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乐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技术中心)
环评基础数据库应用与环评机构动态管理
庾乐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技术中心)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需要以大量的数据分析作为支撑,环评本身的标准水平和环境对基础数据的影响息息相关。本文着重介绍环评基础数据库系统体系框架,分析其在环评机构动态管理中的应用,并提出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建设方向。
环评;基础数据库应用;环评机构;动态管理
当前,环评基础数据库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各项技术标准要求及相关体系基本符合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保护管理现阶段的发展要求,在此基础上通过整合水文、地质、气象、海洋等多方面数据并加以完善,从而促进环保部门的管理工作,相关的应用已在部分省份开展。
图1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数据库是指:在整个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对其中产生的数据(包括支撑数据、业务数据、管理数据三方面的数据)进行整合及分析。其建设过程主要分为“横向”支撑数据库群、“纵向”业务数据库群及管理数据库这三方面:
1.1 “横向”支撑数据库群
“横向”支撑数据库群主要由审批管理、监督评价、技术评估等组成。在支撑的过程中需要以明确的法律法规、国家政策、技术的指导、环境评价监测系统、各地区的环境数据等作为数据库制定和分析的标准。
1.2 “纵向”业务数据库群
“纵向”业务数据库群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全过程中所有的数据资源(包括规划环评、项目环评等),其中还需要对环评报告书及相应的规范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包括项目标准、工程实施标准、技术研究分析、审批文件等)。
1.3 管理数据库群
管理数据库群主要以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的基础数据为支撑,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数据、环评从业人员数据、技术评估产生的数据等。
由于数据库含有大量的数据信息,其工程的复杂性可想而知。可以采取“统一规划、分步建设、边建边用”的建设计划。①在建设前需要完成基础结构框架的设计;②建立相应的标准体系,接着搭建工作交流平台;③实现数据的共享利用。其中建设的内容包括:标准规范的建设、数据中心的建设及应用平台的建设这三部分。
2.1 规范标准的建设
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数据库的规范标准是根据现有的规范标准体系,建立新的数据库,整合信息并覆盖原有信息,从而实现数据库的管理及数据的交流,并为数据库长期正常稳定的运行提供有效地保障。因而,其规范标准的建设对象包括:①数据层面。通过对基础数据的采集、分类、编码、整合、控制等,实现数据资源类的规范标准。②数据库建设层面。通过对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数据库的分析和指导,实现数据库的设计、建设及信息交流,从而规范标准的建设。③数据共享的建设层面。通过对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数据库共享环节的指导,实现数据的交换与管理。④数据库的应用层面。通过应用服务类的规范标准制定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数据库在使用资源方面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2.2 数据中心建设
数据中心的建设根据统一的标准,整合所需要的资源、信息,建立相对统一、科学合理、查询简便的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数据中心,并针对相应的政策及制度开展数据的评估与共享。数据中心建设的内容包括:通过各项环评指标体系的指导,建立三大数据库群——业务数据库群、支撑数据库群、管理数据库群,接着针对不同类型的数据库群实行不同的管理方案,并建立相应的管理系统用以整合数据资源。
2.3 应用平台的建设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数据库建设对象为:辅助决策商会平台、基础数据共享平台及其他各项业务应用系统。环境影响评价的辅助决策会商平台以支撑数据、业务数据、管理数据为中心,结合相应的技术(遥感控制、虚拟现实、GIS等),实现数据的整合、处理、查询、可视化、对比、挖掘、分析、共享等,并根据各地的气象、气候、地形等状况,以图标的形式直观的呈现出来。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数据库的共享平台是一个为环境管理、环境评估人员等提供数据的交换和共享的平台。因此,共享平台必须保证基础数据能够得到及时的更新,从而促进数据的有效利用。
3.1 指导思想
