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翔峰
亚投行在国际发展融资体系中将成为重要支柱
刘翔峰
摘要:国际发展融资体系不断发展,呈现出私人资本为主、国际多边开发银行充当中介、南南合作在其中地位不断强化的特点,目前面临着全球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缺口大、发展中国家融资困难等一系列问题。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作为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发展融资机构,其宗旨是通过支持亚洲国家基础设施和其他生产性领域的投资,促进亚洲经济共同发展。它是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寻求共同发展的金融组织形式,是发展中国家走出现有国际发展融资困境的重大举措,能够通过分享发展经验对国际发展融资体系形成有力补充。未来,亚投行不断丰富内容,增强竞争性,将迅速成长为国际发展融资体系中的重要一极。
关键词:亚投行国际发展融资竞争合作
一、国际发展融资体系不断发展
在国际发展融资体系中,“发展融资”的概念不断演化且更加丰富,新型多边开发银行不断出现,作用愈益凸显,南南合作在国际发展融资体系中的作用不断强化。
(一)国际发展融资体系的背景及演变
国际发展融资体系以多边开发性银行构成、以开发性金融业务为主,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作用随世界经济周期的发展变化而变迁。二战后由于部分战后重建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对依托有力的金融工具以推动经济发展有强烈的诉求,开发性金融机构开始兴起。主要的全球乃至区域开发性金融机构均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如1945年成立的世界银行(WB)、1959年成立的泛美开发银行(IDB)、1966年成立的亚洲开发银行(ADB)等。这些多边开发银行对全球经济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在凯恩斯主义及其后的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盛行后,20世纪80年代兴起了新保守主义,英国撒切尔政府强调市场和私营部门,限制政府干预。日本、美国、德国都经历了这种历史。例如,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德国邮储银行、欧洲投资银行(EIB)都从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转型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日本的长期信用银行注重长期项目融资,不吸收存款,主要靠发债,但随着日本泡沫破灭出现巨额损失而倒闭。亚洲金融危机后,全球的政策性金融和开发性金融的影响不断减弱。全球都倾向于认为,政策性金融和开发性金融不再那么重要,政府应更加依赖于市场化运作。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多边开发银行主导的开发性金融的作用重新受到重视。第一,具有一定外部性的公共融资难觅投资者。尤其是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和涉及重要战略领域的融资,一些国家原本计划把开发性金融转型为商业性金融,有些则干脆转回了开发性金融业务。第二,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的商业性金融均出现“惜贷”情形。商业银行自身的资产负债表状况不佳,为回避风险,少发贷款而持有现金,或即使囤积现金也不贷款。开发性金融的作用开始被重新讨论,认为促进经济发展可能还是需要开发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而非全部依靠商业性金融机构。可见,金融危机后的全球金融体系并没为支持经济增长做好提供充足长期融资的准备,此时迫切需要创设新的金融工具和专门的长期融资机构,而亚洲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的多余外汇储备能够形成稳定的长期资金来源。第三,开发性金融受到重视。中国的国家开发银行、巴西的开发银行,由于在中长期开发和投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际上日益受到关注。欧盟也适时推出了“容克计划”,期望欧洲投资银行实施对大型基础设施的长期投资,以整合欧洲整体资源来促进地区发展平衡。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指出,“全球自身的基础建设需求十分庞大”。仅就能源部门看,未来25 年需要33万亿美元投资,预计投资需求的64%来自新兴发展中经济体,建议设立南南开发银行以促进南南投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以下简称“亚投行”)应运而生,它和金砖银行将充实国际发展融资体系,促使南南投资在国际发展融资体系中的作用不断增强。
(二)国际发展融资以私人资本为主的特点
国际发展融资是指为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减少贫困而提供及扩大资金支持。资金来源包括:一是发达国家、国际组织和非传统援助国的官方援助资金,以及没达到发展援助标准的其他官方资金;二是官方促进的民间融资,即出口信贷、商业银行等民间机构的对外直接投资、贷款和股权投资等;三是流向发展中国家的非官方资金,即非政府组织、基金会、私人慈善的捐助及海外汇款等。
