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巍 王祖达
上海自贸区对区内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以上港集团为例
魏 巍 王祖达
上海自贸区是中国政府积极应对国际经济新格局的重要举措之一,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创新体制,具有转变政府职能、扩大贸易服务、改善金融制度、增加外商投资等诸多意义。以上港集团为例,运用企业财务数据和国家进出口数据,通过横向、纵向比较以及计量经济学回归的相关知识,从货物流量、公司市值与估值、公司营收、政策红利四个方面,论述上海自贸区制度对当地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上海自贸区;上港集团;区内企业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个以“中国”二字进行前缀的特区, 这说明它巳经不是局部的开放举措, 也不仅仅是一个特区,而是上升到国家层面上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一个新举措。从国家战略的层面上讲,作为改革开放的实验田, 上海自贸区是先行先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 具有深远的意义。这项重大的改革是以创新的政策制度为出发点, 用大力度的开放促进新的一轮改革, 依靠制度的创新释放红利,尤其是依靠提高软实力赢得下一个黄金十年的强力措施。上海自贸区的建设能够为上海乃至全中国经济带来多重福利,引领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
(一)上海自贸区成立的背景
上海自由贸易区的设立有如下几大背景:第一个背景是全球贸易竞争的加剧。目前来看,美国、日本、欧盟三个经济大国和经济联合体想要通过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协议和诸多边服务业协议等三个协议来构成新一代的全球贸易规则,试图去取代世界贸易组织。对于新的游戏规则,假如整个国家都进去有可能会有一些问题,我们可以先打开自贸区的一扇窗,所有的国家都可以来自由投资和贸易,做一个与世界接轨的小窗口,而且,应该将这里面的一部分经验和教训推广到全国的制造和服务业。如果这个试验失败了,由于限定范围有限,影响也是微乎其微的,而这个实验一旦成功了,我们就可以将其进一步推广并全方位对接我国其他的地区。
第二个背景是中国自身的改革需求。我们不能绝对地说所有欧美发达国家制定的全部游戏规则都是错误的,因为他们制定的不少规则也是符合经济转型和发展的内在要求的,所以我国必须积极应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他们的规则中一些合理的部分同我国本身改革方向是兼容的。所以我们应该努力的学习他们的长处中符合我们国情的部分,找到交集并推进自身的改革与转型发展,同时借此规则平衡各方利益,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最终建立一套有中国特色的游戏规则。类似当年加入WTO,也就是所谓的用“开放促改革”。如果我们现在的主要矛盾是改不动,那么不妨开放多一些、大一点。
第三个背景是人民币国际化。从5年前开始的人民币跨境使用政策,看似规模已经不小,香港现在官方发言说7000亿,实际可能有9000亿,台湾也有接近4000亿,但这些因为贸易需求而跨境使用的人民币,在全球货币总量中的茫茫大海中比例依然很小,中国确实是想让这些人民币在海外流通的时间长一些,最终推动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货币。但客观地说,如果我国不能够满足这些资本的回流获利的动机,人民币货币的海外总量还是没有办法变大,而以上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国家有成熟的、与国际接轨的金融市场来容下它们。
在以上几个大的背景下,2013年8月下旬,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了上海自贸区。上海自贸区成立以后,实行了转变政府经济职能、贸易制度、金融服务、国外公司的投资和税收政策等数项改革举措,并推动了自贸区的转口、离岸贸易的大力发展。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2013年9月下旬举行了挂牌仪式,当天国务院直属部门及上海市主要领导为第一批入驻自贸区的企业和金融机构高层颁发了证照。首批入驻自贸区的公司当中包含了25家企业和11家金融机构,其中11家金融机构包括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及上海银行等8家中资银行,花旗银行、星展银行等2家外资银行,和交银金融租赁1家金融租赁公司。
(二)上海自贸区的发展与成效
1.上海自贸区取得的成就
截至2014年11月30日,上海自贸区1年多投资企业累计2万余家、新设企业接近1.5万家、境外投资办理结算150多个项目、中国对国外投资额38亿多美元、进口通关速度加快了41.5%、区内企业盈利水平增加了20%、上海自贸区共设立自由贸易账户6925个、吸收存款余额48.8亿元人民币。2015 年2月中旬,上海自贸试验区平行进口汽车制度正式开始落地,这意味着在这之前一直位于灰色地带的平行进口汽车可以公开售卖。2015年2月24日,国务院工信部发布了《关于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放开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业务(经营类电子商务)外资股权比例限制的通告》。该通告指出,在自贸区内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业务(经营类电子商务)的外资股权比例可至100%。上海自贸区内拥有24家大型的上市企业,其中,上港集团、陆家嘴、外高桥、上海物贸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大型国企。
