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训》中的诚信思想对现代大学生的启示

2016-08-01 06:45师雪阳
大观 2016年7期
关键词:诚信道德大学生

师雪阳

摘要:冯友兰《新世训》一书对青年道德修养从多方面做了细致的探讨,同时注重道德与非道德的生活教训,其中很多思想在当今社会仍有意义,如其中的诚信观提倡外在的成功和内心的和谐统一,值得现代大学生深入思考。

关键词:《新世训》;诚信;道德;大学生

一、成书背景和对大学生的意义

1940年,冯友兰出版了“贞元六书”的第三部《新世训(生活方法新论)》,这是抗战前他应刊物《中学生》之邀发表关于青年修养这类文章连载后合编而成。晚年时冯友兰在《三松堂自序》中回顾说:当时我想,这一类的文章,在旧时应该称“家训”,不过在以社会为本的社会中,读者的范围扩大了,所以称为“世训”。现在看起来,这部书主要讲了一些处世术,说不上有什么哲学意义,境界也不高,不过是功利境界中的人的一种成功之路。[1]

冯友兰认为此书仅探讨功利境界,但在此书形成的三四十年代工业发展,“现代化”“工业化”已经进入当时学者们的视野,冯友兰也提出诠释传统德行以适应现代世俗社会的个人伦理教训。而且此书是专为青年所写,讨论的不是高深的哲学问题,而是人人都可借鉴的伦理思想,对于思想观念处于变化剧烈时期的大学生也有启示意义。

二、道德的划分和意义

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追求成功成了青年人普遍接受的价值取向。回想到冯友兰在《新世训》中提出的“生活方法新论”,就提倡用现代化的伦理观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新世训》一书最突出的特色就在于在道德和不道德之间划出了一块非道德的领域。关于“道德”、“不道德”和“非道德”三种伦理学概念我们可以做如下划分:人们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为有利或有害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即道德或不道德的行为,而所谓非道德行为明确指向那些不是由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的行为,本身既不可能和不应当进行善恶评价也无道德意义的行为。

人们习惯对所有行为都进行道德评价,认为凡事要么道德要么不道德,追求功利常被批判;而非道德领域将人从“天理”和“人欲”的冲突中解放出来,这是对传统文化的巨大创新。对于大学生来说,非道德领域的意义在于告诉我们可以追求功利但绝不可以用不道德的手段,必须要坚守道德底线。

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中,一定要重视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守住道德底线,从崇高回归平凡,将道德教育落在实处,而不是谈一些空洞的大道理,从而减少青年人的道德沉重感,让其自觉培养道德情操。只有坚守道德底线,才能进一步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也才能保证大学生日后能成功地立身处世。

三、诚信思想对大学生的意义

《新世训》同时注重道德和非道德的人生教训,这也正是本书的一大特色。比如《存敬诚》篇中,将“诚”既看做是为人处世的道德要求,又看做是超凡入圣的非道德修养途径,值得我们深思。

诚有“不欺”的一层意义。信与诚有密切的关系,信注重不欺人,诚注重不自欺。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冯友兰也认为,诚信在任何社会都是不变的道德,如果一个人在社会上无信,那么没人愿意同他来往共事,他即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因此诚信是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对于大学生来说,诚信应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必须要坚守的道德底线。

然而当下大学生的道德状况却不容乐观。考试作弊、论文抄袭、学术不端、撒谎、逾期不归还助学贷款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行为不但对学业产生危害,也会对大学生走向社会后造成不良影响。近年来大学生因毕业论文造假而无法按时毕业从而无法履行协议正常就业;因为没有按时归还助学贷款,在成家立业的关键时刻无法申请到贷款等事件频发。与其尝到苦果后追悔莫及,不如及早培养自己的诚信意识;学校和家庭也应把诚信作为最基础的重要道德加强教育,让大学生在面对道德抉择时能将诚信作为是非判断的标准,并将诚信作为成功的基石坚守底线,我们的社会道德风气也会因此而提升。

冯友兰还将“诚”作为个人修养的非道德手段。诚有不自欺之意,不诚信的作为不仅会损害他人并妨碍个人成功,也会对大学生的心理造成损害。不诚信不但要欺骗他人,还要欺骗自己,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和性格扭曲。健康的人格是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应将诚信作为培养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径,坚持不懈地自我完善。

此外冯友兰将诚与敬联系起来。诚有真诚之意,敬指人时常提起精神专一地做事,诚敬对于大学生来说,就是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业等有意义的事当中,专心致志,朝气蓬勃,为了目标和理想努力奋斗。然而现代社会风气浮躁,很多大学生也深受影响,心浮气躁,缺少专一的目标,不肯沉下心来刻苦钻研,荒废时光,萎靡不振。冯友兰写道,无论是政治家、军事家、工业家、商业家或是学问家,总有“一段真至精神”和“虎虎有生气的力量”贯注在他的全副事业或整个作品内,稍有精神不贯注,即会有“败笔”产生。这种诚敬的精神力量也是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对当今的青年人来说,不仅希望取得外在的成就,也期望达到内在的和谐幸福,诚敬也体现了这种内外合一的追求。

四、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伦理道德研究方法

冯友兰于192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他学贯中西,融汇古今,并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作为哲学家的自期和新理学体系建立的初衷。

《新世训》所讨论的生活方法虽以宋明理学为核心,但具体阐述时又对比古今、借用中外的各家的哲学伦理思想深入比较分析。比如在《尊理性》一篇中,创造性地引入西方的理性精神,结合宋明道学思想来指导人们现实的道德生活,并援引孔孟、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代表理念;在论述冲谦这种人生态度时,先后引用《论语》《易传》《老子》中的言论,更运用了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思想和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论述社会的发展。在本书中还时常借今事说古训,将传统的伦理观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落脚点。比如在解说中道时连举了发财、求学、打仗等三个现实事例,这样的情况不胜枚举。

当今的大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条件,在学习西方的先进理念的同时,也应该不忘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吸取精华、批判糟粕、融汇中西;将传统文化中的伦理思想用现代生活的具体情境更加鲜活的阐释,“阐旧邦以辅新命”;如何让传统的伦理思想指导现代生活中面临的问题,这些都是当今青年知识分子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对个人来说,也可以如同冯友兰那样,青年时期习得的大智慧让人在前进道路中获得不一样的洞察,体会不平凡的境界,感悟内外合一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冯友兰.三松堂全集(第1卷)[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22.

[2]冯友兰.新世训(生活方法新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3]邓联合.冯友兰<新世训>: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的理性化转换[J].南京社会科学,2008(02):36-41.

猜你喜欢
诚信道德大学生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跟踪导练(五)(2)
大学生就业趋势
道德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道德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