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闽越王的贡献

2016-08-01 06:45张正线阮崇友
大观 2016年7期
关键词:西汉贡献

张正线 阮崇友

摘要:闽越王在汉初的宽松政策下,加强对外交流,利用别国的优势以补充本国的不足之处;在经济方面,结合本国特色,大力发展本国经济;扩建城市,加强军事防御措施。对闽越国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键词:西汉;闽越王;贡献

闽越,战国秦汉时代的民族。汉高祖五年,立无诸为闽越王,在汉初诸侯王国中,他的独立性是最大的。西汉初年,实行无为而治的政策,闽越王带领其士人在其国内对其国的各项事业进行了改革。无诸建立闽越国,是闽越文化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加之闽越国属于少数民族政权,因此除了享受和其他诸侯王国同样的政策之外,还享有一些特殊的优惠待遇。闽越王象中原王朝那样,在郡国并行制的政策下,带领国人,结合本国的特点,在满目疮痍的闽越土地上,开始了披荆斩棘、效法中原的创业,闽越王进行的一系列的革新,使闽越国的经济文化等在当时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一、加强对外交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西汉时,闽越国并不是一个固步自封,安于现状的民族,在春秋时期的闽越王勾践就非常注重引进人材,技术,加强对外交流的政策,因此国家得以富强。汉初无诸及其后代建立的闽越国也继承了这一优势,积极发展对外关系,吸收外来技术为己所用。无诸作为闽越国王,兼于连年作战,国力不强,人口不多的弱点,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外,还继续与长沙国、南越国保持良好的关系。在经济上能得到其他王国的帮助,吴王刘濞的势力大,经济发达,闽越王对吴王很尊重,关系和睦,除此之外,还积极引进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与当地技术紧密结合,以创造更加先进的生产工具。

闽越王及其士人善于借鉴其他先进国家的经验,但是在某些重要方面却能发挥自己的特色,建设有特色的闽越王国。闽越王位是由汉王朝册封,王位采取世袭制。根据《汉书·诸侯王表》载,汉初诸侯王可以自己设置官吏,“宫室百官,周制尔师”,而且汉王朝给闽越国以免征赋税的优待,武帝初年,仍然是“且以其故俗治,毋赋税”[1]这就使闽越国自治的权力就更大了。

福建崇安汉城出土了大量的铁制农具,这些器物与中原地区极为相似,可以肯定这是闽越国吸取了中原地区先进的制作和冶铁技术而制造的,一些先进的农具和犁铧、五齿耙等,不但在南方各越地未曾发现,甚至在中原地区也属罕见之物,可见闽越族的工匠们模仿中原铁器创造出了自己本地特有的先进农具。另外,闽越族的文化习俗也深受中原汉族的宗法与礼制的影响,崇安汉城的王宫布局就是模仿秦、汉王宫的建筑风格而建造的,强调中轴线和左右对称,四周封闭的四合院式建筑,还大量运用了具有鲜明中原风格的瓦当,筒瓦之类的建筑材料,汉字、汉文化的传入,也被吸收利用,在崇安汉城的建筑装饰材料、封泥、陶器等器物中都发现有许多汉字,并且沿用了南方常用的干栏结构。还引进了中原汉文化的礼乐制度,如铜铎、车马器等汉式器具的出现。另外,闽越族的制陶业也广泛吸收中原和其他诸侯国的特点。建造了一些在风格和样式上与中原不同的陶器,这些陶器地方色彩十分浓厚,与南越国的陶器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在器形、纹饰、作风等。但也有明显的个性差别,有学者通过考证指出:“闽越的陶器中,部分器物的祖型渊源于吴越,与江浙东周墓陶瓷器具有一脉相承的演变关系。”[2]反映了吴越文化对闽越制陶业的深远影响,还模仿中原的汉式陶器发展自己独特的制陶业。闽越国制造的陶器比中原地区的“汉式”灰陶的胎质更坚密,硬度更高,烧造火侯也很高,闽越人在接受中原文化影响的同时,他们仍然保留了许多本民族独特合理和具有生命力的东西。

二、结合本国特色,振兴经济

闽越国是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国家,早在春秋时期的于越,一次就还给句吴稻谷万石。可见其水稻种植的普遍。到了汉代,闽越人在其封国内继续种植水稻。闽越王及其大臣深知要想提高水稻的产量,使本国生产力水平提高,必须要有先进的生产工具—铁农具。因此,在本国尽力来冶制铁农具,使本国人在农业生产中使用铁制工具。考古资料显示,邵武、长汀、武平、崇安等地都发现西汉时铁工具,邵武发现一件凹形铁锸,长门发现铁锄,武平亦有铁锸出土,铁锸是一种很重要的起土翻地的农具,同时也可用于开沟作渠,铁锸的出土,可证闽越此时在农田水渠的兴建方面已经利用了先进的铁工具,崇安汉城更是出土了大量的铁器标本,数量有数百件之多,器形有锸、锄、犁、耙、钁、铲、斧、凿、镞等各种各样的铁制工具,这些铁制工具已广泛应用于农业、手工业、军事、建筑和日常生活等领域,成为闽越国时期社会经济全面进步的主要基础,闽越国出土的铁农具有的还优于内地,“如耙,目前汉代内地仅见两齿和三齿,而闽越国则发现了五齿,在农田的精耕细作主面,五齿耙要优于两齿或三齿的。还有出土的铁犁,其重量达十五公斤,是全国所发现的汉代铁犁中最重、最大的一件,多数学者认为它是由数牛牵挽的开沟犁”[3]。这些铁农具的使用,大大提高了闽越国劳动生产率。以上说明,汉初闽越国的农业水平在闽越王及其士人的带动下,已基本上赶上了内地,进入了发达的锄耕和犁耕农业阶段。在汉初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的宽松政策之下,闽越国王致力于发展本国的人口。与汉王朝实行的人口政策保持一致。因此闽越人口有了很大的增长,军事力量日益强盛,以至于西汉淮南王刘安在《汉书·严助传》中说:“臣闻越甲卒不下数十万”。可见,其人口数量相当可观。

