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武汉市青山区红钢城的改造

2016-08-01 15:27郝倩倩
人间 2016年21期
关键词:青山区钢城红房子

郝倩倩

(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浅谈武汉市青山区红钢城的改造

郝倩倩

(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以武汉市青山区的红房子建筑进行调查研究,介绍红钢城的历史,人文背景,分析其存在价值,并结合红钢城的室外绿化,建筑特色,室内结构提出可行的改造设想,为青山区的红房子寻求更好地发展前景。

武汉红钢城;历史价值;改造

一、红钢城形成的历史背景

红钢城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是新中国成立之初武汉钢铁集团工人的家属住宅区。这里居住的工人大多来自全国各地,据《武钢志》记载:从同行业厂矿抽调大批技术工人支援武钢建设,这些工人来自鞍山,大连,沈阳,哈尔滨,天津,北京,太原,郑州,长沙,重庆,昆明,广州等地。[1]截至1955年二月,青山已经集结了五万多名建设工人,七万多工人家属,红钢城即将在这轰轰烈烈的时代背景下诞生。

列宁格勒设计分院院长别良其可夫、总工程师格里高里扬、总图运输专家德门其耶夫、测量专家多莫夫、水道专家禾秋森、……还有华中钢铁公司副经理王厂和中国专家们[2]齐聚武钢,承建单位参照苏联专家的建议,日夜赶制简易工人宿舍。于是,一栋栋带有显著苏联特色的红房子便拔地而起,红房子一般都是三到五层的砖木结构,清一色的红砖墙绿木窗,平顶或带烟囱的斜坡屋顶,较小的开窗,红房子或横排整齐,或呈四合院组合,着实另当时住在简易工棚的工人们神往。建房之时,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为节省水泥,钢铁等当时缺乏的建筑物资,我国的设计师则创造性的发明了以竹片代钢筋的手法,解决了建筑隔层的用材的问题,所以一些外表看来整齐的建筑,内部却是竹木结构,也只有在厨房卫生间这些小隔间才会用上水泥与钢材。

现在的红房子身上承载的不仅仅是老一辈建设者的记忆,是我国工业化进程的见证者,更是中苏人民友好往来的见证者。在武钢成立之前就受到苏联专家的知识技术的大力支持,大到厂区选址,小到机械维修,甚至工人住宿区建设都受苏联深刻的影响,在武钢建立初期,来武汉援建的专家充分发挥他们的国际主义精神,凡事亲力亲为,与广大一线工人一起为武钢的筹建工作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也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

二、建筑现状

从卫星云图上看,现在保存较好的八,九,十,三个街区围合出一个中国的传统字:囍。站在高处,横竖整齐排列的红房子显露在郁郁葱葱的高大乔木丛中,不远处便是滚滚东逝的长江水,天气晴好的下午,漫步在红房子围合出的开阔院落中,红砖红瓦绿木窗下面会看到在绿荫长椅上打盹的老工人师傅,还有织毛衣,晒萝卜干的老奶奶们,在一个过客眼里也许会觉得这是闹市区的一片桃花源,似乎这里的一切与街坊外繁华的大武汉毫不相干。但是,再走进建筑内部细看下去,会看到剥落的建筑内墙壁,屋顶的木檐也多已腐烂,掉落。较小的开窗,哪怕打开大门的居室也显得不是很亮堂,顺着老人身后敞开的居室门向内看去,房间里哪怕整齐排列家具的人家也遮盖不住空间的局促。这些现代人看来不是很理想的内部居住结构在当时却是青山区最好的建筑。

三、红钢城改造方案刍议

由于红钢城历史印记鲜明,我个人认为不能笼统的借鉴别处改造成为商业街,艺术商业区的手法,更应该尊重建筑的历史意义以及房子的主人的意愿。由于现在红房子的主人多半是武钢及其原下属集团退休员工,以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居多,他们中的多半已没有经济实力购买外面的商品房,最重要的是老年人早已习惯在红房子里的生活:这里有参天大树遮天蔽日,有开阔的门球场地,也有可以地种菜的小空地,这里不仅有他们过去的记忆,还有很多他们一起奋斗的工友,房子面积是小,但楼层不高,易于他们平日出入。

综合上述环境,可以将红钢城的红房子片区合理修复之后,改造成专业化的老年社区。

(一)可行性。

1.现住居民以老年人居多,占百分之六十以上。

2.楼层较低,多为三层建筑物,适合老年人上下,可根据不同身体状况分置楼层。

3.较小的开间,可满足两位老人或单身老人基本生活需求。

4.开阔的中央广场已有各种适合老年人运动的场地。

5.我国人口已步入老龄化,“四二一”,或“四二二”的家庭人口结构的子女赡养老人的负担加重,普通养老院的集约化管理模式不能满足现代人生活需求。

(二)室外部分规划细则。

1.在不改变建筑整体外观的前提下加固建筑,提高建筑的承载力。

2.修复被居民私自搭建的室外挡雨棚,恢复原建筑样貌。

3.在保护原有大中型树木的前提下重新规整道路系统,增设休息椅凳,残疾人,盲人用道路,合理增设停车位。

4.提供符合老年人饮食习惯的专业食堂,娱乐,体育,兴趣组的场地

5.配套的医疗机构。

(三)室内部分。

1.统一修整水电,天燃气,接光纤。

2.原层高均高于三米,可加固室内层板,以提高建筑的安全系数,增长使用年限。

3.加固墙壁,营建符合现代化生活氛围。

四、改造后的经营模式及老年社区发展前景

改建后的红钢城的经营模式倒是可以学习借鉴上海新天地:只租不卖。

现有的老年人养老居所,多数是在自己的家庭,而现在的大的社会背景造就的“空巢老人”的现象严重,而年轻人赡养老人的经济负担,精神负担加重。现存的敬老院,养老院经营模式单一,老人的居住环境太集中,虽然利于管理,但对于追求更高生活品质的老年人来说,显然已经落伍。多数红钢城的老年人有较稳定经济收入,且多数老人的知识文化水平都较高,有条件并且追求现代化更高品质的生活。前期老人社区可以先以红钢城原有老年居民为主,同时吸纳周边的老年人入住,一个社区成熟之后,渐渐对外广泛开放,成立一个典型的,高品质的养老社区,不仅武钢老一辈退休人员能继续在红房子里安度晚年,也可以开创一种新的养老模式。

红钢城鲜明的历史背景影响了一代人,它存在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残破的建筑本身,它代表了那个火红年代,是一代人乃至后来人追溯历史的记忆与凭证。保护好红钢城成片的红房子,但从长远意义上来看合理保护并充分利用老式建筑意义重大,保护好它们就保护好了一座城市的历史。为红钢城寻求一条适合她的未来发展,以更好延续她未来的道路,是我辈努力的方向。

[1]阮丹 《青山史话》〔M〕武汉 武汉出版社2004

[2]武钢志编纂委员会 《武钢志》 武汉 武汉出版社1988

[3]唐晔.探寻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新途径——以成都“武侯祠—锦里巷”的保护开发为例[J].重庆建筑.2007

H05 TS6

A

1671-864X(2016)07-0026-01

郝倩倩,女,汉族,河南平顶山人,研究生在读,湖北省武汉市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青山区钢城红房子
保卫红房子
中秋
做少先队员的幸福摆渡人——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幸福南路小学教育联盟—校区少先队活动巡礼
美 丽 的 天 鹅
小蜗牛晒太阳
帮大树穿棉袄
彩色铅笔
包头市青山区
该写句号了
后 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