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台北特约记者 萧师言 ●本报驻越南特约记者 黄和悦 ●李俊峰
今天是台湾前云林县长、民进党“立委”苏治芬访问越南的最后一天,前两天她准备慰问在越南遭当地政府杯葛的台塑集团河静大炼钢厂时,在河内机场被越南政府扣押了9小时,要不是台湾驻越南代表处“紧急救援”,很可能遭遇“牢狱之灾”。事件曝光后在岛内引发强烈反弹,尽管蔡英文当局立即以“个人个案”定性试图迅速平息相关风波,但连日来岛内却不断有舆论质疑这是越方“打脸新南向政策”,感叹所谓“新南向政策”已成为“新难向政策”。自“5·20”上台以来,蔡英文当局一直高调宣称要进军东南亚及南亚以摆脱对大陆市场的依赖,现在看来,这条路极其困难且充满荆棘。
“苏治芬遭扣打脸新南向政策”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8月1日,苏治芬自己在脸谱上,把她在越南的遭遇说得很清楚:“一行人都拿到了登机证却独漏我,最后还扣住了我的护照不还我,我几乎是用强夺的才要回我的护照。接下来,就是冗长的交涉过程……”后来在台湾“驻越南代表”石瑞琦与代表处协助下,苏治芬一行人才终于脱困,搭乘长途巴士前往河静。
2日苏治芬进一步透露,由于她们一行人的一举一动已经变得非常敏感,全程都有多位越南的便衣公安跟随、拍照,包括吃饭、洗头的行程也都要层层上报,不能有超出行程表以外的任何动作,行动确实是受到限制的。
而据台湾《联合报》3日报道,越南“驻台代表处代表”陈维海对台媒强调,苏治芬的护照“并未被扣”,行程之所以受阻,纯粹因苏治芬以旅游目的申请签证,入境后却安排“其他非旅游行程”。依照越南法令,这样擅自逾越既定行程,私自进行其他行动,是不被允许的。他表示,苏治芬是台湾“立法会委员”,更应尊重越南的法令。
据知情人士透露,苏治芬原拟在赴河静大炼钢厂时,出席当地著名异见人士阮文理神父的活动,越南政府因此扣住其护照;后来经过“驻越代表”石瑞琦担保苏治芬不会参加该反政府活动后,越方才放人。据台湾“党政人士”对《联合报》透露:越方曾与苏治芬等人沟通,希望她“不要参与涉及越南内政事务”;据悉苏当场不接受“沟通”,情绪还相当激动,才引发轩然大波。
岛内舆论对此事反响两极,在苏治芬描述自己受困的脸谱底下,有网友留言“小英的南向政策口号,怎么就这样被你砸了,你真的很不给小英面子,快滚回来吧!”也有网民认为,苏治芬的行为没有问题,“观光工厂不行吗?”“一定要照当地旅行社安排?”
“苏治芬遭扣留打脸新南向政策”,台湾东森电视评论此一新闻事件时打出了这样刺眼的标题。类似的评论在岛内铺天盖地:“民进党立委越南遇阻,新南向有路吗”“苏治芬案的事实部分虽有待厘清,却已是凸显新南向问题的照妖镜”“别把新南向玩成新难向”,等等。
对舆论质疑苏治芬事件暴露政府“新南向政策”遇阻,“总统府发言人”黄重谚说,这是苏个人行程,经“外交部”及驻外馆处提供协助已顺利成行。“行政院发言人”童振源也表示,苏治芬事件是单一个案,不会影响政府推动“新南向政策”。
台企投资越南遭遇死鱼风波
据“中央社”3日报道,台塑河静钢厂执行副总张复宁对媒体介绍,苏治芬等人2日下午进入台塑钢厂参观,公司高层热情接待,双方主要讨论了越南中部沿海地区环境污染事故的相关问题,如何与当地民众建立良好关系,以及业者对弱势族群的社会责任等。
近一个月来,台塑集团在越南投资河静大炼钢厂事件越闹越凶,由台塑集团投入3200万元新台币(约合100万美元)建设的河静大炼钢厂,被越南政府指控排放有毒废水造成大量鱼群死亡,要求支付高达5亿美元赔偿金,创越南有史以来单一企业最高罚款纪录。据越南《青年报》报道,今年4月,越南中部长达200公里的海滩上出现了大约115吨死鱼,这起由台塑钢厂造成的污染危害到越南“超过20万人”的生活,包括4万多名渔民。当地民众与政府曾集合起来包围台塑驻越南人员,而巨额赔款使台塑的投资不但没有营利可能,还面临重大经济损失。
据越南《劳动报》8月3日报道,允许台塑向大海排污的许可证是由前越南资源与环保部部长阮明光等二人发放的,而二人都是阮晋勇任总理时提拔的,越南舆论正对此进行问责。此外,越南舆论也连续关注向台塑颁发70年经营许可证的对错问题,据越南《每日快讯》3日报道,越南总理阮春福说,从法律规定看这个决定没错,因为台塑项目规模大,而且位于特别困难的地区,才得到70年经营权的特别优待。
