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龙(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河北廊坊065000)
边防警察战术意识表现形式探析
王龙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河北廊坊065000)
战术意识作为一种抽象的能力,对边防警察在边防战斗过程中的战术行为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战术意识研究的关键在于找准其表现形式,并以此为依据为边防警察战术意识的培养和评价找到坚实的理论支撑。该文通过对大量警务战术基础理论的研究,提出了将政治敏感性、战术的合法性、战术的合理性、战术的安全性以及战术的及时性作为边防警察战术意识表现形式的观点,以期对边防警察战术意识的研究有所裨益。
边防警察;战术意识;表现形式
边防警察战术意识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抽象能力,其不可能脱离边防战斗而单独存在,尹伟老师在《论警务战术》一文中将战术的合法性、合理性、安全性、及时性和有效性作为对战术理解的几项重要特征。[1]边防警察战术意识的表现形式也可以此为依据确定,但考虑到边防警察公安和军事的双重属性以及边防战斗具有涉外性、地域性等原因,故将边防警察战术意识的表现形式概括为边防警察在边防战斗中的政治敏感性、战术的合法性、战术的合理性、战术的安全性以及战术的及时性。
边防警察执行的边防战斗任务是一个宽泛的定义,可以将其理解为边防勤务,它即包括军事斗争又包括公安类性质的执勤执法,其特殊性在于边防战斗任务地域多为与他国交壤的边境地区,且这些边境地区多为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宗教情况复杂。因此,边防警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既要遵守处理涉外问题的原则和政策,又要慎重对待民族宗教问题,这种较强的政治敏感性正是边防警察战术意识最重要的体现。
(一)遵守涉外问题处理原则
在执行作战任务的过程中,边防警察常常面临境外的犯罪嫌疑人员,在执行具有涉外因素的任务过程中,边防警察战术意识的最直接表现就是遵守涉外问题处理的原则,具体表现包括以下三点:一是遵守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原则。该原则是处理涉外事务最重要的原则,即在经上级批准的情况下,要积极地进行自卫,坚决打击侵犯我国主权的行为。[2]二是坚持区别对待、灵活处理的原则。判定边防战斗胜负的标准在于能否站在大局的角度选择最优的方法将其“制服”,因此在执行具有涉外因素的战斗时,边防警察对不同人员、不同情况要区别对待。三是严格遵守请示报告原则。边境涉外问题事关大局,在边防战斗过程中,无论情况大小,都要坚持请示报告的原则,除情况紧急且确对我国家利益产生威胁的情况外,边防警察都不能擅自做主。
(二)贯彻国家边境管理政策
目前我国制订了大量的具有针对性的边境管理政策,虽然不同时期的边境管理政策不尽相同,但与边防警察执行任务有关的边境管理政策主要体现在任务职责及相关程序方面,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点:首先是严守国边界,即边防警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要严守相关条约规定的国边界,特别是不能主动生事,不能挑起事端。其次是维护正常的出入境秩序,在处理违法进出我国境内的外国人时,应查明情况,如其是涉嫌偷渡、外逃的犯罪嫌疑人员则应对其实施堵截、抓捕;如其是拒捕的暴力恐怖分子则应在征得上级许可后将其击毙,但不得对境外射击。最后是妥善处理干涉巡逻、越界绑架等问题,如遭遇以上情况,边防警察应在坚持斗争、迅速上报的同时寻求支援。
(三)慎重处理民族宗教问题
公安边防部队的驻地常为多民族、多宗教地区,当前形势下,别有用心的敌对势力企图利用民族宗教问题挑起事端,激化矛盾,以此来危害边境地区的社会秩序,边防警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慎重处理民族宗教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严格依法办事。边防警察在打击敌对势力、分裂分子时必须严格按照程序办事,用确凿的事实、证据揭露其阴谋,维护边境地区的和谐稳定。[3]二是重点打击首要分子。对待从事民族分裂活动、实施暴力恐怖袭击、制造骚乱暴乱以及从事其他破坏民族宗教秩序的首要分子和幕后主使要实施坚决打击。三是团结多数与说服教育相结合。对待受蒙骗、被利用的不明真相的群众,要慎重采取强制措施,并结合说服教育,争取团结多数,将涉及民族宗教的事件“和平”解决。