据世界银行2015年报告,2014财年国际发展融资规模包括私人资本(外商直接投资)7780亿美元,占比58%;汇款4300亿美元,占比32%;官方发展援助(ODA)约1350亿美元,占比10%。目前,私人资本已成为发展融资的最大来源,私人资本、侨汇资金等在国际发展融资体系中的地位早已远远超过官方发展援助的重要性。从发展中国家的流入资金看,直接投资、汇款和出口信贷等是外来资金的主要形式,援助金额只占流入总额的10%~15%。“发展融资”的概念变得更宽泛,包括各种优惠和非优惠融资,捐款、贷款、股权、兼有股权和债权的投资、公私合作(PPP)、和发展相关的出口信贷等形式。
(三)多边开发银行的功能及运营
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多边开发银行充当金融中介,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融资扮演重要角色。
1.多边开发银行的功能
世界银行旨在促进全球性减贫和可持续发展,是多边优惠援助资金的最大提供者,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援助和资金援助。世界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IFC)、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IGA)、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ICSID)共同组成了世界银行集团,角色互补,致力于打造没有贫穷的世界。
亚洲开发银行旨在促进亚洲及远东地区经济增长和合作,强调“持续和包容性增长”,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健康保障服务、金融和公共管理体系、应对气候变化、管理自然资源等方式达到这一目标。除了参照市场利率提供普通资金(OCR)贷款外,还专注于面向低收入国家的优惠贷款和知识共享。
其他区域银行都在积极促进区域共同发展和融合,侧重点各有不同。非洲开发银行(AFDB)旨在促进非洲经济一体化;拉丁美洲开发银行(CAF)则通过为成员国公私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金融服务以积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欧洲投资银行侧重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最优条款和服务以促进欧盟国家经济发展;泛美开发银行鼓励私人在项目、企业和促进经济发展中的投资,致力于区内可持续发展。
多边开发银行都很重视环境与社会保障。泛美开发银行1979年发布了环境保护政策,第一个引入环境条款。世界银行1998年将主要的环境和社会政策组合后制定了保障政策,旨在为环境和弱势群体提供最低保护,使其免于世行资助项目的负面影响。亚洲开发银行保障政策的核心就是保障环境安全和项目可持续性。多边开发银行的保障措施均独立制定,但具有一定的趋同性,均为综合体系,包括政策声明、治理原则、运营保障要求、综合环境与社会评估程序及相应性指导文件。
2.多边开发银行的运营方式
一是以市场融资为来源的长期贷款。多边开发银行为筹集贷款所需资金来自于国际资本市场借款,再转贷给发展中借款国政府。二是以捐资为来源的长期贷款(通常是定期信贷)。其利率低于市场利率,资金来自捐款国政府。三是捐赠。一些多边开发银行还提供捐赠,大多数是为了支持技术援助、咨询服务或项目编制。
二、现有国际发展融资体系不能适应新需求
根据世界经济格局变化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发展融资体系中的地位,是以世行为首的多边发展融资体系面临的重要改革议题。
(一)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缺口巨大
一是资金缺口巨大。发展中国家需要大量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而主要发达国家作为多边开发银行的资金提供者难以满足这些融资需求。国际清算银行(BIS)预测,基础设施融资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从目前的3.8%至2020年将上升到5.6%。2020年之前,发达国家每年需一万亿美元满足低碳排放及交通建设等投资,新兴及发展中国家每年则需一万亿美元满足城市化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亚洲开发银行估算,2010—2020年,亚洲需新投入八万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每年需7500亿美元,而亚洲开发银行每年提供的贷款不足100亿美元。显然,现有的多边开发银行无法满足发展融资需求。
二是发达国家的官方发展融资(ODF)承诺无法完成。2013年和2014年来自发达国家的官方发展援助分别为1351亿和1352亿美元。2014年发达国家官方发展援助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目标为0.7%,实际完成0.29%,缺口0.41%(金额为1910亿美元)。发达国家的官方发展援助承诺并没有完成,包括美国与日本在内,仅丹麦、卢森堡、挪威、瑞典、英国五个国家完成了承诺(图1)。
三是现有多边开发银行对基础设施关注度减弱。近年减贫目标,例如教育、水和卫生、社会服务的重要性都在上升,有超过能源、基础设施等业务的趋势。以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为例,2014 年金融业务占比24.8%,能源业仅18%,无形中削弱了多边开发银行为基础设施融资的功能。
图1 近年发展援助委员会(DAC)各成员国进入最不发达国家的ODA与联合国目标之间的差距(%)资料来源:United nations,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 8,Taking Stock of the Global Partnership for Development,MDG Gap Task Force Report 2015.
