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贝贝
互联网金融依靠技术手段和渠道革命,突破了传统金融的垄断壁垒,金融从“高大上”走向普通民众,迎来了大众的普惠的金融时代。然而另一方面,这也给金融安全带来了极大挑战。
随着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发展,电子银行交易、网络购物支付等互联网金融服务不断普及,金融科技创新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同时,一些金融风险和安全问题日益暴露,网络诈骗、金融欺诈等问题呈日渐高发态势。
在严峻的外部欺诈形势下,金融机构通过大数据智能化风控模型,打造“防、控、补”一体的金融业务全流程反欺诈体系,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主动加强网络金融风险管理,而在这其中大数据技术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作为一家致力于提供金融风险监控解决方案的公司,杭州邦盛金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邦盛金融技术)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业务与数据积累,引领着大数据实时处理的浪潮。
厚积薄发 聚焦实时大数据
在严峻的外部欺诈形势下,金融机构通过大数据智能化风控模型,打造“防、控、补”一体的金融业务全流程反欺诈体系,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主动加强网络金融风险管理,而在这其中大数据技术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邦盛金融技术却选择集中人力、财力埋头开发底层大数据平台,这又是基于何种市场判断呢?
对此,杭州邦盛金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王新宇解释道,“当时在国内并没有毫秒级的实时处理平台,我们看准了未来一定是有大规模数据的极速分析需求,所以才花了三年多的时间做技术攻关,把底层的平台开发好。现在我们的实时处理平台可以做到每秒钟处理30万笔交易流水,对全量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挖掘,每笔分析0.1秒即分析出结果。”
这样的判断除了对市场的敏锐观察,还有经验的积累,王新宇带领的团队主要来自于美国某知名银行的实时风控与合规部。实际上在美国投资合规检查领域有类似的应用,比如在股票下单之前,需要一个极短的时间做指令的实时合规检查,这就需要实时的数据处理。作为在金融行业深钻多年的技术团队,邦盛金融技术追求的是技术的极致,是毫秒级的数据分析应用。
而相比较而言,王新宇认为,当时不少国内金融领域的底层平台和技术,更多地是被国外技术厂商所占据,更多的国内厂商只是开发一些应用。直至现在,一些所谓的大数据公司仍然停留在应用层面的开发。并不甘心做这种角色的王新宇选择做自己,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底层平台。
时间到了2014年,邦盛金融技术基于这个平台,开始做金融风险的实时分析,产品主要应用在银行、电商、保险、证券以及涉及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各个领域。由此,邦盛金融技术不断在行业中发声。
深挖行业 保驾金融安全
事实上,想要敲开金融行业的大门并非易事,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可扩张性、恢复性,各种各样安全类的特性,都对IT服务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包括团队对业务的理解能力,服务金融行业的经验积累,还有资源整合能力等等。那么,对于邦盛金融技术这家年轻的公司来说,又是如何赢得金融客户的认可呢?
回忆起邦盛金融技术的第一个客户,王新宇介绍,2013年连连支付这家公司开始涉足支付业务创新,但在交易过程中经常受到黑客产业链的攻击,渠道风险非常多,经常要通过关机才能应对这种风险,严重影响了业务的开展。
面对交易过程中的支付风险,需要进行事中的判断和风险把控。一旦到了事后,损失就产生了,而且赔偿额度非常大。那么能不能用0.1秒就把风险挖掘出来,还不影响客户的支付体验?邦盛金融技术抓住了这个机遇。
就如何找到用户体验与信息安全的平衡点,王新宇指出,通过实时风控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从人类感知学来讲,实时风控如果判断的时间达到200毫秒,这件事情是不可接受的,同时,实时风控每秒又要面对上万笔的吞吐量,所以实时风控平台的技术门槛特别高。但有了实时风控系统,金融机构可以更自如地做产品创新与服务创新。
在市场竞争过程中,邦盛金融技术不仅要受到国内的老牌集成商公司的干扰,还要面对国外厂商的产品挑战,但面对金融行业的风险监控,王新宇信心满满,这源自于邦盛金融技术的三个竞争力:
一是大数据底层处理平台一直保持技术的领先,特别是实时处理速度上,目前处于行业的绝对领先地位,在行业应用的测试中表现极为突出;二是在国内已经做了几十家大型的金融机构,积累了2400多个面向中国金融领域的风险监控模型,相比于国外的模型来说,在中国市场的适用效果更好;三是邦盛金融技术建立了金融风险数据共享联盟,打造行业里的风险信息共享数据库,将大型金融机构所遭遇的欺诈风险、信息等纳入进来。因此,邦盛金融技术服务的客户,不仅能享受其提供的平台、模型和产品,还能共享行业的风险信息。
瞄准新技术 助力金融创新
在互联网的普及和大数据技术应用的浪潮下,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大数据市场掘金,对于邦盛金融技术来说,下一步的技术创新或聚焦点又在哪呢?
据介绍,邦盛金融技术主要是围绕着流式大数据实时分析的场景,这块需要在技术上不断提升,包括处理速度、智能化、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方向上的完善。近年来,机器学习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在信息识别、推荐引擎等领域都取得了出色的应用效果。如何结合传统风险评估模型体系和机器学习技术,在保证业务逻辑不受干扰的前提下,更加精准地评估风险,已成为了新一代信用风险模型体系建设的核心课题。
王新宇认为,过去更多的大数据技术,集中于分析存储的海量数据,形象点讲就是很多条的数据河流持续汇聚到大海中,只要分析大海中存储的这些数据即可。邦盛金融的技术聚焦在流式大数据的研究上,相应的数据分析就是在数据流注入大海的一瞬间实现分析。目前来看,流式大数据的实时分析应用场景非常广阔,可以占到大数据市场的一半以上。
但王新宇也强调,这个场景的技术难度非常大,邦盛金融技术会一直朝这个方向走下去,持续不断地进行研发投入。目前的毫秒级实时处理平台,在金融行业能达到每秒30万的处理速度就能满足需求,但在军工、公安等这种更大规模数据应用的时候,就需要更加极致的实时处理。未来邦盛金融技术的实时处理平台还会走向更广阔的行业,会通过与合作伙伴合作,或者成立子公司的方式进行,但金融仍然是主打行业。
面对当前的大数据市场,王新宇冷静地判断,“我认为,现在中国的大数据发展阶段还是较初期的。这个初期体现在几方面:一是,关于数据价值的深度分析、深度挖掘,当前更多是原始数据的一些简单交换和共享,并没有体现到数据的智能分析;二是,从技术角度讲,过去较注重Hadoop技术体系,实现传统的海量数据批处理,对于实时的流式大数据处理关注不够。
关于未来的大数据应用,王新宇认为金融、医疗、公安、军工、海关、物流、电信等这些领域的大数据,会发挥非常大的作用,因为这些行业都有几个明显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它们积累数据能力非常强,仅日常的运营就能产生大量数据,这是一个典型的特点;第二个特点是这些行业通过大数据分析,会直接对他们的业务和运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第三个特点是这些行业涉及到国计民生,都是市场需求旺盛的行业,对于IT技术需求也会更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