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
科学课堂教学和科技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提高他们动手能力的两个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必须将科学课堂教学和科技活动有效地整合起来。在整合的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如何才能让科学课堂教学与科技活动相得益彰呢?
走出课堂不易行
科学课堂给科技活动提供理论指导,科技活动拓展科学课堂外延,有助于提高学生手脑合一能力。可以说,科学课堂教学与科技活动本来就是一根藤上的瓜,但在整合过程中却问题重重。
到底有哪些问题呢?
一、成绩与活动不可并行
在这个全民皆考的年代,家长更看重孩子考了多少分,而不是参加了多少科技活动。这使得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課堂教学中。
如在科技创新月,很多学生信心满满地参加科技活动,通过了校级初选,顺利进入了决赛的培训班。由于培训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会耽误学习,家长便不乐意了,有的委婉地建议少培训几次,有的直接要求学生退赛。
教师没有办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些学生离开。之后,他们就没有动力再发动学生参加科技活动了。
二、教学与活动不能契合
1.重教学,轻活动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们常常将课堂知识与科技活动分离开来。
他们针对考点,要求学生掌握一些知识点,并不断复习,考出高分。而对于那些与考点无关的科技活动,他们就选择忽视或者无视。
2.重动脑,轻动手
在课堂上,教师通过不断提问、追问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完成一个又一个学习目标。
而在实验过程中,他们却往往忽视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导致出现了一大批高分低能的学生。有的学生连最基本的打结、看图片组装物品都需要教师一步步引导才能完成。
3.重理论,轻探究
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必须亲口尝一尝,同样,要想真正地了解事物、理解理论,必须亲自探究。有的探究活动可以在课内完成,而大多数探究活动需要在课外进行。
教师通常只注重理论,向学生灌输科学知识,而轻视探究活动,导致学生不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能全面透彻地理解知识,也不了解事物的本质。
比如,根据教学安排,教师只能用一课时的时间讲解《月相变化》这课。即便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再详细,学生也没有办法深入理解月相变化的具体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带着学生观测月相,必要时,还要指导他们撰写观察日记。而事实上,很多教师没有开展月相探究活动,学生只能死记硬背书本上的知识。
三、教育部门评价教师指标单一
考试不仅是悬在学生头上更是悬在老师头上的一把剑。教育部门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如何,往往会从学生抽考排名、统考排名、平均分等方面入手,每一项都与考试分数相关。教师不关注学生成绩才怪呢。
在这样的大形势下,家长更加没有理由过多地关注学习之外的活动。
换种思路促整合
科学课堂教学与科技活动整合时问题不少,似乎不能比翼齐飞。其实换种思路,科学课堂教学与科技活动还是可以完美契合的。
一、加强联系,相得益彰
课堂知识与课外科技活动是相辅相成的,教师需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教授探究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当开展科技活动时,指导学生运用在课堂上所学的技能和知识。
如通过学习《形状与结构》一课,学生了解了有关框架结构的知识,知道什么样的结构最坚固、最稳。当参加“鸡蛋撞地球”活动时,他们就可以运用那些知识制作装置,设计实验,使鸡蛋撞地而不碎。
二、结合生活,有的放矢
科技活动的内容选择非常重要。作为科学课堂的补充与完善,我们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对身边的事物或者一些现象进行探究。
比如,结合二十四节气,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气象探究活动,讲解不同节气的气候特征;电线上的小鸟为什么不会触电?门锁为什么很难打开?我们可以带着问题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弄清楚其中的原因;下雨天,折叠雨伞很容易被掀翻,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一个学生动手研究雨伞掀翻问题,成功设计了防翻雨伞,并申请了专利。
三、寻求支持,家校合一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鼓励和教师的指导。要使科学课堂与科技活动真正地整合,教师不仅要积极参加各种技能培训,提高自身素质,还要寻求家长的支持。
在开展科技活动前,教师要与家长沟通,让他们了解科技活动的重要性,保证学生在参加科技活动时不但不会耽误学习,反而有助于提高各方面能力。
在科技活动进行过程中,教师要与家长交流,不断反馈情况,及时汇报学生的成绩。如请家长来校参观学生训练;拍摄学生设计实验时的小视频,并将其发给家长;把学生撰写的报告展示给家长看。
有了家长的支持,学生们课内学,课外练,探究起来更有劲。同时,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看到他们的进步,能一同感受他们成长中的快乐。
总之,科学课堂教学与科技实践活动是相辅相成的,教师要将课堂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有效整合,真正实现课内、课外有机结合,使学生成绩与能力比翼双飞,不再是高分低能的一代,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多面手。
另外,教师还需继续探索课堂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的整合方法,让科技教育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