闽越之地多山泽森林,多溪河且靠海,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所以统治者对渔猎业也十分提倡,使这一产业成为稻作农业之外的一种重要的经济补充。从而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同时,由于福建地区多崇山莽林,动植物资源也非常丰富,狩猎业也自然成为了统治者关注的产业,当时进行狩猎不仅可以得到大量的肉食作为食物补充,而且许多珍奇动物还可与内地进行交换活动,从而获得其他商品。《汉书·景十三王传》中,记载了繇王闽侯接受了江都易王建赠送的礼物后,也回赠了礼物,其中有“犀甲,翠羽,蝯熊奇兽”这些闽越国的特产。可见,闽越统治者除了发展稻作农业外,更多地利用了本地特有的丰富的自然物产,来提高其区域经济的开发。

除此之外,还大力发展本国的手工业,尽力使其国经济与中原王国保持平衡。闽越国的制陶业已分布于闽越国各个地区,而且闽越陶器是当时盛行于我国东南沿海的硬陶系统的一个分支。它比中原地区的“汉式”灰陶器的胎质更坚密,硬度更高,烧造火侯也很高。这些都反出了闽越制陶业水平很高。闽越国砖瓦制造业的手艺在汉初已经相当成熟。崇安汉城甲殂宫殿建筑基础,出土的长方形土坯砖和青灰或橙黄色几何形花纹砖,质地坚硬,宽大厚实,汉城出土的陶水管有直筒形和典尺形,有大有小,而大型的陶水管在我国南方地区极其少见,这些建筑材料的烧制需要较大的窑炉和较高的烧窑技术,还需要有一批技艺高超的手工业者,而这些都需要闽越统治者提倡才能达到这种技艺。闽越统治者很重视建筑业,他们把干栏式建筑用在了宫殿的建筑上,这在我国内考古发现中尚是首例,而且宫殿建筑模仿秦、汉建筑。这显然是南方建筑特色在宫殿建筑上的体现,证明了汉时期闽越国的建筑技术达到了一定高度。闽越国的所有这些建筑在本民族的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反映了闽越人民在其国王的带领下,善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本国的发展尽力而为。

闽越国地处东南沿海,造船业在汉代非常发达。《汉书·严助传》记载:“习于水斗,便于用舟……越人欲为变,必先田余干界中,积食粮,乃入伐材治船”。可见当时闽越已能制造大型的军船,并且已有率众航海的能力。

三、扩建城市,提高军事能力

闽越自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立国,至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6年),共在世92年。无诸在汉五年被立为闽越王,都城在东冶。无诸在战国末期就开始建造其都城,到了汉初,立为闽越王后,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这在考古中对新考古发掘中证实了这一点。无诸所建的都城位于重要之地,易守难攻,有护城河,宽约八米多,后其子孙后代开始在屏山修筑庙宫,还在浮仓山扩建了粮仓。越国曾参加反秦战争和楚汉战争,在无诸统治时代,国力并不强,人口也不多,但是他与汉中央保持一致,与民休息,到了闽越国后期,经过近百年的努力,经济发展,军力增强。余善被立为王后,实力强大,威行于国,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扩建都城,大力发展城内基础设施,考古工作者发现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余善之都城,并且在城内发现了大型建筑基础、城门、宫殿、祭祀遗址,冶铁遗址,道路、水井、排水系统、烽火台等,并有大量建筑材料,青铜与铁制的兵器、生产工具等。这座都城规模宏大,面积在47.3万平方米,还具备军事防御功能。另外,余善又建立了其他五座城,有乌极、汉阳、临江、临浦、大潭,汉阳城面积最大,约有十万平方米,这五城位置偏北、西北方面,处于闽赵御汉的前线,而崇安汉城位于城堡的中心,具有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特点。在福建境内覆盖面极广,说明当时居住地宽广,人口稀少。这些经过修建和扩建的城市是人口居住稠密的地方,崇安汉城就发现了至少六处居住 遗迹,四处冶铁作坊,发掘工具上百件,有陶、铁、铜等器物,而且具有汉代器物的特征,这也说明了城市经济发展的繁荣,而且城内建筑的布局、模仿中原都城这也说明了闽越国是善于学习他人长处的民族。

正是闽越百姓在其国王的带领下,在比较宽松的社会环境下,勇于进取,思想开放,积极吸取中原和其他诸侯国的先进文化,所有这些先进的科学思想和技术的倡导、传播对于提高闽越国的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西汉前期,一些反汉势力纷纷拉扰之,讨好闽越。也说明了闽越国军力强盛,有雄厚的积聚,经济发达。

【参考文献】

[1]班固.汉书·食货志[M].中华书局,1962.

[2]林忠千.从考古发现看吴越文化在闽地的传播影响[J].东南文化,1990(03):98-103.

[3]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M].文物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西汉贡献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西汉
捐书之争
人必其自爱
浅谈力学的学习意义
浅谈女性主义翻译观
路温舒编蒲抄书
苏武守节
5月CPI上涨,烟民有“贡献”
幽默“三十六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