台塑是台湾最大的企业集团之一,过去在越南投资甚久。岛内有媒体指出,这次的污染事件责任并不在台塑本身的投资经营方向,而是下游承包商出错,但越南政府与当地民众以“趁机敲竹杠”的心态,要在台塑集团的身上“狠狠咬下一块肥肉”。
此事在台湾引起震动。就连不少民进党代表都表示质疑:如果政府无法保护台商,就不用谈“新南向政策”了。国民党代表赖士葆批评,“新南向政策”只是民进党的政治口号,从台塑及苏治芬事件就可以看到,蔡当局无法解决、不会解决、也不知道如何解决相关问题,证明“新南向政策”“此路不通”,民进党当局推动该政策只是为了响应“反中者”。赖士葆坦言,东南亚国家经济实力不及台湾地区,全部加起来也没一个大陆强,且现在政治凌驾于经济,“这些国家在政治上每个都吃定你(指台湾地区),台商只能哑巴吃黄连,自求多福。”
国民党“立委”林丽蝉也在脸谱上写道,民进党“立委”到越南访查被当地政府“刁难”并非偶然,其实台商在东南亚投资时常遭遇困难,政府要推“新南向政策”不能只是让台商远赴海外冲锋陷阵,相关后勤支持都要准备好,否则同样情况还会再发生。
台湾几届政府都推“南向”
蔡英文从“5·20”演讲开始,就一直鼓吹所谓“新南向政策”,认为借着“拓展东南亚与印度的经贸关系、可以取代大陆市场,以免台湾出口过于依赖大陆单一市场而产生不可预测危机”。
事实上,为摆脱对大陆的依赖,早在李登辉和陈水扁时期,台湾就曾实行过“南向政策”。1993年,李登辉派时任“经济部长”江丙坤赴南洋考察,提出以东盟国家为主的南向政策,以国民党党营企业为先锋,进军东南亚。李的南进政策最开始也颇有成效,然而,随着大陆的开放,台商更倾向在没有语言障碍且市场巨大、基础设施更为完善的大陆投资。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台商不得不撤资,而1998年印尼排华事件后,台商对东盟投资从1997年的49.7亿美元,直线下降到12.6亿美元,至此,李的南向政策宣告失败。
陈水扁上台后试图重启南向政策,2002年吕秀莲到印尼拜访商界人士,2006年5月陈水扁过境印尼,与当地仅存的十余家台商会面,并没有取得实质效果。
这两年台湾经济不景气,是新当局急推“新南向”的原因之一。另外,正如《联合报》所说,美国民主、共和两党总统候选人都不挺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台湾区域整合的算盘有一半将落空;而中国大陆主导的RCEP(有东盟参加的16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对台湾来说更是严峻挑战。于是,台湾“行政院”政务委员张景森近期力主对东南亚国家“免签”,以促进观光,推动“新南向政策”。但此举立刻招来岛内舆论一片反对声。《联合晚报》2日称,蔡政府“为了新南向政策急就章”,任意抛出一个不负责任的政策,“还要很谦卑地弯下腰,拜托泰国及文莱同意我免签待遇”,“第一步就乱了调”。在《中国时报》进行的实时网络调查中,86%的民众表示“非常不支持”对东南亚国家“免签”。
《中国时报》发表社论指出,在新当局风风火火推“新南向政策”时,天外飞来一件台塑越南钢厂污染天价赔偿事件,接着台湾投资印度的钢铁厂也出了类似问题,而菲律宾提出的所谓南海仲裁案否定太平岛的岛屿地位更如雪上加霜。社论称,蔡的“新南向政策”连这种大是大非问题都没有谈好,显示“新南向政策”比新当局的想象与预期更难、风险更高。该报提醒说,不少东盟国家贪渎文化严重,新当局应提醒台商注意政治风险。
据台湾《工商时报》3日报道,台湾亚泥董事长徐旭东当天面对媒体谈到“新南向政策”时直言,要南向也不是那么容易,“东南亚国家也不是以前那样呆呆的,市场也满了”。《联合报》3日指出,当局虽强调新南向是为了“降低对大陆市场的依赖”,却很难掩饰其强烈的政治目的。从“新南向”的内容看,它似较过去李登辉、陈水扁的南向政策更跨出一步;但从其思维看,仍不脱以往联合东盟、印度等国“对抗大陆”的老路。它忽视大陆在东亚产业分工中所扮演关键性的角色,更轻忽长期以来台湾与东盟间的政治不对等性。而且,人民也有权知道,“新南向”的政策目的是什么?准备使用多少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