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灵
摘要:意象美是油画中国画的一种形态,走在油画名族化这条路上的吴冠中把它表现的淋漓尽致,他的风格在于将西方绘画的形式语言运用到中国画的绘制中去,将西方的形式构成意识,安排中国的传统山水,赋以传统中国画中雅致的色彩,飘逸的线条和极具形式感和节奏感的构图创造出一系列具有中国风格特色和审美情趣的油画。
关键词:吴冠中;油画;意象美
引言
20世纪中国绘画艺术处于从古典形态向现代艺术过渡的时期 。中国画坛在东西方艺术的冲突与矛盾中寻找其发展的方向和表现形式,也一度构成这个时期中国画坛的基本特色。吴冠中先生正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他不懈地探索东西方绘画两种艺术语言的不同美学观念,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 。在油画方面,他结合了中国画注重神韵和表情达意的特点,画面逐渐趋向强调黑白,讲求画面的形式美和意象美感。而这种意象美感的在绘画中表现出的独特魅力,这就使其得以区别其他绘画风格。
一、意象美的概念和特征
(一)意象美的由来
追根溯源,意象早在中国《周易·系辞》中已有“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之说。诗学借用并引申之,“立象以尽意”,但诗歌中的“象”已经不是早起的卦象,而是具体的可视性的真实物体对象。意象是艺术家的主观意念与客观物象的统一体,即“象”与“意”的复合物。意象是客观的事物对象进入艺术家的眼中后,经过主观的加工改造并注入新的含义,融入主观的情感,最后运用绘画媒介,讲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出来,即可视性的图示作品。 这种作品使人们去体味其中的意象美。西晋顾恺之在画论中提出的“迁想妙得”就是表达的意象与意境完美结合的佳境。
(二)意象美的实质
意象是作者将对自然的感悟体现在绘画作品中,将客观的自然对象与主观情感的有效结合,运用艺术媒介和形式语言表现出来,有一种区别于其他绘画风格的的审美情趣,是“实”的物体形象,有“意味”、“韵味”的形式重现,就是意象的美。意象美的实质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传统绘画的审美趣味,是一种内化的过程。清代扬州八怪之首的郑板桥就提出过类似这一绘画理论,他的“画竹”理论可以很好的给我们解释清楚“我化”与“转换”这个概念,他是这么解释的,由眼中之到竹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解析了三个艺术创作步骤。早在宋代,苏轼为奠定文人画理论基础时,就提出过“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论断,这里不排除苏轼有宣传文人画的目的,因为不同的绘画形式和方式不存在高和低的区别,这里引用只在于描述这么一种对于绘画的理解,绘画的好坏不应该由绘制物象像不像来决定,具象描绘有具象精细的美,通过意象来创造,那也是一种由人创造的美;元代倪云林,他对绘画的理解是“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绘画不应该注重追求形式,还要关注自己的内心,通过快速的成画抓住转瞬即逝的心中的意象和情境,画面的形象介于似与不似之间,很好的抒写心中的逸气。 意象美的本质在于它是以具有美感的具象对象为基础,在绘画创作当中把个人主观情感的审美感受注入到具象对象当中,使得具有美感的具象对象通过“我化”转换成另一种美感这种美感根据画面布局需要,添加或减少元素,来营造一种主观情感想表达的意境和氛围。
(三)意象美在油画中的语言特征
意象美在油画中的语言特征主要体现在笔法、造形、色彩和创造意境上面,而这些特征大都是从中国传统绘画中借鉴而来。在似与不似之间把握强烈鲜明的艺术效果。
二、吴冠中简介与他的作品中的意象美的分析
在当今的中国画家中,吴冠中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画家之一,他不仅在中国美术界具有广泛的影响,而且赢得了世界性的殊荣。吴冠中毕生都在研究中国画的现代化、油画的民族化这一重要课题。举吴冠中先生的三幅作品为例,来分析吴冠中先生作品中的意象美。
《白墙与白云》一画中,白色的高高的马头墙,墙上点缀着黑色的小窗户,大的马头墙和小窗户,白色和黑色,形式大小和黑色之间的强烈反差。吴冠中先生的在这个作品中表达的意象美的主要特征首先是色彩淡雅。用简单的几个颜色把物象的块面给概括的表现出来,线条在画面中起一个打破画面色块的作用,线条变化丰富,时而纤细,时而粗条,又如国画当中的大写意般挥洒。直接反映画家轻松自由的心境,引领我们神游其中。
