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工G一代起重机很神秘15项核心技术,好几项德国都没有

2016-07-31 20:23杨京宁
中国机电工业 2016年5期
关键词:徐工起重机核心技术

文 | 本刊记者 杨京宁

徐工G一代起重机很神秘15项核心技术,好几项德国都没有

文 | 本刊记者 杨京宁

“G系列产品的15项核心技术,有6项是行业内首创、首发;6项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几项是从汽车等相关行业借鉴过来的。”

日近中天,灿烂的阳光在万里碧空肆意挥洒;穹顶之下,12台起重机排成两列,同时回转车身,抬升手臂,向看台做出“欢迎、致敬”的动作。

4月18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机械秀”将徐工G一代新产品正式引到了人们面前。

“这17款G一代产品是我们面向国际高端市场开发的,”表演结束后,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对《中国机电工业》说,“它的核心技术已经远远超过了行业内同类产品。”

6项行业首创技术,新品性能提升5-15%

“G系列产品的15项核心技术,有6项是行业内首创、首发;6项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几项是从汽车等相关行业借鉴过来的。”在18日下午的媒体、客户交流会上,徐工重型技术中心主任单增海坦言,“这其中的大部分技术都是同行们所不具备的。”

由于定位是面向全球客户,G一代系列起重机在设计时就对标国际最严格的标准,比如欧盟的CE,北美的OSHA,以及俄罗斯的EAC等等。发达国家对排放的要求比较高,研发团队就一遍遍地试验、改进,所以,在这次推出的新产品中,只要是上公路的,都已经达到国五排放标准,不仅走在了中国起重机行业的前沿,也完全能够满足发达国家客户的要求。

而为了能够适应世界各地的不同工况,徐工G一代产品甚至开展了近乎“自虐”的作业实验。

黑龙江漠河是中国最北的县城,气候严寒,徐工为了测试起重机的耐寒性能,就来到零下39℃的冰天雪地里行驶、作业;而为了实验对高海拔环境的适应能力,团队竟把机器开到了昆仑山中段,海拔4500米的格尔木高原上,在空气稀薄的山岭间完成任务。经过这种严酷而极端环境的检验,反复打磨,G一代产品的耐寒性从原来的零下20-40℃扩展至零下30-45℃;对高海拔的耐受性从2000米提升至了3000米。同时,新产品的抗电磁干扰能力也拓展至10Mhz-1Ghz。总而言之,G一代起重机与同吨位的行业其他产品相比,性能提升5-15%,最高行驶速度每小时增加5-10公里,最大爬坡能力提升10%,而节能效果也提升了15%。

其实早在几年前,作为行业领军者的徐工就意识到了变革的重要性。市场情况持续走低,同质化竞争却愈加激烈,“供需错配”的问题几乎困扰着每一家工程机械企业。在种种压力下,徐工董事长王民提出了“G计划”,也就是坚持创新,并且面向全球用户推出“高价值、高安全、高效率、可持续”的高端升级装备。于是,几年后的今天,G一代起重机产品应运而生。

“现在,全球都在谈工业与信息化相结合,德国有工业4.0,美国有工业互联网,而中国也有智能制造2025。”单增海说道,“所以我们此次推出的G一代产品也是紧随这样的潮流,在智能化和数据管理方面做出了很大提升。”

新产品应用了全球首创的智能臂架技术,由作业工况自动规划、卷扬随动控制以及起重变幅补偿控制3项技术所共同构成的,能够有效消除因操作不当而产生的安全问题。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卷扬随动控制技术。

“在座的朋友们可以回忆一下,当工况变化的时候,哪项工作最让人烦心?我想就是操作员既要让机器伸臂又要落吊钩,或者是既要缩臂又要收吊钩吧?”面对台下的客户,徐工的技术专家刘宁提出了一个问题,并解释道:“这个工作要不断地重复,而且一不小心就有可能造成吊钩挤坏臂端滑轮,或是砸向地面。不过,有了卷扬随动控制技术,就可以彻底避免这些问题了。”他一边指着PPT上的数据一边介绍:“这项技术能在变幅、伸缩的过程中,由系统自动控制卷扬收放,不仅能够节省40%以上的作业时间,还更加可靠。”

除此之外,G一代起重机还安装了行驶智能控制系统以及行业内首创的多模式驱动技术,能够根据不同的路面选择不同的驱动模式。正如徐工起重机事业部总经理陆川说的那样,G一代系列产品是公司在“智能、节能、轻量化、人性化”等关键领域创造出的原创性技术成果;也是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充分借助信息化、数据化、网络化手段的集成创新成果。

持续完善技术研发体系,向全球工程机械龙头企业迈进

“产品面世,背后支撑的是徐工的研发能力和技术体系。”当被问及公司今后的技术发展时,徐工重型技术中心主任单增海这样回答,“我可以坦诚地告诉大家,就在3年前,国内所有工程机械企业的起重机控制系统都不是自己研发的,包括徐工。”而这背后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大家普遍缺乏专业的技术管理体系。

跟国外的客户接触时,徐工团队发现,他们非常注重操作的便捷性和运营的经济性,但那时,国内大部分的工程机械企业还纠结于提升起重能力等问题上,甚至导致了一些恶性竞争。而就连作为行业龙头企业的徐工,在当时也主要关注提升产品的局部性能,缺乏整机意识。

进入“十二五”以后,面对行业持续的调整阵痛,徐工集团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思索一个问题:到底应该把行业带向何方?最终,王民董事长决定,徐工一定要走“高端”路线,生产出世界一流的产品。

“G一代起重机从产生概念,到设计,再到整机成形用了3年的时间。”单增海说:“它的各项指标已经远远超过了国家的要求,而且,这个系列的产品无论是控制系统,关键元器件,还是软件都是完全自主研发的。”过去几年,徐工起重机事业部反复提升测算、设计等能力,不仅在核心技术方面赶超国际先进水平,还建立起了整体产品模式,也就是说,G一代产品实际上是一个技术平台,今后,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的针对性研发。“专业完善之后,我们就能用更宽广的视角去考虑客户的需求。”单增海说:“未来5年,徐工起重机事业部将全面建设测试评价体系,覆盖研发、零部件评估、整机评估,以及产品上市后的性能反馈等各个环节,让徐工的产品可以跟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品牌相抗衡!”

“技术创新能够带给我们很多的快乐,我们的很多技术都是德国没有的。”董事长王民对《中国机电工业》说道,“过去徐工的海外市场销售额在总销售中占比27%。3-5年内必能达到50%!”或许,正如他所言,徐工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而企业已经做好了准备,去拥抱美好的春天!

猜你喜欢
徐工起重机核心技术
掌握核心技术 赢在精益制造
核心技术,造船强国第一要素
移动能源核心技术——薄膜发电及其机遇分析
象形起重机
颠覆式创新: 集汽车级十项核心技术的ROBYF1
桥门式起重机检验中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探讨
随车起重机的优化分析
徐工XW1300C大型挖掘机
徐工引领中国筑路机械行业30年大发展
徐工GR190平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