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近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想具有如下内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眼点是使供给适应需求结构,核心是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来增强经济增长动力,关键是要靠改革创新,实现途径在于推进经济结构改革和战略调整,实现保证在于政策综合配套,基础在于制定好方案,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和完善生产关系,根本目是在于发展以人民为中心。
关键词:新常态;供给与需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增长;创新;经济结构性改革;生产力;生产关系
中图分类号:F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6)05-0007-05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是我们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判断。”①面对新常态、新形势、新要求,我国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进一步发展遭遇制约瓶颈,怎样在这样的背景下实现我国经济持续、高效、较高速的增长,实现新常态、新模式、新动力、新发展,习近平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想就是破解我国当前发展难题的关键举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习近平的新经济思想,更是新常态下实现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增长的指导思想。本文将从习近平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系列讲话中探析习近平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想。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眼点是使供给适应需求结构
习近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眼点是使有效供给不断扩大和提高,使供给侧结构更好地适应需求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变化,以此实现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供给需求相互适应及配合,由此使社会有机体不断生成和释放出更多和更大的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正如习近平指出:“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②经济增长和发展有其内在的机制和规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过多地注重了需求在推进经济增长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即注重需求侧的管理。例如,通过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注重量的膨胀和规模的扩张而忽视了经济的质量和效益等,因此这也造成了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和发展遭遇的瓶颈,也形成了我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结构的缺陷。我国当前现状形成的重要原因在于供给侧的供给质量和效益不高,这要求我们必须要转换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起,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供给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及其变化,在继续发挥需求在推动经济增长作用的同时,也使得供给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在经济学中,供给是与需求相对应的,这是经济增长的两种动力之源,因此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学动力源的两侧:供给侧和需求侧。从需求侧来看,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拉动经济增长的“消费、投资、出口”的“三驾马车”,这就是需求侧动力源。从供给侧来看,可以称之为供给侧动力源,这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四大要素,这实际也是生产和消费供给的要素。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非常重视需求这一侧的经济管理,如投资刺激政策,这导致了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和发展面临着很多不利因素,例如:降息等刺激投资拉动增长的措施不灵,需求大量存在但是满足需求的有效供给却不足等。因此,要促进经济增长就必须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以此适应需求侧结构及其变化。正如习近平指出:“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③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来增强经济增长动力
习近平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想的核心就在于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增加供给的有效性和灵活性,这样才能使得供给更好地适应需求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变化,以此来增强经济增长的动力。对此,习近平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④增强经济增长动力是习近平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其实现方式是通过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来达到,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使供给更加灵活、有效,社会生产要素更加适应生产、更加适应消费、更加适应流通、更加适应分配,这能使经济更加具有活力,这必然更加具有经济增长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际上是资源配置的改革,这既是生产资源也是消费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实现各种资源的最佳组合,消除错配、无效组合与配置、低效组合和低效配置等,这样必然会使得经济更加有活力,这样会增强经济增长动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在新常态背景下实现经济增长的新方式,是通过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率来增强经济增长动力。社会是一个有机体,经济增长动力的生成和增强是靠社会有机体内部的各种组成部分的协调配合、有机互动生成的,所以经济增长动力的生成和增强既来自于需求侧又来自于供给侧。反观当前我国现实状况,一方面产能过剩严重,另一方面大量需求又不能得到有效满足,出现日益严重的畸形扭曲的供需矛盾,相对于需求来说的供给错位、无效、低效等问题突出,导致我国经济增长困难,经济增长动力减弱、甚至消失。分析其根源在于当前我国的有效供给不足、优质供给缺乏,供给缺乏灵活性和有效性。这就要求我们在生成经济增长动力中要通过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来生成经济增长动力,并以此来增强经济增长动力。在当前,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⑤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是要靠改革创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在于“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要加大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⑥习近平认为,通过改革实现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是全面系统的,并且这种全面改革要从重点突破来实现,由改革的重点突破实现全面改革,最后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做到“战略上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要抓住关键点。”⑦全面系统的改革主要是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良好的大环境,这主要包括:第一,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使得国有企业成为有活力的市场主体,要改革垄断性行业,尽力消除垄断行业暴利化、特权化、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群体化和个人化。第二,加快国家财税体制改革,降低企业税负,增强企业自我发展和再生能力;实现中央和地方财权与事权相匹配,增强地方自我发展能力。第三,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公开、透明、高效、活力的资本市场,形成法治规范透明的融资市场,形成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第四,加快推进银行体系改革,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加快发展绿色金融。