《鲁迅故乡》作品中,画面构图处理还是采用的形式法则,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点线面的经营布置,如这幅作品画面中我们看到白墙黑瓦的小方块以近大远小和近疏远密的方式排列,水和岸交接的线条穿插在画面中,运用了传统国画中平远构图,给画面带来了辽阔的空间感。画面中的作为线条出现的水岸线、树枝以及墙,很好的打破了白墙黑瓦方块的生硬感,线条穿插其中带来的灵动感,用西式的构成意识来安排中式具有意境的景物,呈现出了吴冠中独特的油画风格及新的绘画形式。
《忆故乡》,作品当中黑色块、白色块以及灰色块,像是黑白灰的对话,素雅淡静,水天一线,采用的灰色调。作者在画面中,为了强调形式美感,在房屋的处理上,用白色与黑色的色块搭建出来,顺着河流,向上延生,采用西方的焦点透视,房屋逐渐缩小,最终焦点处正好落在圆拱桥上。采用有意味的节奏感,如黑色块和白色块之间的变化、形态的线条走向的变化、房子形态之间的张弛变化,用笔的轻重缓急变化等方面。各种不同语言之间的变化组合在一起,组成了有如五线谱一般的音乐节奏感的画面。
三、吴冠中对意象美的追求和他在油画领域所做的贡献
通过以上作品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吴冠中先生对意象美的追求落实到油画创作中就体现在对绘画中形式美与构成美的追求,如绘画形式和对象的互通,用构成的基本元素点、线、面来展现对形式感的追求等,而画面中呈现的文人气息是一种艺术上的修养。
吴冠中先生一生都致力于油画民族化的路上,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根据历史发展和时代的需要,吴先生的在这条实践的路上,总结了很多关于绘画的理论,提出了“笔墨等于零”、“形式决定内容”的著名论断。
吴冠中先生的作品具有很高的人文修养,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的艺术观念和绘画创作就适应历史发展和时代的需要,还在中国美术理论的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那就是他关于形式美、抽象美的论述与实践探索,以及关于“笔墨等于零”的著名论断。吴冠中先生关于形式美、抽象美的主要论断是:“抽象美是形式美的核心,人们对形式美和抽象美的喜爱是本能的”,“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抽象美”,“形式是美术的本身”,“要在客观物象中分析构成其美的因素,将这些形、色、虚实、节奏等等因素抽出来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这就是抽象美的探索。”吴先生这里所说的形式美,以及形式大于内容,并不是说形式就能决定内容,他的主旨是主题思想服务于形式构成,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时期,主流美术思潮笼罩下的一种对美术创作的理解发出不一样的声音。因为,在当时主流美术思潮笼罩下以伤痕美术、红色题材等艺术题材为主,几乎都成了文艺为政治服务。所以导致的政治主题就成了绘画创作的所谓的主要内容。这样的艺术创作,表面上看是内容决定形式,而实质上正好相反,成为一种极端的形式主义,只是这种形式主义是一种政治符号标签而已。而吴先生这里所说的内容和形式,恰好是相反的。
在当代历史背景下,吴冠中先生坚持自己的审美原则,坚持对意象美的追求,敢于发声,行走在油画民族化的道路上,创作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风格特色和审美情趣的油画。
四、结语
从吴冠中的油画中我们能领略到传统中国绘画当中的意境美和西方的形式美,它创造出新的油画风格,这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内涵和外延拓展,不局限于具象的形体、色彩和内容,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下进行艺术再创造,它是油画现代化和中国化的一种表达。在当今的时代语境中,这种油画中意象美的语言更多意味着物我合一的学术化探索,它已经渗透到更多具备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油画创作者的意识形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