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米粒
很多年前看的前苏影片《战地浪漫曲》,苏德战争结束,萨沙在街上遇到打仗时期爱上的柳芭,柳芭失去了爱人,一个人带着孩子在街边卖油煎包子,过着艰难的生活。萨沙仍然无力改变柳芭的状态,只能每天去买柳芭的包子。他在空旷的街道上徘徊,内心的烦闷无处消解,踢向一个个排水铁皮管,空寂的大街上响起冰溜子从铁皮管里滚下的哗啦声。警察来了,把萨沙带走。萨沙的妻子薇拉赶来,跟着警察的马絮絮叨叨地诉说着:警察同志您把这个人抓起来了,您抓的对。但这个人是一个战士,他的胃有1/3留在了战场上。他早晨要喝粥,不能用奶煮,要用水煮……警察把萨沙放下,垂头丧气的萨沙跟着薇拉回家。
在很多国家,粥是给病人吃的,比如像萨沙这样有胃病的人。一次重感冒,嗓子发炎,封堵着燃烧一般地疼。除了米汤别的都难以咽下,而即使是米汤经过也如锯子锯过一般,经过这一道关隘,米汤终于落进胃里,我仿佛能感觉到那一点点热量和能量输送给四肢百骸,变成了战斗力和能量包,感受到这真是一支作战的队伍,它们和病毒的较量充满了力量。病了吃粥并不是主动选择而是被动接受,这一点从《红楼梦》里晴雯着了风寒连着吃了几天粥也可以看出,所以晴雯病好了,立即嚷着要吃好吃的。
自从美国的一对医学博士兄弟发明了麦片以后,从美国始,麦片粥向全世界的早餐桌上蔓延,那以前,他们早餐里的水分来自牛奶、咖啡、茶。而千百年来,粥在我们的早餐和一日三餐里都是重要的角色。在食物匮乏的年代用粥来糊弄胃,度过饥荒。
多数粥都是素的。谷物颗粒加水煮成粘稠状,复杂一点的谷物的样数多些,比如八宝粥,还有加水果、干果、坚果的,夏天喝的水果粥等。还有一类荤粥,谷物加鱼类、禽类、猪牛羊等动物的肉、蛋什么的,也是煮成粘稠状。再有药粥,加枸杞、大枣、黄芪什么的,那是另外领域的事情。
好多年前的盛夏在北京,那种热!大家都知道的,连一个南方的女孩都狠狠地说,回家,先煲一锅白粥,盐笋丝,我能喝三碗。我看着她在闷热的教室里目光绝望的残喘样子,知道这丫头一定是热懵了。酷夏的季节,不要说南方,就是北方哈尔滨也有20多天的难过日子,这样的日子里没有胃口,粥是主食。
我喜欢做粥的感觉,隔热盘上放铸铁锅,大米小米淘洗好,凉水凉锅凉米一起下锅,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煮35分钟,定好定时器,就可以坐在和厨房相通的阳台上看书、看手机、看院子里的猫上树,看邻家的小孩子仰望樱桃树……而耳朵一直在关心着粥,咕嘟的声音让人如此地安心,鼻子也不会放过米的香味,然后耳朵和鼻子通知胃做好开餐准备……煮好的粥放温,佐清淡小菜和馒头片。牛奶牛肉一路供下来的人火气大,这样的饮食几天吃下来,火气渐渐湮灭,少了很多叽歪,所以知道为什么粥有谦弱的意思,喜欢吃粥的人安静和平。
如果是冬天,先把红、黑小豆放大水煮上,不用照看,2小时后放大米小米糯米薏米再煮45分钟,最是养人的。要是粥里加飞过水的瘦肉和少量的盐就不会有寡淡的感觉,大家熟悉的皮蛋瘦肉粥便是,皮蛋的咸碱滋味、瘦肉少量的油脂都会给豆米增香加味。
粥在一餐当中虽然不可或缺,但不能单挑独斗,需要和菜式和面食的配合。和粥搭配的是馒头包子饼——面食,菜可以是非常复杂的正餐也可以是家常菜,这种搭配里面蕴含着人类自然选择的周密,谷物、麦子、蔬菜、肉,食物多样,营养全面。典型的早餐套餐:包子、粥、咸菜,不论南北都是首选。包子由肉菜面组成、粥是谷物、咸菜解决口感。这是营养和口感都很和谐的组合。
在北方,筋饼、炒合菜、香煸肉丝是大小米粥、玉米面粥的绝配。不论是以饼为主题的饼店还是普通的饭店,这样的点餐都是经常出现的,在饼店还会有洋葱丝、葱丝、京面酱另外搭配。合菜的做法:豆芽、土豆丝、豆腐丝分别用开水焯,凉水过凉,热锅起油,放葱姜蒜炒香,加过凉的豆芽等翻炒,加生抽、盐和韭菜段再翻炒出锅。香煸肉丝的做法:热锅起油,葱姜蒜和干辣椒丝炒香,切丝的猪前槽肉下锅大火翻炒,出锅时加生抽、盐和加香菜段再次翻炒。这两道一荤一素的菜和饼搭在一起,没有一碗香粥做策应就像一个没有伴娘的婚礼,没有粥,再好的菜和饼都叫干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