(二)对发展中国家项目条件苛刻且效益不高
一是项目附加苛刻条件。发达国家主导的传统国际发展融资体系,把发展融资与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发展和民主化进程相结合,为发展项目提供贷款时附加种种政治条件,强调人权、民主及自由市场经济秩序。这些价值观以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忽略了发展中国家复杂的历史和现实环境,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是发展融资效益不高。项目设计和实施有待完善,以亚洲开发银行为例,2011—2013年约23%项目不成功,原因在于设计过于复杂,未正确估计当地条件、工作流程漫长等;而成功项目中,约16%的项目面临成本超预算,约47%需延期一年以上,面临后期保障不到位及顾问和承包商不合格等问题。同时贷款发放率低下,例如亚洲开发银行的普通资金主权贷款比重不断下降,2012年占比75.05%,而2013 年额度为51.78亿美元,占比59.1%。*ADB,Development Effectiveness Review 2013,pp.63-65,http://www.adb.prg.其原因在于受援国对贷款的吸收能力低、执行力较弱,使项目运作难度加大。
(三)发展中国家获得发展融资困难
发展中国家在获得国际信贷上存有较大差距。21世纪以来,流向发展中国家的私人资本净流量剧增,驱动因素是私有化、企业并购、外债再融资以及投资者对亚洲和拉美地区本币证券市场的强烈兴趣,但不同发展中国家在获得国际信贷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发展中国家可分为三组:第一组国家自2002年以来一直在发行债券,包括中国、智利、匈牙利、马来西亚、墨西哥、波兰、俄罗斯、泰国等国家,被评为投资级,债券利差低于发展中国家的整体水平。第二组国家如缅甸等国,能够获得银行贷款,主要是由于具有出口、汇款或采掘业等明确的收入来源,但是缺乏债券市场准入。第三组国家为低收入国家,如伊拉克、尼日利亚等国家,除了短期贸易融资或者直接投资外没有其他私人资本渠道,主要依靠官方发展融资来满足长期资本需求。大多数低收入国家无法立即进入私人债券市场,很多国家需要继续高度依赖优惠贷款和赠款来满足融资需求。
(四)南南合作缺乏金融中介
目前全球储蓄来源已转化为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总储蓄的比重2012年就上升为53%,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储蓄余额目前高于其他地区,这些储蓄盈余未流入急需投资的发展中国家,而以证券投资形式流入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利用上述流入资金成为海外直接投资的主要输出国,发展中国家则需要以高额成本到国际私人资本市场去融资。由于资本的逐利性,这些私人资本往往不会流入长期资本投资领域,将剩余储蓄转化为投资。因此,发展中国家之间迫切需要一个有效的金融中介。
此外,发展中国家间的融资和技术合作也不断上升,南南合作在快速增长。如图2所示,2013年约有200亿美元,分别来自沙特、阿联酋、土耳其等阿拉伯国家,其中约55%的南南合作是投向基础设施,1/3是支持社会发展,目前趋势是提供促进社会平衡发展的社会保障,在基础设施增长、绿色能源、土地、水利用、促进小型农业发展方面积极增加投资。以中国、印度等为代表的南南合作呈不断增长趋势。例如,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希望推动基础设施、贸易和金融一体化,以促进亚洲、欧洲、非洲的共同发展,为此中国已建立400亿美元的丝路基金;印度也计划筹资兴建连接南亚和非洲的路、桥及电厂等设施。金砖银行和亚投行等一些新发展融资机构也在成立,资本金都为1000亿美元,重点是促进亚洲和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合组织发展银行、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发展银行等也在筹建。
图2 2000—2013年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融资 单位:十亿美元资料来源:United nations,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 8,Taking Stock of the Global Partnership for Development, MDG Gap Task Force Report 2015.
