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歌剧魅影》的对比赏析

2016-08-01 06:45杨梓虂
大观 2016年7期
关键词:对比赏析

摘要:本文以三部《歌剧魅影》的舞剧作品对比赏析三部脱胎于原剧的《歌剧魅影》创作于不同时代,作品的呈现多有不同,无论是内容、主题思想、都紧跟时代背景的发展,作品的背景、音乐、舞台等都在不断地进步与完善。但最终主题思想都回归于善必胜恶,诠释人间的真善美将是人类永恒不变的追求。

关键词:对比;赏析

一、作者简介

加斯东·勒鲁,1868年5月6日生于巴黎,1927年4月15日在尼斯去世,终年59岁。勒鲁一生中写了33部长篇小说,都是在报纸、杂志上连载的通俗文学作品。勒鲁涉足侦探推理、荒诞、历史、政治、科幻、幽默、恐怖小说等各个领域。他曾在《晨报》当过新闻记者。日俄战争时,他常驻彼得堡。他的作品如《黑衣夫人的芳香》、《歌剧院幽灵》、《黄室奇案》等很有名,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

二、原始内容

勒鲁于1911年发表的这部介于侦探小说和荒诞小说间的作品,从一个记者的角度,讲述了发生在宏伟壮丽的巴黎歌剧院的一个“鬼故事”。问世至今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和音乐剧,成为悬疑作品当中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第一人称写作,身为记者的作者随着调查和采访的深入,讲述了宏伟壮丽的巴黎歌剧院里闹鬼的故事。克里斯汀本是剧团的一名默默无闻的小演员,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她顶替剧团生病了的首席女演员卡洛塔上台演唱。她那天使般美妙的歌声立刻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她旋即成为巴黎剧坛的新宠儿。 克里斯汀之所以能够有如此出色的表演,是因为有位神秘的老师暗中教授克里斯汀歌唱。这位被克里斯汀称作“音乐天使”的老师其实就是巴黎歌剧院人人谈之色变的“歌剧院幽灵”。

“歌剧院幽灵”的真名叫埃里克,是个集音乐家、建筑师和魔术师于一身的奇才。然而不幸的是,他的面孔被毁了容,外表极其丑陋,所以他不得不戴上面具,栖身于巴黎歌剧院迷宫般的地下室中,他使出一切鬼魅伎俩想要获得漂亮动人的克里斯蒂娜的爱,仅仅是为了能过上像常人一样的生活。由此,作者对埃里克的不幸寄予同情跃然纸上,使爱情悲剧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三、不同版本进行比较研究

(一)创作体裁与人物设定

《歌剧魅影》是一部安德鲁·洛伊·韦伯作曲的百老汇音乐剧。1986年在伦敦首演,本剧尊重原剧中的角色设定,主要人物有克里斯汀、埃里克和拉乌尔,由麦克尔·克劳福德和莎拉·布莱曼担任男女主角,是史上最成功的音乐剧之一。

《夜半歌声》1937年版是由马徐维邦执导的电影,影片以反封建争自由为主题,塑造了宋丹萍、李晓霞、孙晓欧、绿蝶等有血有肉,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由金山和胡萍出演。

张国荣主演的《夜半歌声》于1995年上映,由于仁泰翻拍1937年版的《夜半歌声》。这部电影沿用了徐维邦电影版本的故事梗概,宋丹萍和杜云嫣两人的爱情在电影中成为一条主线,由韦青这个学徒角色慢慢回忆牵引出来。张国荣和吴倩莲、黄磊的演绎诠释的唯妙唯俏。

(二)故事内容

三部作品中,音乐剧《歌剧魅影》与原著的情节大致相同,讲述发生在巴黎歌剧院的一个神秘而凄美的爱情悲剧。克里斯汀本与埃里克的爱恨交织,结尾最纯美的爱化解了一切邪恶的仇恨;

但在两部电影版本中,男主人公以话剧演员的身份出场,并与女主人公相恋,但遭到外界因素的横加阻挠,并被残忍毁容。此后他无颜见人,只得藏匿戏院顶楼,假传死讯,断绝女主人公的念想。但得知消息后女主人公却精神失常,二人更是不得相见。虽然容颜虽毁,但歌喉依旧,每到夜晚,便忍不住引吭高歌,来到戏院流连的女主人公便在歌声中得到安慰。十年后,一位青年男演员结识了女主人公,毁容的男主人公不仅在艺术上帮助青年,还指点他去安慰女主人公。最终,在与恶势力斗争中,男主角挺身而出,报仇雪恨并葬身火海。

从电影情节中可以看出与原著的故事情节有不同,但是宣扬内心美好的主题思想却始终未变。

(三)独特之处

音乐剧版《歌剧魅影》以倒叙的手法,从巴黎歌剧院的拍卖会上展示开场,时间回到1911年的巴黎。剧中排演《汉尼拔》《唐璜》等作品,展示了剧中剧的表演手法。其中的音乐也以小提琴与大提琴复协奏曲为模范,再将音乐剧里多首知名的主题:“假面舞会”、著名的管风琴独奏段、“Think of me”、“Here in this room”、“All lake of you” 先后融入协奏曲中,组成一首紧凑动人、浪漫派音乐作品。

1937年版《夜半歌声》,剧本由田汉的润饰加工。在音乐方面,由冼星海担任作曲,插曲《夜半歌声》、《热血》和《黄河之恋》都传唱一时。影片的主演金山也是功不可没,其演出可谓出神入化、炉火纯青,脸上虽然扭曲骇人,但内心纯洁和善良却通过肢体语言清晰的传达到了银幕上,使得观众在恐怖之外更从角色身上受到了灵魂深处的震撼。全剧并未应用神怪力量来营造全片的恐怖氛围,而是赋予更大的社会意义,通过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折射出了封建势力对自由思想的禁锢与扼杀,标志着恐怖片作为一种类型正式登上了中国电影之林,

张国荣出演的这部脱胎于西方《歌剧魅影》的《夜半歌声》虽然保留了原作中的恐怖元素,但将重心放在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之上。电影在叙事和场景上都下了功夫,尤其是细微的戏剧性情节,微妙的气氛。张国荣把悲剧艺术家宋丹萍的才华,歌喉都表现的很有张力,完全摒弃了中国曲调的歌曲,大胆地尝试借鉴外国歌剧唱腔,以剧情来展示主人公的心路,赋予了年代特有的命运色彩。

四、总结

三部脱胎于原剧的《歌剧魅影》创作于不同时代,作品的呈现多有不同,无论是内容、主题思想、都紧跟时代背景的发展,作品的背景、音乐、舞台等都在不断地进步与完善。但最终主题思想都回归于善必胜恶,诠释人间的真善美将是人类永恒不变的追求。

【参考文献】

[1]柏聪.哥特因子在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分析[J].西江文艺,2016(03)

[2]王克芬,隆荫培.中国近当代舞蹈发展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杨梓虂(1992-)女 河北保定人 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2014级音乐与舞蹈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舞蹈教学教法与研究。

猜你喜欢
对比赏析
书画作品赏析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影响脚斗士与跆拳道运动项目发展因素的对比分析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英国电影中“愤青”与“暴青”对比研究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