第五,要加快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网络。第六,要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建立新的体制机制,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还在于创新,正如习近平指出:“要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我们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⑧创新是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牛鼻子”,是引领和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关键。新常态下的发展是通过创新驱动的转型发展,创新是新常态的一个特征和发展机制。正如改革是全面的一样,在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创新也是全面的,例如,发展理念的创新、科技创新、发展机制的创新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发展的理念、机制、思路的创新。“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发展着力点更多放在创新上,发挥创新激励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破除体制机制障碍。”⑨使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真正落实到实处。
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现途径在于推进经济结构改革和战略调整
要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途径在于推进经济结构改革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这是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措施。正如习近平指出:“坚持推进改革创新。要解决世界经济深层次问题,单纯靠货币刺激政策是不够的,必须下决心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方面作更大努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⑩长期以来在我国形成的供给侧结构性问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结构不协调、要素投入结构主要依靠劳动和资源消耗低端要素、排放结构中“三废”及碳排放过高、经济增长过多依靠投资拉动、收入分配差距越来越大等六个方面的问题,大量“僵尸企业”不仅占用和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并且没有任何效益,更主要的是使得我国的经济指标扭曲化和虚假化,使得整个国民经济渐渐失去活力和生机。因此,国民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的改革、创新、调整、升级势在必行,这就要求通过推进经济结构改革和战略调整升级来实现,其途径就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实现。
为了通过经济结构改革和战略调整来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习近平提出了做好经济结构改革和战略调整的“加、减、乘、除”的“四则运算”,这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的。加:补齐短板,扩大要素供给,提高公共品供应,发展新兴产业如互联网+。减:政府简政放权、减少审批、企业去掉过剩库存、减税为企业降低成本,降低企业债务负担。乘:加强科技创新,加快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速科技向经济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渗透、扩散和转化,创新发展理念,创新金融支持方式,推动国企改革,挖掘经济发展新动力,开拓新空间如建立自贸区。除:清除过剩产能,清除经济发展路上的“拦路虎”,优化重组企业、关停僵尸企业等。这是习近平提出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正如习近平指出:“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要针对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点。要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要降低成本,帮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要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11
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现保证在于政策综合配套
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保证就在于要实现各种措施综合配套,这是习近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想的重要内容。为了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采取综合配套的相互配合的措施。正如习近平指出:“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第一,宏观政策要稳,就是要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第二,产业政策要准,就是要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方向。第三,微观政策要活,就是要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第四,改革政策要实,就是要加大力度推动改革落地。第五,社会政策要托底,就是要守住民生底线。”12这些综合配套、相互配合的措施给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塑造了实现的大环境,也提供了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保障条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新的改革,任何改革的成功都需要条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要有综合配套、相互配合的措施。这五条政策与措施是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框架。
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要有如下措施:第一是要进行政府改革,这要从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政府瘦身缩权等做起,同时制定有利于增加有效供给的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使市场与企业的自然活力非受限于作为公共政策供给方的政府约束。从供给侧改革的阶段性任务看,无论是降低垄断程度、放松行政管制,降低融资成本、减税让利民众,还是减少对土地、劳动、技术、资金、管理等生产要素的供给限制,实际上都是政府改革的内容,都要通过政府自身改革来实现。第二是强化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进行以市场化为导向、以市场所需供给约束为标准的政府改革。“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着眼当前又立足长远。”13政府要坚决从市场中脱身,减少对市场的干预与制约,多方面降低政府对经济的供给约束。第三是实施质量立国战略,通过提高我国产品质量来提高我国产品的质量信誉和质量自信,这是提高有效供给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措施。反思我国国民一浪高过一浪的出境抢购浪潮,说明我国的需求依旧是旺盛的,也说明我国的有效供给不足。同时,国民在国外抢购回来的商品很多是我国出口产品,这就要求我们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还要增强我国产品的质量信誉和质量自信。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在于制定好方案
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在于制定好方案,这是改革的方案,正如习近平指出的那样:“制定好方案是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上来。”14在推进改革过程中,我们既要有“摸着石头过河”的敢闯、敢干的精神,也要发挥认识与理性的作用和规律的启示。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项全面和系统性的工作,就要求从我国现阶段发展遇到的问题出发,在充分把握现状和发展要求的基础上,制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当前任务、重点、中心、目的、动力、步骤、战略、阶段性目标等改革的一系列问题,这是改革实现预期目的、目标和效果的重要保证。就当前的改革重点来说,习近平指出,在当前,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关系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开局、关系到“十三五”的开局,这就是方案的重要内容。