三、亚投行将不断完善现行国际发展融资体系
中国2013 年提出筹建亚投行的倡议,并于2015年底正式成立。作为首个由亚洲发展中国家共同发起并主导的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其宗旨是:通过在基础设施及其他生产性领域的投资,促进亚洲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财富并改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其他多边和双边开发机构紧密合作,应对发展挑战。其遵循的原则是,高效、精简、清廉、清洁,通过贷款、担保、股权投资等多种金融工具,致力于亚洲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促进区域经济繁荣。其职责是,通过开发性金融工具,重点推进亚洲区域的基础设施及其互联互通建设,促进区域内的投资、贸易和人员往来,带动投资增长,促进贸易畅通,为构建更深层次的开放型区域经济和世界经济提供基础保障。
其遵循的发展理念:一是包容、普惠、联动式发展理念。亚投行是由发展中国家主导筹建的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其75%的股权由亚洲区域内的发展中国家与新兴经济体持有,将有力提升发展中经济体在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中的发言权。亚投行充分考虑到小型经济体的实力和基础设施投融资需求,在股权、投票权、资本金缴纳币种等方面都实行了平等协商、充分参与的灵活安排。亚投行将大大促进亚洲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低收入经济体的基础设施建设,共享区域乃至全球发展的经验与果实,使世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更多民众。这也是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发展的务实行动。二是合作共赢、创新、可持续发展理念。亚投行治理运营模式的政策文件明确规定了招标采购和专业人员招聘等重大事项将向全球开放,吸收聚集全世界的优秀资源和人才,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建设多元平衡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创新是亚投行健康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在效率、效益、公平、透明、廉洁、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指引下,充分考虑公共和私人部门的各自优势,创新性地设计治理结构和运营管理决策机制,促进区域经济朝着开放、包容、合作、互利、普惠的联动式、创新性、可持续发展方向前进。
(一)亚投行能对国际发展融资体系形成有力补充
事实上,包括亚洲开发银行在内的现行多边发展融资机构的融资领域都比较宽泛,如减贫、社会发展以及改善民生社会环境等,而中国主导下的亚投行主要开展基础设施融资,形成十分明显的互补性。在亚洲范围内,亚投行的成立在客观上也将促进亚洲开发银行推进自身改革,从而更好地为成员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服务。同时,亚投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等现有多边开发银行资金不足的困扰,可以满足部分亚洲地区基础设施的长期性融资需求,引导社会资金向亚洲地区交通、通讯、能源、环保、农业等领域流动,缓解亚洲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和薄弱环节,促进亚洲经济一体化。亚投行的宗旨是促进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发展,既是对目前资金供求缺口巨大的国际发展融资体系的有力补充,也有利于满足广大发展中国家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不断完善国际发展融资体系。
(二)亚投行将提升国际发展融资体系在南南合作中的作用
亚投行将推动国际发展融资体系的民主化和多元化趋势,提升新兴经济体及借款国在发展融资体系中的地位,基于南南合作理念,推行更适合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融资标准,拓展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渠道,与全球性、区域性多边开发银行共同构建更有效和更包容的国际发展融资体系。亚投行可与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等现有多边开发银行通过联合融资等方式加强合作,促进区域一体化的发展。
