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圆形标志中,一个裤装轮廓代表男性、一个裙装轮廓代表女性,还有一个一半是裤装一半是裙装的轮廓代表跨性别人群(心理性征和身体性征不完全一致人群),而这个圆形标志上写着“性别友善厕所”字样。
近日,一则“北京出现了性别友善厕所”帖子刷爆了朋友圈。不少网友很好奇,这样的厕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是不是给跨性别人群贴标签?本刊记者走访发现,不仅北京数十家咖啡厅、酒吧的卫生间加上了这一标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北京办公室等机构的厕所也“改头换面”,贴有标志的厕所对所有性别开放。
“厕所什么性别都能用”
15日下午3时许,记者来到位于朝阳区三里屯路上的一家酒吧,该酒吧仅有一个厕所,厕所门上贴着“性别友善厕所”标志,打开厕所门,厕所内部设置与普通厕所并无差异。
该酒吧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因为酒吧位于三里屯区域,来酒吧消费的顾客中国人、外国人均有,性别友善厕所标志大约在5月份贴在厕所门上,因为酒吧只有一间厕所,贴了标志后,顾客还像原来一样正常使用,“偶尔有一些顾客觉得比较新鲜,会问为什么贴这个标志。”该名工作人员称,因为该标志在国内鲜有,所以会询问标志的几乎全部为中国顾客,“因为这个标志外国也有类似的,外国顾客并未觉得很新鲜。”
位于东城区方家胡同内的一家咖啡厅中,也设有一个性别友善厕所,同三里屯酒吧的厕所情况类似,在这家咖啡厅,也只有一间厕所。改造成性别友善厕所前,该厕所也为男女共用厕所。
在这家咖啡厅内,性别友善厕所的标志并未直接被贴在厕所门上,而是贴在咖啡厅的正门玻璃上。咖啡厅顾客吴小姐表示,可以接受性别友善厕所这种改变形式,此外,她认为,性别友善厕所会为更多人提供方便。
随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一位工作人员证实,开发计划署在北京的办公室里厕所门上近日贴上性别友善厕所标志。“不管什么性别都可以使用这个厕所,里面也有一些设计的改变。”该工作人员介绍说,因为担心女性看到男士的小便池会有一些不舒服,所以在性别友善厕所中安装的为一般家庭使用的马桶,此外其他设备同普通厕所没有区别。
设立初衷源自如厕尴尬
据了解,近期被大家关注的性别友善厕所活动项目为北京一家NGo机构纪安德咨询中心发起,纪安德可持续发展项目主管杨刚介绍,设置性别友善厕所的想法,源自一个朋友超小米的亲身经历。
杨刚表示,超小米的生理性别是男生,平时穿着比较女性化。“去年底的时候,他在商场的厕所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杨刚称,该日超小米进入男厕所后,在准备使用小便池时,被保洁人员发现,引导他去女厕所,然而当超小米进入女厕所后,工作人员把保安叫来,还对他进行了很长时间的说教。
杨刚称,类似超小米一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此外一些父母带着小朋友上厕所时,以及带着年老的父母如厕时,也经常在选择哪边厕所,产生困扰。
经过同很多人的讨论,杨刚认为厕所的设置也是一种观念的问题,希望设置性别友善厕所后,让大家意识到男性女性是多元的,不是单纯的男和女这样简单的分化。
杨刚称,从5月份开始的,同周围人分享了设置性别友善厕所的想法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一些公益组织、商户如咖啡厅、酒吧、餐厅等都加入进来,一些人在看到这个标志后,也自发联系他们想要加入。
焦点1 “噱头”是否大于实用性?
记者了解到,目前宣布加入项目的约有30家机构,主要为咖啡馆、酒吧、NGo等。这些机构很多厕所已是男女通用厕所,只需加上标志和做简单的改造。
记者实际体验了几家“性别友善厕所”后发现,如厕体验跟普通厕所其实并没有很明显的区别。而人流更多、已经建成男女分开形式的商场厕所,改造成本高,目前没有出现在名单之上。
这个“性别友善厕所”是否噱头大于实用性?