2.从上海自贸区看自贸区向全国的推广
习近平总书记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取得的经验,是我们在这块试验田上试验培育出的种子,要把这些种子在更大范围内播种扩散,尽快开花结果,对试验取得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能在其他地区推广的要尽快推广,能在全国推广的要推广到全国。”实际上,上海自贸区建设是中国主动选择的一个新的开放试点,其核心是以开放倒逼改革提速。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自贸区建设需要政府将市场行为的主导权归还给市场主体、加快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推进税收改革,因此,自贸区建设将会带动并推进金融、税收、贸易、政府管理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同时,这些改革举措可为全国性的改革提供巨大的示范效应,在这个进程中,改革红利将会逐步释放出来,最终推动中国经济实现转型升级。所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上海自贸区是合理而且有必要的。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李克强总理宣布,中国将在广东、天津、福建三个省份的部分区域内再设立三个自贸区,广西、山东、陕西、甘肃、河南、重庆、湖北、辽宁、吉林等九个省份均将自贸区申报工作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争取成为第三批自贸区做着努力,其中,广西的北部湾自贸区和陕西的丝绸之路自贸区都是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直接接轨的,这显示我国目前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已经如火如荼,全国各省市各地区都争先恐后争取这个国家政策带来的福利。
图1 2007-2013年上港集团分港区吞吐箱量(单位:千标箱)
随着近年来上海自贸区市场规模的爆发式增长,各行各业的大型公司不断涌现,公司整体质量和数量都已大大提高。同时,自贸区制度对区内企业的影响因素也不断多样化。然而,对于整个市场而言,实质影响区内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因素还是比较集中的。根据王挺革《上海自贸区建设与企业的发展机遇》和尹琪《上海自贸区成立背景下的ABC公司战略转移研究》等文献,我认为影响自贸区区内企业竞争力的因素主要有货物流量,公司营业收入,公司估值与市值,政策红利四个方面。
下面将以上港集团为例,从其数年的财务报表以及港口货物流量数据入手,借鉴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文献分析与比较研究,通过回归等计量经济学方法, 对自贸区区内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货物流量的提升
根据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显示,2013年全年上港集团吞吐量3378万TEU,同比增速仅为3.8%,2014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528.9万TEU,同比增长达到了4.48%。与全国2014年1到11月份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速下滑0.6%相比,上港集团可谓实现了逆势增长,在这其中,上港集团处于自贸区内的两个港区——上海洋山港区和上海外高桥港区2014年的1-10月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同比增长6.2%和7.2%。这些数据显物流量的提升。
(二)公司营业收入的提升
2013年公司营业总收入为281.62亿元,同比增长为-0.8%,2014年公司营业总收入为291.02亿元,同比增长为3.0%,从以上财务数据中可以看出,在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后的1年内,公司的营业收入增长经历了由负转正的重大转变。根据数据以及相关系数可列出公式:
表1 上港集团2012-2016年年度财务报表及盈利预测 (单位:百万元)
而通过2009年至2014年间公司营业总收入与货物流量的数据,可计算两者的相关系数:
表2 营业总收入与货物流量相关系数表
从分析结果可看出,营业收入与货物流量的相关系数非常高,为0.9464,可以认为二者为正相关关系,即营业总收入的增长与货物流量的增长有相当大的关系。凸显了上海自贸区对公司营收提升的促进作用。
(三)公司估值与市值的提升
公司的估值代表市场对公司的认可程度,高估值的公司代表市场对其认可程度高,以PE来计,公司的估值等于每股收益(EPS)比上股价,即估值升高,公司对应的总市值也会变高,对于提升企业的形象和地位有着重大作用,特别是示,上海自贸区成立后,上港集团货物流量是显著提升的。
