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加超
(安徽省怀远第二中学,安徽 怀远 233400)
基于化学素养的高中化学知识教学浅析
董加超
(安徽省怀远第二中学,安徽 怀远 233400)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高中化学课堂是学习基础知识的关键时刻。其内容都是化学入门基础知识,包括生活中的化学知识、试剂仪器的使用和实验基本操作等教学内容,基于高中化学来源于生活,本文将对基于化学素养的高中化学知识教学进行分析,提出以下教学措施,希望有利于优化高中化学教学效果。
高中化学;教学措施;分析
化学与生产、生活实际有着紧密的联系,高中化学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习化学与营养、能源、材料、环境等相关化学专业知识,了解化学的发展对改善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据此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措施,创设生活化情景课堂,营造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渲染学生的情绪,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保持学生对化学的高度兴趣,维持课堂浓厚的学习氛围。
无论是在教学还是在实际的考核中,对学生自学能力都要求比较高,因此对于化学这部分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学案问题,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先有大概的认识,再运用已学知识诱发学生的回忆与梳理,同时,在学案中优化预习任务的安排,这可以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学习化学的重难点知识,进而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
例如化学中关于乙酸乙酯的制取这部分知识,其简单的制取步骤是:第一步加乙醇,第二步是加入浓硫酸,第三部加乙酸,在这个顺序中其密度要先小后大,在整个制取过程涉及的方程是:CH3COOH+CH3CH2OH=可逆反应=加热、浓硫酸=CH3COOC2H5+H2O ,因此教师首先需要在学案预习中梳理有关乙醇知识的化学反应机理,总结出乙醇中最活泼基团——羟基上氢;然后教师再提问有关乙酸乙酯制取方面的机理,即就是:醇羟基参与反应的过程中,易失氢原子的原因帮助学生理解酯化反应基团变化,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这部分知识的理解难度;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实际地操作实验帮助学生巩固这部分知识,从而尽可能地避免高中学生在化学知识的理解中出现难度,进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
在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容易被繁多化的化学反应而产生恐惧的心理,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将化学的学习方法进行总结,然后形成一定的指导方式从而传授给学生。如对于化学的学习,一般可以采用如下的方法:首先是掌握其结构,其次分析其性质,包括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然后了解它在实际现实生活中的用途,最后掌握它的制法,包括工业制法与实验室的制法,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在总体上对化学的知识进行有侧重的学习,从而建立学生对化学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乙烯知识的教学中,教师从乙烯分子入手,到空间结构与化学键类型的学习;通过对比烷烃结构,从而可以得出乙烯的有关知识;再由乙烯的结构分析其物理性质,这时教师向学生展示乙烯的气体,并要学生观察其颜色、气味、密度、毒性以及溶解性等;对于乙烯化学键的分析,可以根据其特征:双键易断裂,从而更好地理解乙烯的反应:加成反应与加聚反应等知识进行学习。最后由乙烯物理与化学的性质向学生介绍其用途,同时结合生活实例进行解释说明。教师可以在学生刚接触化学时,运用这样的方式详细地的讲解,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学生会掌握这样的方法,从而能够自己学习化学的相关知识。
实践操作是学生智力发育的基础,由于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中学生正处于认知水平提高和形象思维发展阶段。所以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就应尽量多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操作,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获得直接经验,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
例如,《应用广泛的酸、碱、盐》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比如可乐加上食用盐,食醋和鸡蛋壳发生的反应,讲述本次实验的反应现象,并列出化学反应公式。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行动手操作。现如今网络信息技术发达,网上教学资源应有尽有,我们常常在网上看到一些视频,讲述生活中两种物质在一起发生的化学现象,可以让学生从中查找资料,然后向学生分发一些PH试纸,让学生找出日常生活中的酸、碱、盐,以及那些物质在一起会发生反应。通过这些实践操作,增加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认知经验。教学中,如果教师能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实践环境,让他们动手操作,加大实践经验的量,使他们在探索中有所发现、找到规律,并能正确运用规律去解决新问题,这样就能使学生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提高认知水平,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
情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生活中的一些物质或变化的现象能对人产生直接刺激作用,并具有一定的生物意义和社会意义的具体环境。化学课程是一门理论知识丰富而又抽象的学科,虽然有化学实验这种表观现象,但是我们无法看到分子的具体运动,这些微观现象难以向学生表达出来,而且对于某些刨根问底的学生,设置生活化情景课堂,对于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坚持探索的精神非常重要。所以要保持学生对化学的高度学习兴趣,在进行教学时要将生活化情景渗透到课堂中去。教师要用自己对化学这门学科的热爱,在课堂讲解时要注重感情的投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渲染事物特征,美化化学实验的反应现象,将实验现象与生活中美丽色彩或生动的事物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理解。用丰富的语言将化学公式与的反应过程表现得淋漓尽致,让学生身临其境。
常言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冷冰冰的教学方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感情,增加学生对化学课的兴趣。“情绪渲染”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的惰性,带动学生的情绪,加深学生对学习的印象。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教学,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现象的认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策略,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知识,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所见到的化学反应。同时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化情景课堂,能保持学生高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热爱,使学生能迅速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
[1]赵伟涛,王晶杰,张蓉芳.基于化学素养的高中化学知识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07:70.
[2]亓峰.基于化学素养的高中化学知识教学研究[J].学周刊,2013,34:74.
[3]高悦伦.基于化学素养的高中化学知识教学研究[J].才智,2015,26:22.
G633.8
A
1671-864X(2016)07-01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