杨刚对记者回应,性别友善厕所的改造也并非挂一个牌子就完事,会根据大家需求改进。“男性可能看到卫生巾会不舒服,很多女性可能不喜欢看到男性的小便斗,便池的选用要考虑。而一些维护细节,如增加清洁频率、用带盖子的垃圾桶、方便为小孩换尿片等也会给予考虑。”
杨刚认为,目前,性别友善厕所更多地出现在商户的独立厕所中,类似大型商场的厕所并未加入,“因为商场厕所比较多,如果都建立这样标志的厕所,工程量会比较大。”
“这是一个观念的推广,并不是要强制让所有地方来使用这个标志,但已经在与一些大型的单位接触,希望之后会有更多的合作。”杨刚说。
焦点2 会加剧“身份歧视”吗?
“中性卫生间”最早出现在泰国,是专门供有变性倾向的男性使用。而随着发展,“中性卫生间”逐渐成为男女都能使用,残疾人、老幼可以在异性家属陪同下进入的卫生间。在国外一般用“男、女,中间加个轮椅”作为标识。
记者梳理发现,重庆、上海等多地都出现了“无性别”厕所。不过针对的多是残疾人群或者需要他人陪护的人群。大部分对空间、无障碍设施进行了增设。
重庆市环卫局设备科一工作人员告诉本刊记者,在重庆无性别公厕数量大概占公厕总量不到10%,“这些厕所主要集中在重庆繁华地区,使用率还可以。”
不少网友也对北京出现的“性别友善厕所”表示质疑,“既然设施细节与普通厕所相差无几,打出这样标识无异于给‘跨性别人群”贴标签,从而加剧身份歧视。
事实上,在几年前,中国台湾世新大学已启用“性别友善厕所”,厕所内有小便斗、蹲式和坐式马桶,且均加装隔间和厕门,男女都可用,相当保护隐私。校方对媒体表示,厕所设立初衷是为了照顾“跨性别”的孩子。
那实际效果又如何?世新大学一学生对记者表示,一般使用性别友善厕所的都是男生,因为该层厕所足够女生使用,所以一般女生不会进入性别友善厕所。
针对“加剧身份歧视”的说法,杨刚予以否认,“厕所设立初衷是为了推动性别的友善,为了推动社会观念的进步。”
对于目前性别友善厕所标志引发的“歧视”争议,杨刚回应一半是裤装一半是裙装的轮廓是想让大家意识到性别多元,“如果有更好的想法,标志也可以完善。”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和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讲师夏增民均表示,性别友善厕所的设置,是一种进步的表现,现在全国不少地方都出现了这种厕所,也有不少人在呼吁这种厕所的出现。从实用角度来说,这有效解决了女性卫生间严重不足的情况,充分利用了公共空间。
“性别友善厕所也是一种性别观念的变化,以前我们性别是严格的两分化,但其实人的性别是多种的,现在很多学者也对性别进行了重新的划分,性别友善厕所的出现,一方面促进了性别平等,也能够让更多人认识到性别的多元化。”夏增民说。
夏增民表示,不过如果这种厕所的出现,单作为一种公益推广,是很难得到积极响应的,容易流于噱头,大多数人在使用时,可能也是出于方便,不会太大意识的提高。
夏增民建议,最好的办法是让相关部门,如城市规划、环卫部门等,在卫生间布置上有意识地去推动这种厕所的建立,“现在普遍的做法是女性卫生间的位置和男性卫生间进行3∶1的分配,有了无性别卫生间我觉得能方便更多的人。”
夏学銮则建议,如果涉及老人小孩使用,可以增大空间,设计一些扶手。如果父亲带女儿上厕所,也可给父亲回避的一个空间。
本刊整理自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