进一步分析自贸区促进区内企业货物流量提升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自贸区制度的施行推动了贸易自由化的实施,建立了全球化的航运中心,允许进口货物先进入自贸区,再报关;二是自贸区制度鼓励跨国公司在上海建立亚太地区总部,有效促进了相关产业链在上海的布局和物流的快速周转;三是上海自贸区制度支持区内企业发展离岸业务,自贸区政府和区内企业探索和设立了国际化的大宗商品现货期货资源配置和交易的平台,这些都有效促进了上港集团货中国股市向来有“政策市”之称,一个导向性的国家政策对于一个上市企业在市场中认可度提升是毋庸置疑的。
上海自贸区挂牌前夕的2013年8月21日,上港集团股票的收盘价为2.42元/股,2012年公司EPS为0.22元,对应公司估值为2.42/0.22=11倍市盈率。而2015年3月10日,公司股价为7.74元/股,2014年EPS为0.28元,对应公司估值为7.74/0.28元=28倍市盈率,股价涨幅超过300%,而同期上证指数涨幅只有70%。在上海自贸区挂牌之后的1年半时间里,上港集团从一个市值仅仅为550亿的小公司成长为目前市值1536.72亿的千亿级大公司,在市值上已经能与中国南车、平安银行、美的集团等名企平起平坐,自贸区的作用可谓是居功至伟。正因为自贸区制度引发了市场投资者对于区内企业未来发展空间和受惠于政策红利的想象,所以公司的估值与市值提升明显,这对于公司以后的一级市场再融资(增发、发行可转债等)都是有利的。
(四)政策红利
随着沿海捎带、通关一体化等政策的进一步放开,以及自贸区的金融制度创新,都为区内企业简化行政手续、享受税收优惠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政策红利是自贸区制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上海自贸区对公司的政策红利优势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区内金融制度的创新。这主要体现自贸区人民币债的优势(仅需5%的资金成本),由于公司在2013年12月斥资41亿元认购上海银行股权,目前是上海银行的第三大股东,占比约为6.34%,仅仅2014年第一季度就为公司贡献 3.8亿投资收益,公司2014年10月份再次以16.57亿认购上海银行1亿股权,在公司参股金融的大背景下,自贸区人民币债的资金成本优势将助公司开发新的盈利模式,如携手上海银行去探索融资租赁业务。第二是行政监管制度的创新。由于自贸区制度施行了灵活高效的行政管理,提高了行政透明度,简化了办事程序,区内企业业务的办理不用再需要经过冗杂的程序,对于上港集团来说也是如此,由于港口企业的特殊性,以往货物入关出关均需要向海关申报,而自贸区制度允许企业分批报货,集中报关,这大大简化了以上港集团为代表的区内企业工作流程。第三是后续政策的进一步放开,目前自贸区已允许中资非中国船旗船舶进行沿海捎带,随着天津、福建和广东自贸区的建立,自贸区将覆盖中国沿海主要港口区域,全面放开沿海捎带的可能性很大。上海港作为全球最大的枢纽港口,将受益最多,若釜山港中转箱的一半转移到上海,将为公司带来 12%的箱量增长。
上海自贸区的成立,对于自贸区的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改革带来的阵痛也在所难免,可能会使区内企业面临一些问题。
(一)面临的问题
1.关税降低对国内企业产品市场份额带来的冲击
自贸区的设立带来的贸易自由化有很多便利,但不得不承认降低了关税后,很多国内民族企业在技术上、规模生产上本来就没有优势,面对高质量进口产品的冲击,市场份额会大大降低。以汽车销售这个行业为例来说,我国现行整车进口关税为25%,零部件为10%,这项关税政策就让进口车的价格与国产跨国品牌车型的价格相比要高出许多,个别车型的差距与国外原价销售相比甚至达到100万以上。并且,从2005年至今,我国进口车的销量一直呈上升趋势。2005年,我国汽车进口量为16.19万辆,2012年底时,这一数字已经达到109.1万辆,占合资品牌总销量的近十分之一。上海自贸区实施的汽车平行进口政策,使得关税被大大降低了,从而导致了进口汽车价格和国产车的价格差距缩小,这样一来,进口车的销量肯定会大幅飙升,而本土品牌与中外合资品牌汽车的销量就会受到巨大影响,尤其是对那些自主品牌还很孱弱、完全依赖合资生存的国内车企来说,更会面临巨大的生存挑战,所以,综上所述,关税的降低对国内企业产品市场份额带来的冲击还是十分严重的。
2.老国企效率低下,缺乏激励机制
自贸区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打开了国内市场,很多国外的产品被平行进口到自贸区内,这对原本效率低下、缺乏激励机制的国企打击严重,很多领域的大国企本来在国内存在一定的寡头垄断现象,但随着市场开放和外企产品的冲击,这些优势将不复存在,缺乏激励机制、相对低效率的资源利用又使得国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下风。大型国企的“铁饭碗”、“旱涝保丰收”等传统观念使得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或多或少存在“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等低效率的工作氛围,比起外资企业丰厚的物质绩效奖励和针对核心员工的股权激励制度,区内的国企在生产积极性和效率上明显处于下风。
3.人力资源的缺乏
随着自贸区国际化进程的开展,区内企业急需大量人才去应对国际化竞争,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外语专业的翻译等,这些都需要区内企业自己去从社会招聘人才,同时加强内部人才的培养工程。而随着自贸区打开了改革开放的大门,许多国外企业也来到国内高薪诚聘人才,相比于外资企业的高工资、良好的工作环境、完善的激励与考核制度,许多国内企业尤其是还处于发展初期的民营企业在人才的竞争上完全处于劣势,这使得本来就缺乏的优秀人才资源变得更加捉襟见肘。
