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某小区塔楼结构设计

2016-08-04 12:19杨璧毓
建材发展导向 2016年4期
关键词:塔楼结构设计基础

杨璧毓

摘 要:文章对东莞某小区塔楼的结构设计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包括上部塔楼、地下室等设计内容。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各项性能指标同时,结构平面布置简洁、竖向传力直接,具有充分的承载能力、刚度和延性。

关键词:结构设计;基础;超长地下室;塔楼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东莞市地位于东常平镇;周边环境:。总用地面积:19855.9平方米;容积率2.5。

本项目建筑物为1#楼、2#楼、3#楼三栋住宅楼、6#商住楼(由6-1#楼与6-2#楼组成)四栋商住楼,层数24~26层、塔楼高79m,设1层地下室,地下室底板埋深约5.4m;4#楼、5#楼、7#楼三栋商业楼,2~3层。

本工程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γo=1.0。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Ⅱ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多遇地震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0.08,反应谱特征周期Tg=0.35秒,阻尼比为0.05。基本风压值为0.55kN/m2(n=50),承载力放大系数为1.1。地面粗糙度类别为B类。

2 结构体系

剪力墙结构体系刚度大,容易满足小震及风荷载作用下高层建筑结构的位移角刚度指标。地震作用下剪力墙变形小,破坏程度低,可以设计成延性剪力墙。结合剪力墙优点及考虑到住户建筑使用效果,1#、2#、3#及6#住宅楼、商住楼均采用剪力墙结构。

4#、5#及7#商业楼为多层,考虑结构经济型,均采用框架结构,主要功能为商业、停车库及设备用房。

3 结构布置

现以3#住宅楼为例进行分析。如图1所示。在满足结构竖向及水平承重条件下,剪力墙多布置在住宅建筑分户隔墙上,以便满足对后期住户使用装修要求。除布置剪力墙核心筒外,剪力墙多布置于结构四周,以增强结构抗扭性能。同时满足剪力墙轴压比要求,本工程5层以下剪力墙墙厚为300mm厚,其余楼层为200mm厚。

梁截面主要采用200×600、200×500、250×500等,尽量减少梁高以增加住宅室内净高。

本工程梁板跨度为2.5m~6m左右。楼板除特别需要外(设备机房层)均为构造配筋。建筑为考虑立面及采光效果,在结构角部设置角窗,对结构整体不利,角部无竖向构件约束,仅靠悬挑梁提供的弱约束,对结构的整体抗扭性不利,为加强约束,在角窗位置楼板加厚成150mm,楼板取双层双向拉通,另在角部设置楼板高暗梁约束,加强楼板的整体性及牢固性。

4 计算分析

本工程采用PKPM中的satwe软件,1~5层定义为底部加强层,考虑5%偶然偏心及双向地震,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取0.08,风荷载体形系数取1.4,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取0.06。

4.1 嵌固端选择分析。嵌固部位关系到结构计算模型与实际受力状态之间的符合程度,涉及到构件内力和位移计算,高层建筑一般选择地下室顶板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规程第5.3.7条明确规定“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不结构嵌固部位时,地下室结构的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部结构楼层侧向刚度的两倍”。本工程先按嵌固端在地下室顶板进行计算分析,从计算输出结构可知X向2.44,Y向为2.05,均能满足规范要求,因此嵌固端选择在地下室顶板处是合理的。

4.2 最大层间位移角和层间位移比。本工程为剪力墙结构的高层建筑,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刚度,来满足结构的承载力、稳定和使用要求,这就要对结构的位移进行控制,不超过广东省高规规定的限值。实际的计算结果如下: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972,本工程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为1.11;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为1.48;Y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1518,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为1.18,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为1.30。虽然满足《规范》第3.4.3条要求,但超过规则扭转1.2倍的限值,表明本工程存在平面扭转不规则性。

4.3 剪重比。满足《规范》第5.2.5条强制性条文的规定。

5 地下室结构布置

地下室只有一层,功能为停车库及设备用房,结构形式为框架。地下一层为底板(防水板),底板厚取为400mm。地下室柱网为8.1m×8.1m,因地下室顶板考虑施工堆载和园林覆土,荷载较大综合结构安全及经济性,采用井字梁板体系布置。

地下室相关构件截面及混凝土强度等级分别为:首层梁截面主要为300×700、250×800、600×900;框柱截面主要为600×600、700×700;侧壁厚为300mm。首层结构梁板的砼强度等级为C30;框架柱(塔楼墙柱除外)砼强度等级为C30,天然扩展基础、桩承台、底板、地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抗渗等级P8。

本项目地下室超长(长度约为150m)且不设缝,裂缝控制是重点。通过采取相关措施解决超长混凝土的温度和收缩问题:(1)设置后浇带,间距控制在40~45m,带宽800mm;(2)底板和地下室顶板采用通长筋加附加筋的配筋方式;(3)混凝土适量添加粉煤灰,并采用60天龄期作为地下室砼强度的设计等级,降低水灰比,严格控制砂石骨料的含泥量;(4)控制混凝土的水化热,施工前计算水化热所产生的温度差,并采取可靠措施将施工阶段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控制在25C以下;(5)大面积混凝土建议采用分块跳仓浇筑,以减少施工期间的温度收缩应力,较厚构件则应分层浇筑;(6)拆模后及时对混凝土进行保护,避免混凝土长期日晒雨淋。

6 结语

由于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使得本工程剪力墙布置有一定局限性,存在平面扭转不规则现象。所以结构设计中对结构选型、构件布置进行了优化和调整,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采取了加强措施,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各项性能指标的同时,做到平面布置简洁、竖向传力直接。结构具有充分的承载能力、刚度和延性。

参考文献

[1] GB50223-200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 JGJ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 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塔楼结构设计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厄瓜多尔“向日葵”住宅塔楼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鹿特丹The Sax塔楼
荷兰Looping住宅塔楼
BIM结构设计应用
万象和项目超高层塔楼结构设计
某排水虹吸井结构设计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