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得“靠谱”

2016-08-02 13:46闫志刚
人民周刊 2016年14期
关键词:靠谱科普知识螺旋杆菌

闫志刚

无论是充斥荧屏的“养生热”,还是手机终端漫天的“医学科普”,都反映出民众健康意识的觉醒。然而,面对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普通民众有时难以分辨。更有甚者,一些打着医学科普旗号的“伪科学”大行其道,严重误导了民众。这种状况,一方面说明民众健康素养水平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则暴露出我国医学科普的“短板”。

医学科普成“短板”

伴随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对自己的健康更加在意。但从各种调查数据看,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并没有带来国民健康水平的改善。

据最新公布的《中国人健康大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患有高血压的人群达1.6亿至1.7亿人,患高血脂的人群超过1亿人,糖尿病患者有9240万人,超重或肥胖症人群在7000万至2亿人。据估算,我国平均每30秒就会有一个人罹患癌症或糖尿病,并且至少有一个人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国民健康素养水平偏低。2014年11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的2013年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显示,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9.48%,即每100个15~69岁人群中,只有9.48人具备基本的公共健康意识、知识和技能。

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司富春告诉记者:“医学科普是提高民众健康素养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关系全民健康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大事,大力开展全民医学科普教育,对提升国民健康素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健康的生活理念和保健意识,不但可以直接提升百姓健康水平、减少疾病发病率,即便在身患疾病的情况下,也会通过正确的渠道及时治疗,避免走一些弯路甚至“歪门邪道”。一些情况下,医学科普知识甚至可以救命。

司富春介绍,我国每年心脏性猝死发病人数超过54万,由于国民普遍缺乏猝死急救知识和基本技能,心脏性猝死的抢救成功率不足1%,每天约有1500人因心脏性猝死离世。如果心肺复苏术能普及到40%~50%,那么每年就能挽救20多万人的生命。

这组数据直观地暴露出我国国民医学科普知识的普遍缺失。相反,一些外国人士救人的事却时常出现在我们的报道中。数据显示:在美国约有55%的公民接受过心肺复苏术相关急救培训,而即便在我国急救知识普及度最高的上海市,该比例也只有15%左右。实际上心肺复苏并不复杂,一般人通过专业学习,10分钟左右就能学会。

“伪科学”大行其道

伴随微信、微博等传播方式,民众可以方便获取医学科普知识的同时,也给了一些人浑水摸鱼的机会,他们利用貌似科学的说教,兜售并不靠谱的医学科普知识,以致医学科普领域成为谣言“重灾区”。

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上海市副主委蔡建国对医学科普问题十分关注。据他介绍:当前新媒体中一些广为传播的所谓“医学科普”知识其实并不靠谱,不仅看上去煞有介事的内容互相之间出现“打架”,更有一些是用科普包装起来传递陈旧的甚至是错误的信息,让接受这类信息的人不知道究竟应该相信什么。

近年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成为网络“热门话题”,与此相关的“科普”更是充斥网络。通过这些介绍,民众对幽门螺旋杆菌有了更多了解的同时,也多了几分恐慌。因为许多所谓的“医学科普”文章信誓旦旦地将幽门螺旋杆菌等同于“胃癌”,更有甚者以“吃饭也可以传播胃癌”这样的标题进行传播,弄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人心惶惶。

为此,记者咨询了北京中医院医院脾胃科医生,他们告诉记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目前比较多发,在卫生不达标的餐馆用餐是主要原因,但检测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也不用恐慌,因为这种病菌非常脆弱,只要注意分餐并配合服药,一般都可治愈。

蔡建国的朋友曾收到过一则题为《可怕的心脏支架——让我们重新认识缺德手术》的微信。文章用专家口吻告诫人们:“装了支架的话,一旦有堵塞,死亡是很快的,希望大家不要不明不白送了性命。”转发给这位朋友的恰恰是某市一家三甲医院的心脏内科专家,他十分无奈又颇为感慨地说:“像这种不负责任的所谓科普文章,要真的去相信那将会害死多少人!”

在蔡建国看来,之所以会出现这些情况,原因无外乎以下几方面:一是时下整个社会的科普工作严重滞后,表现为公众科学知识的匮乏以及权威科普宣传的缺位;二是社会上一些名人和少数官方微博对内容不加甄别,成为假科普知识泛滥的重要推手之一;三是部分假科普的始作俑者为迎合某些受众的需要或突出自己的论点,故意背离医学科学严肃性、严谨性的要求,过分夸大或曲解某些现象;四是迄今为止社会各界对新媒体时代包括医学科普在内的科普工作究竟应该怎样去开展缺少研究,有关部门究竟应该去怎样管理也缺少办法。

专业才能“靠谱”

如同商品领域的打假,除了依法打击“假冒伪劣”更需提供多的“正品行货”,民众需求满足了,“假冒伪劣”才没有市场。正本清源方能去伪存真,医学科普更需“专业”,医学专业人士理应成为医学科普“主力军”。

尽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学专业人士走上了讲台,走进了媒体,但相比民众对医学科普知识巨大需求,要彻底弥补医学科普这个“短板”也绝非易事。

在今年“两会”期间,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应该把医学科普工作纳入医生和科学家工作范畴之中,否则全社会的医学科普工作将很难得到持续发展。然而,当前医务医学人员从事医学普及工作,并不被纳入专业评定范畴。“在目前的环境下,医务医学工作人员的科普工作,只能依靠个人热情和社会责任感进行。”

显然,对于医学科普这样一项“大工程”,单单依靠专业人员的热情显然是不够的。对此,司富春认为:“要以医疗改革为契机,将医学科普作为医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政策文件,建立激励机制,引导、规范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和医学科普工作。”

而蔡建国则认为,要想从根本上做好医学科普工作,需要“顶层设计”,并加大对伪医学科普的惩罚力度。“有关部门应从速研究、制定信息化时代医学科普的管理办法,先对此做一个顶层设计,并据此加大对相关工作的督查力度。对于那些误导大众,很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所谓科普文章或相关信息,应考虑建立追本溯源的制度。”

作为医学教育工作者,司富春还建议:各教育机构要把健康科普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并在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医学科普教育和卫生实践活动,做到教学有计划、课时有安排、任课有教师,提高大、中、小学生医学健康知识知晓率,从小养成健康生活学习惯,不断提升健康素养。

针对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优势与特点,有学者认为,要不断创新医学科普等在内的科普工作方式方法,把医学科学知识准确地传递给每一位新媒体用户,既可以培育崇尚科学的社会风气,又可以提高人们的科学素养。

猜你喜欢
靠谱科普知识螺旋杆菌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健康体检者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确认下眼神,你是不是靠谱的人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分析
天下霸唱:IP改编要给靠谱的人
如何成为一个靠谱的老大
科普知识
科普知识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