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很“雷”的表白方式

2016-08-01 23:58那根乔
北方文学·中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亲人乡土

那根乔

摘 要:本文是在认真品读诗人作品集的基础上,重点赏析《亲人》这一篇,大量引用相关诗篇做例子,使诗人的情感思想集中、统一,情感更真,诗意更浓。人是情感动物,不经意间会被一句话、一首诗、一篇文章、一部作品深深打动,对于笔者来说,雷平阳的《亲人》,就是这样一首简单却又让人感动的诗,忍不住为它写下注脚,和更多的读者分享。

关键词:雷平阳;《亲人》;乡土

雷平阳,谁?出版社会这样介绍他:“雷平阳,1966年秋生于云南昭通市昭阳区土城乡欧家营。当代诗人、散文家,出版诗集《雷平阳诗选》《云南记》《出云南记》、《雨林叙事》《山水课》,散文集《云南黄昏的秩序》《我的云南血统》和《雷平阳散文选集》等多部,曾获华语文学大奖、2006年度诗人奖、鲁迅文学奖等奖项。现居昆明,供职于云南省文联。”如果让诗人介绍自己,他会这样说:“石头的模样,泥巴的心肠,庄稼的品质”。在读过雷平阳的几部诗集和部分散文之后,我觉得他是一个很忠诚的儿子,忠实于大地和父母、诚实地写作和抒情。在他的诗中,有很多是对乡土的怀念,特别地明显,其中有一首诗,我非常喜欢,是典型的雷平阳的叙述方式,这首诗叫做《亲人》

一、一种很“雷”的表白方式

我给本篇文章起名为《一种很“雷”的表白方式》。我觉得这首诗把对乡土的爱,用一种极端的方式进行了表达。因为我们知道,每一个诗人心中可能都有一个乡愁,像余光中有他的乡愁,他用的是一种优雅的方式表达,但是平阳用了很“雷”的方式,一种直白到极端的方式,干净纯粹;又用一个从大到小的完整收缩过程来说乡愁,是独特的。

“表白”一词容易让人联想到一幅很温馨的画面:在漂亮的餐厅里,害羞的女孩正在接受紧张的男孩的求爱或求婚。而我认为乡土就是雷平阳的情人,《亲人》是他写的一封情书。曾经雷平阳在和胡秋野的谈话中说过:“我对我的乡土,对我的亲人有一种丧心病狂的、狠狠的爱。” 所以把故乡和雷平阳比作一对恋人毫不夸张。世界上的爱情有很多种,表白的话语和方式也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感动。

二、“丧心病狂的、狠狠的爱”

雷平阳在表达的时候,能够真诚的、能够把自己批驳干净。从“云南省”、“昭通市”、“土城乡”到“我的亲人”,他说,这是“逐渐缩小的过程”,而我想这应该是逐渐深入的过程。诗人用了四个“我只爱”,来向让他生存的大地和给他生命的父母致敬、致爱,一步步地抵达了内心最深处。

(一)“我只爱我寄宿的云南”

雷平阳已出版的作品集当中,如《云南记》、《云南黄昏的秩序》、《我的云南血统》等,很显然,“云南”是诗人写作的源泉,他笔下的文字大多是他亲眼所见的关乎云南的山、云南的水、云南的人和云南的事。他的文字有一种云南大山里的山民的淳朴和敦厚,有一种别人所没有的温情和对土地的眷恋。

曾经有人问雷平阳,为什么一直在写云南?他说:“消失着和已经消失的少数民族文化,云南是集中了多样文化的地方,我尽可能为区域文明保留一个诗歌谢幕,所以我才不断奔走于滇南的佤山、基诺山、怒江之间。没有人叫你,没有人要求你,自己不写写这片土地,总觉得对不住它。我写云南的另一个原因是,以前强调人们开天辟地、改造世界的能力,云南是一个泛神论的地方,但知道敬畏的诗人很少,我们要维护自然的秩序,让我们有道德、有标准、有秩序。”也就是说,雷平阳有一个自己的基本的创作观念:“有了天空值得敬畏,有了英雄值得崇拜,有了你大地就有了肌肤相亲。”他还曾立下宏愿:“对云南的几条江和几座神山进行调查,进而为之立传。”从《昭鲁大河记》、《河流之二》、《基诺山上的祷辞》、《大江东去帖》、《过澜沧江》、《渡口》等作品中,我们看到了诗人为实现这个愿望而做的努力。

