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生活中,有些事情以一种矛盾的形式表达了性教育在我们生活中的尴尬困境——性这东西,说不得,一说就破。
去年秋天,冯女士的女儿要去外地读大学了,冯女士心里十分纠结,高兴的是她进入了人生新的阶段,担心的是安全问题。
冯女士想告诉她女儿,在外面一定要保护好自己,但尝试了几次,实在不知道怎么开口。因为兴趣爱好不同,平时冯女士和女儿几乎没有什么深度的沟通,突然聊这个话题,觉得好尴尬。
眼看着女儿要离开了,冯女士就硬着头皮和她谈了几次,每次刚刚开了个头,就被她硬邦邦地一句“知道了”给打回来了。
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冯女士就在为女儿打包行李的时候,当着她的面,把一盒避孕套放到了行李箱里。
冯女士当时想,她问起来原因,就可以顺着这个话题聊下去。没想到,女儿皱着眉头,一脸排斥的表情,一把把避孕套拿了出来,还说了句:“你有病啊!”
这个新闻以一种矛盾的形式表达了性教育在我们生活中的一种尴尬困境——性这东西,说不得,一说就破。
这对母女的关系,在生活中恐怕没有特别融洽,偶尔会针锋相对,涉及个人隐私问题,都会有防御的反应,谈不拢嘛,只好进行自我价值维护了。
性做为一个禁忌的话题,在女儿长大成人的过程中,母亲是不和女儿过多提及的,甚至有可能从没提过,这就会显得母亲给女儿准备安全套这个行为十分突兀,让女儿一时不知如何给出反应,就会对母亲的动机相当防备,担心母亲会认为自己到了大学,管不住自己的行为,发展成“不良”少女。
母亲的做法让女儿产生了道德焦虑。
母亲的做法在性教育角度来看并无不妥,只是没有语言铺垫,不和女儿说明自己的用意,女儿为了表明自己是个不会做“坏事”的好女孩,忙不迭地数落母亲“你有病啊”,掩饰自己的焦虑。
对安全套的认识和如何使用安全套,应该做为一个重要内容,作为中学生性教育的一部分,让中学生了解并学习的。如果要对孩子进行性教育,从孩子小的时候就该开始,而不是等到孩子成长到某个年龄,才生硬地塞给他们性教育,因为这个时候孩子已经不信任父母会真的为自己着想,会认为父母只是想要把他们的想法强加到自己身上。
很多人都在担心,教孩子认识和使用安全套,等于是怂恿孩子发生性行为。这是典型的想当然。因为孩子并不会因为不懂得安全套的使用就不去发生性行为,孩子对性的好奇心的强烈程度往往超出父母想象,只禁止性行为而不进行性教育,孩子更多的是抱着侥幸心理去犯错误。
安全套的使用教育不是要教孩子如何发生性行为,而教孩子如何自我保护,避免孩子意外怀孕,避免孩子把做堕胎手术当成避孕方法。
新闻中这位母亲大概是道听途说了一些性教育知识,平时又不好意思和女儿交流,知道女儿离开自己独立生活,难免要交男友,自己也不能凡事耳提面命,把安全套当成日常用品给女儿装进行李,希望女儿心领神会,不料惹得女儿反应很大,说不定女儿早就懂得怎么样保护自己了,只是不想和母亲交流关于性的事而已。
只能说是我们的性教育太晦涩,需要引起所有的人的重视。真诚坦率地谈性,我们才会在教育下一代的问题上不那么尴尬。
甜阁下,北京大学心理学专业毕业,后现代心理咨询师,中国白丝带志愿者网络执委。接受李子勋后现代整合心理咨询连续培训,家庭治疗培训。知乎心理领域大咖。擅长的咨询领域有个人困惑、婚姻家庭、婚外情、性教育、家庭暴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