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薇
传统乡村旅游已经不能够适应当今时代发展要求,促进经济增长,这样就造成了村内年轻劳动力的流失,经济发展越加缓慢。而如今,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增长,居民生态意识的不断增强,不同于以往的乡村生态旅游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乡村地区生态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对农村的产业结构、发展模式、经济收入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乡村生态旅游的内涵
“十三五”期间是中国经济转型变革的深化年,对于旅游业的发展来说亦是如此,旅游地位的不断提升使旅游业名副其实的成为中国战略性支柱产业。而现如今强调的“5+2”旅游发展模式给中国的乡村带来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乡村生态旅游作为近些年新兴旅游产业,无论是在国外或者是国内都受到青睐,现在已经发展为旅游行业的重要部分之一。我国乡村地区的生态旅游发展起步较晚,发展较为不成熟,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存在着许多难题。
关于乡村生态旅游的定义有较多的认知,综合以往的研究,我们可以理解为乡村生态旅游是在相对少干扰的地区提供当地自然和文化的旅游经历;为当地居民和经营者带来经济利益。乡村生态旅游的基本功能是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自然区域、地方文化、教育,并且维持他们在可持续发展的体系内。
二、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重要作用
我国拥有大量资源条件优越的乡村地区,所以乡村地区的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发展乡村地区的生态旅游业对乡村的经济发展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
(一)增加就业岗位,拉动经济整体增长
产业发展与生态旅游项目相互促进,协调、健康、平稳发展,致力于打造出一批颇具乡村景观特色的景区。以此增加就业岗位,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的同时,能够借助乡村旅游产业拉动整体经济增长,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数。
(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乡村和谐发展
我们应当认识到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是新农村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推进新农村建设,使得乡村生态系统进一步完善和恢复的有效途径。乡村生态旅游合理的将农业生产、生态保护与乡村旅游结合在了一起。
(三)改善乡村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以保障原有的生态资源不受破坏为准则而进行的乡村生态旅游的合理规划,改善了原有的生态环境条件,营造了一个健康优美的人居环境,促进了乡村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化倾向,追求形式主义
传统乡村旅游受人工化、城市化以及商业化的发展影响,景区内大量旅游资源,如树木被肆意地砍伐,更有甚者,在景区内开山炸石,建设旅店、餐馆等旅游设施,景区内的碳排放量直线上升,给景区带来环境污染的同时,严重违背了低碳生活方式的“低消耗”原则。
如果盲目模仿城市旅游的规划方式,而忽略了乡村现状和实际发展要求,违背乡村生态发展原则,一味追求形式主义,就不可避免的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二)缺乏规划,盲目开发
纵观全国的乡村生态旅游景区,许多地区的有关部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为了追求片面的经济效益,缺乏深入的考察研究和科学合理的规划,盲目的探索式、粗放式开发,忽略了旅游规划与乡村发展的统一协调发展,未能从整体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思考,导致旅游资源屡屡受到严重破坏。
(三)管理滞后,游客超载
传统乡村旅游中服务人员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服务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管理经验和规范化的服务知识技能。同时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对接待游客量和车流量没有明确的限制。尤其是节假日里,大量游客自驾来此,车流量和人流量大大超过景区承载量,噪音污染、乱丢垃圾、随意涂鸦、高消费高浪费、一次性产品使用过多以及行李没有计划等等问题也随之出现,导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对景区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四、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对策
(一)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带动乡村旅游连片发展
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应以人为本,充分调动起村民参与村庄建设的积极性,尤其要加强对村庄村域范围内绿地的建设与改造。利用现状条件,因地制宜地选择场地,根据需要及不同地形特点适当进行改造。要坚持经济型原则,在满足舒适的同时,符合现阶段村庄的经济发展状况,切忌不切实际的构想。乡村生态旅游要与园林景观设计相结合,立足于美丽乡村,利用村庄特有的景观资源发展生态农业主题产业链,同时结合周边地区景观资源和文化资源,带动乡村生态旅游连片发展。
(二)突出乡土特色和文化特色
在努力建设舒适优美的乡村绿化环境的同时,切记避免过度开发建设和盲目的模仿城市化的建设和规划方法。过度的城市化和商业化是对乡村绿地建设和未来乡村旅游发展的严重破坏。进行乡村旅游规划,就要把握当地的本土资源,要始终牢记“好作品”是从乡土环境中生长出来的。而文化特色是乡村建设与发展的灵魂,乡村绿地系统规划只有突出其文化特色,才能体现出村庄独具魅力的乡村风光和乡土人情。
(三)引进先进技术,推行规范化管理
过度的原始化就丧失了规划的意义,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引进先进技术,健全基础设施体系,保障村民及游客的舒适。尤其是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究其根源在于不合理的资源配置方式和粗放型的农业增长模式。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生态系统承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化的规划方法,使得自然与生态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