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记者 双 槐
全力做好甘蔗与水稻农机服务
——记广西武宣县远景农机专业合作社
■ 文/本刊记者 双 槐
“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系列报道三十
广西武宣县黄茆镇远景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11月,主要提供甘蔗与水稻农机服务,通过几年的发展,合作社成员增加到72户,拥有各种农业机械近百台,固定资产近千万元,成为当地农机服务组织的领头羊,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武宣是国家糖料基地县,有43万亩甘蔗地,甘蔗种植前有三道农机作业工序:首先是犁,把地翻起来,然后是旋耕机粉碎,粉碎完以后是开行,行深30公分—35公分,最后才可以人工栽种。2008年以前,甘蔗栽种还没有实现机械化。
在合作社成立前,当地已有不少农机户,大家各人干各人的,自己联系的活自己干。农机户开展甘蔗农机作业时,今天开着拖拉机去把地翻起来,回家换旋耕机再去旋耕,然后再回家换开行机去开行,这样途中来回好几趟,既耽误时间精力又浪费油料。甘蔗种植户也不乐意,因为把活交给农机户后,得等好几天才能把甘蔗栽种下去。
对于这种情况,农机大户莫铭德非常清楚。在外出作业的时候,他接触并了解了农机合作社,于是回来就发动大家成立合作社。2008年,莫铭德等24户农机户成立了远景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实行带机入社,主要是甘蔗和水稻机械,机器还是成员的,由成员自己操作,如果成员自己不操作,合作社可以帮助请人操作。合作社统一组织作业、统一结算,油费、维修费都由成员承担,实行多劳多得。合作社从作业费中收取1%的公积金、1%的公益金,用于合作社基础建设,2014年共收取了7万元。合作社建有一个维修中心,收费价格比外面的修理厂低,合作社的机器都是由自己的维修中心服务。
成立合作社后,通过统一调度,可以提供一条龙甘蔗农机服务,甘蔗种植户的甘蔗当天就可以栽种下去,效率大大提高。“现在农户有活,都不找农机户,直接联系合作社。成员的作业量增加了,收入也增加了。我自己有5台甘蔗拖拉机,5台水稻插秧机,还有其他农机共二十余台,每年挣20万元蛮轻松的。”莫铭德说。
对合作社成员进行培训
提供甘蔗农机服务是合作社的主要业务。甘蔗地三年一复种,光武宣县一年就有14万多亩甘蔗地要重新翻种。合作社甘蔗作业范围主要是所在的黄茆镇,每年作业面积3万亩左右,当地的作业做完了,就去外县跨区作业。在武宣县,每年11月份甘蔗开始收割,收完甘蔗就要翻种。糖厂在每一个镇都有一个甘蔗辅导员,基本上从11月底开始,辅导员统计每个村需要翻种的农户,然后联系合作社,合作社就安排成员去作业。
目前,甘蔗已实现耕、种、植保、运输环节机械化,这些作业合作社都可以提供。甘蔗栽种下去后,合作社可以提供植保服务,植保机械一次能装一吨药水,用管子两边喷,可以喷近20行。甘蔗长到一定高度后,就要由机器中耕施肥。最后的环节是收割,收割后用拖拉机运出甘蔗地,再装上货车,送到当地的糖厂。很遗憾的是,甘蔗的收割得靠人工,目前的甘蔗收割机技术还不成熟,收割后叶子等杂质太多,糖厂不乐意接受。
与甘蔗相比,水稻全程基本上都是机械化,合作社年服务水稻面积5000多亩。其中,育秧是合作社重点发展的业务。合作社从2010年就探索工厂化育秧,以前只是搞简易的大棚育秧,一个棚有一两百平方米。2015年,广西实施水稻机械化示范项目,合作社申请到了大棚育秧工厂
项目,总投资120万元,政府补贴80万元。有了政府的扶持,合作社租地建设了一个正规的育秧棚,面积达2680平方米,能够满足2500亩稻田的育秧需求。合作社还会扩大育秧规模,因为目前2000多亩的育秧能力,还不够满足当地一个村的需求,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合作社大棚育的秧全部销售给农户,连带着提供插秧服务,每亩收费150元。育秧大棚育完秧后并没有闲着,接着就种蔬菜,中间还种一季西瓜。最后合作社一合计,种蔬菜和西瓜赚的钱比育秧多多了。
合作社烘干设备
2015年,合作社安装了烘干机,每天能烘干37吨水稻,烘干设备连同场地、厂房总投资近100万元。目前的烘干能力,只能满足合作社成员的需求,如果其他农户有需求的话,就满足不了了。
合作社承包了1000亩旱地种甘蔗,年租金是1000元/亩。近年来糖价低迷,甘蔗收购价也跟着下跌,降到了120元/吨,可以说是白种,于是2015年合作社减少了500亩甘蔗种植面积,增加了320亩水稻的种植,效益比甘蔗好。
合作社不购买农机,所有的农机都是成员带机入社,但搞育秧中心、上烘干设施、租地、建设办公楼等需要合作社投资,目前总投资近200万元,莫铭德自己就投了75万多元。这些投资产生的收益,将来都会按照成员的投资额来分配。
下一步,合作社除了全力做好甘蔗与水稻田间农机服务,还有很多的规划需要实施。因为新建了烘干中心,合作社准备承包更多的地种水稻,算上租金、化肥、农药、种子等费用,一亩将近要花1000元,200亩就20万元。同时,光靠服务是没有多大利润的,搞加工更赚钱,合作社已留出地方搞大米加工和建粮库。还要扩建机库棚,目前合作社的机库棚只有几百平方米,光莫铭德自己家的农机就能放满,但莫铭德全让给成员放农机了,自己的农机都放在了路边。
“合作社要发展,就得不断投资,并且不是几万元十来万元就能解决的。合作社自己筹资,可以说已经到底线了。比如我自己,买了那么多农机,家里面的钱基本上都投进去了。一些成员,把自己家里机动的钱也投进来了。所以,银行不给我们贷款的话,想做大也做不了。这两年我们不断争取贷款,政府也说可以给我们合作社贷,但去办的时候,银行就不给。去找政府,政府说可以呀,不是有文件下来了嘛。”最后,莫铭德苦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