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易鹏
[摘要]解放前后,新疆农业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具体表现为:种植水平变化、土地分配变化、劳动关系变化、思想引导变化。
[关键词]新疆;新疆;农村;经济;解放
一、种植水平变化
解放前,新疆农业落后。与内地相比,该地区生产力水平一直比较低,1949年全疆工农业总产值仅7.2亿元(以1980年不变价计),其中工业产值仅占0.57%[1],仅有14家工厂、约4000名职工和一些手工作坊、民间手工业[2]。广大农村异常贫困,“平均每3户农民仅有1头耕畜,9户农民1辆木轮车,2户农民1把砍土曼。[3]”耕作技术落后,种植作物基本上只是依靠自然原有的资源、气候,只是在有灌溉条件的地方,进行灌溉,挖是主要的耕作方式,其工具是砍土曼,犁的方式所占比例较小,与内地相比,犁的深度较小,导致粮食亩产小于一百斤,棉花亩产十几斤。1949年新疆粮食总产8.48亿千克,人均占有粮食195.7公斤[4],绝大多数贫农和雇农每年两三个月要靠桑子、沙枣、桃杏充饥,部分农民没有煮饭的锅[5]。
解放后,新疆农业发展起来了。新中国各项事业的发展,为新疆农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新疆先后建设一大批水利设施,大力发展农业机器、肥料、农药、育种、地膜、节水灌溉等技术。多种种植技术推行迅速,主要是小麦复种玉米(吐鲁番地区小麦复种高粱),70年代基本实现机械化耕作体系,为了保证农作物生长需要的氮、磷、钾等各种元素,解放初期推行土地轮歇和施用粪肥,效果有限,60、70年代推行生物养地,实行苜蓿轮作、草田轮作和绿肥轮作,苜蓿、绿肥面积都曾达13.4万公顷[6],后来随着化肥产量逐年提高,苜蓿和绿肥使用量逐步下降。在各种措施之下,新疆粮食总产和单产水平不断提高,也保证了经济作物得到大力发展,种植业结构调整逐步处于合理。1978年粮食总量增加到370.01万吨,棉花、甜菜总产量从1949年0.51万吨、29吨分别增加到1978年5.50万吨、16.37万吨[7]。
二、土地分配变化
解放前,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新中国成立前的新疆,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土地私有制,在南疆、伊犁、迪化大部分地区,地主人均占有耕地41亩,富农12.4亩,中农7.11亩,贫农3.06亩,雇农0.98亩[8],疏勒县共有30万亩地,地主占有者达22万亩,米日克里村共有7600亩地,全部为7家地主占有。和田大地主艾买提拉合提有5万亩地,阿克苏大地主麻木尼亚孜有4000亩地,喀什大地主阿不都克然木有5000亩地,墨玉县的沙依提拜克,有地3000亩,娶过140个妻子;南疆宗教经院维文会占有150万亩地[9]。疏勒县的乌受尔出生于19世纪末,小时候问母亲:“我父亲常年辛苦种地,我们自己的地在哪?”母亲说:“自从我嫁给你爸爸,就从没见过一小块自己的地。”[10]
解放后,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从1951年开始,新疆开始了减租反霸运动,南疆1亿零228万8946斤粮食分给了40万8247户农民[11]。从1952年9月起按照由少到多逐步展开分期进行的办法,分四次进行了土地改革,每次分为六个阶段,一是宣传土改政策,发动、组织群众整顿农会;二是划分阶级成分;三是没收、征收土地和财产;四是重新分配土地和财产;五是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六是举行农民大会,颁发临时土地证。土地改革运动中,南疆210万贫困农民变成了730万亩土地的新户主[12],并将土地与水配套分配。当时的阿克苏县一区五乡是一个450户的村庄,共没收与征收了4904.4亩土地,分给370户农民,雇农麻木提分得了18亩地,其中有2亩稻地、2亩果园[13]。在人民公社经营方式中,政府铲除田埂组成大片土地,集中规划贫瘠和肥沃的土地分别种植,50年代推行草田轮作、宽林带,60年代推行窄林带、小网格农田防护体系,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
三、劳动关系变化
解放前,封建剥削严重。1949年南疆4个专署30个县,除3个游牧县和少数半农半牧区外,其他县全部或绝大部分地区是农业区,其情况分为三类:一是劳役地租和无偿劳役为主,只有三个乡,分布于和田、阿克苏2个专署的3个县;二是对分制和半无偿劳役为主,占南疆农业区的80%以上;三是实物地租和雇佣劳动为主[14],雇农则占新疆农村总人口的14.65%[15]。农民租额一般最少是产量的50%,再加30%的反动政权的负担,10%的宗教负担,留给农民的往往不到10%;劳役每亩地少则四五天,多则一个月。南疆多数农村没有形成完整的劳动市场,雇农不能自愿就业、自由离开,名义工资是五六百斤粮食,但地主常制造借口克扣,导致雇农积累一点生产、生活资料非常艰难,很多人工作几十年,一无所有,实际上是半农奴地位。莎车雇农阿合炭木牙合甫干了45年长工,只拿到过一年工资[16]。穷人还不起租子时,常把妻子儿女卖掉或送给地主,无妻儿者只能给地主当农奴。叶城克然木村阿依克别汗有172个长工,其中有72个是农奴,另外还有20户已在他家做了3辈子奴隶[17]。信仰宗教者还要承受繁多的寺院负担,结婚、生育、小儿割礼、丧葬、分遗产、租佃、典当、借贷、杀牲、买卖土地,甚至解除婚约等,都需向寺院献礼。一些维吾尔族谚语也对此有所揭示:“肥头大耳是巴依,粗手大脚是苦力”、“穷人的汗,巴依的饭”、“阔人吃烤肉,穷人遭烟熏”、“风沙像地主一样残暴,地主像风沙一样贪婪”、“巴依谈的是家产,穷人扯的是辛酸”、“毒蛇不分大小,巴依不分远近”。[18]
