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霞
合格党员要做到“十讲十有”
□王淑霞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对党员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做人准则提出了全面且具体的要求。那么,合格党员应该有怎样的特质呢?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省委文件精神,我认为,合格党员应该做到“十讲十有”。
一是讲政治,有信念。政治信念是灵魂。党员在任何时候都必须讲政治、有信仰,对党忠诚,信念坚定。在日益纷繁复杂的形势下,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观点,严守党的政治规矩,提高政治敏感性,增强政治鉴别力,善于从政治上认识和判断形势、思考和处理问题。要始终把理想信念作为安身立命的主心骨、修身立业的压舱石,不论遇到什么样的难题,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听党话、跟党走,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二是讲规矩,有纪律。“人无规则废,党无规则乱”。党的纪律和规矩是治国之重器、治党之戒尺,是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遵守的行为底线,不可逾越的法纪红线。任何党员都不能拿党的纪律和规矩当儿戏,否则就会“踩雷”“触电”。这就要求党员必须遵规守纪,凡是党章规定做到的必须做到,凡是党章规定禁止的坚决不做,始终不渝地保持“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纯良本色。
三是讲道德,有品行。“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政德是为官之魂、从政之本、用权之道。恪守政德是走向成功的保障、抵制诱惑的盾牌。党员要注重品德修养,崇德向善,身体力行,带头恪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要正确看待名利,追求正义正道,甘于奉献牺牲,不断提高道德品质,升华思想境界,位高权重而不骄横,一时失意而不心理失衡,做一个品行端正,坦诚善良,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内不愧心的人。
四是讲奉献,有作为。奉献是共产党人的“名片”。党员自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宣誓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那一刻起,就选择了奉献,就意味着选择了不畏艰苦、孤单、危险甚至牺牲。为党工作,为民干事,要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但得苍生俱保暖,不辞羸病卧夕阳”的崇高境界、“朝受命,夕饮冰”的事业心与“昼无为,夜难寝”的责任感,既要当好善谋全局的“指挥官”,又要当好身先士卒的“排头兵”,力争在任期内切实干出不含水分、经得住后人评说的政绩。
五是讲清廉,有勤俭。“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党员要牢记“两个务必”,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好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吃喝关,这是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干事不出事”之要。党员要解决好“入党为了什么、现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留什么”的问题,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要带头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反对铺张浪费,始终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永葆共产党员的廉洁、俭朴本色。
六是讲团结,有宽容。团结出生产力、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团结出智慧、出干部、出人间奇迹。懂团结是真聪明,善团结是真本事。能不能宽容别人、维护团结,是衡量和检验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心胸大小、素质高低、党性强弱的重要标准。党员要以学人之长、容人之短、记人之功、谅人之过的良好心态,与同志和谐共事。要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不拉帮结伙害人,不阳奉阴违害己,做一个宽容大度、从善如流、平等待人的优秀领导干部。
七是讲实干,有担当。实干与担当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使命,是党员干部必备的素质。有多大的实干和担当,就有多大的事业和功绩。工作是干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一切难题只有在实干中才能破解,一切办法只有在实干中才能见效,一切梦想只有在实干中才能实现。面对新常态下经济下行持续、生存发展压力加大的实际,党员要把心思和劲头放在实干上,以愿干提升实干境界,以敢干展示实干气魄,以会干增强实干政绩,做埋头苦干、能干会干、勇于担当的实干家。
八是讲创新,有发展。改革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的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党员要克服思想上的各种惰性、行为上的不良惯性、干事创业的盲目性,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理论、内容、方法和体制、机制的创新,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管理制度体系,始终保持蓬勃的朝气、创新的锐气,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九是讲学习,有本领。“本领恐慌”是党员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学习。党员要树立危机感和紧迫感,发扬“钉子精神”,利用一切时间刻苦学习,这样才能胜任工作,才能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要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同事学习,真正使读书学习成为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自己的一项本能行动,要使一切有益的知识和文化入脑入心,沉淀在血液里,融汇在行为中,成为胜任本职工作的本领本钱。
十是讲感恩,有幸福。感恩之心是人生获得幸福的源泉,是党性人格的重要标志。党员要有古人那种“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图报,善莫大焉”的情怀,在家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在校感谢老师的教诲之恩,在单位感谢同事的帮助之恩,在社会感谢亲朋的关照之恩,在党感谢组织和人民的栽培之恩,对所有善行都要用宝贵的生命去珍爱,用至诚的心灵去感谢,用善美的行动去回报,这样人生才会有幸福、有快乐、有健康。
(作者系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
[编辑:李树明电子信箱:shuming1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