边防战斗的主体是边防警察,其客体是涉嫌破坏国边境管理秩序的违法犯罪分子,使主体和客体发生联系的因素就是法律因素。[4]是否遵守法律法规,是否遵守行动程序规范,是否遵守强制行为规范,不但是衡量边防战斗胜负的重要标准,更是边防警察战术意识突出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一)遵守法律法规规定
边防警察要清楚的认识到,在执行边防勤务和边防战斗任务时,无论情况如何复杂,都不能减免法律程序,更不能违反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执行任务。从内容上看,边防警察在战术运用中既涉及法律,如《出入境管理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又涉及法规,如《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范》。从特点上看,边防警察在战术运用中涉及的法律、法规具有明确的主体性、效力的强制性。从适用条件上看,相关法律、法规在以下几种情况下授予了边防警察特殊的权利,如对正在进行侵犯公民生命权的犯罪行为,对正在实施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等,边防警察可以采取级别较高的强制手段。
(二)遵守行动程序规范
行动程序规范指的是边防警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应当遵守边防战术既定的准备与实施的先后程序及具体的行动方法。边防战斗组织的程序一般包括了解传达任务、计划安排工作、定下决心、下达战斗命令、组织协同动作等。由于边防战斗存在较多的样式,其实施的程序也不尽相同。宏观的看,边防战斗行动包括包围、堵截、伏击、抓捕等,其实施的程序可以概括为组织开进、封锁控制、现地勘察、调整警力、指挥部(分)队行动等;具体的看,完成边防战术任务的具体方式包括接处警行动、盘查行动、缉捕行动、解救人质行动等,每种不同的行动样式其程序各有差别,但边防警察在执行这些任务时同样应当按照程序规范、操作流程执行任务。
(三)遵守强制行为规范
强制行为规范是指边防警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应当遵守的使用强制手段的行为规范。边防战斗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对抗激烈,因此边防警察要学会根据犯罪嫌疑人行为的危害程度采取适当的强制手段,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或打击其不法行为。在实战过程中边防警察根据犯罪嫌疑人的抵抗程度合理选择强制手段的情景和条件可参见表1。
表1 强制行为规范
与解放军不同,边防警察的战术手段相对丰富,可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手段,这就要求边防警察在边防战斗过程中要注重战术手段、战术方式的合理性。随着公安边防部队“四项建设”的推进,以“力”取胜、以“谋”取胜以及以“技”取胜已经成为边防警察战术意识出众的重要标志。
(一)以“力”取胜
以“力”取胜是指在边防战斗过程中,边防警察运用武力打击的方式取得战斗胜利的简称。边防战斗中犯罪嫌疑人员的综合力量远弱于边防警察,这就为边防警察以“力”取胜创造了先决条件。但是边防战斗的对象不仅包括偷渡、破坏界碑等对抗较低的犯罪嫌疑人员,还包括贩枪、贩毒、恐怖分子、极端宗教分子等穷凶极恶的暴徒,边防战斗的风险性和对抗性显而易见。由于风险性的存在,边防警察在运用综合力量取得战斗胜利时,同样还应注重力量的结合,力量的结构,以及力量运用的时机,并掌握力量运用的规律,以保证在自身损耗最小的情况下取得边防战斗的胜利。
(二)以“谋”取胜
边防战斗的对象多为行动诡秘,企图逃避法律严惩的犯罪分子,其中不乏一些具备一定文化素质、“战术素养”的高智商犯罪分子,边防警察在边防战斗过程中应具备施计用谋的意识,主要通过以下三点得以体现:首先是将收集情报、分析判断作为以“谋”取胜的基础和前提;其次是将“攻心夺气”、“示假隐真”、“虚实结合”等作为以“谋”取胜的重要途径;最后是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扬长避短、以长击短”、“奇正相生,正合奇胜”等作为以“谋”取胜的具体手段。[5]
(三)以“技”取胜