(二)“我只爱云南的昭通市”、“我只爱昭通市的土城乡”

雷平阳生于并成长于云南省昭通市土城乡,虽然后来一直在昆明生活、工作,但是相比于他的土城乡、他的昭通,他至今写昆明的诗出奇地少。朋友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说,“因为每个人都会有那种记忆的地方,就在自己的背后,你想甩开它也甩不了,像鬼魅附体一样,永远在你的身体里面”,“我从小生活的云南的那个地方,那是一个该冷就冷,该热就热,山该高起来就高起来,该跌宕起伏的时候,像悬崖绝壁就下去了”,“所以我依然往老家走,往那一个就像胡子拉碴的、像邮票大的地方走”。

土城乡是一个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的地方,但是诗人从来没有嫌弃过自己故乡的贫穷。曾今有个朋友举办个人关于农村题材的摄影展,大多照片反映了农村的落后和农民的苦难。这个朋友把雷平阳请来,想借他农村诗人的身份,宣传宣传自己的作品。没想到看完照片后,雷平阳特别生气,便不顾朋友的面子,指责他说,农村里并不都是双手举上天向上帝求救、眼里空无一物的孩子,如果都是那样的话农村早就完了。贫穷固然让他痛彻心扉,但是快乐也让他成了一个小神仙。撂下狠话就愤然离去了。

贾平凹在《我是农民》这篇文章中写过一句话:“真正的苦难在乡下,真正的快乐在苦难中。”和雷平阳的心情不谋而合。看文学史,我们知道在农村的生活经历是作家创作的一个源泉。在他们的笔下,农村不仅仅是落后的、苦难的、死寂的,更是单纯的、快乐的、有生命力的。比如沈从文、汪曾祺的小说。

(三)“我会只爱我的亲人”

对亲人的爱是《亲人》这首诗的起点和落脚点。诗人与自己的亲人同呼吸、共命运,对他们有责任、有当担,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这份爱隐藏最深,来得最猛烈,任何语言都显得太苍白,那就让我们来读诗吧。

我一生最大的梦想/——做一个山中的土司/有一箭之地/可以制定山规/可以狂热信仰太阳和山水/信仰父亲和母亲…… ——《春风咒》

我一生也不会歌唱的东西/主要有以下这些:……至亲至爱者的死亡…… ——《底线》

母亲,就在昨夜,我看见你/坐在老式的电视机前/歪着头,睡着了/样子像我那九个月大的儿子/我祈盼这是一次轮回,让我也能用一生的/爱和苦,把你养大成人。 ——《母亲 》

我现在所处的世界,已经是另一个了。给他的墓上/添完最后一捧土,叩过三个头,转过身,我对朋友说/——诸位,以后见面,请别喊我编辑或诗人,我只是孝子/一个只能去菩萨面前,继续哭泣的,他的二儿子/我试图给他写句墓志铭:“他的一生,因为疯狂地/向往着生,所以他有着肉身和精神的双重卑贱!”/这个念头终被放弃,我将它写在这里,如果可能/不妨作为我将来的墓志铭。他这个农夫/和我这个诗人,一样的命运,难以区分 — —《祭父帖》(307行)

差不多每年我都要回一趟欧家营,尽管它的线性的、看不见更多希望的变换,带给我的苦楚比欢快还多,可它还是像一个由蜂蜜营造出来的漩涡,其吸力也许引不回一只飞鸟,却能牢牢地把我卷回。我得探视父母,土地之慢,一再为他们的苍老提速;土地一直在向上升,他们一再地在矮下去……去看他们,是孝道,更是慈悲;是一代人在另一代人身上觉察孤独与无助,更是两代人在一块共同排演历久弥新的生死话剧。血液中潜藏了无数道别与相守,只有一次次地用行动去表达,它们才属于生命。我的头发白了,父母的头发还会黑吗? ——《土城乡鼓舞》

