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又将如何?

2016-08-05 18:54陈思进
金融博览 2016年8期
关键词:金融中心纽约伦敦

陈思进

近来,市场投资者普遍关注英国脱离欧盟后,是否会动摇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在当前新的世界格局下,谁又将可能替代伦敦,成为新的国际金融中心?

那么,什么才是国际金融中心的必备条件呢?

一个金融中心,可以被描述为国际金融中心(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re),或者全球金融中心(Global Financial Centre),它往往首先要是一个全球性的城市,要具备完善的法律制度,发达的交通、资讯沟通手段,健全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等软硬条件,拥有设立跨国公司和国际大银行总部的吸引力。

而且,国际金融中心通常以第三产业经济为主,以金融和服务业为中心,所以它还必须拥有活跃的外汇市场、股票市场、期货交易、证券市场等金融产品市场,并拥有至少一个有多国公司在其上市的证券交易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一份文件,曾对国际金融中心提出了明确定义:国际金融中心(IFCS)如伦敦、纽约和东京,是有着先进的结算和支付系统的大型国际全方位的服务中心,在具有深度的流动性市场中,无论是资金来源和用途多样化方面,都支持着国内的大型经济体,并在法律和监管框架下,能够充分维护委托代理关系和监督职能的完整性。

纵观英国经济的总体规模,不要说与美国相比了,就连德国、日本、中国和法国都比不上。然而,英国的金融业却相当发达。自19世纪起,伦敦便领先世界,一直是国际金融中心的佼佼者。尤其在2016年3月击败纽约,排名世界第一位!

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伦敦在世界各地的信贷和投资领域,特别是20世纪后期在新的金融产品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如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债券市场,以及上世纪90年代的金融衍生品开发中,伦敦《英国合同法》为国际金融界广泛采用并提供法律服务。

到了21世纪,伦敦继续保持国际金融中心的领先地位,英国央行和欧洲银行业管理局(the European Banking Authority)总部都设在伦敦。伦敦是最大的衍生产品市场、外汇市场、货币市场、发行国际债券和国际银行贷款的中心。

同时,从地理位置上,伦敦获益于亚洲和美国之间的时区(Time Zone),在全球金融市场交易中,往往起到承上启下、无缝对接的作用。

尽管事实如此这般,但许多人却很难理解,伦敦金融业怎么可能胜过纽约呢?美国可是经济和金融强国啊!这种心态通常源自于20世纪后期,那时纽约证券交易所最终仲裁者的金融霸主地位,在欧洲、日本与北美之间成交了大宗的交易。

纽约也的确在金融市场的一些方面,相对伦敦有微弱优势,领先一个或两个排名(如IFCDI)。不过,全球最大、最有信誉的四大审计公司的全面研究,都表示伦敦是更有影响力的金融中心。有些经济学家甚至声称,伦敦在金融业将长期保持无可争辩的霸主地位。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伦敦金融板块的影响力和决定权的保持与快速提升,得益于一些重要因素。

首先,发展中的新兴市场,如“金砖四国”经济体的持续发展,意味着全球金融体系不再迷恋美国。在这样的条件下,如果要具有实质性的全球影响力,一个金融中心的时区是很重要的。不像纽约,伦敦的工作时间与世界各地的金融中心重叠,从芝加哥到新加坡,抑或从上海到东京。无论是新兴市场,还是发达的市场,即使在当今的电子和算法交易盛行的金融市场中,持续的人力投入和通讯要素,仍然是金融业必不可少的。

其次,只要逛一逛已经现代化的伦敦,就会发现这个城市的许多标志性建筑,充分显示了曾几何时的“大英帝国”,已然转化为了管理全球的“帝国中心”。

比如,伦敦的皇家交易所(The Royal Exchange),由托马斯·格雷欣爵士(Sir Thomas Gresham)建于1565年,交易员可以聚集在交易所购买和出售他们的产品。1571年1月23日,这座建筑正式被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获准皇家头衔,在350年里作为交易所几经战火历练,直到20世纪90年代被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接管。

再比如,始建于1045年的地标式建筑——威斯敏斯特宫(The Palace of Westminster),是英国国会(上议院和下议院)的所在地,也是执政英国人进行法律辩论并通过的地方。此外伦敦地铁银禧(Jubilee Line)、伦敦塔桥(Lower Bridge)、科学博物馆(Science Museum),以及伦敦最高的现代建筑群——重要的金融中心和商业枢纽区——金丝雀码头(Canary Wharf),雇用了约31.5万名金融从业人员,从剑桥、牛津毕业的精英中的精英纷纷涌向那里。

还有,20世纪80年代“大爆炸”式的改革导向的框架基础设施,使得与全球紧密相连的专家,希望把自己本地的财务管理模式带向全球。这也只有像伦敦这样集中了人力资源资本的城市,才能使之成为可能。

而且,在千禧年之际,当时纽约正面临安然公司丑闻的拖累。那个时期纽约官僚作风盛行,令人望而却步的诉讼文化,以及为了防范另一个安然丑闻,监管严格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改革法案》实施,使得外国公司决定干脆避免麻烦,转道去伦敦上市。

上述这些因素所导致的结果,令今日伦敦在金融业的全球影响力,达到了一个令人羡慕的水平。

大约在世纪之交,美国证券交易所全球公开发行的股票总价值约占全球的75%,而到了2008年,这一数字大幅下降至15%。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伦敦,此消彼涨。世界大部分地区涉及经济的重要事件,绝大多数是由伦敦金融区董事会作出的决策,而很遗憾,纽约却做不到这一点。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即便是美国联邦包括市政府,每天都要参考伦敦的利率标准,来制定一系列广泛的金融合同,也就是整个美国(和世界)的贷款合同,包括简单的商业抵押贷款,甚至最不起眼的保险合同,从纽约、芝加哥和休斯敦,乃至于中国农村,全都要通过伦敦的再保险市场。像这样的区域性市场,每一天都通过伦敦在沟通,而不是纽约。

比如,伦敦银行同业拆放利率(LIBOR,London Interbank Offered Rate),已成为全球贷款方及债券发行人的普遍参考利率,是目前国际间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市场利率基准。英国交易员汤姆·海耶斯(Tom Hayes)曾经因操纵Libor,竟然能搅动350万亿美元的金融市场,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当然,就像纽约一样,伦敦也面临着新的竞争者,比如香港名列国际金融中心第4位,排在伦敦、纽约和新加坡之后,成为快速上升的东方金融中心,而上海也是后起之秀,2014年就已经名列20位,成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不过,相信竞争将对伦敦的提升是健康的促进。

总之,脱离欧盟这一单一因素并不会影响伦敦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而且,由于脱离了欧盟直接的以及欧元区间接的掣肘,伦敦的国际金融中心将可能进一步加强并提升;反倒是由于英国“脱欧”,对于欧盟来说,绝对是利空,将使得欧元区进一步陷入困境,将更增高散伙的概率……

猜你喜欢
金融中心纽约伦敦
成为纽约人
佛山万科金融中心
我把纽约搬走了
上海外滩金融中心空中健身会馆
淘气大侦探暴走伦敦
纽约往事
纽约双管齐下防治拥堵
伦敦畅游记(一)
伦敦之歌
金融中心形成机理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