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 东 叶祖秀
播种希望放飞梦想
——重庆市璧山区城北小学推行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文/吴 东 叶祖秀
自2011年教育部发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来,璧山区启动了新一轮课程改革,区教委出台了一系列的指导文件。重庆市璧山区城北小学紧紧抓住“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这一核心任务,围绕“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坚持以“有效+特色”为抓手,着力追求常态下的优质课堂,强力推进“卓越课堂”建设,彰显多元、开放、包容的课堂教学文化,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形成最优化的课堂形态,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三年来,学校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突破口,“思问”课堂文化建设为主阵地,走出了一条扎实有效的城北人课改之路。
我们认为,课堂的核心在“思”与“问”。因此,我校提出以科学有效、灵动多元、生动智慧的课程文化为基点,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构建灵性、灵动、生长智慧、勤思好问、即知即行的“思问”课堂。紧紧围绕“科学教育”的特色文化,提取“科学方法+创新精神”的元素,挖掘学风“善思问、重知行”、教风“善体察、重学养”的核心理念,着力构建“思问”课堂。
我校的“思问”课堂以预习先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检测反馈、技术领先等为基本元素,以教学生本化、预习结构化、知识问题化、小组合作化和评价多元化为目标,组织全校教师创新设计诸如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等内容的课堂学习方案,研究以学生为中心的“思问”课堂结构,初步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六段七善”课堂教学模式。
“六段”: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适时点拨——反馈评价——迁移应用。
“七善”:善听、善思、善问、善评、善议、善察、善行。
【善听】听,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培养学生有意识、主动地倾听,听清楚,听完整,边听边思,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会尊重别人,同时也获取知识,提高自己。
【善思】“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学质疑,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敢想、会想,对该课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思考方法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善问】“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后,提出更多的为什么。让课堂通过自问,引发思考;通过互问,明确思路;通过追问,深化思维;通过切问,形成思想。因思而有问,因问而成思。
【善评】让课堂充满评价、辩论。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与进取作用,既做好教师的评价,也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鼓励学生成功展示自我,提高学生参与的广度与深度,更深刻地理解、掌握知识原理。
【善议】交流、互相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大量的参与和自由表达的机会。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主动与他人交换意见,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中,互相捕捉对方的想法,产生积极的互动,从而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反思补充和修正。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重组知识的结构,达到认识上的提升。
【善察】融入学生学习,以孩子视角看世界;时时处处关注孩子,课堂中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与缺陷,发现孩子的情绪起伏与心理状态,及时有效地给予帮助与疏导。用观察的结果来调整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
【善行】行动、实践。把学到的知识不断地加以应用。注重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同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
具体来说,围绕六个教学环节展开,做到自学质疑有问题(善思)——交流展示有热情(善问)——互动探究有深度(善议)——适时点拨有方法(善察)——反馈评价有效果(善评)——迁移应用有广度(善行)。
“思问”课堂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深入、在学习中不断思考、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行走在追寻“思问”课堂建设之路上,我们城北人在艰辛中感受甜蜜,在付出中领悟激情,在激情中努力坚持,在坚持中历练真理,在学习与思考中践行着教育者的责任与使命。我们希望“思问”课堂将创设充满灵性、情趣、智慧、生命的课堂氛围,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共同体验、共同成长和共同欢乐的“师生学习共同体”,从而实现“卓越课堂”!
课程改革,关键在教师。教师的职业修养、专业发展、研究能力关系着教师的职业激情及课堂教学的效益,从而关系着学生的发展。教师是推动课程改革的不竭动力。近几年,我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可谓不遗余力,多形式、多途径地促进教师的发展。
扎实开展校本研修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学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打造出一支“朴实、扎实、真实”“正气、大气、灵气”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第一,加强教师理论知识的学习。除了学习学科课程标准,学校还为教师购买了大量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组织开展教师读书活动,撰写读书心得体会,使教师在读书中提升素养。
第二,加强教研管理。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每月开展一次教学工作交流会,讨论布置相关教学研讨内容,收集教师教学工作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每月开展两次备课组工作会,开展集体备课和课例研究,通过团队互助促进组内教师的和谐发展,使校本教研真正落到实处,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乐园”。
第三,加强“思问”课堂的推进。学校以“思问”课堂的构建为契机,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目标,课堂上在教师的有效组织、引导、评价激励下积极践行“六段七善”的课堂教学模式。校内教师课堂展示,组内教师必须到堂听课,并做好听课记录、观课评价,课后集中交流反馈。
第四,学校以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通过开展公开课、交流课、竞赛课、教学设计竞赛等多种教研活动,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并将家长教学开放日、教学活动研讨周作为学校常规活动进行,每年一次,利用录播室为教师的课堂进行全程录像。通过活动促进教师的自我提升。
落实教师培训制度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学校一方面采取“走出去”的方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分批次赴北碚朝阳小学、成都泡桐树小学、重庆树人小学、重庆人民小学、重庆谢家湾小学等名校交流学习。教师们走进名校,感受名校的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方法,然后结合实际运用于自身教育教学实践,成效显著。另一方面又采取“请进来”的方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2011年与人民小学开展“聚焦有效教学,构建实效课堂”的联合教研活动;2012年全国小学数学名师吴正宪带领她的国培团队来校授课,开展“中国教师研修网相约国培,名师伴成长”专题活动,并与老师们深入交流了教学中的一些方式方法,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如何关注学生,走进学生;2016年3月邀请了重庆市名师、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张健组建学校名师工作室,系统性、针对性地建设师资队伍。
同时,学校先后派出10余名教师参加国培,两名教师参加县级骨干教师培训,数名教师参加各级学科教学技能培训。参培的教师在学习后都会将自己的培训心得在全校教师会上与全校教师分享,先进经验在全校推广,在提升自己的同时起到了良好的辐射作用。
拓宽教师成长空间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人总是在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中不断成长起来的。三年来,教师坚持在教学中反思,撰写教学案例反思1600多篇;论文获奖200多篇,其中孙兴国、王永菊、王灼全等老师的11篇论文在国家级刊物发表,吴东、林光春、郭小琴、谭春贤等老师的90多篇论文在市级获一、二、三等奖;荣飞、卢静、王荣勇、黄兴胜、董真真老师等20多人次在市、县优质课竞赛、教师素质大赛等各级各类竞赛中获一、二、三等奖。
学校以“科学教育”为办学特色,形成了具有自身鲜明特点的科学教育理念与模式,着力打造“生命因科学而精彩”的校园主题文化,将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特征融入学校教育中。
近几年来,学校的科学发展在学科教师的带领下摘得无数成果:2012年,参加WRO世界机器人大赛获中国赛区二等奖;参加重庆市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获市9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的佳绩;参加重庆市首届中小学生创新思维挑战赛暨重庆赛区选拔赛,以总成绩小学组B类科技类第三名的成绩获得代表重庆市参加将在北京举行的2013创新思维(DI)亚太地区总决赛的名额;黄俊昊同学被评为市级“百佳少年”;孩子们制作的科学小创意获国家专利授理38件,授权6件。
课程改革是教育的深层次变革和育人模式的转变,城北小学是一颗年轻的星星,只是一个探路者,它立足今天,着眼未来,正以蓬勃之势茁壮成长。我们将不懈努力,创造基础教育课改新的精彩。不久的将来,它必将是一颗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