关于怎样制定好方案,习近平指出:“做好工作方案,一是情况要摸清,搞清楚现状是什么,深入调查研究,搞好基础数据测算,善于解剖麻雀,把实际情况摸准摸透,胸中有数,有的放矢。二是目的要明确,搞清楚方向和目的是什么,把握好手段,防止就事论事甚至本末倒置。三是任务要具体,搞清楚到底要干什么,确定的任务要具体化、可操作。四是责任要落实,搞清楚谁来干,做到可督促、可检查、能问责。五是措施要有力,搞清楚怎么办,用什么政策措施来办,政策措施要符合实际、有效有用、有操作性,让地方和相关部门知道怎么干。”15这就是习近平关于制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的步骤、内容、方法、要求和指导思想的思想,这是制定我国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可操作的路线图。有了这样详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就有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
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和完善生产关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习近平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中心思想。正如习近平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强调供给又关注需求,既突出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注重完善生产关系。”16人类社会总是在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17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永恒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最终动力,习近平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消除生产力发展构成要素中的供给阻碍因素,实现生产力的发展。从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来看,生产力是由劳动者、生产资料、劳动对象三部分构成的,同时科学技术因素渗透到各个构成部分中,起着推动生产力进步的杠杆作用。从生产力构成的劳动者因素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率,提高供给的有效性、灵活性、适应性,这样能有效和高效地满足劳动者的需求,从而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生产力。从生产力构成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因素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有效供给,提升了供给的质量和效率,这能提升生产资料的生产能力,也是使得劳动对象变得更有组织性,也更加易于提高生产效率,这些能提高劳动生产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提高供给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这能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渗透、扩散和杠杆作用,这能成倍提高劳动生产力。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也能完善生产关系,是在生产力发展推动下的生产关系的自我发展与完善。生产关系实际上就是利益关系,当前我国供给结构中的错配、低效、无效就是利益关系结构扭曲的结果,是日益固化的、僵化的利益结构导致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的利益分配结构,这会阻碍社会活力的生成和释放,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形成公平、公正、合理的利益分配结构,阻碍社会和谐。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进一步增强市场机制,这能消除特权和垄断形成的利益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分配,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生产关系的不断改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提高供给的有效性、灵活性、适应性,改善甚至消除供给的结构性矛盾,改善社会需求的不足、无效、低效所形成的社会不公平、不正义,增加社会的包容性,改善生产关系。社会利益的公正正义的分配更是生产关系的改善,社会公平正义就是生产关系的发展进步。所以,“我们将更加注重公平公正。我们将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出发,着力构建公平公正、共建共享的发展新机制,让经济发展更具包容性。”18
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是在于发展以人民为中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发展为人,这是发展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为人的发展思想,这是习近平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观点。正如习近平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19党和政府各项工作的最终落脚点是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种需要只有靠有效供给来实现。如果是无效供给,或者是供给的错配、低效、无效,同样是人民群众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这同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表现,所推进的发展实际是无效发展,本质上是没有发展,这是发展的目的与手段的本末倒置,人民群众不仅没有从中获益,相反可能会从中受害。例如,当前雾霾严重、食品安全形势严峻、生态环境状况极端恶化等。只有发展使得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得到满足,使得人民从发展中真正受益,这样的发展才是有意义的,才是发展目的和手段的统一。发展依靠人、发展为了人才不是一句空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通过生产力发展,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供给质量和效率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是抽象的,不是一个空洞概念,不是只停留在宣传上、思想理念环节,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是靠行动,是靠做来完成的,是与改善民生、完善社会保障网络、消除贫困等具体事情紧密结合的。正如习近平指出:“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要根据现有条件把能做的事情尽量做起来,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20在当前,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就是要守住民生底线,要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要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要完成扶贫工作目标,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行标准下7 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脱帽,要解决难点问题。这都是实实在在的事情,使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果实实在在。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常态,面对新常态的新要求和新特征,经济增长和发展遭遇制约瓶颈,例如,2015年以来央行5次降息降准、发改委新批基建项目规模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但投资依然萎靡;消费领域中供需错配、低效、无效现象明显,国内消费低迷与国民海外狂购对比鲜明。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正如习近平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21所以,习近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想是解决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和发展问题的创新理念,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战略意义。
注释:
①⑤⑥⑦122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载于《人民日报》2015年12月22日第1版。
②141519《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森林生态安全工作》,载于《人民日报》2016年1月27日第1版。
③⑧131620习近平:《聚焦发力贯彻五中全会精神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载于《人民日报》2016年1月19日第1版。
④11习近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发展理念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载于《人民日报》2015年11月11日第1版。
⑨⑩18习近平:《发挥亚太引领作用 应对世界经济挑战》,载于《人民日报》2015年11月19日第2版。
17李本松:《科学发展观的哲学研究》,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1页。
责任编辑、校对:武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