!”并随即引导:“水沸腾时是什么样子?”一名学生说:“妈妈烧水的时候我在旁边看了,水开的时候咕噜咕噜地响。”一名学生抢着说:“水面上要冒很多的泡泡。”教师继续引导:“那你们从‘欢腾这个词感受到什么呢?”学生回答:“很快乐,很热闹。”

2.儿童化语言要与教学情境关联在一起

根据心理学观点,情感是最具有情境性的心理活动,人进入某一实际情境,或接触虚拟情境,甚至在头脑中想象情境,都能激起某种体验。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联系教学情境。如一位教师执教《小稻秧历险记》一课时,一名学生朗读到杂草被喷雾器大夫用化学除草剂喷洒之后,有气无力地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时,声音很大,力气很足,情感不到位。于是,教师幽默地启发:“要么你这株杂草抗药性强,要么这化学除草剂是假冒产品,我再给你喷一点。”说完,朝他做了喷洒的动作。在教师创设喷洒情境的激发下,这名学生如亲历其境,有了真切的体验,再读时,他耷拉着脑袋,真的有气无力了。

3.儿童化的语言要与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

如教学《蚂蚁和蝈蝈》这一课时,一位教师是这样教学的:

师:现在咱们每个小朋友都是勤劳的小蚂蚁。夏天可真热啊,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动不动就不停地流汗。咦,这里有好大一堆粮食,同伴们,快来呀,一起来搬粮食!

(众生积极参与)

师(模仿记者采访):“你好,勤劳的小蚂蚁,你想怎么搬粮食?

生:我想背粮食。

师(做出提粮食袋的动作):那你就将这袋粮食背回家吧。

(生做动作,师和众生帮着喊号子“嗨哟!嗨哟!”。)

师(走到另一生前采访):“你好,可爱的小蚂蚁,你想怎么搬粮食?

生:我想用车拉。(做拉车的动作)

师:一只蚂蚁的力量是不够的,你需要其他小蚂蚁的帮助吗?

(几名学生一起表演拉车,有的推,有的拉。)

师:你们累不累?

生:不累,我们很快乐。

师:小蚂蚁们,你们有的背,有的拉,有的抬,有的推,个个满头大汗,依靠集体的力量已经将粮食搬到家了!其实我们的同学,每个都像勤劳的小蚂蚁一样,早上一来到学校,同学们有的……有的……

这一片段中,教师并没有生硬地问学生“蚂蚁用了几种方法搬粮食”,而是巧妙地采用记者采访的方法,让学生结合课文,用课文中的内容引导,通过自己做动作,加强了对蚂蚁搬粮食时的动作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蒙台梭利说:“成人必须认识到,他仅处于次要地位,他应竭尽全力地解放儿童,支持和帮助儿童发展其生命……成人就必须压抑自己,不要对儿童好为人师,而要以能够理解和追随儿童的成长为荣。”所以,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应当更多地关注儿童的心态、儿童的感受、儿童的话语、儿童的兴趣特征和思维方式……一句话,应当更多地追寻儿童精神,莫让童心过早地消逝。语文是儿童的,语文是为了儿童的,语文只有融入了儿童的精神世界才是有意义的。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市上虞区金近小学)

责任编辑 郝 波

猜你喜欢
中央作业儿童
快来写作业
中央结算公司20周年大事记
防止“带病提拔”,中央放大招
作业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