解放后,废除了封建剥削。资源和财富由全国人民共同拥有、共同生产、共同享受,废除了剥削制度。在新疆,政府废除了各种形式的地租和劳役,地主剥削农民劳动和克扣的工资1950年4月1日后的全部偿还农民,1950年4月1日以前的酌情补偿一部分;富农剥削农民劳动和克扣的工资,1950年4月1日以后的偿还农民,1950年4月1日以前的不追补偿;农民所欠地主多年无法偿还的旧债,按照处理条例的各项规定,予以清理废除;烧毁农奴的卖身契;劳动应依法给农民偿付工资;把封建水利管理制度变为民主的水利管理制度。农户间实行各种形式的分工,建立了社会化大生产的生产方式,降低了交易费用,提高了生产效率。
四、思想引导变化
解放前,人们信仰宗教。农民生活贫困,知识匮乏,只有宗教和信仰才会给他们苦难的生活带来一线希望,人们对宗教具有专一执着的忠诚性和无条件的服从性,阿訇自称是人神之间的中介,“口唤”犹如“圣旨”,教民必须服从。地主关心的不是农民生前是否幸福,他们要求人们奉献一切追求死后享受,自己却竭力追求生前的富贵享乐。墨玉县色孜村尼扎木丁为霸占农民纳曼的土地活埋了他10岁的孩子;阿克苏司马依汗曾将农民的女人,活活推入馕坑烧死;[19]还有马踏孕妇,煮吃农民的小孩,人放口袋做枕头,把惊哭的小孩丢给狗咬死等等;[20]吐鲁番圩孜乡买苏木乡约在一棵老榆树上先后吊起毒打过150多人,其中16人丧生[21]。伊犁地区的249名恶霸,逼死、烧死、毒死、打死、吊马尾巴上拖死的农民达2000多人,莎车县6个乡的47个恶霸强奸妇女427人,霸占妇女228人[22]。疏勒县塔孜洪乡的沙木沙克,从小时候开始,给巴依放了40多年羊,从17只羊放到1000多只,他听说过钱和巴扎,但是从来没有见过钱、赶过巴扎[23]。部分维吾尔族谚语也对此有所揭示,“骑马的吃不完,喂马的吃不上”、“一个饭后跳舞,一个冻得跺脚”、“穷人天天封斋,巴依日日过年。”[24]农民的言行还必须符合地主要求。圩孜乡恶霸买苏木乡约不让人在门前唱歌[25]。英吉沙县恶霸肉孜买买提让人当牲畜拉车[26]。皮山县阿沙村,恶霸尼牙孜和帕老提等操纵水利,人们不敢说理,告官无用,只好跑到90里外的麻扎向神灵哭诉,尼牙孜知道了,还要想法阻挡,贫民艾则孜苏尔坦私下用这样的词句祝告:“胡大啊!让恶霸尼牙孜死去吧!死了他,我们大家才能活下去。”[27]
解放后,人民按照党和政府的安排工作和生活。人们的精神状态由麻木忍耐变得积极向上,伊犁霍城县清水河子乡农民唱道:“过去我们用眼泪洗脸,今天我们拉长嗓子歌唱;过去清水河干涸,现在源头大放水汪汪。”[28]人与人之间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往日的贫下中农和雇农有了正当的维护权利的途径,他们的生命权、财产权等不再是可以被任意剥夺的了,遇到各种纠纷也不再无助了。
[注释]
[1][3[4]新疆建设兵团[EB/OL].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809/17/7617113_490558582.shtml,2016-05-31.
[2][7]中国经济地理[EB/OL].http://www.lantianyu.net/pdf5/ts090007_15.htm,2016-05-31.
[5]解放后新疆耕作制度的变革[EB/OL].http://www.docin.com/p-871495085.html,2016-05-31.
[8][15][20][22][28]开创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EB/OL].http://www.136book.com/zhongguogongchandangzhilixinjiangshi/facaql/,2016-05-31.
[9][10][11][12]《王恩茂日记》的南疆土改[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bdf4a7ff0102uy5f.html2016-5-31.
[14]邓力群:从和平解放到离开新疆[EB/OL].http://www.hprc.org.cn/gsyj/rws/rwhy/201512/t20151210_363732.html.2016-05-31.
[13][16][17][19][21][25][26][27]新疆解放前维吾尔农民生存状态纪实[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b549d0101m619.html.2016-05-31.
[18][24]刘荫梁:生活的教科书——维吾尔族谚语鉴赏[EB/OL].http://www.docin.com/p-984086184.html.2016-05-31.
[23]新疆老照片:南疆纪事[EB/OL].http://www.360doc.cn/article/187781_455478581.html.2016-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