一是亚投行可以帮助构建更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无偏见的发展融资标准。在发展融资的标准和原则方面,亚投行基于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反对过分强调“发展援助”本身,认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发展中国家自身,必须使发展援助服务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亚投行将会尊重借款国对发展道路的选择,不会借发展融资附加政治条件或干涉借款国的内部经济事务,并能制定实施更具灵活性和针对性的贷款方案。此外,亚投行还可通过采用本币注资和基于本币的贷款项目推动新兴经济体的跨境支付体系及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可在项目评级中要求同时出具国际知名评级机构的评级报告及亚洲地区新兴经济体评级机构的评级报告,以推动发展中国家的评级体系建设。
二是亚投行可以增强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融资体系中的地位。从对国际发展融资格局影响看,亚投行使旧有的发展融资体系的力量结构有所调整。西方国家主导的多边开发银行特别是世界银行为避免引起治理结构的大幅调整,不愿向印度、中国及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大规模引入资本,又无法通过有效制度吸引足够资金,陷入援助能力不足困境。而中、印等国拥有大量的外汇储备,通过组建亚投行等新型多边开发机构,可增强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融资体系的地位,加强亚洲区域开发银行的实力。从发展融资机构的治理结构看,亚投行属于南南合作的发展融资机构,不同于其他多边开发银行,成员主要为发展中国家,投票权将以基本票与股份票再加创始投票权组成。中国是第一大股东,印度是第二大股东。中国并不寻求“一股独大”,随着亚投行成员国逐渐增多,中国占股比例会相应下降。就区内外成员国力量对比而言,亚投行股本的75%由区内成员国供资,25%由区外成员国供资,区内成员国股权占比高于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等区域多边开发银行。
三是亚投行可以积极推动发展中国家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亚投行在支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具有优势。亚投行诞生于信息化时代,当前以网络基础设施为主体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新旧动力转换、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区域创新增长的关键要素。作为21世纪成立的新型多边金融机构,亚投行有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先天优势,这将为亚投行完善治理机制、创新运营管理模式、确定投资支持对象、优化项目筛选布局等提供重要保障。亚投行需认真研究中国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欧盟提出的“数字单一市场建设计划”及其他发展中经济体相关的互联网数字发展计划,促进区域内互联网合作发展。亚投行将通过助推发展中国家普及互联网和打破信息壁垒,培育新型经济增长方式和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三)亚投行能促进国际发展融资体系的竞争性
亚投行与现有多边开发银行在项目领域、供资能力等方面都有竞争。这种竞争将会有力促进现行的国际发展融资体系进行积极改革,焕发活力,促进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上升。
一是就项目来看,亚投行和多边开发银行在项目领域上存在竞争性。多边开发银行的重要业务领域除了基础设施建设外,减贫和社会发展也是其重要目标。亚洲开发银行的《2020 战略》明确基础设施建设在十大重点领域排在第四位。而亚投行的基本功能就是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包括铁路、公路、机场、电力设施,其投资将会遍及非洲、亚洲、中东欧和拉美等地区。亚投行进行项目规划、建设以及融资,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与多边开发银行存在优质项目的竞争关系。
二是就供资能力来看。亚投行初始法定资本为1000亿美元,分为实缴资本和待缴资本,比例为2: 8,实缴资本200亿美元,分五次缴清。如表1所示,亚洲开发银行实缴资本仅82亿美元。而亚投行获得法人实体资格后会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融资,未来供资能力将随着增资及可随时催缴资本在认缴资本中占比的上升而进一步增强。
表1 主要多边发展融资机构的资本及其利用效率 单位:亿欧元
