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较量

2016-07-28 02:08文小妖
时代人物 2016年7期
关键词:黑幕凯斯丹尼尔

文小妖

美国作家丹尼尔·凯斯的《比利战争》是其小说《24个比利》的后续,小说一经问世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精神分裂者的兴趣和关注。然而,因种种原因,全球仅有中文、日文、法文版得以出版。

《24个比利》和《比利战争》虽为小说,但实为真实的人物和事件的记录,只不过丹尼尔·凯斯对整个事件稍加进行了润色。诚如丹尼尔的自述,“书中的对话和情景得之于比利的回忆,而治疗过程则直接取材于录像带。书中并无我自己杜撰或改编的内容。”

较之前部《24个比利》,这本《比利战争》更加精进化了,拥有心理学背景的丹尼尔擅长于理论与概念的梳理,他对比利的感受有着非常深切的理解,书中,他更加重视突出比利的每个人格的个性与心理变化,并将比利身体里出现的人格化繁为简,缩小了之前设定的“十种人格”与“不受欢迎人格”的范围,让比利所遭遇的心理状况及际遇变得清晰了然。也让读者更深层的全面了解比利,从而做出客观的评判。

《24个比利》更多的是讲述比利24个人格与人格之间的战争,而《比利战争》已不仅仅是人格之间的战争了,其背后牵扯出了一系列的“黑幕”,这些来自政治、政客以及社会舆论的力量,一次次把比利打入绝望的深渊。深挖下去,这些力量背后掩藏的是人性。极具讽刺的是,被很多人看成“怪物”的比利反而拥有着积极、睿智的人格,而那些看似正常的“政客”“医生”“看守”等,反而是披着正常人外套的可怖“怪物”,他们是偏激的,也是功利的,他们对待比利以及医院里的精神病患者是戴着有色眼镜的,对这些患者从不走心,只知道一味用蛮横的方式对待他们,比如电击、殴打、监视囚禁等,人性的黑暗在利玛医院里可谓是显现得一目了然。

在很多人眼里,比利常被贴上“精神病”“强奸犯”“反社会”的标签,因为真相已被一次次掩盖下来,黑幕力量向外界散发出的舆论从来都夹杂着虚假和不客观。比利以自己微弱的力量进行抗争,无非是想追求一种正常、自由的生活,可当他的一丝希望或一项美好之物遭遇剥夺和损害时,他都会出于人性的本然尊严前去抗争反抗。这时的比利,在政客眼里是一个危险、黑暗的不该存在于世的异类;在没有精神病医生资格证的医生眼里是一个扭曲、装疯卖傻的怪物;然而在朋友眼里,比利则是一个富有良知和正义感的反抗者,他的一切反抗行为,是这些被关押在黑暗里的人们的希望,因为对于所有人来说,自由就意味着正常生活。

从《比利战争》这本书里,让读者从比利身上看到了人性,也看到了整个世界。对于世界来说,应该是尽可能的开放,而并非封闭,就像社会上那些不了解比利的人,正因为黑幕力量对比利的一切消息进行掩盖,所以他们是无法接纳像比利这样的患者,从而导致更多的偏见繁衍,很多时候,偏见则是悲剧的始作俑者。

我想,丹尼尔·凯斯不顾各种压力,用流畅客观的笔触还原了比利的一生,无非是希望人们可以通过深入了解获得一种理智客观的态度,从而学会思考和包容,因为对于世界来说,蒙昧将导致恶,理解则导致善。

猜你喜欢
黑幕凯斯丹尼尔
生命太短,没时间讨厌你(上)
自媒体黑幕 到底有多黑?
你一定在别处
你一定在别处
华创证券卷入债券“黑幕”
复制人生
住在天使的隔壁
棕色的瘦狮子