(二)发展展望
自贸区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其区内企业也面临着市场放开后国外优秀企业的冲击。在竞争更加激烈的全面开放市场,区内企业应当改变原有的经营管理模式,利用自贸区的制度创新,实现更快的发展。
1.业务转型
区内企业应该加强业务的多元化模式和业务的转型与创新,以上港集团为例,上港集团在过去10年的增长主要来源于腹地产出,未来 5-10年将充分受益上海自贸区建设带来的更灵活的贸易政策,上港集团由传统的“腹地型”港口逐步向“腹地+枢纽型”港口转变;另一方面,上港集团的国际化战略推行也能提供箱量增长来源。预计腹地经济产出从中长期来看给上港集团带来约 3%以内的箱源增长;中转箱量(包括内河水中转和国际中转)未来5-10年给上港集团带来约 3%的年均增长。因此,总体来看,上港集团未来5-10年的平均增速预计维持6%左右。参股金融——参股上海银行股权与汇山地块房产结算项目也会为公司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2015年2月上港融资租赁公司成立,预计将与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金融机构、设备制造商等形成战略伙伴关系,利用区内资金成本优势,积极开拓船舶、港口设备、装备制造、交通运输等行业的融资租赁业务。
2.员工持股
借助自贸区的东风和区内优先改革的便利,上港集团已经发布了员工持股方案,公司接近 72%的员工均拟参与认购公司非公开发行的股票且锁定3年,无独有偶,2015年3月27日晚间陆家嘴公告,经公司董事会与监事会审议通过,公司核心团队(包括董事长、总经理、执行董事、高级管理人员、部门负责人等)可以获得2014年度超额奖励,并按照其特别规定,在3月26日至3月27日,将超额奖励所得全额通过二级市场购买公司A股股票。未来员工成为公司股东后更加有利于提升公司的运营效率,缩减成本,由于公司盈利增长后股票价格会随之上升,这有效的激发了员工的工作效率,给上港集团、陆家嘴等自贸区内的老牌国企注入了新的活力。
3.提升员工素质
针对人才匮乏和外资企业高薪挖墙角等事件,个人认为,国内企业应该在建立强大人力资源团队广纳贤士的同时,完善内部员工培训制度,用带薪培训、完善考核激励等方式提升现有员工的素质,从内部做起,从身边做起,挖掘新时代全方位的优秀人才。不同的企业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吸引人才,例如,国企可以利用集团实力雄厚的优势为员工提供完善的福利保障,而股权机制灵活的民营企业则可以充分利用为核心员工提供股权激励的方式,上市公司则可以通过设立员工持股基金让员工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捆绑,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和生产积极性。
[1]武剑.中国(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展望[J].NEW FINANCE,2013(11).
[2]姜明.收购项目具备自贸区土地资源,长期关注公司产业链延生和多元化战略[D].海通证券研究所,2014(11).
[3]黄礼建,岳进.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与商业银行应对策略分析[D].2014(3).
[4]杨志清.集装箱吞吐量增速逆势加快,员工持股方案将持续释放企业盈利潜力[D].广发证券研究所,2015(1).
[5]杨帆.上海自贸区意义究竟何在(外贸调研内参)[J].南方经济,2014(4).
[6]夏斌.对上海自贸区的认识与建议[J].全球化,2013(11).
[7]尹琪.上海自贸区成立背景下的ABC公司战略转移研究[D].2014.
[8]泽辉.上海自贸区国外自贸区的比较分析[D]. 2013(12).
[9]王挺革.上海自贸区建设与企业的发展机遇[J].政策瞭望,2014(2).
[10]李美霖.中国上海自贸区VS.国外传统自贸区——国外传统自贸区发展的启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5).
[11]黄加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自由贸易区之路[D].2013.
[12]李艳丽.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政治经济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13]孙玉敏.上海综合保税区:挺进自由贸易区[J].上海国资,2012(6).
[14]黄树彬.全球自由贸易区的地缘政治因素分析[J].中国商贸,2011(23).
[15]徐复.中国对外贸易 [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16]夏勃,周泽萱.我国保税区转型为自由贸易区的模式分析[D].中央财经大学.
[17]苏昌蕾.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对人民币跨境使用的作用探析[J].浙江金融,2013(3).
[18]王志彦.自贸区改革经验向全市辐射[N].解放日报,2014-12-30.
[19]李春顶.美欧自贸区建设与中国应对策略[J].中国市场,2013(15).
[20]陈永昌.上海自贸区引领全国第二轮改革开放[J].北方经贸,2013(10).
(责任编辑 张讯)
魏巍,山东财经大学 ;王祖达,山东大学(邮政编码 250014)
F127.51
A
1672-6359(2016)03-003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