三是就融资能力看。世界银行、欧洲投资银行、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美洲开发银行等多边开发银行都具有非常高的信用评级(AAA),发行债券具有最低风险,向投资者支付的利率就最低。亚投行具备以合理利率提供长期贷款的能力,其标准类似于现有多边开发银行的“硬贷款”。作为政府间机构,亚投行的信用评级也很大程度受资本结构和成员国政府信誉影响,将凭借所有者权益和可随时催缴资本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发行债券。亚投行的信用评级有可能低于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但是仍然具有较强竞争力。
(四)亚投行可以学习和贡献经验,丰富国际发展融资体系
一是继续秉承绿色金融和绿色营运的理念。亚投行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从金融体系的绿色化、投资与资本的绿色化,防范环境风险,推动绿色金融体系的制度建设。这方面可以更多地借鉴多边开发银行在可持续投资领域的相关政策、准则、指导方针和措施。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中遵循绿色、低碳的发展模式,遵循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原则,在融资、投资到实施全过程中注重环境管理,识别、降低、避免其投资和经营活动对环境和社会的负面影响。投资项目要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投资中,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严格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规划一批重点生态环境保护项目,鼓励企业履行社会环境责任,对违反生态环境相关法规的企业,建立负面清单和黑名单制度。
二是不断学习经验。亚洲开发银行专注于亚洲地区,政策执行更灵活,更易于根据区域执行情况反馈对自身政策作出调整,而且亚洲开发银行很多环境保障政策在创立阶段借鉴了世界银行的相关条款和最佳实践经验,并根据地区情况进行了本土化工作。中国主导的亚投行,显然要更关注亚洲开发银行运营过程中注重地区实际的成功经验。国际金融公司是世界银行的私营部门,继承了世界银行的相关环境保障政策,作为独立法人,它有一套关于环境与社会保障的独立政策和标准。在国家层面,其绿色信贷政策、可持续金融的监管框架值得学习;在银行层面,其关于赤道原则的战略咨询为银行提升能力建设和开展培训提供资源。亚投行可以与中国国内银行通过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等方式,帮助中国银行业更有效地执行绿色信贷政策,并与中国的开发性金融机构签订相互的备忘录,协助其进行能力建设,制定海外投资所涉及的环境与社会政策,控制相关风险。
三是分享中国的发展经验与“开发性扶贫”经验。中国在30 多年改革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发展经验”和“开发式扶贫”等有效做法,其他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也在进行减贫的积极探索,可以经验共享。广大发展中国家间能够深刻理解自身特有的发展历程以及彼此遇到的共同困难。
亚投行将遵循开放、包容、透明、负责和公平的原则设计其治理结构与运营政策,积极融入现有国际发展融资体系。充分借鉴现有多边开发银行好的做法,同时也要避免它们走过的弯路,以降低成本、提高运营效率。需要在项目合作、制度配套、产权建设、基础设施定价等机制设计方面,秉持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的合作精神,以促进新兴经济体的共同发展。
展望未来,亚投行将是一个公开、透明、包容的国际机构,中国不谋求对亚投行的垄断,合作共赢、相互协商的开放举措符合经济全球化和多元化的要求。亚投行的未来影响无疑是全球性的,它不仅意味着中国在国际发展融资体系中有一席之地,更是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寻求共同发展的金融组织形式,是发展中国家走出现有国际发展融资困境的重大举措,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发展融资体系中将不再无足轻重,而是成长为重要的一极。
参考文献:
1.刘翔峰:《亚投行与“一带一路”战略》,《中国金融》2015年第9期。
2.刘翔峰:《亚投行改变国际金融体系》,《中国发展观察》2015年第4期。
3.金立群:《大国责任:亚投行筹建进行时》,《金融市场研究》2015年第4期。
4.肖莹:《亚投行:多边开发金融机构的新发展》,《商》2015年第4期。
5.涂永红:《亚投行:中国向全球提供公共物品的里程碑》,《理论视野》2015年第4期。
6.王达:《亚投行的中国考量与世界意义》,《理论视野》2015年第3期。
7.United nations,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 8,Taking Stock of the Global Partnership for Development, MDG Gap Task Force Report 2015.
责任编辑:李蕊
作者简介:刘翔峰,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研究员。
·国 际 经 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