以“技”取胜,即运用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技术手段取得边防战斗的胜利。随着高新技术装备的不断列装,以及高素质应用人才的加入,公安边防部队武器装备的科技含量和对技术、技能掌握的程度都有大幅度提升,以“技”取胜成为了边防警察完成边防战斗任务的新途径。武器装备科技含量的提升,可以大幅度地提升战斗力,增强自身战术应变能力;技术、技能掌握熟练,不仅能够增强不同作战环境下边防警察的适应和生存能力,还可以充分激发边防警察与武器装备结合的潜能。因此,以“技”取胜在信息化条件下的边防战斗中的作用愈发明显,优良的战术意识也开始借助此途径逐步显现。
近年来,边防警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受伤乃至牺牲情况时有发生,应当清醒的认识到边境地区严峻的治安形势虽是造成这种情况不可忽视的原因,但边防警察在执勤执法活动中的安全意识淡薄则是导致伤亡的根本原因。作为战术意识的重要表现形式,掌握安全距离、发挥掩体作用以及保持武力戒备的作用不可忽视。
(一)掌握安全距离
与犯罪嫌疑人员保持一定的距离,既可以预防对方“出其不意”的攻击,又可在距离上起到“缓冲”作用,理论上将这个距离称为安全距离。安全距离一般为两米,但其没有固定的长度,应当根据犯罪嫌疑人员的危险程度确定,如面对徒手的歹徒可适当缩短安全距离,面对手持枪械或人数众多的暴徒则应拉长安全距离。掌握安全距离的重点在于边防警察掌握和控制安全距离的主动权,并针对敌情变化随时调整,始终保持敌我之间的安全距离。
(二)发挥掩体作用
在战术活动中,掩体在抵御爆炸、枪械射击、车辆冲撞方面的功能显著,发挥掩体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知晓何为掩体,掩体是具备防护功能的物体,但其并不等同于遮蔽物,玻璃窗、灌木丛等遮蔽物虽可发挥遮蔽的作用,但掩身其后(中)却无法保证绝对的安全。二是善于发现掩体,特别是在执行危险系数较高的任务时,边防警察应有意识地去发现掩体,并时刻做好遇到紧急情况随时撤退到掩体之后(中)的准备。三是善于利用掩体,掩体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减小外来攻击对边防警察造成的伤害,因此一旦危险来临,边防警察应在第一时间撤退到掩体之后(中),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再组织有效的处置。
(三)保持武力戒备
武力戒备应当伴随战术活动的全过程,但武力戒备并不等于使用武力,而是武力使用的前期准备。保持武力戒备不但是对犯罪嫌疑人员的一种强有力的威慑,还是保证边防警察安全的一种预防措施。单警执行任务时,武力戒备的程度应当根据可能发生的危险适当确定,如在进行持枪戒备过程中要恰当运用扶枪戒备、腰间戒备、高(低、中)姿戒备、平肩戒备以及腹前戒备等戒备姿势;战斗小组执行危险程度较高的任务时,应当进行全向戒备,在明确不同位置或不同任务分工边防警察的戒备方向的同时,还应强调在接近、攻击、撤离等各个环节都不可放松警惕。
时间要素对战斗有重要的影响,故有“兵贵神速”之说,在行动多变、对抗形式转换快的边防战斗中,时间的单项持续性和不可压缩性决定了必须提高时间的利用率。[6]机动及时、反应及时、撤退及时是边防警察在战术活动中战术意识出众的又一表现形式。
(一)机动及时
战术机动存在并贯穿于一切的战斗样式之中,及时的机动有利于战术灵活性的提升,有利于把握行动的主动权。及时的机动体现在以下三点:首先是自身速度的提升,影响速度的因素包括时间和距离,提升速度也应从压缩机动线路长度和缩短机动时间两方面下手,具体途径包括增强边防警察自身战术动作的敏捷性,选择安全、合理的机动路线等。其次是延缓犯罪嫌疑人员的速度,时间具有不可压缩性,因此可以通过包围劝降、火力打击等方式迟滞犯罪嫌疑人员的行动。最后是把握最佳的时机,边防战斗多为警组协同作战或与其他单位联合作战,这对战术行动的协调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时机又是协同的关键因素,因此要把握好机动的时机,以提升边防战斗的整体效能。
(二)反应及时
反应及时即临危反应动作及时,临危反应动作包括两大类,即犯罪嫌疑人员持凶器时的临危反映动作和犯罪嫌疑人员持枪时的临危反应动作。当犯罪嫌疑人员持凶器且距离较近时,可采用快速闪避、双手隔挡其持械手臂等方式;当犯罪嫌疑人员持凶器且距离较远时,可采用快速拉开距离,在跑动中反身拔枪控制或寻求其他支援等方式;当犯罪嫌疑人员持枪且距离较近时,可采用翻滚卧倒、快速转身拔枪等方式;当犯罪嫌疑人员持枪且距离较远时,可采用就地卧倒、火力压制等方式。
(三)撤退及时
在边防战术行动中,撤退并不意味着向犯罪嫌疑人员妥协,而是一种审时度势、以撤退换取行动时间的智慧。在营区反袭击、人质劫持、反爆炸袭击等一系列特殊类型的边防战斗中,及时的战术撤退不但有利于保护群众和边防警察自身的安全,减少不必要的战斗伤亡,还有利于延缓犯罪嫌疑人员的行动,为边防警察调整行动方案,再次组织有效的行动提供时间。值得注意的是在战术撤退过程中仍需组织有效协同动作,且不可使犯罪嫌疑人员脱离我方的实际控制或监视范围。
