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惠敏
有人说美学已经寿终正寝了,的确是有点那个意思,十来个人七八条枪,小圈子小打小闹小游戏而已,国内国际都差不多,人们就当它不存在。不过让职业美学家未曾觉察的是,美学在其他学科正呈燎原之势,比如这些年风靡英美学界和中国学界的法国哲学家朗西埃直接将美学当作其政治学的核心,他重新界定了“政治”和“美学”概念,认为社会治理意义上的政治就不是政治,他心目中的政治恰恰是对这种政治的反抗,真正的政治应该是公正的“感性分享”,即平等地配享感性。感性真的有这么重要吗?回答在我们是肯定的。其重要性在于它直接就是每个人的感受,让你每天感觉不好,你试试,而什么精神、意识、信仰倒还真在其次。意识形态不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如果非要说它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话,那它也必须通过我们的感觉,通过我们的感觉也才有其紧要性,否则就是无关紧要的。
今天媒介早已无处不在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渗透为我们的“基础本体论”。玩笑话说,许多人每天的第一件事是拿起手机,最后一件事是放下手机。而我们想问,这媒介让你对世界有了什么样的感觉?不同于以往的感觉?我们的媒介研究并不热心这个,它变成了冷冰冰的科学,变成了没有人在其中的科学,没有人性的科学。组织这组文章,我们意在看看媒介理论大师麦克卢汉是如何研究媒介的:我们发现,不单是有一个“媒介麦克卢汉”,如莱文森说的“数码麦克卢汉”,还有一个“美学麦克卢汉”。我们的目的不只是考古式地复原麦克卢汉,而且还有企划将麦克卢汉作为一种值得借鉴的媒介研究方法,这个方法就是美学,就是人文,就是文化。我们本无所谓什么媒介或技术,与我们生命攸关的是它对我们的感觉究竟意谓着什么。
本组文章或专注于麦克卢汉本身,或放眼麦克卢汉的延伸,其对解决当代社会和理论问题的启示,具体内容这里就不一一复述了,我只想说一句,这些研究将温暖我们目前僵硬的没有温度的媒介“科学”,美学也将由此找到自己的价值。媒介向内转,美学向外转!是所望!谨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