三、“我的爱狭隘、偏执,像针尖上的蜂蜜”

在字典里面,“狭隘”、“偏执”是两个贬义词,古人云:物极必反。当诗人对亲人爱到极致的时候,才会“狭隘”、“偏执”。可是谁能责备这种爱的狭隘偏执呢?恐怕只有诗人自己吧。我们大多数人总是不敢或不能表达对亲人的关爱,很难想象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的人,他还能爱别人、爱这个社会吗?这种狭隘偏执的爱是最真诚的爱,“就像针尖上的蜂蜜”,晶莹、甜蜜。

四、“耗尽了我的青春和悲悯”

一定意义上,“青春”就是时间。当大山里走出来的青年经历了城市的浮华、当曾经的儿子成了父亲、当曾经的父亲离开了人世,藏在内心最深处的爱才慢慢浮出水面。就像时间越久,酒越香醇一样,经过了时间考验的爱,更浓烈。

有苦难就会有“悲悯”。雷平阳有几句诗写到故乡:“辽阔的昭通坝子,水稻和蜻蜓翅膀下的路/越野车一再熄灭,坑连着坑,我们仿佛是去造访山顶洞人/从昭通诚出发,五公里路,用时近两小时。”要想富,先修路。土城乡的交通这么不方便,我们有理由相信,那里农民的生活很艰苦。昭通处在地震带上,多灾多难,经历2014年8月“大地震”的鲁甸,还正在重建家园。

贫瘠的土地、故乡的苦难、至亲的衰老和死亡,造就了诗人一颗悲悯之心。因此,苦难、衰老、死亡的话题常常出现在他的笔下。雷平阳最新的作品集《山水课》中,收录了125首诗,据我的统计,出现“死亡”、“死”等字眼的有48首,其中还不包括“埋葬”、“鬼魂”、“亡”等,与死亡有关的词。涉及这么多与死亡有关的诗句,并不说明诗人悲观,消极。恰恰相反,读他的诗歌,我们就知道,正是因为他经历了太多人的死亡,他太知道死这回事了,所以他会更加珍视每一个有生命的东西,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尤其活着的亲人。

“耗尽”两个字道出了诗人对自己的乡土“不抛弃、不放弃”、水乳交融的亲密关系。 当得知鲁甸发生大地震的消息后,雷平阳立马组织自己诗歌界的名人朋友进行募捐,还举办了个人书法展和慈善拍卖会,把所有筹集的资金都捐给了家乡。这一个个过程真是“耗尽了”他的“悲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五、结语

当代著名评论家谢有顺曾经这样总结《亲人》,他说:“这首诗,并非单纯书写乡愁或昭示对故乡的爱,它更是诗人本身的写作象喻:‘这逐渐缩小的过程,意味着诗人在现实面前变得越来越锋利,情感也扎得越来越深,持续地在一个细小的角落挖掘下去,这样的写作便能让我们读到一种精神的刺痛感,它是自我的告白,也是面对世界的宣言。”这样,《亲人》的意义又上升了一个高度,阅读就像一次探险的旅途,我们不禁感叹文学的魅力。

注释:

胡秋野:《六零派文学对话录》,商务印书馆,2012年2月,第240页。

雷平阳:《山水课》,作家出版社,2015年3月,第150页。

同上,第35页。

同上,第6页。

同上,第193页。

同上,第296页。

雷平阳:《山水课》,作家出版社,2015年3月,第190页

谢有顺:《文学的常道》,作家出版社,2009年1月,第22页。

参考文献:

[1]雷平阳.山水课[M].作家出版社,2015,3.

[2]胡秋野.六零派文学对话录[M].商务印书馆,2012,2.

[3]谢有顺.文学的常道[M].作家出版社,2009,1.

猜你喜欢
亲人乡土
清季乡土教科书的编撰与审定
你是我的亲人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亲人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乡土中国
亲人(连载二)
写自己的亲人
亲人
芬芳乡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