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亚平 赵 芳
1)河南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平顶山 467000 2)河南鲁山县张官营镇中心医院 鲁山 467324
高危产妇产后抑郁症的人际心理护理效果分析
毛亚平1)赵芳2)
1)河南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平顶山4670002)河南鲁山县张官营镇中心医院鲁山467324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高危产妇;人际心理;护理
产后抑郁主要是指产后7 d内产妇出现不合并精神症状的抑郁,主要表现为产妇分娩后情绪低落特征的精神障碍、多合并行为、思维变化及躯体症状,病程较长,严重者不仅会影响产妇身心健康,且会给婴儿护理及家庭和睦生活带来不稳定因素[1]。产后抑郁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产妇具体情况并予以分析,从而开展适当人际心理护理。本研究对本院诊治的92例产后抑郁症高危产妇分别给予不同护理方案,根据其抑郁症状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08—2014-08本院诊治的92例出现产后抑郁症高危产妇,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年龄20~38岁,平均(24.26±1.56)岁,孕周38~42周,平均(40.26±1.03)周,体质量60~78 kg,平均(65.26±2.12)kg;研究组年龄20~40岁,平均(26.32±1.96)岁,孕周39~42周,平均(41.23±0.52)周,体质量61~80 kg,平均(65.85±2.32)kg。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27例,大专至本科32例,本科以上33例。2组产妇年龄、孕周、体质量及受教育程度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予产科常规护理:健康知识宣教,保持住院环境卫生,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运动计划。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人际心理护理:(1)护理人员通过恰当的沟通方式主动积极与产妇交流,充分了解其抑郁症前后生活中人际交往变化情况(如丈夫、父母、公婆、朋友等),对其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并分析,找出产妇抑郁与哪一类关系相关。通过合理沟通让产妇了解并正视自身存在的抑郁症状,鼓励产妇主动参加人际交往活动。护理人员在征得产妇同意后,根据其实际情况拟行相应护理干预计划。(2)护理人员针对产妇发生抑郁症的人际问题种类进行确定,了解产妇不同人际关系问题后,采取针对性护理方案(如澄清、交流分析、角色扮演、鼓励产妇情况表达)进行干预。(3)巩固已取得治疗效果,再次评估制定的干预目标,通过交流了解产妇生活中遇到的人际交往问题及个人看法;回顾性分析产妇对人际问题的主观看法及处理方式,使产妇了解抑郁症再次发生可能性及预防措施。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参照《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定患者抑郁心理改善情况,共分为4个维度:精神性情感症状、躯体性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抑郁心理障碍,分值介于20~80分,得分与抑郁程度呈正比[2]。应用美国医学研究所研制的生活质量量表(SF-36)测量评判抑郁症高危产妇的生活质量情况,主要分为活力、体能、情感职能等7个方面,分值介于0~100分,得分越高护理效果越明显[3]。
2结果
2.12组产妇护理前后SDS评分改善情况2组产妇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护理后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护理后组间比较,研究组SDS评分降低幅度更佳,且优于对照组护理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产妇护理前后SDS评分改善情况±s,分)
注:与护理前组内比较,@P<0.05,@@P<0.01;护理后组间比较,#P<0.05
2.22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2组产妇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均高于护理前,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护理后组间比较,研究组生活质量提高幅度更佳,且优于对照组护理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s,分)
注:与护理前组内比较,@P<0.05,@@P<0.01;护理后组间比较,#P<0.05
3讨论
产后抑郁是一种常见产后精神卫生疾病,大多数产妇产后均会发生不同程度产后抑郁症,其发病机制主要与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相关[4]。产妇一旦发生抑郁症,病情严重者易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照顾新生儿能力,对母婴双方均造成严重负性影响。产后护理干预质量对产妇抑郁症状持续时间及改善程度具有重大影响,因此选择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对产后抑郁高危产妇具有积极改善作用。
护理干预治疗中的人际心理护理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短程心理治疗,是针对抑郁患者自身需要而设计的心理治疗[5]。其目标是改善患者当前人际功能,即通过让患者学会把情绪与人际交往联系在一起,从而利用适当的人际关系调整和改善抑郁症状[6]。本研究中通过对本院确诊的92例产后抑郁高危产妇分别实施不同护理方案,根据其抑郁症状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旨在为日后临床开展产后产妇抑郁心理护理提供科学参考。
本研究结果显示,虽然2组产妇经相应护理后抑郁症状及生活质量均较护理前发生显著改善,但是应用人际心理护理的研究组抑郁症状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较产科常规护理后对照组更佳,且优于护理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这一结果有效验证上述人际心理护理的积极应用理论。同时该研究结果与苟文丽、徐惠萍等[7-8]临床相关实验成果类似,进而验证人际心理护理的积极性、可行性。人际心理护理是专门针对抑郁症患者治疗需求而拟行的心理治疗方案,可帮助产后抑郁高危产妇从抑郁状态中恢复,并具有防复发作用。人际心理护理首先通过积极主动沟通以充分了解产妇抑郁前后人际关系变化情况,然后认真分析交流过程所得资料对产妇人际关系给予适当调整、修改,从而帮助患者从急性发作中恢复过来。由于本研究实验样本量较少、时间较短,因此未对产后抑郁高危产妇经人际心理护理后其对新生儿护理能力改善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还有待进一步临床实验探索予以验证。
综上所述,产后抑郁症高危产妇应用人际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排解其抑郁症状,同时能够改善产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4参考文献
[1]乐小丽,童晓香.产后抑郁症高危产妇的人际心理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4):167-168.
[2]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杂志社,1999:127-130.
[3]翟书涛.妇女精神卫生[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192-212.
[4]何可.产妇心理护理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7):1 672-1 673.
[5]夏海鸥.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 351.
[6]汤莉梅.分娩过程中产妇心理问题分析及心理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2):94-96.
[7]苟文丽.分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0-52.
[8]徐惠萍.探讨心理护理在产妇分娩过程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4(2):138-139.
(收稿2015-08-12)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14-013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