环评机构管理以客观、科学、公正、公开为指导思想,利用数据资源为基础,用较为先进的体制和管理模式实现数据库的智能化、自动化、可视化及系统化,不断推动环评机构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3.2 动态管理
数据库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数据库的建立、调整、重组、重构、安全控制、完整性控制、技术支持等方面。
数据库的建立工作需要针对提供的数据类型、逻辑关系和相应的约束条件等,设置规定的参数(可以系统设置也可以用户个人设置),利用系统提供的命令,合理的定义数据库的类型、数据模式和检索引擎。在数据的输入和重组中,可以在原有的数据库框架中输入新的数据并删除错误的信息并在符合各项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采用必要的技术手段和政策保护,完善数据并保证数据的正确性。
在实际应用中,可由系统随机抽取某时段的环评文件,经过系统自评、专家评议、初步评议意见反馈、听取环评机构解释后,确定考核结果;也可以跟踪环评机构资质情况对应的持证人员变化,发现是否存在“借挂证”行为,并通过系统自动检索项目负责人,将某环评文件的质量考核结果匹配到该项目负责人,对不合格的环评机构及项目负责人可一并通报给环保主管部门,做到既管单位也管人,双管齐下。
4.1 信息的输入与查询
基础数据库需要及时更新,以保证数据的及时性。通过建立功能多样、全面的数据输入接口,并加以自动验证,从而有效地降低人工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并保证数据库信息的有效性。信息的输入与查询是数据库的基本工作,查找人员输入需要查找的信息(包括任意字段、词语等),通过系统的自动筛选,缩小需要查找的范围或实现项目信息的显示。而在环境评价中,可以利用这一方法可以及时观测各个地区环境污染状况等。
4.2 实现项目信息的统计
通过整合基础数据库各项目和GIS系统,可以较快的实现项目信息的统计。就目前来说,在环境评价的基础上可以实现的项目统计如:某一行业在不同时期建设项目的分布情况。以水泥行业来说,利用基础数据库可以及时了解某企业水泥的生产状况、不同时期的水、煤矿、电、石灰石等消耗情况及污染排放情况。从而使得企业有针对性的调整水泥的工业制造工艺;根据数据的变化调整生产规模及投资额;采用必要的手段防止污染的进一步增加。另外,利用数据库可以看到相关水泥行业的发展状况,从而提高竞争力,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4.3 地理信息系统与图形化显示
在AroGIS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中,可以进行实时监测并及时发现污染分布情况,并通过图像成形较直观的观测,从而方便用户浏览、分析并做出决定。由于数据具有容量大的特点,因而可以搜集任意年份、任意时间段及任意空间的数据。这些数据被输入系统中,借助GIS图形显示和图像分析,从而能较快的实现环境质量的实时监测。另外,通过数据共享,这些数据还可以作为其他监测系统的参考资料。在污染物排放结果的统计中,容易得出污染物的总排放量、各个企业排放量的多少等,从而便于相关部门的决策工作并安排下一阶段的企业计划。
4.4 建设成果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不断的完善工作,环评基础数据库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果,可以对每个录入系统的项目展开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包括:水文、天气、气候、地形、法律法规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其包含项目运行周期的全部数据,可以对每个录入系统的环评单位进入动态管理,包括:资质、人员、办公场所、业绩数据、质量控制、档案管理等,并通过与其他数据库对接实现数据的整合,从而提高了数据的利用率。另外,在数据整合的基础上,展开了法律法规数据库的建设、敏感区建设、重点行业指标建设、污染监测建设等必要的数据库检索、业务查询、数据比对等功能,从而便于用户的使用。
综上,本文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数据库进行大致的定义,详细地阐述了其建设内容、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并针对其在环评机构动态管理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数据库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艰巨的工程,它涉及环境的方方面面,需不断地根据环境发展的需求调整和完善,才能真正发挥出它的价值,并为环境保护起到支撑作用。
[1]赵晓宏,丁峰,李时蓓,等.环评基础数据库建设与展望[J].环境影响评价,2014(4):33~35.
[2]廖嘉玲,刘政,王红磊,等.制约建设项目通过环评技术审查的因素及案例分析——以四川省为例[J].四川环境,2014,33(4):109~113.
[3]李涛,李卓.环评与信息管理——监测数据库的建立[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36):1076.
TP311.1
A
1004-7344(2016)20-0281-02
2016-7-1
庾乐(1981-),男,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环境影响评估,污染防治技术研究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