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走转改”中提升质量锤炼队伍
——对《准噶尔时报》开展活动的几点思考

2016-08-06 03:48张琳琳
中国地市报人 2016年7期
关键词:准噶尔文风时报

□张琳琳

(准噶尔时报,新疆 五家渠 831300)



在“走转改”中提升质量锤炼队伍
——对《准噶尔时报》开展活动的几点思考

□张琳琳

(准噶尔时报,新疆五家渠831300)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也是新闻工作的生命线。新闻工作的根在基层、源在群众。自2011年以来,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在全国范围深入进行,在坚实的土地上接通新闻事业的“地气”,一篇篇生动活泼、扣人心弦的新闻佳作,将基层群众生活的点点滴滴传递给广大的读者。

在“走转改”活动中,《准噶尔时报》落实“三贴近”、“三深入”,让基层意识、群众观点融入新闻工作者的血液;采编部门纷纷在基层建立联系点,记者编辑积极融入职工群众,到“三化”建设现场,到普通民众中间,挖掘鲜活素材,采写现场报道,以饱含深情的新闻报道传达民意民愿,回应百姓关切。当前,“走转改”活动继续在《准噶尔时报》蓬勃展开,从已经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来看,“走转改”无疑成为该报提升报纸品质、锤炼采编队伍的有效途径。

在走基层中提升报纸品质

“走转改”活动,是新闻报道进一步落实“三贴近”,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和舆论引导能力,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强化新闻职业道德、改进新闻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升宣传效果的方法论。

《准噶尔时报》作为党的“喉舌”,当下在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凝聚正能量、同筑中国梦的实践中,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通过不断深化“走转改”活动,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

基层,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到基层、到现场,才能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才能更好地反映民生、表达民意、体现民情。到了基层,就有了报道的素材,有了思想的火花,有了写不完的故事。走进基层,才能掌握和运用群众语言,培育清新朴实的文风,写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提升报纸品质。

近年来,《准噶尔时报》把开展“走转改”活动,作为提升报纸品质的有力抓手,用心组织,不断赋予“走转改”活动新的内涵,使“走转改”逐渐成为一种工作常态。同时,在深入推进“走转改”活动中,准噶尔时报社结合实际制定有效措施,建立记者编辑岗前和在岗培训制度,完善考评和奖励制度等,把走基层采访情况作为记者编辑业务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完善调查研究、基层联系点、开设报道专栏等制度,为活动常态化提供有效保障,切实做到“各部室有基地、记者编辑有联系户、期期报纸有报道”。

2015年,准噶尔时报社组织开展了“新春走基层”、“准噶尔之春(秋)·百里垦区记者行”、“民生工程建设巡礼”等采访活动20余次,派出记者和基层骨干通讯员组成采访团,深入团场连队、职工家庭、企业学校、机关社区,把目光对准基层干部和职工群众,聚焦平凡人物,记录基层变化,反映民生民情,共采写稿件3000余篇。这些冒着“热气”的新闻因为时效性、贴近性、可读性强,不仅吸引了读者的眼光,也使报纸充分发挥了“新闻纸”的作用。采编人员则在“走转改”中践行了媒体使命,在“零距离”服务中密切了与基层的联系,树立了党报新形象。

在转作风中锤炼新闻队伍

报纸的信息传播、宣传教育、陶冶审美能力等诸多功能,都要通过具体的文字来体现,承担这一任务的就是新闻采编人员。从这一角度说,新闻采编人员的作风修养、专业技能等素养的高低,决定了一篇新闻报道价值的大小,进而决定了一张报纸的宣传效果、传播能力、社会影响。所以,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一个政治强、作风硬、素质高的队伍,是取得一切胜利的前提。这应该是“走转改”的现实意义之一。

转作风,有助于培育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是提升新闻报道质量的关键。在“走转改”活动中,《准噶尔时报》始终将加强队伍建设作为一种理念、一种常态、一种工作方式,从根本上转变了基层媒体人的理念和工作作风,采访活动立意于“深入”二字,记者真正沉下去,到一线生产者的身边去,与他们交朋友,倾听他们的声音,体验他们的酸甜苦辣,挖掘出了一个个鲜活的新闻故事。

《准噶尔时报》把记者深入基层采访,转变工作作风作为加强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从报道职工生产生活的实践,到社会民生的改善,组织记者分赴各个农牧团场展开采访;记者深入新闻源头,把目光对准基层一线、聚焦平凡人物,讲述师市故事、记录时代变化,做到图文并重,充分反映了师市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成效,职工多元增收的喜悦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好新闻是靠脚板走出来的。在采访中,记者没有忘记深入群众“接地气”的传统,没有丢掉走进基层“抓活鱼”的做法,把更多的笔触、镜头对准基层和老百姓,通过“访连官”、“蹲连队”、“进农户”,现场发回的报道鲜活生动,“见人、见事、见精神”。正是在与基层干部、职工面对面的交流、心贴心的沟通中,记者的意识、角色在无形中转变,从国家、自治区、兵团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宣传者、解读者,变成了这些政策在基层实践的体验者,在零距离采访中思想得到了升华。

在改文风中展现报道活力

“走转改”活动,是切实改进文风的积极实践,是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有效途径。在“走转改”活动中,“走”是基础,“转”是关键,“改”则是最终的目的。“改文风”是“走转改”活动的落脚点,转变作风,多接地气才能求真务实。毛泽东同志说过:“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

在“走转改”活动中,《准噶尔时报》从提高采编人员业务素质着手,狠抓内部学习,以学习倒逼新闻采写、报道创新;要求记者从树立务实的作风做起,融入群众的语言,在捕捉细节中展现报道活力,强化新闻作品的现场氛围,传递真情实感,让读者从采写的故事中拥有感动,收获动力,升华境界。

如何在字里行间体现出记者的思考,展现出稿件的思想?《准噶尔时报》将改文风作为关键,改进新闻报道文风,关键是“说实话、说新话、说老百姓的话”,树立平民视角,在日常报道中体现群众观点,善于从群众语言中汲取智慧,力避“长空假”,践行“短实新”,让群众愿意看、看得懂,愿意听、听得进,不断提升宣传报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猜你喜欢
准噶尔文风时报
150多名游客“失踪”,韩担心免签被利用
清代准噶尔投诚人口供及其安置—以安置三姓的多尔济事例为中心
乾隆年间清军的第三次出征准噶尔考辨
老飞人
普枞公路的文风和文脉
《京华时报》2017年1月1日起休刊
潮流时报
媒体改进文风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
改文风:要从创新“说话”方式开始
论乾隆初年准噶尔汗国延聘喇嘛之谈判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