[1]尹伟.论警务战术[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4(6):29-34.[2]靳娟娟,金天义.新疆边防管理与边防建设[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365.
[3]郭宝.民族宗教与公安工作[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107.
[4]王保安.边防战术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81.
[5]陈鑫.人民警察临战防卫与控制技术[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20-34.
[6]杨志远,彭艳眉.战术学[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2:132-136.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of Manifestation Patterns of Border Police Tactical Awareness
Wang Long
(The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s Academy,Langfang Hebei,065000)
Tactical awareness,as an abstract ability,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ominating tactical behaviors of the border police in the border battle.The key in tactical awareness research is to identify manifestation patterns of tactical awareness and find solid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cultivating and evaluating tactical awareness of the border police.A large number of basic police tactics theories are investigated to come up with an idea that political sensitivity,tactical legitimacy,tactical security and tactical timeliness can be taken manifestation patterns of border police tactical awareness.
border police;tactical awareness;manifestation patterns
E157,E847
A
1671-5101(2016)01-0072-04作为维护沿边沿海地区社会稳定和治安秩序的重要力量,边防警察担负着出入境边防检查、边境管理、缉私缉毒以及边境地区反恐维稳等任务。战术意识作为一种能够决定边防警察选择合理、恰当的行动方法的思维决策过程和心理活动,其对边防警察在边防战斗过程中的战术行为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但“战术”和“意识”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战术意识研究的关键就是要找准、理清战术意识的表现形式,并以此为依据为边防警察战术意识的培养和评价找到坚实的理论支撑。因此,对边防警察战术意识表现形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王泓)
2015-11-10
本文系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培育工程资助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P201504)。
王龙(1988-),男,河北保定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2013级兵种战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陆地边防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