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中的梁启超

2016-08-02 08:25游宇明
杂文选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梁启超家书儿女

游宇明

在中国,梁启超的名字是像山脉、河流一样镌刻在大地上的,他对时势的关切,他对国家存亡的忧患,他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果决,他倚马可待、“笔端常带感情”的非凡文才,都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除了是个杰出的公民,梁启超还是一代名爹,在于他教育子女之有方。

后人了解他的教育理念,主要是在他写给孩子的一封封家书中。梁启超留下的书信一共有两千多封,其中四百余封是给其子女的,时间自1911年始直至他去世。他给孩子的信,每年少则数封,多则几十封,有的只寥寥十多字,有的长达数千言,总计有百余万字,占他全部文字的十分之一。这些家书或述家事,或畅谈时局,或指导孩子学业、倾诉对他们的思念。

梁启超对儿女所学专业有自己的期望,但如果这种期望与孩子的爱好相悖,他会心甘情愿地听从儿女自己的选择。梁思庄初赴加拿大留学时,遵父嘱学了生物,但试了一段时间,自觉兴趣不大,梁启超立即写信道:“听你二哥说你不大喜欢学生物学,既已如此,为什么不早同我说。凡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不必泥定爹爹的话。”

梁启超特别善于对儿女进行赏识教育,千方百计寻找孩子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就算儿女一时学业不顺,也从不责备,他的理念是成绩好不好并不特别要紧,关键是要尽心尽力。梁思庄刚到加拿大时,有次考试在班上只得了十六名,她很是沮丧。得知此情,梁启超马上寄信安慰她:“庄庄,成绩如此,我很满足了。因为你原是提高一年,和那按级递升的洋孩子们竞争,能在三十七人中考到第十六,真亏你了。好乖乖,不必着急,只需用相当努力便好了。”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思庄的成绩跃至班级前几名,梁启超自然开心,但高兴之余没有忘记叮嘱女儿:“庄庄今年考试,纵使不及格,也不要紧,千万不要着急……你们弟兄姐妹个个都能勤学向上,我对于你们功课不责备,却是因为赶课太过,闹出病来,倒令我不放心了。”在给思成、思永的一封信中,他这样写道:“尔等能升级固善,不能亦不必愤懑,但问果能用功与否,若既竭吾才,则于心无愧,若缘殆荒所致,则是自暴自弃,非吾家佳子弟矣!”

梁启超在家书中体现的那种开明,给了孩子们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他的孩子后来个个成才。思顺是诗词研究专家,思成是著名建筑学家,思永是著名考古学家,思忠是国民党十九军炮兵校官,思庄是国内图书馆学权威,思达在经济学研究上卓有成就,思懿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思宁1940年即参加了新四军,做宣传工作,属于我们通常说的“老干部”,思礼是火箭控制专家,中国导弹控制系统研制创始人之一,思成、思永、思礼后来都当了院士,梁家也因此被人誉为“一门三院士,满庭皆才俊”。

不禁想起如今声称“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的虎妈狼爸们,他们读了梁启超这些家书,知道了梁启超儿女后来的作为,会作何感想呢?

【原载2016年5月13日《湘声报·文史·专栏》】

插图 / 梁启超 / 佚 名

猜你喜欢
梁启超家书儿女
匆匆太匆匆
春节家书
一封家书
家书( 连载一)
梁启超的开场白
梁启超:“我已经是流亡的经验家了”
家有儿女欢乐多
人小鬼大狄仁杰
儿女不孝老人苦(一)
有感梁启超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